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10分)

答: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全能性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于植物细胞组织的分化和决定具有关键性作用,分离一个或数个体细胞或植物体的一部分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技术。通常我们所说的广义的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即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生成完整的植株。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障碍、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0分)

植物组织培养的主

要障碍

发生的原因防治措施

褐变1)材料的基因型差异

2)材料的生理状态

3)培养基成分

4)其他因子的影响(培养时间

的长短等)1.选择适当的外植体

和培养条件

2.抗氧化剂和抑制剂

的作用

3.其他防止褐变的措

施(连续转移或预

处理等)

玻璃化 1.玻璃化苗的形态学,解剖学

特征1.选择适当的外植体

2.改善培养基组成

2.玻璃花苗的生理生化特点

3.外植体

4.培养环境条件

5.培养成分

3.改善培养条件

遗传的稳定性自身的遗传特性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控制好培养条件

污染污染的来源(材料的本身,由

外界环境侵入)1)供体材料的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

毒的植株)

2)培养物的检验

3)合理的扩繁程序

4)严格的无菌操作

规程

3.组培苗生长环境有何特点?如何提高其移栽成活率?(10分)

组培苗生长环境特点:组培苗水分散失较快,易于萎蔫。吸水能力较弱。所以导致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湿度降低、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温差变大。具以上特点的组培苗,在此环境下,叶片失水较严重,根系吸水能力不足,即吸水量小于蒸腾水量,从而造成植物萎蔫,炼苗失败。另一种情况是,空气温度上升要比基质温度上升快,而根系的吸水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是成正比的,当气温升高时,加之湿

度较低,叶片蒸腾急速增加,此时基质温度上不去,根系吸水能力不够,造成蒸腾大于吸水的失衡状态,从而萎蔫死亡。

提高移栽成活率措施:一方面提高出瓶苗的质量,提高其抗逆性,生根前的壮苗、理想的生根配方和生根培养环境的调控是关键;另一方面就得有针对组培苗特点创造一个适宜的炼苗环境,比如保证空气湿度,平衡空气和基质的温度平衡关系等。

4.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在组培中有哪些生理作用?在快速繁殖的起始、芽增殖及生根培养阶段应如何使用它们?(10分)

培养中生长素一方面用于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根,另一方面是与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共同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侧芽的萌发与生长以及某些植物胚状体的诱导。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打破顶端优势,诱导芽的分化和增殖,促进组织和器官的不定芽发育。当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高时,诱导芽的分化,反之,诱导根的分化。

快速繁殖的起始阶段: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类

芽增殖阶段:向培养基中加入较多的细胞分裂素类的物质促进芽的分化

生根培养阶段:向培养基中加入较多的生长素类物质促进根的分化

5.通过组织培养的哪些途径可以生产大量苗木?技术路线是怎样的?最常用的是哪条途径?(10分)

培养苗木及次生代谢物的手段培养对象

植物器官培养 . 离体根,离体的茎尖,离体叶或离

体的茎。

分生组织培养凡是有分化能力的细胞都可以

植物胚胎培养离体胚

植物细胞培养(悬浮培养,细

具有活性的细胞和细胞小聚体

胞悬浮培养,细胞培养等)

植物微繁技术外植体

培养新品种的手段培养对象

植物细胞培养(悬浮培养,细

具有活性的细胞和细胞小聚体

胞悬浮培养,细胞培养等)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去了细胞壁的有活性的细胞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体

植物花药和花粉培养植物有活性的花粉和花药

6.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分别说出下列配方的主要目的。(10分)

答: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因素:

1.实验室要合适,要很好的控制好光照,湿度和温度。

2.培养材料及所需要的实验用具要洗净,严格的消毒灭菌。

3.培养基配置技术要合理,要注意调溶液的PH等(如:如果要培养长根的话,可以适当的加大生长素的浓度)

4.注意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操作是要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幅度不要过大,手要消毒彻底等)5.外植体的选择(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活性不同,一般植物鲜嫩的部位比较好,比如说茎尖。像木质部就不合适。)

6.各种激素类物质的配合比例要合适。

各种配方作用;

①MS+NAA0.2mg/L+6-BA0.5mg/L

②MS大量+MS微量

③MS+NAA2.0mg/L+KT0.5mg/L

④MS+2,4-D0.2mg/L+KT0.5mg/L

⑤MS+NAA0.2mg/L+6-BA1.0mg/L

⑥MS+NAA2.0mg/L+KT1.0mg/L

7.利用组织培养的哪些技术可以培育新品种、新种质?培养对象分别是什么?(10分)

培育新品种技术:

(1)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

(2)脱毒(组织培养无病毒苗的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如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香石竹,菊花等。)

(3)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新品种培育

(4)单倍体育种(花药、花粉的培养在苹果、柑橘、葡萄、草莓、石刁柏、甜椒、甘蓝、天竺葵等约20种园艺植物得到了单倍体植株。(5)种质保存(6)遗传转化

组织培养对象:组织或愈伤培养、器官培养、植株培养、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等。

8.某地区的一种马铃薯经多年种植后,植株变得矮小,产品和品质下降,请用所学植物组织培养知识分析原因,并设计一个解决方案。(10分)

原因:几乎所有的栽培植物都发现感染甚至几种病毒,大部分的病毒属于RNA病毒,病毒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常常会导致植物矮小,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解决方案:(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法)

1.分生组织的分离

从大田中取健壮的植株的顶芽或萌发芽,带回实验室除去可见叶,材料清洗干净。用75%酒精漂洗,在用20倍的次氯酸钠消毒8-10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在无菌操作室进行无菌操作。切下生长点转入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2.培养

茎尖分生组织分离后转入到琼脂培养基上于25℃-27℃条件下进行光培养。

3.建立无性繁殖体系

利用生长点培养无毒苗的成活率和脱毒率都非常低,培养出来的

新苗要进行鉴定,鉴定无毒后再用新苗的茎尖再进行培养新苗。

4.脱毒苗试管株的移栽和品种特性鉴定

将试管苗移栽到土壤中,这个转变要有一个逐渐锻炼适应。

9.现有MS培养基母液6瓶,母液1为50倍,母液2为50倍,母液3为50倍,母液4为100倍,母液,5为20倍,母液,6为200倍,激素母液有1mg/ml IAA,0.5mg/ml NAA,2mg/ml6-BA, 4mg/ml KT,以及蔗糖和琼脂若干,请利用这些材料配制2L MS+2mg/L IAA+1mg/LNAA+3mg/L 6-BA+3%蔗糖+0.7%琼脂培养基,写出配制方法步骤(包括计算过程)及灭菌过程。(10分)

答:配制方法:

配制2L的各种物质的用量如下:吸取母液的用量为:

母液1:2000ml/50=40ml 母液2:2000ml/50=40ml

母液3:2000ml/50=40ml 母液4:2000ml/100=20ml

母液5:2000ml/20=100ml 母液6:2000ml/200=10ml

激素用量:

IAA:吸取1mg/ml IAA母液4ml NAA:吸取0.5mg/ml NAA母液4ml 6-BA:吸取2mg/ml 6-BA母液3ml 蔗糖:60g 琼脂:14g

灭菌过程:

将混合的培养液加琼脂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调PH值为5.8后倒入培养瓶中,冷却看是否凝固,如果凝固的话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0.1Mpa 121℃ 20分钟)灭菌之前要看灭菌锅中是否有水,如

果水不够是话要加水,灭菌好了之后,关掉电源放气,当指针指到0 Mpa时就可以打开灭菌锅的盖子,最后拿出培养瓶放好,千万不要打开瓶盖

10.简述植物无糖组培的意义及技术要点。(10分)

答:无糖组培的意义:传统的主旨植物组织培养都使用含糖的培养基,杂菌很容易侵入培养容器并在培养基中繁殖造成污染,是造成组织培养的一大障碍。为了防止杂菌的侵入,在组织培养中通常将培养容器完全密闭,这种方式使植物生长相对缓慢,且易出现形态及生理的异常,同时也大大提高人工费用和生产成本。而无糖组培解决了这些问题。无糖组培在培养基中不加入糖,只是通过提高培养空间的光照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和湿度,以及气流交换速度等来增强组织培养植物的光合速率,从而促进植物的增殖,生长和发育。但是要求的环境控制设备高。

无糖组培的技术要点:

外植体的选择:带有芽或侧芽、叶或根的外植体。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能量供自己生长。

环境的控制:提高培养空间的光照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和湿度以及气流交换速度。

植物组织培养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报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大蒜茎尖的组织培养 谢婷婷江宋青万嫣文吕凌宇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使大蒜茎尖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增殖培育出大量品质优良的大蒜试管苗。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环境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器材 1 供试材料 以购于府前菜场的大蒜为实验材料,实验在丽水学院生态学院组培实验室进行。 2 仪器与设备 超净工作台、培养事、电子天平、烧杯、容量瓶、玻璃棒、量筒、移液

管。 3 试剂 70%酒精、95%酒精、0.1%升汞、蔗糖、琼脂条、6-BA(1.5 mg/L;2.0 mg/L)、2,4-D(2.0 mg/L)、NAA(1.0 mg/L;)、IBA(2.0 mg/L)、10倍的大量元素、100倍的微量元素、100倍的铁盐、100倍的有机物。 四、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诱导培养基:MS+6-BA 2.0 mg/L+2,4-D 2.0 mg/L 出芽培养基:MS+6-BA 1.5 mg/L+NAA 1.0 mg/L 生根培养基:MS+IBA 2.0 mg/L (1)将MS母液(10倍的大量元素、100倍的微量元素、100倍的铁盐、100倍的有机物)按顺序排列、检查是否失效。 (2)在装有3/4蒸馏水的容器中加入0.7%琼脂和3%蔗糖,加热溶化。(3)依次吸取适量各种母液移到容器中。 (4)用蒸馏水定容到相应体积。 (5)调节pH值(用0.1M的NaOH或HCl调节)至5.8-6.0。 (6)向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激素。 (7)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分装(20-30ml/瓶)。 (8)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 ℃下灭菌 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烧杯、培养皿、灭菌水等),需同时灭菌。 (9)将灭菌后的培养基于常温下放置一星期,观察有无污染。

论植物组织培养学习心得

论植物组织培养学习心得 摘要:经过大三一个学期,我有幸选修了一门有关丁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作为一个人文院法学学生,我对丁理科,尤其是农学方面了解甚浅。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忐忑的心情上了这门课,毕竟对我来说这就像是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所有一些知识都对我来说是新鲜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也掌握了一些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知识,虽然说并不是太多,但是我觉得这都对我以后的发展和开阔视野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植物培养;植物组织与法学的关系;对自己的帮助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学习内容 1、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为了基因转化做基础,还有一点是为了开发药用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乂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 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它的作用大致分为三点:①组织培养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分化规律的重要手段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养外植体再生器官或植株的技术,可以在不受植株体其它部分干拢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生长和分化的规律,并可以利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发育进程。②组织培养是开展生物工程的基本技术各种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技术是组织培养基础上建应的。③组织培养可快速繁殖植物种苗目前组织培养在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无病蠹种苗培育、新品种的选育、人工种子和种

质保存、药用植物和次生物质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2,马铃薯的脱蠹 脱蠹种薯是指马铃薯种薯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活除薯块体内的病蠹后, 获得 的无病蠹或极少有病蠹侵染的种薯,它具有早熟、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马铃薯 的产量和质量与种薯密切相关。种薯不行,产量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病蠹一旦侵 入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就会引起马铃薯严重退化,并产生各种病症,导致马铃薯产 量大幅下降。因此,要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活除薯块体内病蠹的种薯。这项技术我国早在6年前就在马铃薯主产区推行,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大田 平■均增产30吩50% 那么到底是怎么脱蠹的呢?首先,应该做的是取材与消蠹。将欲脱蠹的品种块茎催芽,芽长4?5cm时,剪芽并剥去外叶,自来水下冲洗40min, 丁无菌室内用漂白粉溶液消蠹后,无菌水冲洗2?3次。其次第二个就是应该剥离和接种:在无菌室内,丁40倍的解剖镜下,剥取带1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丁M*尖培养基的试管中。试管中的M弘尖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蔗糖和琼脂,pH值为5.8,经高压灭菌后使用,每试管接种1个茎尖。再次是有一个合适的培养条件,接种的茎尖培养丁25C、1500?3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室内,3个月则长成3?4片叶的小植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切段扩繁1 次,取部分苗进行病蠹检测。最后是病蠹检测,病蠹检测是茎尖脱蠹不可缺少的步骤,常用鉴别寄主即指示植物或血活学方法进行检测。经多次检测,及时淘汰血活学阳性反应或在指示植物上有症状的茎尖苗,无任何反应的茎尖苗即脱蠹苗用作繁殖。 3,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在哪几个方面?第一点是植物组织培养是转基因技术不可或缺的技术。在我们现代科技,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科技必不可缺的一项技术, 它应用丁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植物组织培养方面很需要转基因技术。第二点,染色体不同倍性的多倍体植物产生。第三点是杂交离体培养可以克服受精前的 障碍,比如说对丁幼胚的培养,体细胞的融合。第四点是对植物进行的脱蠹。对植 物进行一系列的活除措施来使植物能大幅度的提高产量和植物的等级,让植 物长得更加健康。例如马铃薯,草莓,苹果,橘子都可以进行脱蠹。第五点是节约 地面积,并不受季节的限制。在我们学习过植物组织培养之后,我们通过技术的学习,可以对植物的种植面积进行更好的分配,而且也可以种植一些耐寒植物等都可

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大概的了解和认识,让同学们建立起对该学科学习兴趣。 二、教学效果目标: 1、理解、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五、教学效果评价: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宜采用百分制的方法进行评价,而是采用A、B、C、D四个评价等级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A、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等几个基本概念进行正确的描述,能熟练的判断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能按时按量甚至超量完成

作业,并且无误。 B、能基本用自己的语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等几个基本概念进行正确的描述,能基本会判断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基本无误。 C、在老师的指引下或参照课本基本用自己的语言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等几个基本概念进行正确的描述,能基本判断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但错误较多。 D、基本不认真听课,课堂很随意,基本不听老师教导,对所学内容基本不懂,很少作作业。 六、采用理论教学。 七、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约(10分钟) 以同学们感兴趣的动物克隆技术人手,向同学讲述克隆技术基础技术,然后转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上来。 二、新课:(约80分钟) 板书: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组培室 规划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培室规划设计 一、实验室要求理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应该建立在安静、清洁、远离污染 源的地方,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尽量减少污染。规模化生产的组织 培养实验室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培养产品的运送。实验室的建设均 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从事的实验的性质,即是生产性的还是研究性的,是基本层次的还是较高层次的;二是实验室的规模,规模主要取决于经费 和实验性质。无论实验室的性质和规模如何,实验室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科学、高效、经济和实用。一个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满足3个基本的需要:实验准备(培养基制备、器皿洗涤、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此外,还可根据从事的实验要求来考虑辅助实验室及其各种附加设施,使实验室 更加完善。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 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 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 程序来没计,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 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 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二、实验室组成(一)基本实 验室基本实验室包括准备室、洗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缓冲间,是 组织培养实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年产4万-20万, 需3-4间实验用房,总面积60平方米。1、准备室(化学实验室)功能:又叫化 学实验室,进行一切与实验有关的准备工作:完成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贮备、 称量、溶解、器皿洗涤、培养基配制与分装、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的灭菌、培养 材料的预处理等。要求:最好有20平方米左右。要求宽敞明亮、以便于放置多个实验台和相关设备,方便多人同时工作;同时要求通风条件好,便于气体交换;实验室地面应便于清洁,并应进行防滑处理。分类:分体式-研究性质实验室,分开的若干房间将准备室分解为药品贮藏室、培养基配制与洗涤室和灭菌 室等,功能明确,便于管理,但不适于大规模生产。通间式-规模化实验室,准备室一般设计成大的通间,使试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在同一房间内按程序完成。 准备试验的过程在同一空间进行,便于程序化操作与管理,试验中减少各环节 间的衔接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便于培养基配制、分装和灭菌的自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成熟细胞离体——(脱分化)——分生细胞——(分裂)——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态建成————完整植株。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水分】 【无机盐】1.大量元素:N,P,K,Ca,Mg,S(由相关的无机盐提供) 2.微量元素:Fe,B,Cu,Mn,Mn,Zn,Co 【有机营养成分】1.糖类 2.维生素 3.氨基酸 4.肌醇 5.天然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1.生长素 2.细胞分裂素 3.其他生长调节剂 【凝固剂】琼脂 【其他物质】1.活性炭 2.抗生素 3.抗氧化物质 4.硝酸银 培养基和组织培养用具的灭菌方式 【培养基,无菌水】高压蒸汽灭菌,0.105MPa灭菌15~30分钟 【移栽基质】曝晒,甲醛熏蒸或高压蒸汽灭菌0.14MMPa灭菌1~2h 【接种室,缓冲室】紫外线灯照射30min,或气雾消毒剂 【超净工作台】紫外线灯30min,之后打开风机过滤除菌 【外植体】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接种工具】70%乙醇浸泡或擦拭,之后用火焰灼烧灭菌 【培养室】3%来苏尔喷雾,或甲醛,气雾消毒熏蒸 【皮肤】先用肥皂洗手,接种前用70%乙醇擦拭 【瓶口,管口】70%乙醇擦拭,用火焰封口

【培养瓶表面】70%乙醇擦拭 【台面,桌面】70%乙醇擦拭或喷雾消毒 植物外植体的灭菌方式 【茎尖,茎段,叶片】1. 用70%乙醇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1次。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5min或0.1%升汞浸泡5~10min。 3.若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吐温。 4.消毒时要不断震荡,使植物材料与消毒剂充分接触。 5.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果实】1.用乙醇迅速漂洗一下,再用无菌水冲。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20~30min,或0.1%升汞消毒5~10min,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花蕾】1.用70%乙醇浸泡10~15秒,无菌水冲洗一次。 2.在漂白粉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根及地下部器官】用0.1%升汞浸泡5~10min 或用次氯酸钠浸泡10~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消毒后的外植体应及时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

2010-2014植物组织培养高考题汇编(含详解)汇总

1.(2014广东卷)(16分)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 ⑵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 ⑶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后按比例加入。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答案】(1)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PLBs(2分);细胞的脱分化(2分)(2)生长起始快(2分),快速生长时间较长(2分);PLBs产量较高(2分);(3)①灭菌、冷却(2分);②75(2分);③PLBs重量和生物碱含量乘积的平均值最大(3分) 【解析】(1)新生营养芽分裂能力强,全能性容易表达;根据题干可知,PLBs类似愈伤组织,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2)据图分析,光照下PLBs的重量高于黑暗条件下,原因可能是光照有利于细胞增殖、叶绿体的形成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①由于ABA受热易分解,所以各种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冷却,再加入不同浓度的ABA ②根据题干可知,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需要取样5次,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此每次取样需要记录15个样品中的数据,共需要测定样品数75 ③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当样品的平均值最大时,所对应的ABA浓度和时间为最适。 2.(2014江苏卷)(9分)为了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先用植物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经诱导后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 (2)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右图所示。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有;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 (3)多倍体愈伤组织细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量常高于二倍体。二倍体愈伤组织细胞经处理,会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为检测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压片前常采用纤维素酶和酶解离愈伤组织。若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的细胞,合理的解释是、。 (4)为了更好地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采用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其原理与酵母细胞固定化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选取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细胞包埋②必须在光照条件下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设计说明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2、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3、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来源:学|科|网] (二)过程与方法 归纳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设计表格比较微生物培养基与MS培养基的配方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课下查阅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资料,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拓展学生视野,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课题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课题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出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及其计数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研究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知识回顾:联系“植物细胞工程”,回答下列问题: 1.1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1.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活动1:阅读“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 1.3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思考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有什么生理意义? 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1.4愈伤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其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思考2〗填表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 1.5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简单表示为: 活动2:阅读“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 1.6材料: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化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培室)规划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组培室规划设计 2009年 05月 31日星期日 10:18一、实验室要求 理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应该建立在安静、清洁、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 尽量减少污染。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培养实验室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便于培养产品的运送。 实验室的建设均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从事的实验的性质, 即是生产性的还是研究性的, 是基本层次的还是较高层次的; 二是实验室的规模, 规模主要取决于经费和实验性质。 无论实验室的性质和规模如何,实验室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科学、高效、经济和实用。一个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满足 3个基本的需要:实验准备 (培养基制备、器皿洗涤、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此外,还可根据从事的实验要求来考虑辅助实验室及其各种附加设施,使实验室更加完善。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 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 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 应按组织培养程序来没计, 避免某些环节倒排, 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 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 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 二、实验室组成 (一基本实验室 基本实验室包括准备室、洗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缓冲间,是组织培养实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年产 4万 -20万, 需 3-4间实验用房,总面积 60平方米。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 (三)植物的再生功能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 (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 (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 (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III.作业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第一章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原 生质体等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植株 2、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活体(in vivo)植物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 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均称为外植体。 3、愈伤组织: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4、应用 一、农业上的应用 1. 种苗快速繁殖(rapid propagation) 2.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 3.在育种上的应用(breeding) (1)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杂种优势明显; (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和不孕性(胚培养); (3)保存种质 (4)创造变异 二、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用于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植物新种质。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理论研究,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胚胎学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 三、利用组织培养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 第二章 1、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 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2、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或潜在的发育方式 改变的过程。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离体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 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脱分化的细胞重新恢复分化能力,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 能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植株的过程。 5、植物组织培养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污染及防治: 1、真菌污染后,如果已形成孢子,则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扔掉。但若是细菌污染,只 要及时发现,将材料上部未感菌的部分剪下转接,材料仍可使用。 2、用抗生素等杀菌药剂的处理,会影响植物材料正常生长。 二、褐变及防止 (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2)合适的培养条件 (3)使用抗氧化剂 (4)连续转移 三、玻璃化问题及其防止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 作者 摘要 关键字 植物组织培养既是一种基础性研究,又是一种极具普及意义的生物技术。它具有 耗费母株材料少,繁殖速度快,繁殖率较高,用嫩茎组织培养法可以得到无病毒植株, 减轻病毒对花卉的影响,以及定向培养植物优良品种等方面的优势。植物组织培养的 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它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4个时期,即理论准备和实验 开创期;研究发展时期;生产应用时期;“克隆”生物时期(肖杰,2004)。如今植 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为农林业中极具普及意义的生物技术之一,而芍药组织培养目 前处于理论准备和实验开创期。但是对芍药进行组织培养,应用植物激素控制分化过 程及分化数量可达到繁殖目的,并节省人力物力,是芍药批量生产的最佳方法(胡映 泉,2003)。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芍药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种子为 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方面(BrukhinvB,一994;KimYS,1995年;BuchheimJAT,1994),也利用花药(LeeB,1992)培养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或胚状体。众所周知,常规方法育种周期长、见效慢,极大地限制了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 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花粉、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结合温室育苗技术,可以大大缩 短育种年限,实现早期选择、提高选择效率。利用体细胞来培育新品种已成为当今育 种领域的趋势之一,对于无法结实的多倍体花卉来说,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则能为其提 供一条具体的繁殖途径。对于那些产生芽变的种类来说,由于变异部位太小,难以进 行传统的扦插或嫁接繁殖,无法使这些新出现的宝贵种质保留下来;如果将发生变异 的细胞进行分离,并培养成苗则可以选育出许多新的品种,这无疑为花卉新品种的培 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影响外植体污染的因素较多,除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操作外,还 与外植体的种类、取材季节、预处理方法、消毒方法、杀菌剂的使用等因素有关。在 植物组织培养中,造成污染的病原主要是霉菌、细菌和酵母菌三大类,霉菌和酵母菌 引起的污染很容易观察到,初代培养就能在外植体周围或培养基表面形成明显的菌 落,而细菌污染则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如果外植体培养3一5d内未表现污染症状,而 以后不断出现污染现象,表明污染主要由内生菌引起(Leifert,1990;柴向华,周俊 辉,2003)。抗生素抑菌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早己被广泛应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尚处于开始阶 段。近年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开展,转基因过程中的除菌和抑菌越来越离不开抗菌素 所以使用抗菌素逐渐成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灭菌技术之一。在抗菌素的使用上, Falkiner(1990年)提出3个条件,即必须弄清楚要抑制菌的种类,使用的抗生素是否 对培养的植物组织有不良影响,还要确立抗生素的使用浓度、处理时间的长短。因 没有一种抗生素能对所有引起污染的微生物都有效,所以抗生素也不能完全代替灭菌 技术,最好加在培养基中,作为一种辅助防止污染的措施。 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种类的选择以污染少、易启动为原则。带芽的外植体,如 茎尖、侧芽、带芽茎段,培养成功率高,变异率小,容易保持材料的优良特性。其中, 顶芽芽体饱满,营养丰富,侧芽较瘦弱,所以顶芽启动快,分化率高;继代培养中由 于顶端优势的作用,腋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势弱于带芽茎段。因此,用顶芽作为 外植体时,培养基中常加入细胞分裂素打破顶端优势作用,促进腋芽大量萌发,提高 繁殖系数(裘文达,1986)。据分析,外植体取材的季节以材料积累了较丰富的营养

植物组培室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设计 一、实验室基本组成 (一)基本实验室 1.准备室: 进行一切与实验有关的准备工作,完成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贮备、称量、溶解、器皿洗涤、培养基配制与分装、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的灭菌、培养材料的预处理等。 要求:最好有25平方米左右。要求宽敞明亮、以便于放置多个实验台和相关设备,方便多人同时工作;同时要求通风条件好,便于气体交换;实验室地面应便于清洁,并应进行防滑处理。 设备:准备室应具备实验台、药品柜、水池、仪器、药品、防尘橱(放置培养容器)、冰箱、天平、蒸馏水器、酸度计及常用的培养基配制用玻璃仪器等。 2、洗涤灭菌室 完成各种器具的洗涤、干燥、保存、培养基的灭菌等。 要求:洗涤灭菌室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决定其大小,一般面积控制在25平方米。在实验室的一侧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用来清洗玻璃器皿。中央实验台还应配置2个水槽,用于清洗小型玻璃器皿,地面应耐湿并排水良好。 设备:水池、落水架、中央实验台、高压灭菌锅、超声波清洗器、干燥灭菌器等。 3、缓冲间 是进入无菌室前的一个缓冲场地,减少人体从外界带入的尘埃等污染物。工作人员在此换上工作服、拖鞋,戴上口罩,才能进入无菌室和培养室。进入无菌操作室前在此更衣换鞋,以减少进出时带入接种室杂菌。 要求:缓冲间需5-10平方米,可建在准备室外或无菌操作室外,应保持清洁无菌;备有鞋架和衣帽挂钩,并有清洁的实验用拖鞋、已灭菌过的工作服;墙顶用1-2盏紫外灯定时照射,对衣物进行灭菌。缓冲间最好也安一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缓冲间的门应该与接种室的门错开,两个门也不要同时开启,以保证无菌室不因开门和人的进出带进杂菌。 设备:1-2盏紫外灯、水槽、实验台、鞋帽架、柜子、灭菌后的工作服、拖鞋、口罩。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第一、二章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2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3无菌操作技术流程 4表面消毒剂种类及作用效果 5培养基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6植物组织培养三大难题 7那些成分要抽滤灭菌 第三、四章 8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 9名词解释:愈伤组织、脱分化、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10体细胞胚的特点 11愈伤组织形成发育的三个时期,两种类型,良好愈伤组织的特点 12植物离体微繁,一般过程,各阶段注意事项 13褐变,影响褐变的因素,克服褐变的措施;玻璃化,无糖培养技术第五、六、七章 14植物脱毒方法、原理 15脱毒率包括两种方面含义 16人工诱导单倍体的三种途径 17花药培养得到的再生植株倍性如何,为什么 18花药培养的应用,花药培养力,一般培养过程。 19离体幼胚培养,胚发育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0离体授粉离体受精 21简述胚乳培养的意义

第八、九章 22原生质体概念,两种分离方法,纯化方法。 23酶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酶液组成及作用 24简述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基的特点 25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的主要方法 26体细胞杂交过程 27融合产物的种类及特点 28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特点 29提高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的方法 30细胞突变体的类型及对应的筛选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第一、二章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概念:是一种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重新再生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分类:(1)按外植体来源和特性分: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2)按培养方法分: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固体液体两相培养 应用:(1)克服远缘杂交中杂种不育性,种子无活力或配发育不全的植物获得后代,一年多代育种(2)培育三倍体(3)单倍体育种(4)提高突变频率,筛选变异类型(5)经过细胞融合得到体细胞杂种(6)种质资源保存 2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化学实验室(准备室)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第一、二章 1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2 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3 无菌操作技术流程 4 表面消毒剂种类及作用效果 5 培养基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6 植物组织培养三大难题 7 那些成分要抽滤灭菌 第三、四章 8 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 9 名词解释:愈伤组织、脱分化、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10 体细胞胚的特点 11 愈伤组织形成发育的三个时期,两种类型,良好愈伤组织的特点 12 植物离体微繁,一般过程,各阶段注意事项 13 褐变,影响褐变的因素,克服褐变的措施;玻璃化,无糖培养技术 第五、六、七章 14 植物脱毒方法、原理 15 脱毒率包括两种方面含义 16人工诱导单倍体的三种途径 17花药培养得到的再生植株倍性如何,为什么 18 花药培养的应用,花药培养力,一般培养过程。 19 离体幼胚培养,胚发育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0 离体授粉离体受精 21 简述胚乳培养的意义 第八、九章 22 原生质体概念,两种分离方法,纯化方法。 23 酶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酶液组成及作用 24 简述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基的特点 25 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的主要方法 26 体细胞杂交过程 27 融合产物的种类及特点 28 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特点 29 提高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的方法 30 细胞突变体的类型及对应的筛选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第一、二章 1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概念:是一种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重新再生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分类:(1)按外植体来源和特性分: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2)按培养方法分: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固体液体两相培养 应用:(1)克服远缘杂交中杂种不育性,种子无活力或配发育不全的植物获得后代,一年多代育种(2)培育三倍体(3)单倍体育种(4)提高突变频率,筛选变异类型(5)经过细胞融合得到体细胞杂种(6)种质资源保存 2 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化学实验室(准备室) 无菌操作室(接种室) 培养室 高压灭菌室 细胞学实验室 3 无菌操作技术流程 4 表面消毒剂种类及作用效果 漂白粉饱和溶液 10-30m 效果很好 氯化汞 0.1-0.2% 3-12m 效果最好 酒精 70-75% 10-30s 效果好 5 培养基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水提供水分,营造环境 无机盐大量微量提供细胞生长所需元素 有机化合物碳源:提供能源、维持渗透压;维生素参与代谢;氨基酸,促进芽根胚状体生长和分化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调节细胞生长 天然复合物 其他成分活性炭吸附;抗生素防止内生菌污染 6 植物组织培养三大难题 污染褐变玻璃化 7 那些成分要抽滤灭菌 热不稳定成分如:IAA ABA ZT GA3 第三、四章 8 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 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9 名词解释:愈伤组织、脱分化、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愈伤组织: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70 年代快速发展并趋成熟的现代生物技术,是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中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它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分化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该技术在品种选育、名特优品种的快速繁殖、自然资源的保护、品种质量的提高、濒危植物种质保存等诸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组织培养前景广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诞生就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它在细胞学、遗传学、农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成了一种常用的生物学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育种: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结合诱变育种技术,成功地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抗黄化叶病的大麦品种; 培育出脱病毒的马铃薯、甘蔗品种,使马铃薯产量增加十多倍;选育出早熟(比母本提早15 天)、优质(含糖量9.5%)、高产(单果平均重106 克)的京早三号桃(中科院植物所培育)等等,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快速繁殖: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使某一个优良品种得到快速繁殖,可在一年内从一个芽或一张叶片,培养与繁殖成几十万或上百万株小苗,使得该优良品种很快得以推广。如浙江省金华婺东葡萄良品场,1990年将日本引进的葡萄品种栽培成功后,我们通过快速繁殖,使每月的增殖系数达到6?9,可使一个芽在一年之内产生100 万个芽。快繁技术在花

卉、果树等经济植物的优良品种繁育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名、特、优、稀植物品种的保存与繁殖:许多名贵植物(如兰花)由于繁殖慢或困难,数量不多; 而众多的野生植物(如花卉、药材)由于人们过度的采伐,变成濒危植物。这些品种的保存与繁殖越来越显得重要与紧迫。应用组织培养技术, 不仅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保存种质,还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 大量繁殖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 无土栽培:现代正在快速推广的无土栽培技术, 就是建立在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之上的, 特别是无土栽培中的营养液成分, 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制基本相似。无土栽培以其高产、低成本、低污染与低有害物质的残留而倍受人们的欢迎。 快速繁殖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自60 年代开始用于兰花生产以来已得到快速发展。开始时主要应用于花卉生产, 现逐渐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其他园艺作物, 近年来又应用于造林树种的繁育上。现已有数百种植物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 并进行了商品化的大规模生产。其中包括用于切花生产的香石竹、唐菖蒲、非洲菊、花烛、百合、菊花等; 还有兰花、非洲紫罗兰、大岸桐、杜鹃和某些蕨类植物和观叶植物; 以及草莓、芦笋、香蕉、葡萄、桉树等经济作物。在很多国家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有: ①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少;②繁殖速度快,不管从总体上还是单位面积上,其繁殖速度都大大快于常规方法; ③如结合茎尖培养等脱病毒技术,可改良作物品种。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 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基础知识点...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基础知识点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2、用途: (1)微型繁殖 微型繁殖就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神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繁殖过程中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亲、子代细胞内DNA不变,所以能够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 (2)作物脱毒 作物脱毒是利用茎尖、根尖等无毒组织,进行微型繁殖,所获幼苗是无

毒的。 (3)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的细胞培养成在形态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体,也叫作体细胞胚。这种体细胞胚有于叶、根、茎分生组织的结构。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备种子机能。所以,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 ①制作方法:人工种子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然后包上人丁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子,如图: ②优点:可使在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植物得以繁殖;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该过程为无性繁殖;节约粮食,减少种子的使用;可以控制添加一些物质,如除草剂、农药、促进生长的激素、有益菌等。周期短,易储存和运输,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 (4)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从人工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某种成分,如紫草素、香料等。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重要知识点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2、作物新品种培育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植物脱病毒一般采用茎尖培养脱毒和热处理两种方法。 2.最典型的培养基是1962年发表的的一种适合于烟草愈伤组织快速生长的改良培养基,该培养基后来被称为MS培养基,现已广泛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3.胚状体发育顺次经过原胚期、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形胚期和子叶期。 4.具有防止褐变作用的维生素是Vc。 5.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分为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培养、细胞和原生质体培 养等几种类型。 6.在通过微茎尖培养脱毒时,外植体的大小应以成苗率和脱毒率综合确定,一般以0.3~0.5mm、带1~3个叶原基为好。 7.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灭菌时,一般情况采用的条件是121温度,保持时间是15~ 20分钟。 8.在幼胚培养基中,蔗糖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渗透压、提供碳源和能源和防止幼胚早熟萌 发。 9.植物组织培养中,微量元素铁的用量较大,由于在较高pH下,易形成Fe(OH)3沉淀,难以被吸收,所以多用硫酸亚铁(FeSO4·7H20)和乙二胺四乙酸(Na2-EDTA)形成的螯合物,并且单独配制。 10.种质保存大致分为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寸两种方式。 11.外植体选择的原则是:选择优良的种质、选择健壮的植株、选择最适时期、选取适宜 的大小。 12.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有成批培养和连续培养等。 13.植物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有酶解法和机械法。 14.植板率是指已形成细胞团的单细胞与接种总细胞数的百分数。 15.花粉分离的方法有挤压法、磁搅拌法、漂浮释放法。 16.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 17.一个年产4-20万株苗的商业性组织培养实验室,其总面积不应少于60平方米,可划 分为准备室、缓冲室、无菌操作室和培养室。 18.盐酸硫胺素VB1是脱羧酶辅酶,吡哆醛VB6是转氨酶辅酶。 19.愈伤组织形成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即:诱导期、分裂期、分化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