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培养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知识梳理(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1)作用:(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②特点:③意义:(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1)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3)具体表现:(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2)民族文化地位(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4)意义。
跟踪练习-、单项选择题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06年7月20日,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
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高中政治 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要点晨背1.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感受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形成原因。
3.阐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4.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5.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高中政治 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探究点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①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判一判: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提示:错误。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探究升华按照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说法,二人转“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
“二人转”从白山黑水的东北黑土地上热热闹闹地一直走到今天,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学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认识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3.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知识梳理(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的历史、丰富而洵丽的内涵、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和的特点。
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即和兼收并蓄。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其他民族文化在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主备教师:审查人:【学习要求】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理解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重、难点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自学过程】【知识测评】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二、综合探究5.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出自维吾尔族人民,是一部著名套曲。
二十四史中的《辽史》、《金史》和《宋史》是许多少数民族史学家参加编写的。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孜族的《玛纳斯》被誉为三大英雄史诗。
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和彝族的《阿诗玛》也是誉满中外的叙事诗。
同时,早在唐朝,白族张胜温绘出的梵画长卷,长达十丈,共有628个菩萨像,工细生动,是我国古代绘画精品。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或道理?参考答案:1、D2、D3、A4、B5、(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高中政治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必修3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自主学习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方面具体体现;明确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知道文化区域性的成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以及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三、疑难点拨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联系(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来说)(2)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来说)(3)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来说)(4)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组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从意义上来说)四、课堂演练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太极拳等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吧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区域特征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2.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据首位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高中教案学案】高中政治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课时)新课程学习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材料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7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材料的启示?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7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材料的启示?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2)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3)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5)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2)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预习检测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①、内涵丰富②、风格鲜明③。
(2)作用:中华文学艺术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及作用(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④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⑤和⑥的特点。
(3)作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⑦,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⑧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⑨,又保持着⑩。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民族。
2.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
第三单元是前两个单元的逻辑延伸,也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只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砥柱中流。
可见,本框题是衔接全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四、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预习目标
初步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找出身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影响中华文化的事例,以备交流。
二、预习内容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展示人们的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的历史、的内涵、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和的特点。
3、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又保持着各自的。
4、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以及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其中,藏族的、蒙古族的
和科尔克孜族的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6、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
7、身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影响中华文化的事例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探究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试举例:临清在古代或现代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2、看课本66页,思考:
(1)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什么?
(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
3、看课本67页,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举例描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探究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奔流千余年的运河,临清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你知道那些老临清菜谱?
2、文化区域性的成因是什么?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探究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临清清真饮食文化是随商业贸易的流动由阿拉伯、波斯等地传入临清的,具有伊斯兰特色。
在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探究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
1、临清饮食文化如何丰富发展?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文化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三、反思总结
比较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
四、当堂检测
1、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
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
《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因为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
①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②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以下关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B.近代以来,逐步赶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C.我国古代的科技没有实用性,传播到国外后,才起到作用,如火药、指南针等
D.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
据此回答4、5题。
4、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这表明()
A.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使中华文化绚丽多彩 B.草原文化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北方文化主要是指草原文化 D.北方草原文化最富有地方特色
5、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
这主要体现了()
①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②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是中华生
态观的重要理念③文化多样性就是指地域文化的多样性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08海南模拟16)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直播现场视频——上篇《灿烂文明》部分。
“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等中国灿烂的文化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中华文化神奇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与赞誉。
结合材料谈谈对中华文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