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植物组培知识点总结

植物组培知识点总结

植物组培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1. 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植物细胞具有再生能力,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利用这种再生能力实现植物无性繁殖和遗传改良。

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通过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添加,可以调控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和分化,实现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

3.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其成分的配制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再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 植物无性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无性繁殖,包括离体茎段培养、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等方法。

2. 植物遗传改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遗传改良,包括突变选育、重组DNA技术等方法。

3. 植物真种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真种繁殖,包括种子培养、乳母细胞培养等方法。

4. 植物无菌播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无菌播种,可以提高播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5. 植物快速繁殖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繁殖效率。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技术1. 植物组织的获取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步是获得植物组织,可以通过切取植物茎、叶、根等组织,或者通过离体芽、离体胚等方式获得植物组织。

2.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其成分的配制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再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培养基的成分。

3. 植物组织的培养条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的培养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不同植物对培养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

4. 植物组织的再生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植物组织可以实现再生,包括愈伤组织的形成、植物器官的再生等过程,需要注意再生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和植物器官的发育。

5. 植物组织的分化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植物组织的分化,包括根、茎、叶等植物器官的分化,可以根据需要调控植物组织的分化方向。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的原理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培养植物组织和细胞,使其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快速繁殖和生长,从而实现植物繁殖、育种和遗传改良等目的的一种生物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组织培养基于植物的细胞分化和再生能力,通过以下原理来实现:1.细胞分化和再生:植物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分化和再生能力。

在培养基中,通过提供合适的激素和营养物质,可以促使植物组织分化出不同的细胞类型,如根、茎、叶等。

同时,在培养基上,通过调节激素的浓度和比例,可以控制细胞再生的过程。

2.愈伤组织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常常利用愈伤组织来进行培养。

愈伤组织是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组织,通常是由受伤或刺激后产生的。

在组织培养中,将愈伤组织分离培养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可以快速生长和再生。

3.细胞的无菌培养: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无菌器具和培养基,并对操作环境进行严格的无菌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 植物繁殖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即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大量植株。

这对于育种和遗传改良非常重要,能够提高繁殖效率和培育优良品种的速度。

此外,植物组织培养还可以用于繁殖濒危植物或困难繁殖植物,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资源。

2. 分子生物学研究植物组织培养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提供大量的植物材料进行基因表达、基因工程和蛋白质研究。

此外,植物组织培养还可以用于生物合成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如药物、激素和香料等。

3. 植物病毒检测与病毒释放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检测植物病毒感染,并进行病原体的移除和病毒的释放。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从受感染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并进行鉴定和研究。

同时,利用组织培养中的无菌条件和组织再生能力,可以移除病毒,并将无病毒的组织重新培养出健康的植物。

4.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和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应用1. 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实现植物的繁殖和培育。

它不仅可以用于植物病毒的检验和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还可以用于植物品种改良和植物繁殖的大规模生产。

2. 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组织培养的基本要素•原始组织:从植物的茎、根、叶等组织中选择合适的原始组织,如幼嫩茎尖、腋芽、子叶等。

•培养基: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培养基,如遗传变异培养基、细胞分裂诱导培养基等。

•生长调节剂: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激素和抑制剂,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细胞的分化和再生。

2.2 培养方法•分化:将原始组织进行无菌培养,在适当的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下,促进细胞分化成分化组织,如茎、叶、根等。

•分裂:将原始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增加细胞分裂的频率和速度。

•再生: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从原始组织到整个植株的再生过程。

2.3 无菌条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菌落的污染。

常用的无菌处理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化学消毒和紫外线照射。

3.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园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病毒检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将带有病毒的植物组织分离出来,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条件,使病毒再生和繁殖,从而达到病毒检测的目的。

3.2 基因工程研究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植物的基因转化,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组织中,培养得到转基因植株,从而实现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

3.3 植物品种改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选择植物的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以保留其特有的优良性状,并通过细胞分化和再生,实现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

3.4 大规模生产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无菌繁殖和生产,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繁殖效率。

在林业、园艺等领域中,可以用于大批量的苗木繁殖。

4. 总结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合理利用植物的细胞再生和分化能力,实现植物的繁殖和培育。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精品文档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精品文档



二、植株再生的方式: 1、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 ①一部分由外植体中已存在的器官原基发育而来。 ②多数则是由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在不断的 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分生细胞团,这些分生细胞团在进 行分化后,重新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原基形成的。 特点:单极性结构、新发生的器官原基中的原形成层结构与 母体(愈伤组织或外植体)的维管组织相连接。
1934年, White用离体的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 性系,使根的离体培养实验首次获得了真正的成 功。提出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 1944年,Skoog报道DNA的降解产物腺嘌呤, 可以促 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解除生长素对芽形成的抑 制作用,诱导芽的形成。 1958年, Steward和Reinert由培养的胡萝卜细胞诱导形成 了 胚状体。 1965年, 由Vasil和Hildebrandt用单个分离的细胞培养 获得整个植株,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真正得到 了科学的证实。

4、愈伤组织形成过程:
(1)
诱导期(启动期):细胞准备分裂的时期。 外植体细胞在适宜的诱导培养条件下,细胞中RNA含 量迅速增加,核糖体数量增加、淀粉消失、线粒体嵴膜 数量增多,细胞内合成代谢迅速加强。但此时外植体的 体积大小改变不大。
Hale Waihona Puke (2) 分裂期:细胞迅速分裂时期
外植体外层细胞开始迅速分裂,中央细胞常不分裂,由于 分裂不均匀,形成了中间静止的芯。 细胞分裂快,结构松散、颜色浅、透明。
通过器官发生形成再生植物通常有三种方式:

先生根,再长芽。

先产生芽,再生根。
愈伤组织不同部位形成根、芽,通过维管组织将根、 芽连结在一起。

2、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 特点:双极性结构,由单个体细胞形成胚状体,最后发育 生长为一个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通过对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外培养,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基因转化、细胞工程等多种应用。

其原理主要涉及到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分化、再生和调控等方面。

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原理是基于植物细胞的分化能力和再生能力,以及外界环境对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生长因子等,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分化和生长,从而实现组织培养和再生。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组织来源、组织处理、培养基配制、组织培养、组织再生和植株转化等。

其中,组织来源可以是植物体内的不同部位,如幼苗、种子、叶片、茎尖等,也可以是体外的培养细胞或组织。

处理组织时需要消毒、分离、切割和筛选等操作,以保证组织的无菌和完整性。

培养基的配制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和组织特点来确定各种营养物质、激素和生长因子的类型和浓度,以达到最佳的组织培养效果。

组织培养过程中,组织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保持一定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以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在不同的培养阶段,需要根据组织的特点和培养目的来进行不同的处理,如移植、分化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等。

组织再生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和生长因子等,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组织再生,如愈伤组织、根系、
芽体、叶片等。

植株转化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可以用于改良植物的性状和增加产量,也可以用于生产蛋白、药物等方面。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生物技术,可以实现植物无性繁殖、基因转化、细胞工程等多种应用,对于农业、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其中一部分(如种子、茎、叶片等)无菌的放入含有合适培养基和激素的培养容器中,经过合适的条件下培养,使其细胞分裂、分化和发育,以获得较高的再生率和较好的生长状态。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细胞分裂与分化:组织培养的首要任务是获得大量再生植株,这需要通过控制培养基中激素的浓度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激素可以刺激细胞增殖,不同的激素对于不同的植物种类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生长素(auxin)能够促进根系的形成,而细胞分裂素(cytokinin)则能促进茎、叶的生长。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基础,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培养基中通常包含无机盐、有机物质、糖类和维生素等。

无机盐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离子,有机物质提供了能量和碳源,糖类是能够被植物利用的碳源,而维生素则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辅助物质。

3.环境条件的控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培养器具和适宜的培养环境来保持无菌状态。

通常会在特定的培养室中进行操作,室内设置灯光、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至关重要。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如前所述,生长素能促进根系的形成,而细胞分裂素则能促进茎、叶的生长。

通过合理地使用激素,可以控制植物在培养过程中的分化和形态。

5.植物的再生能力:不同植物种类的再生能力不同,一些植物种类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可以较快地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

而其他一些植物种类则需要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和激素浓度等因素来提高再生率。

具体的培养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整和改良。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是通过控制培养基、营养成分、激素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再生,从而实现植物的大规模繁殖和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盐酸吡哆醇(VB6) 0.5
甘氨酸
2
蔗糖
30000
琼脂
10000
2,4-二氯苯氧乙酸(2,4-D)
萘乙酸(NAA)
6-苄基腺嘌呤(6-BA)
MnSO4.4H2O H3BO3 KI ZnSO4.7H2O Na2MoO4.2H2O CuSO4.5H2O CoCl2.6H2O 烟酸 (VB5或VPP) 肌醇
蔗糖吸收
30
1、高压灭菌水解 2、细胞壁蔗糖酶分解 3、主动吸收
过滤灭菌
31
铁盐母液
32
铁盐母液制备:3价或2价铁盐分别加热溶解后混合定容
最终螯合铁大多以三价铁存在 。但植物细胞从EDTA吸 收铁在细胞膜上由3价铁转化为2价铁。
33
实验一:培养基配置 34
花菜花茎段诱导培养基,黄瓜诱导愈伤及分化培养基1):MS+NAA 0.2mg/L+6-BA 2.0 mg/L +30g/L 蔗糖+7g/L 琼脂粉, pH5.8
65
植物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被去掉细胞壁的由质膜 包裹着的、具有生活力的裸细胞。
66
机械法分离原生质体
67
Mechanical method of protoplast isolation
68
Principle steps in enzymatic isolation
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示意图
20世纪80年代,每一个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 当条件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化出植物有机体所有不同 类型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甚至胚状体,直至形成完整再生植株。
10
➢ 细胞全能性的相对性: 细胞全能性并不意味着任何细胞均可以直接产生植物; 动植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植物组织培养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第二章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胚胎发生的基因表达机理(略)
二、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一)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方式 由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途径有两种: 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 直接途径:从外植体某些部位的胚性细胞直接 诱导分化出体细胞胚胎。这种“胚性细胞”是在胚 胎发生之前就已决定了的。 间接途径:外植体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在从愈伤组织的某些细胞,即重新决定为胚性细胞 的细胞分化出体细胞胚胎,多数体细胞胚胎的形成 是通过间接途径产生的。
植物愈伤组织的培养
愈伤组织培养是指将母体植株上的各个部分切下,形成 外植体,接种到无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生长 和发育的一门技术。 一般情况下,植物组织均能诱发形成愈伤组织,由外植 体形成愈伤组织,标志着植物离体培养的开始。
差异:(1) 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2) 受精卵分化 后的细胞中,体细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的低。 潜在全能性的原因:基因表达的选择性
科学研究表明,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活细胞,在一 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 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人工条件下实现的这一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
三、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极性和生理隔离
体细胞胚胎具有两个明显特点: 1、双极性 2、与母体组织或外植体的维管束系统无直接联系,处于较为 孤立的状态,即存在生理隔离。
(一)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极性
单个胚性细胞与合子胚一样,具有明显的极性,第一次 分裂多为不均等分裂,顶细胞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基 细胞进行少数几次分裂形成胚柄。 (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理隔离
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核 心理论。 离体细胞具有生命的特征属性,在全能性的 基础上,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离体细 胞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二
植物组织培养的 基本原理
• 知识目标
• 1、学习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 • 2、掌握分析组培问题的必要理论知识。
• 技能目标
• 了解提高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措施。
任务一 细胞的全能性和植物的再生性
•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 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细胞全能性 的实现只有在适当条件下才能表达出来,植物细胞全 能性的表达要经过一个从分化状态到脱分化的愈伤组 织(或悬浮细胞)的中间形式,然后进入再分化和再 生过程。
• 二、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 植物体的个体发育,是植物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 结果。
• 细胞分裂是活细胞繁殖其种类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分裂为 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前的细胞称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 新细胞称子细胞。通常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步。 在核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子细胞。在单细胞 生物中细胞分裂就是个体的繁殖,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分 裂是个体生长、发育和
• 三、植物细胞脱分化与再分化
• 脱分化在植物中也普遍存在,如秋季落叶是其叶柄基部以分 化的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离层细胞的过程。
• 愈伤组织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诱导后外植体表面上长出 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脱分化被认为是已有特定 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 改变原有的发育途径,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 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是植物 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 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
• 一、常见植物激素
• 植物激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 (abscisic acid,ABA)、乙烯(ethylene,ETH)和油菜素甾醇 (brassinosteroid,BR)。
• 研究发现,生长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
• 生长素的主要功能:
• 1.低浓度的生长素有促进器官伸长的作用。 • 2.生长素还能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 3.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
• (二)赤霉素
• 1926年日本黑泽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感病稻苗的 徒长和黄化现象与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有关。1935年 薮田和住木从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离出了有生理活性的物 质,定名为赤霉素(GA)。从50年代开始,英、美的科学工 作者对赤霉素进行了研究,现已从赤霉菌和高等植物中分 离出60多种赤霉素,分别被命名为GA1,GA2等。赤霉素 广泛存在于菌类、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 商品生产的赤霉素是GA3、GA4和GA7。GA3又称赤霉酸, 是最早分离、鉴定出来的赤霉素。
• (三)细胞分裂素
• 1955年美国人F.斯库格等在烟草髓部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 培养基中加入从变质鲱鱼精子提取的DNA,可促进烟草愈 伤组织强烈生长。后证明其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细胞分裂的 成分,称为激动素。第一个天然细胞分裂素是1964年D.S. 莱瑟姆等从未成熟的玉米种子中分离出来的玉米素。以后 从植物中发现有十多种细胞分裂素,都是腺嘌呤的衍生物。
(酯)等。
• (一)生长素类
• 1880年C.Darwin研究植物向性运动时,发现植物幼嫩的尖 端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影响,能传到茎的伸长区引 起弯曲。
• 1928年荷兰F.W.温特从燕麦胚芽鞘尖端分离出一种具生理 活性的物质,称为生长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长的物质。
• 1934年荷兰F.克格尔等从人尿得到生长素的结晶,经鉴定 为吲哚乙酸。
•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 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 程。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 变,逐渐失去分裂能力,从而产生差异化逐渐形成各类植 物组织和器官。
•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 裂和细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胞分化是组织分化和器 官分化的基础,是离体培养再分化和植株再生得以实现的 基础。
• 根据细胞学理论,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 位,特别是植物细胞又是在生理上、发育上具有潜 在全能性较强的单位。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从一 个受精卵产生具有完整形态和结构机能的植株,这 是全能性,是该受精卵具有该物种全部遗传信息的 表现。同样,植物的体细胞,也是从合子的有丝分 裂产生的,也具全能性,具备着遗传信息的传递、 转或茎切段进行组织培养时, 使用细胞分裂素可使已停止分裂的髓细胞重新分裂。这种 现象曾被用于细胞分裂素的生物测定。茎切段后的分化常 受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比例的调节,当细胞分裂素对生长 素的浓度比值高时,可诱导芽的形成;反之则有促进生根 的趋势。如对抑制的腋芽局部施用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 顶端对腋芽的抑制(即顶端优势)。研究发现在天然的簇生 植物(莲座状植物)或由于病害发生“丛枝病”的植物里, 常含有较多的细胞分裂素。
• 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 却非常复杂、多样。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 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 和脱落等。
•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 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以下五类: •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 而油菜素甾醇也逐渐被公认为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 最近新确认的植物激素有:多胺,水杨酸类,茉莉酸
• 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 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 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 的植物体。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任务二 植物激素在形态建成中的作用
•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 几类微量有机物质,并从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 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 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