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解释原理

合集下载

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解释基础

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解释基础
4. 对泥浆性能有关参数如比重、粘度都应在测井前有
充分得了解。循环后效、氯根变化等。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 资料质量检查
1. 刻度检查。 2. 仪器刻度如秤的准星、尺的零点一样,是非常
关键的。 3. 深度控制。 4. 测井响应与邻井及录井图是否一致。 5. 标志层。 6. 曲线有无平头及突变。 7. 重复曲线与主曲线之间进行对比,测后校验是
SW =
1
/
(1Vsh Vsh
/
2)
Rt Rsh
m
a • RW
式中:a —— 岩性系数 m —— 胶结指数 Sw —— 含水饱和度,%; Vsh —— 泥质含量,%; Rsh —— 泥岩深探测电阻率,•m; Rt —— 目的层深探测电阻率,•m。 Rw —— 地层水电阻率,•m
Rw的求取
计算解释;
层界划分 以自然GR半幅点为主,参考Rt、CN、DEN等曲线的变化划分界面;
薄层划分以微电阻率曲线划分界面。
读值 依据岩性、含油性取其代表值或平均值; 各条曲线必须对应取值; 取值时应避开干扰。
自然GR法
泥质含量Vsh的确定
GR = GR GR min GR max GR min
Vsh = 2C*GR 1 2C 1
Rt
40% < Sw < 60% 油(气) +水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渗透层的识别及特征
通常钻遇的渗透层是砂岩,其特征:
1. 自然电位曲线在钻井滤液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条 件下,砂岩层出现负异常;反之则为正异常。两者矿 化度接近,自然电位显示不明显或无异常显示。
2. 自然伽玛曲线对砂岩反映为低值,泥岩反映为高值。 砂岩的自然伽玛值越高,则泥质含量越大。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第一篇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第一章地层评价概论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在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等地下矿藏的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测量井下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井眼的技术状况,以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

它是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一种边缘性技术学科。

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在地下具有连通的孔隙、裂缝或孔洞的岩石中。

这些具有连通孔隙,即能储存石油、天然气、水又能让油、气、水在岩石中流动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用测井资料划分井剖面的岩性和储集层,评价储集层的岩性、储油物性、生产价值和生产情况称为地层评价。

地层评价是测井技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应用,也是测井技术其它应用的基础。

世界上第一次测井是由法国人斯仑贝谢兄弟(康拉德和马塞尔)与道尔一起,在1927年9月5日实现的。

我国第一次测井是由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先生,于1939年12月20日在四川巴县石油沟油矿1号井实现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测井技术已成了一个主要提供技术服务的现代化的高技术产业。

航天技术要上天,而测井技术要入地(数百米,数千米,上万米),两者在技术上的难度和发展水平值得从事这些事业的人们引以为骄傲。

第一节地层评价的任务地层评价的中心任务是储层评价,相关的任务还有划分剖面地层的年代和岩性组合,评价一口井的完井质量,描述和评价一个油气藏。

油气藏是整体,单井是局部,对油气藏的正确认识可以指导单井储集层评价,单井储集层评价搞好了,又可以加深对油气藏的认识。

一、划分单井地质剖面划分单井地质剖面是对一口井粗略的评价,它包括完成以下任务:(1)划分全井地层的年代和主要地层单位的界限;(2)找出本井的含油层系;含油层系是同一地质时代的一系列油气层及其围岩的总称。

一般对应于地层单位的组。

如:长庆油田,延安组,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有多套含油层系,如:长庆油田的延安组,延长组,马家沟组等。

(3)找出属于同一油气藏的油层组;(4)在油层组内分出不同的砂岩;(5)必要时,为了地质工作需要,可画出某一井段的岩性解释剖面。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1. 测井的概述测井是石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下井仪器的测量,以获得井内地层的物性参数,从而评估石油和天然气储层的含油气性质和储量。

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测井的原理测井的原理是基于下井仪器通过测量井壁周围的物理量,利用物理和地质的关联关系来推断井内地层性质的一种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井技术及其原理。

2.1 电测井电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井壁周围的电性参数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的电导率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来判断地层的类型和特征。

2.2 声波测井声波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层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差异,通过测量声波传播时间来判断地层的类型和充实度。

2.3 核磁共振测井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层中核磁共振信号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中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测量共振频率和幅度来反演地层的物性参数。

3. 测井的应用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3.1 储层评价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从而评价储层的质量和产能。

3.2 油气井完井设计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地层的性质参数,帮助优化油气井的完井设计,提高油气井的产能。

3.3 水驱和聚驱监测测井技术可以提供油层和水层的界面位置和分布,帮助监测水驱和聚驱过程中的流体移动和驱替效果。

3.4 储层模型建立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地层的性质参数,用于建立储层模型,从而进行油气资源评估和储量计算。

3.5 井眼修复和沉积环境研究测井技术可以提供井眼的形态和修复情况,帮助判断沉积环境和地层演化过程。

4. 测井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测井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

4.1 多物性测井技术随着对复杂储层的勘探和开发需求增加,多物性测井技术被广泛关注。

通过融合多种测井技术,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地层信息。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测井原理是指利用地球物理仪器和技术,对地下岩石层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的过程。

通过测井原理,可以获得有关地下岩石层中所含矿物、岩性、含水性、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信息,从而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

测井原理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物理现象和原理:1. 电性测井原理:利用地层中的电性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电导率等指标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例如,导电层岩石通常具有良好的含油性能。

2. 密度测井原理:根据地下岩石的密度差异,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例如,含有矿物质量高的岩石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

3. 声波测井原理:利用地层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4.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利用地层中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核磁共振信号有不同的响应。

综合解释是指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得出地下岩石层的具体性质和分布。

综合解释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校正和质量评估:初步检查测井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排除可能的误差和异常点。

2. 数据融合:将来自不同类型测井仪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集。

3. 数据解释:根据测井原理和地质知识,对数据进行解释,得出地层的特征和性质。

可以使用图表、剖面图等方式展示解释结果。

4. 建模和预测:根据解释结果,建立地下岩石层的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决策。

综合解释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测井数据,以及地质知识和经验。

准确地解释地下岩石层的性质和分布,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测井解释之孔隙度测井

测井解释之孔隙度测井
井值不仅与岩石骨架有关,还和孔隙度和孔隙流体 有关。划分致密地层的岩性特别有用,此时孔隙度 和孔隙流体对密度值的影响可忽略。
判断气层:在密度测井探测范围内存在天然 气时,由于天然气密度小,且与水或油的密度有显 著的差异,因此,在密度曲线上气层显示为较低的 密度值。
二、补偿密度测井
3、密度测井资料的应用
• 康普顿吸收系数简化为:
k • b
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N
A
Z A
为常数。
一、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3、光电效应
低能量的伽马光子与原子核外的电子相互作用 时,把全部能量传给电子,使电子脱离电子壳层成 为自由电子(光电子),伽马光子本身消失(被吸 收),这种效应称为光电效应。
二、补偿密度测井
1、岩石的体积密度
每立方厘米(单位体积)体积岩石的质量, 叫做岩石的体积密度;单位:g/cm3 。
类似于物质的密度:
岩石质量 铜8.9
b 岩石体积 铁7.8
铝2.7
金钢石3.5
二、补偿密度测井
1、岩石的体积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物理属性之一。 不同岩石的体积密度不同,可以根据体积密度的变
化来识别岩性。
石英:2.65;方解石:2.71;白云石:2.87
通过岩石体积密度的变化来求取孔隙度。岩石体积 密度与孔隙度的关系:
测井解释之
孔隙度测井
一、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二、补偿密度测井 三、岩性密度测井
密度测井
根据伽马射线与地层介质的康普顿效 应测定地层密度的测井方法称密度测井, 利用伽马射线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测 量地层的岩性和密度的测井方法称岩性密 度测井。
密度测井属于孔隙度测井系列。

生产测井原理与资料解释

生产测井原理与资料解释

生产测井原理与资料解释生产测井原理是一种通过测量井内流体的性质和流动特征来评估油井的产能和储层性质的方法。

它是油气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工具,可以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方法,生产测井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包括油井产能、油层储量、油气组分、储层渗透率等。

生产测井资料解释是指通过对生产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有关油井和储层性质的结论。

生产测井资料一般以测井曲线的形式呈现,包括电阻率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声波曲线等。

通过对这些曲线进行解析,可以获得有关储层性质和井内流体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电阻率测井是生产测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井内岩石的电阻率来评估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在电阻率测井曲线中,较高的电阻率通常表示较低的孔隙度和较低的渗透率,而较低的电阻率则表示反之。

通过对电阻率曲线进行解释,可以判断油井是否有产能,以及井间的储层性质差异。

自然伽马测井是用来测量井内地层放射性物质含量的方法,它可以用于判断油井中的油气含量、岩石类型、垂向流动性等。

自然伽马曲线可以显示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曲线的形态和取值,可以判断储层的油气饱和度和岩石类型。

声波测井是一种测量地层中声波传播速度和频谱特征的方法,它可以用来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井内流体性质。

声波测井曲线中的传播速度通常与地层的密度和波速有关,通过测量速度的变化,可以获得有关储层和井内流体的信息。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生产测井原理和方法,如渗压测井、渗透率测井、流量测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总之,生产测井原理是通过测量井内流体的性质和流动特征来评估油井的产能和储层性质的方法。

通过对生产测井资料的解释,可以获得有关油井和储层性质的重要信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测井原理和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测井是指通过在井中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测量,获取岩石与地层流体的相关参数,以进一步研究地层性质、划分地层并评价储层的一种技术。

测井数据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能提供地层、岩性、含矿性、砂体的性质、产层流体情况和含油、含水饱和度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井的基本原理和综合解释方法。

测井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两大类:电测井和常规测井。

电测井是指利用地层的电性差异进行测量,主要应用在地层的电性性质识别和解释上。

常规测井则是通过测量地层的物理性质来分析地层的结构和岩石组成。

电测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测井、直流电阻率测井和感应测井。

自然电位测井是指测量地层电位的变化,通过解释地层界面的电位变化来分析地层结构;直流电阻率测井是指测量地层电阻率的大小,通过分析电阻率的变化来判断地层的岩性以及含水饱和度;感应测井是指利用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的电导率,通过电导率的变化来判断地层的饱和度。

常规测井主要包括伽马测井和声波测井。

伽马测井是通过测量地层伽马射线的能量,来识别地层的岩性和含油饱和度;声波测井是通过测量地层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评价地层的孔隙度、饱和度和岩石组分。

综合解释是指通过将多种测井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获得更全面的地层信息。

常用的综合解释方法包括轻质矿物解释、井壁构造解释、沉积相解释和储集层评价。

轻质矿物解释是通过测井曲线的测量值和标定数据,计算得出地层轻质矿物(如长石、云母等)的含量,进而判断地层的成因和古环境。

井壁构造解释是通过分析测井曲线上的微小变化和异常,来识别地层中的构造特征和异常体,并揭示地层的构造状态和构造演化过程。

沉积相解释是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在井下评价地层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相界面等,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储集层评价是指通过综合分析测井曲线的多种参数,如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来评价储层的质量和可储性。

总之,测井原理和综合解释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生产测井原理与资料解释

生产测井原理与资料解释

生产测井原理与资料解释
钻井测井法是以钻井作为手段,利用钻井探测仪器测定和观测地层的
性质,并用测井图像来记录和展示已钻井区域相关信息的一种石油勘探技
术方法。

钻井测井原理:钻井测井是一种在油气层内用钻井技术探测和记录地
层性质的技术方法,它利用钻井探测仪器,如电缆测井仪、测深仪等,可
以探测和观察钻井内各层段地层性质,并将获取的信息以测井图标记出来。

钻井测井资料解释:通过钻井测井所获取的信息可以帮助测井师分析
和解释地层的性质,如岩性、岩相等,以及含油气的可能性和保存状况等。

钻井测井资料可用来确定地层的厚度、井眼深度、岩性、岩相、地层压力
等测井参数,可以指导地质工程师制定地质抽油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解释原理一: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

(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

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

储集层的分类•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1、定义:–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

•4、有关的几个概念–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

骨架成份主要为SiO 2–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

碳酸盐岩储集层•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 Mg(CO 3)2)、泥灰岩•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4 、分类按孔隙结构:•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

•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

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

•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

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

•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孔隙及吼道、裂缝和洞穴。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型、裂缝- 孔隙型、及裂缝- 洞穴型常规测井在孔隙型/裂缝型碳酸盐岩中的特征(简答):孔隙型储集层:在曲线形状方面表现为圆滑的“U”字形,如电阻率呈“U”字形降低,这与裂缝发育段的尖刺状电阻率起伏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测井值方面表现为二高两低,即时差、中子孔隙度增高,电阻率和岩石体积密度降低。

特点:曲线光滑,单层明显是以小孔为主的储层的主要特征,分层明显,表面看较好。

裂缝型储集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微电极测井曲线在裂缝发育段呈现明显的正幅度差,且常伴有显著的锯齿型。

在裂缝性油气层井段,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出现正差异,而微球形聚焦测井电阻率低于双侧向测井电阻率,这一特征既指示油气,又指示裂缝。

声波测井响应:声波能量的衰减主要是裂缝的倾斜引起的。

放射性测井响应:在裂缝发育段,当使用非重晶石泥浆时,PE 值比较稳定;在裂缝层段,泥浆侵入裂缝,重晶石的影响使PE 值明显增高,而密度值明显降低,密度校正值Δρ明显升高,为张开裂缝特征。

储集层的基本参数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含油性:含油气饱和度(或束缚水饱和度)、储集层的厚度。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按照预定的地质任务,用计算机对测井资料进行自动处理,并综合地质、录井和开发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以解决地层划分、油气储集层和有用矿藏的评价及其勘探开发中的其它地质与工程技术问题,并将解释成果以图形、图像或数据表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

–它是测井学中最后的、也是直接体现技术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个层次:定性+ 定量定性判断:划分岩性、储层、油气水层、油水界面、初步估计产能。

为完井与射孔决策及试油提供决策依据.定量解释:强调精细与准确,主要内容:岩性分析,计算泥质含量和主要矿物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油气层厚度等储层参数的计算,为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测井综合解释的特点是科学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既有科学性又有不确定性。

1、科学性它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学科,测井学目前应用到了:电学、力学、热学、原子物理学、光学、数学、化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地质等多方面的理论与技术。

因此测井解释并不简单,作为一名好的测井分析家,有很多理论和技术需要不断学习,这就是它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 , 测井解释本身也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是科学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既有科学性又有不确定性。

2、不确定性:表现在测井解释结果上。

原因:①测井资料是对地层的一种间接的非全面的反映,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模糊性与多解性。

②不同的人由于其经历、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所以说所有的解释结果只能是对实际情况的一种接近,而不是实际情况本身,因此测井解释领域“可能”、“大约”、“估计”等词用得多,“肯定”用得少。

选择测井系列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仪器的适应性、成本。

对油气勘探开发来说,一个地区所选用的测井系列是否合理有效,主要取决于它们能否有效地鉴别岩性,划分渗透性地层,较为精确地计算储集层主要地质参数,可靠地对储集层进行油气评价,以及解决其它地质问题。

归结起来,选择测井系列的主要原则是:①能有效地鉴别井剖面地层的岩性,估算地层的主要矿物成分含量与泥质含量,清楚地划分出渗透性储集层。

②能较为精确地计算储集层的主要地质参数,如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等。

③能可靠地区分油层、气层和水层、准确地确定含油(气) 饱和度,可动油(气)量和残余油(气)量、油气层有效厚度及计算油气地质储量。

测井解释方法、手段①砂泥岩剖面:单孔隙度分析法POR 、ELAN- -PLUS 、CLASS 。

②复杂岩性:CRA 、ELAN- - PLUS测井解释软件平台国产:Forward 、LEAD (logvision )、CIFLog、Geoframe中的Elan-plus 模块、Forward中的Class模块测井解释的技术难题:1.薄层、超薄层测井解释2.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3.低阻储层的测井4.水淹储层测井评价5.裂缝性储层(碳酸盐岩)6.煤层气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

现象:油层电阻率和水层电阻率接近。

原因:岩性细、高泥质含量、高矿化度、高孔隙度、低油气柱高度。

测井数据记录格式:–3317 LA716 BIT XTF–LIS DLIS–CIF WIS–LAS ASCLA716 格式716格式最初是Atlas公司的一种磁带记录格式,现已演变为一种测井数据记录格式,被我国各大油田测井公司广泛使用。

LA716文件由一个标题块和若干个数据块组成,其中一个数据块包含若干个逻辑记录,一个逻辑记录为一条测井曲线某一深度段的数据。

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需要进行测井曲线深度校正的原因:①由于计算机逐点解释所要求的深度匹配比分层手工解释所要求的精度高;②正确的深度是保证油田勘探开发等过程正确进行的重要因素。

深度对齐的内容包括2个方面:①系统的深度对齐,②测井曲线出现伸缩,不能简单地进行平移校正,要进行重采样处理,这一工作叫深度平差。

.确定深度存在错动的方法.系统对齐.曲线的伸长与压缩(深度平差).斜井曲线校正为直井曲线滤波:从获得的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中,尽可能地去掉干扰信号,分离出所希望的信息的过程称为滤波。

滤波的方法有电滤波和数字滤波滤波在测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对原始测井曲线,滤波输出结果更接近实际值。

②对放射性测井,可消除系统统计起伏误差。

③对各种分析程序计算的结果,用滤波来园滑结果。

④在地层对比中,采用较大的窗长,突出整体趋势。

测井中所用的滤波方法一般有:平滑滤波(最小二乘估计)、中值滤波、以频率分析为基础的滤波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测井值=f( ( 原始地层真值、环境、仪器性能、测量条件) )环境:井径、泥浆性能、侵入、温度、压力、仪器的状态( ( 如偏心、居中) )测量条件: 如测速、刻度原因:测井的环境到标准刻度时的环境不同,使仪器对地层的响应过程不同,所以必须进行环境校正。

校正的目的:尽量使测井条件校正到标准刻度条件,使不同系列,不同井中的测井资料校正到同一环境上来。

进行环境校正主要有两种手段:人工校正、计算机校正交会图技术:交会图是表示一个参数与另外一个或几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交会图版、频率交会图、Z值图、直方图交会图图版是用来表示给定岩性的两种测井参数关系的解释图版。

它们都是根据纯岩石的测井响应关系建立的理论图版,是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的依据。

频率交会图就是在x-y平面坐标(可分为100×50个单位网络)上,统计绘图井段上各个采样点的A、B两条曲线的数值,落在每个单位网格中的采样点数目(即频率数)的一种直观的数字图形,简称为频率图。

Z值图是在频率交会图基础上引入第三条曲线Z(称Z曲线)作成的数据图形。

Z值图的数字表示同一井段的频率图上、每个单位网格中相应采样点的第三条线Z的平均级别。

作用–检验和控制测井曲线的质量–确定地层岩性组合–确定解释参数–判别天然气和次生孔隙的存在。

应用曲线重叠法评价地层含油性1 、双孔隙度重叠法(Φe-Φw )思想:把孔隙度测井反映的Φ认为是Φe ,把电阻率测井反映的Φ认为是Φw (含水孔隙度)比较Φe与Φw,若:Φe≈Φw 水层Φe > Φw 含油气层或油气层直观显示气层的方法:三孔隙度曲线重叠法式中,分别为密度、声波、中子孔隙度。

当C=0,B=1时,指示为水层,当C>0,B>1时指示为气层。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p122这种近似避开了测井响应的复杂的微观岩石物理过程,可以从宏观上研究岩石各组分对测井物理测量结果的贡献关系,进而建立测井测量结果(岩石物理参数)和岩石地质参数(相对体积)间的近似数学模型。

这种模型称为测井响应的岩石物理体积模型,简称测井响应体积模型或体积模型。

定义: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和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把岩石体积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研究每一部分对岩石宏观物理量的贡献,并视宏观物理量为各部分贡献之和。

纯岩石水层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作业:淡水泥浆中,两个砂岩层的资料见下表,Rw 相同,其它参数为a=b=1,n=2, 砂岩密度为2.65g/cm 3,油水层判别标准:Sw<40%, 油层;40%< Sw <80%, 油水同层;Sw >80%试补齐下表孔隙度的影响因素1.深度及压实作用:越深、压实程度越大,φ越小2.颗粒形状:越规则,φ越大3.分选:分选好,φ一般大4.颗粒大小:越细,φ越小。

主要是因为孔隙空间易被更小的颗粒充填5.排列方式:立方体排列,φ=47.6%,最大,排列最宽敞,最不“稳定”;菱面体排列,φ=25.96%,最小,排列最紧密,最“稳定”6.胶结作用:总的来说,胶结作用愈强,φ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