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合集下载

中国十二种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十二种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十二种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直以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始终关注的问题。

作为地球上生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态资源,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名列其中就有中国的十二种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本文将分步骤地介绍这些动物及其保护状况。

步骤一:理解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概念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受到最高等级(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列为极危野生动物,对其采取最为严厉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其生存和繁衍。

这些野生动物特定的生境和物种数量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步骤二:认识中国十二种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 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保护最为成功的野生动物之一。

现有成年野生大熊猫约1800只左右,占据主要分布区里的45%以上;2. 东北豹:东北豹数量更为稀少,约120-150只,在长白山地区分布较多;3. 金丝猴:数量大约:2400只,大部分分布在川滇交界的山区;4. 泰山猴:数量大约:1000只,主要分布在山东;5. 皮革龟:数量约:200-300只,只分布在南方的部分地区;6. 金钱豹:数量大约:1500-2000只,分布在中国和南亚部分地区;7. 黄海海豚:数量不足百头;8. 白鲟:数量800件左右,目前已经开展了人工繁殖;9. 中华鲟:数量较少,目前已经人工繁殖;10. 图们江鲤鱼:数量不足数十尾;11. 壮丽针尾雁:数量大约4000只;12. 阿拉伯沙漠猫:已经没有野外记录过,现经过人工驯养保存。

步骤三: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相辅相成,保护野生动物也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野生动物也是人类文化和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能够创造出大量文化和经济价值。

人类需要也应该遵守野生动物的生存规律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条规,避免踏入它们的生息地区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范文-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范文[word 最新]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范文-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范文[word 最新]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摘要:野生动物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猎捕,许多种类濒临灭绝。

本文介绍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必要性、现状、对策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是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

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及其生境类型丰富多样,特有种和珍稀种较多,地域差异明显。

本文试图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作简要分析。

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情况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

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

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

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

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7]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但是,我国部分野生动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单一种群物种面临绝迹的危险。

白臀叶猴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现,这次调查仍未见到任何踪迹,可能已经绝迹。

四爪陆龟、扬子鳄、莽山烙铁头、鳄蜥、朱鹮、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等单一种群物种不仅种群数量少而且分布狭窄,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疫情或其它威胁,则面临绝迹的危险。

2.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其保护
一、我国的动物资源
据统计,我国有脊椎动物6400种,占世界 动物种类总数的13.7%,其中哺乳类450多 种,鸟类1300种,爬行类有300种,两栖类200 种,鱼类3000种,
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
有哪些珍稀动物呢
一、我国的动物资源
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哺乳动 物,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的 少数地区,目前仅有 1000 只 左右,杂食性,作为中国人民 的友好使者,大熊猫受到全世 界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属于国 家一级保护动物,称为国宝,
二、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其中,长 江特有的白鳍豚已经成为我国最稀少的濒 危动物之一,新疆虎和野马在我国境内已经 绝迹,
二、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野 马
二、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新 疆 虎
二、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白 鳍 豚
二、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野 骆 驼
二、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一、我国的动物资源
食盐兽——扭角羚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 量不足 1 万头,主要分布在四川、 甘肃、西藏、陕西等地,雌雄均 具角,成年期角形呈扭曲状,因此 得名,雌牛在孕期有个特点,爱到 有盐碱的岩洞舔食天然盐碱,嗜 盐,所以也叫它食盐兽,
一、我国的动物资源
鸟中斗士——褐马鸡
褐马鸡为我国特产珍稀 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 护动物山西省省鸟,目前 约有 2000 只,褐马鸡性 情粗暴、健勇善斗,有鸟 中斗士之美誉,主要分布 在山西吕梁山脉和河北 部山地,
一、我国的动物资源
长江特产——扬子鳄
扬子鳄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爬 行动物,有 7 千万年的历史, 生活在我国长江下游一些地 区,目前已不到 500 条,扬子 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 物的兴衰、研究古地质学和 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被 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 禁捕杀,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生境类型 分类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生境类型 分类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生境类型分类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群分布、栖息环境及其生态状况,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在此调查中,生境类型的分类是核心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后续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生境类型的分类应基于生态学原理,将生境划分为若干主要类别。

这些类别不仅应考虑地理和气候因素,还需涵盖植被类型、土壤特征以及水文条件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样的综合分析,能够更精准地反映出不同生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森林生境是重要的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

根据树种的不同,森林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针叶林等。

这些森林生境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庇护场所,促进了动物的繁殖与生存。

草原生境是另一类重要的生境类型。

中国的草原主要分为典型草原、灌木草原和高寒草原等类型。

这些生境因其独特的植被结构与土壤特征,为大量草食性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许多捕食者的栖息地。

山区生境则表现出其独特性。

山地的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明显,生境的垂直分带特征使其成为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及微气候条件为特定物种的生存创造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城市及乡村周边的人工生境也是现代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生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这些人工生境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栖息地,但它们为某些野生动物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生境类型分类,将为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各类生境的特征与现状,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中,持续关注生境变化及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将是推动生态保护事业的重要方向。

生境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分析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生境在地理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南北方、东部与西部的气候、植被和土壤条件各不相同。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调查工作,这一工作不仅是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为了更好的保障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生长,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其中就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是国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项工作旨在全面了解国家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种类以及生存环境等情况,进而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这个项目的实施,旨在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涉及到多方面工作,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等。

为了全面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情况,调查工作需要深入到各个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对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和实施,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调查和数据支持,可以更好的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项工作还可以促进全社会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推动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需要加大对保护项目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扶持,为科研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便利条件,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同样,对于广大公众来说,要提高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各项保护工作中来,共同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旨在保护和管理国家级重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美丽中国。

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野生动物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中国政府决定将一些特定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加强对这些动物的保护与管理。

二、名录内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根据野生动植物的稀有程度、生态地位和自然分布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和选定。

目前,名录中包括了大约400多种野生动物,涵盖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多个类群。

1. 哺乳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涵盖了多种珍稀的哺乳动物,如大熊猫、华南虎、西北金丝猴等。

这些动物在自然界中数量稀少,且面临生境破坏、非法猎捕等威胁。

2. 鸟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还收录了多种珍稀的鸟类,如东北虎鸟、黑颈鹤、红嘴相思鸟等。

这些鸟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科学价值。

3. 爬行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还包含了多种罕见的爬行类动物,如巨蜥、金线蛇、巨蟒等。

这些爬行类物种在地球上分布有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两栖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也将一些两栖类动物纳入保护范围,比如中国大鲵、云南大爪蟾等。

这些两栖类动物对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5. 鱼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了一些重要的鱼类资源,例如中华绒螯蟹、金线六须魮等。

这些鱼类对于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和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走私贸易等违法行为。

其次,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划定保护区边界,并提供相关的生境恢复和改善措施。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推广保护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重要的举措。

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

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数量及保护情况,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动物资源:西岭山保护区迄今已知共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65种,隶属于4纲27目86科。

其中,两栖类20种,占广西两栖动物种数78种的25.6%;爬行类28种,占广西爬行类种数169种的16.6%;鸟类87种,占广西鸟类种数536种的16.2%;兽类30种,占广西兽类种数159种的18.9%。

西岭山保护区陆栖脊椎野生动物共165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的动物2种:黄腹角雉、林麝。

国家II级保护的动物21种:细痣疣螈、大鲵、虎纹蛙、鸳鸯、凤头鹃隼、松雀鹰、灰背隼、红隼、白鹇、红腹锦鸡、小鸦鹃、褐翅鸦鹃、草鸮、斑头鸺鹠、猕猴、穿山甲、水獭、斑林狸、小灵猫、水鹿、鬣羚(苏门羚)。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别名寿鸡、角鸡,主要栖息于海拔800m以上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主食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也吃少量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食物。

在富川县主要分布于城北乡的大源山和朝东乡的鸟源山一带。

近年来由于森林被砍伐,黄腹角雉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过度捕猎,数量减少。

估计种群数量为200~250只。

林麝(Mochus berezovskii):别名香獐、林獐,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上的森林、草地或灌丛,喜独栖,胆小,视觉和嗅觉灵敏,善跳跃和奔跑。

植食性,以多种植物为食。

由于森林砍伐和捕猎,数量较少。

估计种群数量为20~30只。

植物资源:西岭山保护区植被种类有91科166属255种。

其中双子叶植物66科,123属195种;单子叶植物8科22属27种;蕨类13科17属27种;裸子植物4科4属5种。

西岭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2种,野生兰科植物21种,未定级珍稀濒危植物47种。

(带*号的为人工栽培种,不列入野生保护植物中)。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杉科Taxodiaceae*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银杏科Ginkgoceae*银杏Ginkgo biloba L.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Rehd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L.) J.Sm.桫椤科Cyatheaceae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松科Pinaceae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 Chun柏科Cupressaceae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木兰科Aagnoliaceae*凹叶厚朴Magnolia biloba(Rehd.et Wils.) Cheng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樟科Lauracea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l.)Y ang毛茛科Ranunculaceae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var.brvisepala W.T.Wang et Heiao小檗科Berberidaceae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M.Cheng ex Ying苏木科Caesalpiniaceae任木Zenia insignis Chun.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榆科Ulmaceae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M.芸香科Rutaceae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银鹊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红豆杉(中国红豆杉)T. chinensis(pilger) Rehd.是2亿年前冰川活动时期遗留下来的孑遗植物,又叫紫杉,叶常绿,假种皮肉质,鲜艳红色。

中国的动植物资源

中国的动植物资源

中国的动植物资源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保持了生态平衡,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包括其特点、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

中国的动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中国的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多种珍稀动物。

其中,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扬子鳄、东北虎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些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园和动物园等地。

畜牧资源中国的畜牧资源也很丰富,有猪、牛、羊、马、驴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牲畜品种,如内蒙古的骆驼、青海的牦牛等。

渔业资源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的经济鱼类有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黄鱼、带鱼等。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国的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中国的森林资源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

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和华南地区。

草原资源中国的草原资源面积广阔,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

草原类型多样,包括高山草甸、草原、草甸草原、沙地草原等。

草原上生长着大量的牧草,为畜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资源中国的农业资源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茶叶、水果等作物。

这些农作物在中国各地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动物资源用于食用、药用、观赏等多种用途,植物资源则用于食品、药品、纺织品等产业。

然而,在利用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过度捕猎、捕捞和砍伐,以免破坏生态平衡。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动植物资源,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

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

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

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

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行为的加剧,使许多野生动物严重濒危。

初步统计,我国现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1995-2003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掌握了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的积极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部分野生动物的资源数量趋于稳定并有所上升,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资源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在以前进行过专项调查或区域性调查,有历史数据可供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共有34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占可对比分析种类的55.74%。

这些物种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很多物种是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在可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2种,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34种野生动物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可对比分析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65.38%。

这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种群数量基本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而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呈总体上升态势。

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调查的1110多只上升到1590只,圈养大熊猫161只;扬子鳄自1986年建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在1979年浙江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后,有关部门从种群管理、栖息地保护及人工饲养繁殖方面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野生种群数量已由10多年前的200余只发展到400只,人工种群数量也已达10000余只;朱鹮从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今的370余只,不仅野生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栖息地质量也不断改善,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同时人工种群也发展到370余只;黑鹳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1000只增加到1800只;黄腹角雉从4000只增加到目前的9900只,种群数量增加1倍多;孔雀雉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后,自然保护区作为其最后的避难所,使其种群受到有效保护,种群数量一直稳定在2700-2800只左右;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等鹤类的种群数量也稳定增长。

兽类中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
由于在其分布区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加大了保护力度,种群数量基本稳定;豚尾猴虽然一直受到非法猎捕和栖息地破坏的巨大压力,但其种群数量仍然略有增加;坡鹿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26只发展到1600余只,增长60多倍;羚牛的种群数量也由13 800只增加到22000只,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但是,调查表明,我国部分野生动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单一种群物种面临绝迹的危险。

白臀叶猴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现,这次调查仍未见到任何踪迹,可能已经绝迹。

四爪陆龟、扬子鳄、莽山烙铁头、鳄蜥、朱鹮、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等单一种群物种不仅种群数量少而且分布狭窄,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疫情或其它威胁,则面临绝迹的危险。

二、“三有”野生动物资源
“三有”动物,由于保护力度不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名录确定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之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过大,导致过度猎捕严重,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本次调查了99种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有9个物种曾进行过专项调查并与本次调查可作对比分析,而且这9种动物均为“三有”动物。

结果表明,这9个物种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其中,豹猫在上世纪70-80年代约有100万只,目前仅存23万只,种群下降到原来的1/5左右,其余8种可作对比分析的动物均为蛇类,其种群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本次调查了19种蛇,其中有8种于1991-1994年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在辽宁、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西6省区开展过数量调查,对比分析表明,所有这些蛇的种群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有的物种资源储量甚至不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1/10。

眼镜蛇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仅6省区就有1 413.55万条,目前在该6省区仅存139.29万条,不到上世纪初的1/10;百花锦蛇在半个世纪以前,仅广西就有60万条,90年代初在6
省区有37.15万条,而今6省区的数量仅30万条,全国数量仅为35万条;滑鼠蛇在1991-1994年调查时在6省区有438.17万条,目前该6省区仅存90.2万条,不到那时的1/4。

栖息地干扰、破坏、退化和缩减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非法猎捕和过度开发利用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