最常见的纺织面料缩水率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纺织品 缩水率 标准

纺织品 缩水率 标准

纺织品缩水率标准纺织品的缩水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织物在水中浸泡、洗涤或者干燥过程中,由于纤维的收缩而导致织物尺寸发生变化的现象。

缩水率是评定织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需要关注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对纺织品缩水率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纺织品。

一、纺织品缩水率的计算方法。

纺织品的缩水率通常通过实验来进行测定,其计算方法如下:缩水率(%)=(干后尺寸-湿前尺寸)/湿前尺寸×100%。

二、纺织品缩水率的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纺织品的缩水率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一级缩水率,小于3%。

2. 二级缩水率,3%~5%。

3. 三级缩水率,5%~7%。

4. 四级缩水率,7%~9%。

5. 五级缩水率,大于9%。

三、纺织品缩水率的影响因素。

纺织品的缩水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纤维类型,不同类型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吸水性和收缩性,因此对于不同的纤维来说,其缩水率也会有所不同。

2. 织物结构,织物的结构密度、编织方式等都会对缩水率产生影响。

3. 加工工艺,纺织品的后整理工艺、染色工艺等也会对缩水率产生影响。

4. 使用条件,纺织品在洗涤、干燥时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也会影响其缩水率。

四、纺织品缩水率的控制方法。

为了控制纺织品的缩水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 选择合适的纤维,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纤维类型,以降低缩水率。

2. 控制加工工艺,在纺织品的后整理和染色工艺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以减小缩水率。

3. 提高工艺水平,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纺织品的质量稳定性,降低缩水率。

五、纺织品缩水率的注意事项。

在购买纺织品时,消费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查看产品标签,产品标签上通常会标注纺织品的缩水率等重要参数,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标签来了解产品的缩水率情况。

2. 了解使用条件,在使用纺织品时,需要根据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清洗和保养,以减小缩水率。

最常见的纺织面料缩水率及影响因素

最常见的纺织面料缩水率及影响因素

最常见的纺织面料缩水率及影响因素最常见的纺织面料缩水率及影响因素缩水是纺织品在一定状态经过洗涤、脱水、干燥等过程发生长度或宽度变化的一种现象。

缩水程度涉及不同种类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织物加工时所受之不同外力作用等等。

缩水率最小的是合成纤维及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丝织品缩水较大,而最大的是粘胶纤维、人造棉、人造毛类织物。

客观的讲,全棉面料多少都存在着缩水褪色的问题,关键是后面的整理。

所以一般家纺的面料都是经过预缩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预缩处理不等于不缩水,而是指缩水率控制在国标3%~4%以,内衣料尤其是天然纤维的衣料会缩水。

因此,在选购衣料时,除了对织物的质量、色泽、花型进行挑选外,对织物的缩水率也应当有所了解。

纤维及织缩的影响纤维本身吸水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溶胀。

通常纤维的溶胀都是各向异性的(锦纶除外),即长度缩短,直径增大。

通常把织物下水前后的长度差与其原长的百分比称为缩水率。

吸水能力越强,溶胀越剧烈,缩水率越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越差。

织物本身的长度与所使用的纱(丝)线长度是不同的,通常用织缩率来表示两者的差异。

织缩率(%)= [纱(丝)线长度-织物长度] / 织物长度织物在下水后,由于纤维本身的溶胀,使织物长度进一步缩短,产生缩水率。

织物的织缩率不同,其缩水率的大小就不同。

织物本身的组织结构及织造张力不同,其织缩率就不同。

织造张力小,织物紧密厚实,织缩率大,织物的缩水率就小;织造张力大,织物就疏松轻薄,织缩率小,织物的缩水率就大。

在染整加工中,为了降低织物的缩水率,常采用预缩整理的方式来加大纬密,预先提高织缩率,从而降低织物的缩水率。

缩水产生的原因01纤维在纺纱时,或纱线在织造及染整时,织物中之纱线纤维受外力作用而伸长或变形,同时纱线纤维及织物结构产生内应力,在静态干松弛状态,或静态湿松弛状态,又或在动态湿松弛状态、全松弛状态下,不同程度内应力之释放,使纱线纤维及织物回复至初始状态。

织物洗涤缩水规律探讨

织物洗涤缩水规律探讨

织物洗涤缩水规律探讨
1 缩水
缩水是洗衣服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在本质上,洗衣服跟缩水现象密不可分,而洗衣服时缩水是属于正常现象的,即
便是质量最好的织物也会随着洗涤而缩水变形。

2 缩水的原因
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热量缩水和化学缩水。

热量缩水是因为在洗
衣服的过程中,纤维会受到热量的作用并被收缩,导致织物缩水变形;而化学缩水是因为洗衣粉会对织物纤维吸收水分,过量的水分便会形
成缩水现象。

3 缩水规律
缩水规律是指经过清洗后,不同纤维织物缩水率相同,缩水比例
比较大,纯棉织物缩水在3%~6%之间,其中毛料缩水比率会高一点,一般在5%~20%之间,化纤织物的缩水程度也会比较大,一般在15%~25%
之间。

4 避免缩水
要尽量避免洗衣服时缩水,就要在洗衣服的过程中小心谨慎,尽
量用冷水洗,例如温和的手洗或低于30度的机洗;另外要避免采用高
温脱水,宜采用低温脱水,摇干也是不错的做法。

缩水是洗衣服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但我们可以根据缩水规律来更好地掌握洗衣服的技巧,有效地避免缩水变形,保持衣物原有形状和柔软状态。

织物的缩水性名词解释

织物的缩水性名词解释

织物的缩水性名词解释织物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衣物打造的首选材料。

然而,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新买的衣物在第一次洗涤后会出现缩水的情况。

这一现象被称为织物的缩水性,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烦恼。

本文将对织物缩水性进行名词解释,并深入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方法。

一、织物的缩水性:概述与原因织物的缩水性指的是在清洗过程中,织物长度或宽度发生明显缩短的现象。

这种现象既可以发生在天然纤维织物,如棉、麻,也可以发生在合成纤维织物,如涤纶、尼龙等。

缩水性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织物纤维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

织物的纤维通常由许多相互织合而成的线条组成。

这些线条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拉伸和热处理,使得织物呈现出合适的尺寸和形状。

然而,当织物遇到水或热时,纤维内部结构变得松弛,导致线条之间的间隙缩小以及内部纤维的重新排列。

这种结构变化会引发织物的收缩,即缩水现象的出现。

二、缩水性的影响因素1. 纤维类型:不同类型的纤维具有不同的缩水性。

例如,棉、麻等天然纤维通常具有较高的缩水性,而涤纶、尼龙等合成纤维则具有较低的缩水性。

2. 纤维处理工艺:纤维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被进行预缩水处理。

这可以通过预处理纤维的拉伸和热处理,以减小织物的缩水性。

3. 织物结构:不同的织物结构会对缩水性产生影响。

例如,松紧带和较大的纬线间距可能导致织物更容易发生缩水。

4. 温度和水质:水温过高或水质不佳也会促使织物缩水。

热水和高温可以加速纤维内部结构变化,导致织物收缩。

三、应对织物缩水的方法1. 选择合适材质:在购买织物制品时,可以选择具有较低缩水性的合成纤维织物,以降低缩水的风险。

2. 注意洗涤方式:采用温和的洗涤方式,如冷水洗涤或低温手洗,可以减少纤维内部结构变化的可能性。

3. 遵循标签指导:仔细研读织物制品的洗涤标签,选择适合的洗涤方式和洗涤剂。

4. 预防性处理:对于易缩水的织物,可以在使用前进行预防性缩水处理。

将织物浸泡于热水中,然后轻轻拉伸并晾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织物的缩水性。

棉质缩水率国标

棉质缩水率国标

棉质缩水率国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棉质缩水率国标的背景和重要性二、全棉面料国标缩水率概述1.棉质面料的缩水率标准2.影响棉质面料缩水率的因素三、国标对于全棉面料缩水率的规定1.棉质面料的缩水率标准2.色牢度标准四、全棉面料缩水率存在的问题1.缩水率控制难度2.不同批次面料的缩水率差异五、如何提高全棉面料的缩水率1.面料生产过程中的控制2.预缩整理方法六、结论:棉质缩水率国标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作为衣物等材料的主要成分,棉质面料在我国的纺织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棉质面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缩水现象较为常见,这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还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因此,了解棉质缩水率国标对于规范行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棉面料国标缩水率概述1.棉质面料的缩水率标准在我国,全棉面料的缩水率标准是指面料在洗涤、干燥、熨烫等处理后,其长度与原长度之比的变化。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GB/T 17913-2008《纺织品棉织物缩水率试验方法》规定,全棉面料的缩水率应控制在 4% 至 10% 之间。

2.影响棉质面料缩水率的因素棉质面料的缩水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面料的组织结构、纤维性能、生产工艺等。

一般来说,棉质面料的缩水率随着含棉量的增加而增加,面料密度越高,缩水率越低。

此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染料、助剂等也会影响棉质面料的缩水率。

三、国标对于全棉面料缩水率的规定1.棉质面料的缩水率标准根据国标GB/T 17913-2008,全棉面料的缩水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棉质面料长度为 58cm 时,缩水率应为 4% 至 10%- 面料的色牢度一般为 3 级左右,尤其是黑色2.色牢度标准色牢度是指面料在洗涤、干燥、熨烫等处理后,其颜色变化的程度。

根据国标 GB/T 17913-2008,全棉面料的色牢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水洗色牢度:3 级- 干洗色牢度:3 级- 熨烫色牢度:3 级四、全棉面料缩水率存在的问题1.缩水率控制难度由于棉质面料的缩水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面料的缩水率具有一定的难度。

布料缩水率标准范围

布料缩水率标准范围

布料缩水率标准范围布料缩水率是指布料在水洗后的尺寸变化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布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在纺织品行业中,布料缩水率标准范围的确定对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布料缩水率的标准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一、布料缩水率标准范围。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布料缩水率标准范围通常为3%-5%。

这意味着,布料在水洗后,长度和宽度的尺寸变化率应在3%-5%之间。

超出这个范围的布料被认为质量不合格,不适合投放市场销售。

因此,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布料的缩水率,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二、影响布料缩水率的因素。

1. 原料选择,布料的原料对缩水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纤维原料,其吸水性和收缩性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棉纤维吸水性较强,容易发生收缩,而化纤纤维则相对稳定。

2. 纺织工艺,纺织工艺中的水洗、烘干、整烫等环节都会对布料的缩水率产生影响。

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操作规范能够有效控制布料的缩水率。

3. 设备技术,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布料缩水率的重要因素。

先进的生产设备能够更好地控制布料的缩水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三、布料缩水率标准范围的意义。

1. 保证产品质量,确定合理的布料缩水率标准范围,有利于生产企业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确保产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2. 保障消费者权益,标准范围的设定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让消费者购买到质量稳定的产品,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3.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统一的缩水率标准范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四、结语。

布料缩水率标准范围的确定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标准范围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

消费者在购买布料产品时,也应注意查看产品的质量标准,选择合格的产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棉织物缩水率产生的原因

棉织物缩水率产生的原因

棉织物缩水率产生的原因
棉织物缩水率是指棉织物在水中或洗涤过程中会发生缩水的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棉织物本身的性质。

棉织物是由棉纤维编织而成,棉纤维具有吸水性和膨胀性,因此在水中或洗涤过程中会吸收水分,纤维会膨胀,从而导致棉织物缩水。

2. 洗涤剂的影响。

洗涤剂中含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与棉织物中的纤维发生作用,使纤维变得柔软并容易变形,进而导致棉织物缩水。

3. 温度的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棉织物的缩水率。

水温过高会使棉织物中的纤维变得柔软并容易变形,从而导致棉织物缩水;而水温过低则会使棉织物中的纤维变得硬化,不容易变形,因此缩水率会降低。

4. 洗涤方式的影响。

不同的洗涤方式对棉织物的缩水率也有影响。

例如,机洗和手洗的缩水率不同,因为机洗时洗涤剂会更充分地渗透到棉织物中,从而导致棉织物更容易缩水。

5. 棉织物的处理方式。

棉织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经过多种处理方式,如预缩处理、漂白处理等,这些处理方式也会影响棉织物的缩水率。

综上所述,棉织物缩水率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减少棉织物的缩水率,可以在洗涤时选择适当的洗涤剂和温度,采用正确的洗涤方式,并注意棉织物的处理方式。

纺织服装水洗尺寸变化率的影响因素

纺织服装水洗尺寸变化率的影响因素

纺织服装水洗尺寸变化率的影响因素
1. 纤维成分
吸湿性较大的纤维织物,纤维在浸水后会产生膨胀,导致其直径增大,长度缩短,缩水状况明显。

2. 织物结构
一般情况下,机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针织物;高密度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低密度的。

3. 生产工艺
在纺纱、织造、染整加工过程中,纤维受到一定程度机械外力作用而使纤维、纱线和织物有所伸长,致使留下潜在应变,当织物浸入水中处于自由状态,则拉长部分会不同程度地缩回去,出现缩水现象。

4. 洗涤干燥程序
洗涤、干燥、熨烫这三步都会影响到织物的缩水。

通常洗涤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

样品干燥方式对织物的缩率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滴干对织物的尺寸影响最小,滚筒烘干对织物的尺寸影响最大。

但并非熨烫一定能提高织物尺寸变化率的结果,比如棉麻织物可以通过高温熨烫改善其尺寸缩率。

但对于合成纤维来说,高温熨烫不一定能改善它的缩率,
反而会对它的性能有所破坏,如面料发硬发脆等,甚至锦纶织物在熨烫后数据更差。

5. 羊毛织物缩绒性
羊毛表面是有鳞片的,经过洗涤之后,这些鳞片难免会受到损伤,于是便会发生缩小变形等问题。

所以羊毛衫是特别需要注意缩水问题的一种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最常见的纺织面料缩水率及影响因素
缩水是纺织品在一定状态经过洗涤、脱水、干燥等过程发生长度或宽度变化的一种现象。

缩水程度涉及不同种类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织物加工时所受之不同外力作用等等。

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

缩水率最小的是合成纤维及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
居中,丝织品缩水较大,而最大的是粘胶纤维、人造棉、人造毛类织物。

客观的讲,全棉面料多少都存在着缩水褪色的问题,关键是后面的整理。

所以一般家纺的面料都是经过预缩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预缩处理不等于不缩水,而是指缩水率控制在国标3%~4%以,内衣料尤其是天然纤维的衣料会缩水。

因此,在选购衣料时,除了对织物的质量、色泽、花型进行挑选外,对织物的缩水率也应当有所了解。

纤维及织缩的影响纤维本身吸水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溶胀。

通常纤维
的溶胀都是各向异性的(锦纶除外),即长度缩短,直径增大。

通常把织物下水前后的长度差与其原长的百分比称为缩水率。

吸水能力越强,溶胀越剧烈,缩水率越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越差。

织物本身的长度与所使用的纱(丝)线长度是不同的,通常用织缩率来
表示两者的差异。

织缩率(%)= [纱(丝)线长度-织物长度] / 织物长度
织物在下水后,由于纤维本身的溶胀,使织物长度进一步缩短,产生缩
水率。

织物的织缩率不同,其缩水率的大小就不同。

织物本身的组织结构及织造张力不同,其织缩率就不同。

织造张力小,织物紧密厚实,织缩率大,织物的缩水率就小;织造张力大,织物就疏松轻薄,织缩率小,织物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