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版抗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表

合集下载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1)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1.屋面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女儿墙重量:(1.95+0.51+0.875)×[(11.4+0.2)×2+(25+0.2)×2-(2.5+0.4×10+0.5×4)]=217.11kN屋面板重量:6.4×(4-0.2-0.15)×(11.4-0.2-0.3-0.2)×2=499.90kN7.7×(6-0.15×2)×(11.4-0.2-0.3-0.2)×2=939.25kN5.9×[(6-0.2-0.15)×(2.5-0.3)×2+(2.5-0.3)×(3.6-0.3)] +6.4×(1.8-0.25)×(2.5-0.3)=211.33kN499.90+939.25+211.33=1650.48kN 电梯机房重量:0.91+2.366+1.333+3.465+1.43+3.887+25×0.3×0.3×1.5×2+25×0.2×0.2×(1.8×2+2.5×2)+5.9×1.6×2.3=50.453kN 楼梯间重量:(7.275+15.132+3.958)×2+(1.275+1.716+0.449+1.62)+(2.61+5.148+1.346+0.486)=67.38kN4.5×[(2.5-0.4)+(2.5-0.25-0.2)+(5.4-0.3-0.25)+(5.4-0.3-0.2)]=62.55kN3.89+4.031+0.432+0.571=8.924kN25×3×(0.4×0.4×3+0.5×0.5)=54.75 kN5.9×(5.4-0.35)×(2.5-0.3)=65.55kN67.38+62.55+8.924+54.75+65.55=2 59.15kN楼梯板重量:25×(0.3×0.15/2×1.1×9+3×1.1×0.12+0.2×0.3×2.5)+ 3×1.1×2.3+17×0.02×[1.1×2.3+2.3×(0.2+0.2+0.2)+1.1×3]+2.1 2=31.38kN8层柱重量:25×1.5×(0.4×0.4×9+0.5×0.5×5)=100.88kN17×0.02×1.5×(0.4×4×9+0.5×4×5-0.2×2×14)=9.59 kN100.88+9.59=110.47kN梁重量:4.5×[(11.4+0.2)×7-0.4×12-0.5×8-0.3)]=324.45kN4.5×[(25+0.2)×3-0.4×12-0.5×8]=300.6kN1.5×(2.5-0.3)=3.3kN2.122×2+4.243×2+3.89+4.031+3.89+4.972+1.428×2+2.418×2+0.432+0.714×2+1.18×2+0.571+0.443=42.44kN324.45+300.6+3.3+42.44=670.79kN7层墙、门、窗重量:54.253×2+28.925×2+42.844+41.342+40.291+14.4 63×2+15.826×2+18.378+11.172×2+8.629+14.463×2+23.598×2+5.573+8.374+8.439×2+15 .06×2+10.184+8.706×2+26.611+5.597×2=603.23kN7层柱重量:25×3×(0.4×0.4×12+0.5×0.5×8)=294kN17×0.02×3×(0.4×4+0.7×4+1.7×2+1×2+0.6×3+1.4×2+0.9×2+1)=17.544kN294+17.544=311.544kN因屋面可变载不计入重力荷载代表值,故屋面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217.11+1650.48+50.453+259.15+31.38+110.47 7+670.79+603.23/2+311.544/2=3447.22kN2-6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板重量:3.5×(4-0.35)×(11.4-0.2-2.25-0.2)×2=223.563kN 3.0×[(2-0.25)×(2.5-0.3)+(4-0.25)×(2.5-0.3)+(6-0.3)×(2.9-0.25)+(2.5-0.3)×(6-0.55)+(2-0.25)×(4-0.55)]×2+3.0×(3.6-0.3)×(2.5-0.3)=296.325kN4.8×(6-0.3)×(6-0.35)×2=309.168kN3.5×(1.5-0.2)×(6-0.3)×2=51.87kN223.563+296.325+309.168+51.87= 880.93kN柱重量:25×3×(0.4×0.4×12+0.5×0.5×8)=294kN17×0.02×3×(0.4×4+0.7×4+1.7×2+1×2+0.6×3+1.4×2+0.9×2+1)=17.544kN294+17.544=311.544kN楼梯板重量:31.38×2=62.76kN梁重量:[1.5×(2.5-0.3)+3×(6-0.3)+1.5×(4-0.35)+3×(6-0.3)+ 1×(2-0.25)]×2+1×(5-0.6)=93.85kN4.5×1.5×4=27kN0.431×2+2.267×2+0.422+0.305+0.384+2.648×2+0 .22×2+0.676×4=14.947kN670.79+93.85+27+14.947=806.59kN墙、门、窗、栏杆重量:603.23+1.06×4+4.239×2=615.948kN楼面可变荷载:2.0×[(25-0.1)×(11.4-0.1)-1.8×2.5]+2.5×6×1.5×2=5 98.74kN因楼面可变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要乘以组合值系数0.5,故2-6层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880.93+311.544+62.76+806.59+615.948+0.5×26598.74=2977.14kN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板重量:3.5×(4-0.35)×(11.4-0.2-2.25-0.2)×2=223.563kN3.0×[(2-0.25)×(2.5-0.3)+(4-0.25)×(2.5-0.3)+(6-0.3)×(2.9-0.25)+(2.5-0.3)×(6-0.55)+(2-0.25)×(4-0.55)]×2+3.0×(3.6-0.3)×(2.5-0.3)=296.325kN4.8×(6-0.3)×(6-0.35)×2=309.168kN3.5×(1.5-0.2)×(6-0.3)×2=51.87kN223.563+296.325+309.168+51.87= 880.93kN柱重量:25×3.8×(0.4×0.4×12+0.5×0.5×8)=372.4kN 372.4+17.544=389.944kN楼梯板重量:31.38×2=62.76kN梁重量:[1.5×(2.5-0.3)+3×(6-0.3)+1.5×(4-0.35)+3×(6-0.3)+ 1×(2-0.25)]×2+1×(5-0.6)=93.85kN4.5×1.5×4=27kN0.431×2+2.267×2+0.422+0.305+0.384+2.648×2+0.22×2+0.676×4=14.947kN670.79+93.85+27+14.947=806.59kN墙、门、窗、栏杆重量:因1层平面布置与标准层大致相同,此项荷载相差不大,故大小取同标准层此项荷载,为615.948kN楼面可变荷载:2.0×[(25-0.1)×(11.4-0.1)-1.8×2.5]+2.5×6×1.5×2=598.74kN因楼面可变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要乘以组合值系数0.5,故1层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G =880.93+(389.944+311.544)/2+62.76+806.59+615.948+0.5×598.74=3016.34kN(2)全楼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1.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此方法计算周期必须先求出结构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作用于各质点产生的顶点位移,计算过程见表3-2-15。

地震影响系数计算

地震影响系数计算

作者:徐翔(高强螺栓)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电子信箱:xuxiang@八度多遇地震;Ⅲ类场地土;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 3.2.2阻尼比ζ =0.05 5.1.5砼8.2.2钢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16表5.1.4-1特征周期T g=0.45表5.1.4-2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0.9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0.02阻尼调整系数η2=1说明: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5条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2.红色为输入值;将A1至D46格粘贴到".txt"文件。

3.“八度多遇地震、Ⅲ类场地土、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g”宜用文件名"8d3102g.txt"。

4.在SAP2000的'Response Spectrum function Definition' 对话框中,‘Number of Points per Line'为24。

5.在ETABS的'Response Spectrum function Definition' 对话框中,'Header Lines to Skip'为22。

结构自振周期T地震影响系数α0.000.0720.100.1600.450.1600.540.1360.630.1180.720.1050.810.0940.900.0860.990.0791.080.0731.170.0681.260.0631.350.0601.440.0561.530.0531.620.0511.710.0481.800.0461.890.0441.980.0422.070.0412.160.0392.250.038 6.000.026。

地震影响系数计算表格

地震影响系数计算表格

;;作者:;单位:;电子信箱:;;八度多遇地震;Ⅲ类场地土;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 3.2.2;阻尼比ζ =0.05 5.1.5砼8.2.2钢;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16表5.1.4-1;特征周期T g=0.45表5.1.4-2;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0.9;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0.02;阻尼调整系数η2=1;;说明: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5条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 2.红色为输入值;将A1至D46格粘贴到".txt"文件。

; 3.“八度多遇地震、Ⅲ类场地土、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g”宜用文件名"8d3102g.txt"。

; 4.在SAP2000的'Response Spectrum function Definition' 对话框中,‘Number of Points per Line'为24。

; 5.在ETABS的'Response Spectrum function Definition' 对话框中,'Header Lines to Skip'为22。

;;结构自振周期T地震影响系数α0.000.0720.100.1600.450.1600.540.1360.630.1180.720.1050.810.0940.900.0860.990.0791.080.0731.170.0681.260.0631.350.0601.440.0561.530.0531.620.0511.710.0481.800.0461.890.0441.980.0422.070.0412.160.0392.250.038 6.000.026。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抗规》GB50011-2001第5、1、2条得条文说明,多遇地震(小震)与罕遇地震(大震)得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将《抗规》表格5、1、2-2中所列有效峰值加速度数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同理,中震设计可按《抗规》表3、2、2中得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下表就是小震、中震、大震得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抗震设防烈度6(0、05g) 7(0、10g)7(0、15g)8(0、20g)8(0、30g)9(0、40g)小震0、04 0、08 0、12 0、16 0、24 0、32 中震0、12 0、23 0、34 0、45 0、68 0、90 大震- 0、50 0、72 0、90 1、20 1、40midas中如何结合建筑抗震规范进行桥梁得地震时程分析?由于目前建筑抗震规范对于时程分析采用得最大加速度有了硬性得规定,因此首先就就是要将时程得地震波比如简单得elcentro波进行系数调整,根据抗震规范5、1、2、2表中得规定,将、Elcentro得最大峰值与5、1、2、2规定得最大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系数,(需要注意得就是midas时程函数定义里面得Elcentro给出得相对得值即多少倍得g,比如0、3559g,则系数为35/(0、3559*9、806*100)=0、1,注意选择得就是无量刚加速度),填写到放大系数里面,点击生成地震反映谱,函数值就就是所需要得一条曲线得a谱,不需要再除以g了(规范P232“其平均地震影响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得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这里得地震影响曲线就就是将加速度谱转化得到得规范谱)。

按照规范需要两条实际一条人工模拟曲线,将得到得地震反映谱曲线(三条)进行数据拟与分析(可采用平均或者SRSS)与实际场地采用得规范规定得a谱进行比较,保证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人工波得选择一般就是对于特大桥梁或者重要桥梁进行现场得试验后得到一定得模拟曲线,一般桥梁搞几条波就够了不要人工模拟。

[整理]抗震设防烈度表

[整理]抗震设防烈度表

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目录定义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1],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

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

抗震设防烈度规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2.1.1条,抗震设防烈度为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1]第2.1.1条,抗震设防烈度为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表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 首都和直辖市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 11 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 12 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 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注: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2 上标 *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抗规》GB50011-2001第5.1.2条的条文说明,多遇地震(小震)和罕遇地震(大震)的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将《抗规》表格5.1.2-2中所列有效峰值加速度数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同理,中震设计可按《抗规》表3.2.2中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下表是小震、中震、大震的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midas中如何结合建筑抗震规范进行桥梁的地震时程分析?由于目前建筑抗震规范对于时程分析采用的最大加速度有了硬性的规定,因此首先就是要将时程的地震波比如简单的elcentro波进行系数调整,根据抗震规范5.1.2.2表中的规定,将. Elcentro的最大峰值与5.1.2.2规定的最大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系数,(需要注意的是midas时程函数定义里面的Elcentro给出的相对的值即多少倍的g,比如0.3559g,则系数为35/(0.3559*9.806*100)=0.1,注意选择的是无量刚加速度),填写到放大系数里面,点击生成地震反映谱,函数值就是所需要的一条曲线的a谱,不需要再除以g了(规范P232“其平均地震影响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这里的地震影响曲线就是将加速度谱转化得到的规范谱)。

按照规范需要两条实际一条人工模拟曲线,将得到的地震反映谱曲线(三条)进行数据拟和分析(可采用平均或者SRSS)与实际场地采用的规范规定的a谱进行比较,保证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人工波的选择一般是对于特大桥梁或者重要桥梁进行现场的试验后得到一定的模拟曲线,一般桥梁搞几条波就够了不要人工模拟。

开始错误的以为直接将地震波简单处理与a普比较,实际这里的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波只是一个自由度体系的反应,而a谱则是多个自由度体系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而得到的,因此必须将地震波进行转换,幸好有了midas的转换工具可以直接生成,不然要自己编写傅立叶转换程序了。

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2010版)

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2010版)

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首都和直辖市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北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房山、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延庆,天津(汉沽),宁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二组:北京(昌平、门头沟、怀柔),密云;天津(和平、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红桥、塘沽、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蓟县,静海。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lOg:第一组:上海(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松江、青浦、南汇、奉贤);第二组:天津(大港)。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上海(金山),崇明;重庆(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戽、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壁山,铜梁,大足,荣昌,綦江,石柱,巫溪*。

注: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河北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唐山(路北、路南、古冶、开平、丰润、丰南),三河,大厂,香河,怀来,涿鹿;第二组:廊坊(广阳、安次)。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邯郸(丛台、邯山、复兴、峰峰矿区),任丘,河间,大城,滦县,蔚县,磁县,宣化县,张家口(下花园、宣化区),宁晋*;第二组: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文安,玉田,迁安,卢龙,滦南,唐海,乐亭,阳原,邯郸县,大名,临漳,成安。

抗震参数表、计算总则

抗震参数表、计算总则

重庆市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抗震基本参数表(2010年版)抗震参数表补充部分:1:负一层与吊二层的剪切刚度比如下表所示:通过上表可知,负一层满足规范对于嵌固层的剪切刚度比的要求。

2:存在局部穿层柱:吊2层~吊1层穿层柱(三根)实际高度为9.9m ,1~2层穿层柱实际高度为8.2m 。

3:塔楼34层~42层存在斜柱,倾斜角度为6度。

4:计算总则一:实现抗震性能目标D的计算方法一:多遇地震全弹性二:设防烈度地震弹性计算为计算方便,框架梁、剪力墙、框架柱均按中震弹性设计,比超限审查报告性能目标高,即实现中震弹性。

1)荷载组合:荷载及材料强度均按设计值,考虑分项系数,不考虑内力调整,不组合风荷载。

2)剪力墙、框架柱(斜柱除外)计算时,框架梁刚度折不折减,且考虑板对梁对刚度的贡献。

3)框架斜柱计算时,框架梁刚度折减系数取为0.5,同时梁刚度不考虑楼板作用。

具体原因详超限报告11.2节。

4)Satwe计算方法高规条文说明3.11.3详(二:实现抗震性能目标D的地震影响系数)高规条文说明3.11.35:将与多遇地震下的计算结果取包络值。

三:预估的罕遇地震不屈服计算:为计算方便,剪力墙、框架柱均按大震不屈服设计,比超限审查报告性能目标高,即实现竖向构件大震不屈服。

1)荷载组合:荷载及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不考虑分项系数及内力调整,不组合风荷载。

2)剪力墙、框架柱(斜柱除外)计算时,框架梁刚度折不折减,且考虑板对梁对刚度的贡献。

3)框架斜柱计算时,框架梁刚度折减系数取为0.5,同时梁刚度不考虑楼板作用。

具体原因详超限报告11.2节。

4)Satwe计算方法高规条文说明3.11.3详(二:实现抗震性能目标D的地震影响系数)高规条文说明3.11.3不再进行0.2V0的调整。

五:计算结果的利用与处理注[1]:构件性能要求高于JGJ3-2010表3.11.2的相应要求的部分。

根据超限报告中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对大震下的计算结果做以下利用与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