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坊》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水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水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
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
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似乎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
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
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
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恐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
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
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
语文浙江专版:“小说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三)+Word版含解析.doc

“小说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三)(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菱荡废名陶家村在菱荡圩的坝上,离城不过半里,下坝过桥,走一个沙洲,到城西门。
过桥的地方有一座石塔,名叫洗手塔。
人说,当初是没有桥的,往来要“摆渡”。
一位姓张的老汉,专在这里摆渡过日,头发白得像银丝。
一天,何仙姑下凡来,渡老汉升天。
老汉道:“我不去。
城里人如何下乡?乡下人如何进城?”但老汉这天晚上死了。
清早起来,河有桥,桥头有塔。
何仙姑一夜修了桥。
修了桥,洗一洗手,成洗手塔。
这个故事,陶家村的陈聋子独不相信,他说:“张老头子摆渡,不是要渡钱吗?”摆渡依然要人家给他钱,同聋子“打长工”是一样,所以决不能升天。
菱荡圩是以这个菱荡得名。
菱荡属陶家村,周围常青树的矮林,密得很。
走在坝上,望见白水的一角。
荡岸,绿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圈。
两个通口,一个连菜园,陈聋子种的几畦园也在这里。
城里人并不以为菱荡是陶家村的,是陈聋子的。
大家都熟识这个聋子,喜欢他,打趣他,尤其是那洗衣的女人——洗衣的多半住在西城根,河水竭了就到菱荡来洗。
菱荡的深,这才被她们搅动了。
太阳落山以及天刚刚破晓的时候,坝上也听得见她们喉咙叫,甚至衣篮太重了坐在坝脚下草地上“打一栈”的也与正在捶捣杵的相呼应。
野花做了她们的蒲团,原来青青的草她们踏成了路。
陈聋子,平常略去了陈字,只称聋子。
他在陶家村打了十几年长工,轻易不见他说话,别人说话他偏肯听,大家都嫉妒他似的这样叫他。
但这或者不始于陶家村,他到陶家村来似乎就没有带来别的名字了。
二老爹的园是他种,园里出的菜也要他挑上街去卖。
二老爹相信他一人,回来一文一文的钱向二老爹手上数。
洗衣女人问他讨萝卜吃——如他正在萝卜田里,他也连忙拔起一个大的,连叶子给她。
不过讨萝卜他就答应一个萝卜,再说他的萝卜不好,他无话回,笑是笑的。
菱荡圩的萝卜吃在口里实在甜。
菱荡满菱角的时候,菱荡里不时有一个小划子,坐划子在菱叶上打回旋的常是陈聋子。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茶干汪曾祺①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②连万顺的东家姓连。
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
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
③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④第一,信用好。
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
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
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
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
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
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
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⑤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
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来。
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
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⑥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
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
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
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
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
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
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
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
连万顺家除了把四盏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盏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
孩子们都来看,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
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
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
⑦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
年年如此,从无疏忽忘记的时候。
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
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⑧第三,连老板很勤快。
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
专题04 图文转换(含答案解析)--河北省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4 图文转换(解析版)【1-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白洋淀的绿水青草之中,建有一条气势不凡的栈道。
栈道向水面蜿蜒延伸,水面中央有台翼然临空。
台上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题写着“集翔台”三个大字。
匾额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春水初生群类乐,凤弦一曲万方听。
(1)假如你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来到风光旖旎的白洋淀。
请你结合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向同学们介绍匾额中“集翔”的意思。
(2)请对“春水初生群类乐,风弦一曲万方听”这副对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示例一:同学们好!“集翔”是什么意思呢?它使我们联想到《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这句话。
这里的“集”是停息的意思,“翔”是飞翔的意思。
“集翔”就是鸟儿时而停息,时而飞翔。
示例二:同学们,《岳阳楼记》中有“沙鸥翔集”一句,其中“翔集”的意思是“时而飞翔,时而栖止”,故“集翔”的意思为“栖止、飞翔”,比喻在这里可以欣赏鸟儿栖止、飞翔的美景。
(2)示例: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境界阔大。
描绘出春水初涨、春风和畅、万物自由愉悦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
《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的意思是: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在白洋淀的水域中有“集翔台”,其实是说,在这里可以欣赏鸟儿栖止、飞翔的美丽景色。
因此,“集翔”的意思为“栖止、飞翔”的意思。
(2)考查对对联的赏析。
匾额两侧的柱子的对联“春水初生群类乐,凤弦一曲万方听”,从内容看,描绘了白洋淀春水上涨、春风吹动下白洋淀里游鱼欢快、凤鸟欢鸣的旖旎风光;从修辞的角度看,对联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使表达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据此赏析作答。
【2-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
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平原路翎胡顺昌跟在他的女人后面吵叫着。
阳光强烈得刺眼,无边无际的平原上是笼罩着火焰一般的暑热。
一条小河在平原的中间弯曲地流着,通过那些被树荫遮着的寂静的人家而流到金黄色的田野中去。
一些精致的石桥跨在这条清澈的河上。
一个精力饱满的年轻汉子,戴着一顶大草帽,骑在一只瘦小的驴子上,从胡顺昌夫妇的后面跑了过来。
他热情洋溢地和胡顺昌夫妇打招呼,要到城里去接他当官的姐夫,也没留意两人的表情。
胡顺昌的一件白布的衣服完全被汗水浸湿了,他拿它披在肩上,不时地用它揩着脸上的和胸前的汗水。
他跟在他女人的后面走着,吵嚷着。
他的女人短小、瘦弱,然而很美丽。
她的手里提着一个很小的蓝布包袱,急急地走着,脸色惨白。
“我这个人就是不会说好话!”胡顺昌又开始说了,“你自己凭良心想想看好了!没有关系!不管怎样都没有关系!回去吧,桂英!”他擦着胸前的汗水哀求道。
他的女人不理睬他,仍旧急急地往前走着。
于是他恼怒地看了她一眼,站下来了。
他无论怎样警告自己不要发怒都不行。
她在烈日下痛苦地、艰难地走着,不时地闭起眼睛来揉着胸口,显得快要支持不住了。
“好吧!”胡顺昌大声叫着,重又追了上来,“要是你真的要回你的娘家,老子就从今日起跟你一刀两断!不过你要晓得你娘家也并不是了不起的呀,哼!他们自己还不是没得吃的!”太阳毒辣无情地照射着他们。
“我求你听我说啊!”他拿一只手扶在她的肩上,但是被她推开了,“你想想,我不过跟你说:我不在家,你就回保长他们叫他们等一下来好了!就是征粮收米么也要等男人回来做主,你把外面桶里的两斗拿给他们还不算,连床底下的四斗也让他们给搜走了!你想想,这四斗米我们要度多久的命啊!一直要到收了稻子!就是照你说的保长是带了兵来的,你一个女人家未必还怕他们,他们真的还把你吃掉不成?再不然的话,给了他们,你也该向他们取得字据呀!不然的话,他们明天又来要了,你怎样办?”说到这里,他又不能抑制自己的愤怒了,他又拿起衣服来狠狠地揩着汗,偷偷地看了一眼,希望能够看到她的难受的、悔过的表情。
2021年上海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塘荷韵季羡林①楼前有清塘数亩。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儿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②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
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致永远埋在泥中。
我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可是,一直到秋凉叶落,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
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簿,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
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我总嫌这有点儿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
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
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
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运动,因为在离开原有的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广大,都是惊人地快。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
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
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练习七及答案解析

在中国语言中,“清”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
正是从水的“清”中,引出了其他许多事物的“清”,从自然事物的“清”引申出了“清”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
于是,便有了以清贫、清白、清爽、清高、清逸、清趣等以“清”字为核心的众多词语,这些词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至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清”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材料的指向性明确,关键词是“清”。
材料的第一句话从浅表层次入手,指出了“清”的本义是“水纯净没有杂质”,奠定了写作的基调,立意应围绕清洁、干净、无尘杂的主旨展开。
第二句话指出除了水,其他许多事物也符合“清”的内涵,将“清”的意义由自然层面升华到人文和社会政治层面,引导考生思考“清”的深层含义,拓展了写作的空间。
第三句话列举了以“清”字为核心的词汇,给考生提供可选择的角度和方向,当然考生也可以围绕“清”的内涵自主立意,但必须是正确的价值观,并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考生宜选择一个角度,不必面面俱到。
(二)参考立意:(1)清廉修身;(2)清白做人;(3)甘于清贫。
清澈人生:寻回与坚守那份纯净“清”之一字,源于水,却远不止于水。
它如同一个深邃的泉眼,从自然流淌至人文,从物质世界渗透到精神层面,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瑰宝。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时常被各种诱惑和纷扰所包围,而“清”字所蕴含的那份纯净与坚定,却如同明灯一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名利而奔波,为了金钱而迷失。
然而,真正拥有“清”之心的人,却能够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他们懂得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富足。
正如古人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只有拥有一颗清澈之心,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所求所愿,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36 立足全局意识分解要点概括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36 立足全局意识分解要点概括题(含解析)不分版本立足全局意识,分解要点概括题一、(XXXX·福建漳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碱蓬草胡修江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
金秋的菊花开放时,天空蓝得像一个童话,于是人们就登上高坡,高坡上满是文人的诗情,亲朋们精致的思念。
而此时,我的心灵却被一丛丛红红的野草完全占据了。
乡人说,那是碱蓬草,是沿海滩涂特有的一种植被,也叫碱蓬菜。
说它是菜,是怀了亲切;说它是草,是因为野生野长。
五月长出新芽时,草叶还翠绿如滴,然后由于生长在海陆之间,潮来潮往间,叶子就逐渐开始变红了,九、十月间,简直是漫滩遍野的红。
它喜欢盐碱地,喜欢和海浪亲吻,丛丛簇簇,扎根于荒凉,向翱翔的海鸥铺展野性的美丽。
碱蓬草生长在海滩上,一年又一年,蛮横、执着,看惯的人觉得是顺理成章,初到的人觉得惊讶神奇。
我虽不是伴着碱蓬长大的,但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所以,我和它就有了一种假设即假设离的默契,它正适合我的细细阅读。
暂时的逃离城市,既非归隐,也非从俗,就是想在作秀般的喧扰中寻到一点朴实的宁静。
登高赏菊,很多人是因为陶渊明,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结,我不想这样。
陶渊明的归隐,因着文人的清高,并非本愿,乃逃禄而归耕,不管外表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非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
他种的豆从来就长不好,草长得太茂盛;他的田园就像一个装饰好背景的舞台,一个人粉墨登场,耕种就是演戏了。
但当你面对这一丛丛犹如红色的地毯般一直铺到天边的碱蓬草时,你就会直面最朴素的生命诠释:自然。
你能炫耀一种坚强么?坚强是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的勇敢生存,碱蓬草不是,它就适合盐碱地,土地肥沃,就会死亡;你能赞美一种热情么?热情是无时无刻不在的青春的涌动,碱蓬草不是,秋天过后就会凋萎。
当年在大沽河边,英雄战死在疆场,鲜血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河岸海边的漫山遍野的碱蓬草,从此野草涂上了英雄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河坊
俞平伯
①山水是美妙的俦侣,而街市是最亲切的。
我们追念某地时,山水的清音,其浮涌于灵府间的数和度量每不敌城市的喧哗。
白老头儿舍不得杭州,却说“一半勾留为此湖”;可见西湖在古代诗人心中,至多也只沾了半面光。
那一半儿呢?谁知道是什么!这更使我胆大,毅然于西湖以外,另写一题曰“清河坊”。
②我决不想描写杭州狭陋的街道和店铺,我所亟亟要显示的是淡如水的一味依恋,一种茫茫无羁泊的依恋,一种在夕阳光里,街灯影傍的依恋。
③我们试想:若没有飘零的游子,则西风下的黄叶,原不妨由它们哗哗自己去响着。
若没有憔悴的女儿,则枯干了的红莲花瓣,何必常夹在诗集中呢?人万一没有悲欢离合,月即使有阴晴圆缺,又何为呢?怀中不曾收得美人的倩影,则入画的湖山,其黯淡又将如何呢?……一言蔽之,人对于万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
这基本趣味假如消失了,则大地河山及它所有的因果都落于渺茫了。
④离题已远,快回来吧!这儿名说是谈清河坊,实则包括北自羊坝头,南至清河坊这一条长街。
中间的段落各有专名,不烦枚举。
看官如住过杭州的,看到这儿早已恍然;若没到过,多说也还是不懂。
杭州的热闹市街不止一条,何以独取清河坊呢?我因它竟铺石板不修
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
⑤哪怕它十分喧阗,悠悠然的闲适总归消除不了。
我所经历的江南内地,都有这种可爱的空气。
我在伦敦纽约虽住得不久,却已嗅得欧美名都的忙空气;若以彼例此,则藐乎小矣。
杭州清河坊的闹热,无事忙耳。
他们越忙,我越觉得他们是真闲散。
忙且如此,不忙可知——非闲散而何?
⑥我与妻,还有娴小姐同走这条街的次数最多,她们常因配置些零星而去,我则瞎跑而已。
若今天买的东西少,时候又早,天气又好,往往雇车到旗下营去,从繁热的人笑里,闲看湖滨的暮霭与斜阳。
“微阳已是无多恋,更苦遥青着意遮。
”我时时看见这诗句自己的影子。
⑦清河坊中,小孩子的油酥饺是佩弦[注]以诗作保证的,我所以时常去买来吃。
叫她们吃,她们以在路上吃为不雅而不吃,常被我一个人吃完了。
油酥饺冰冷的,您想不得味吧。
然而我竟常买来吃,且一顿便吃完了。
您不以为诧异吗?不知佩弦读至此如何想?他不会得说:“这是我一首诗的力啊!”
⑧在这狭的长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
可是江南的风虽小,雨却豪纵惯了的,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洗刷个干净。
明日的人儿等着哩,今日的你怎能不去!
⑨话说回来,干脆了当!若我们未曾在那边徘徊,未曾在那边笑语;或者即有徘徊笑语的微痕而不曾想到去珍惜它们,则莫说区区清河坊,即十百倍的胜迹亦久不在话下了。
我爱诵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
(有删改)[注]佩弦,朱自清的字。
5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句,照应了开头“而街市是最亲切的”,引出作者写杭州不写西湖而要写“清河坊”的缘由。
B.文章第③段作者运用了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意在说明景由情生、境因情起,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C.文章第⑦段中我去吃小孩子的油酥饺是因朱自清以诗为荐,油酥饺虽冰冷不得味,我却因是朋友的力推而时常买来作为分享。
D.本文语言具有时代特色,兼有“诗家语”,但以意役辞,繁简得当,并不觉雕琢与涂饰,显示出语言的厚度与张力。
54.杭州热闹街市不止一条。
作者独写“清河坊”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清河坊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徘徊与笑语,让我怀念。
B.清河坊十分喧阗,嗅到闲散中的忙空气,让我觉得内心非常充实。
C.因它竟铺石板不修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让我沉醉在它的古补之风中。
D.因为江南的雨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洗刷个干净,让我热爱。
55.文章第⑨段,作者引用其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意味悠长,请结合全文简析诗句的作用。
【答案】
53.C
54.B
55.①内容上:以父亲写曾经江上泛舟、水边系缆、水面寂寥也耐看耐寻味,与前文自己描写的景物与抒发情感形成照应,②结构上:收束全文。
③主题上:含蓄地表现本文的主题,世上胜迹有了人的足迹、情感、记忆和领悟,才不会只是一道客观存在的风景。
(人对于万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