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它的发现及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

以下是关于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的详细描述。

1. 发现青蒿素的起源:青蒿素最早是由中国古代医书《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所提及。

根据文献记载,青蒿素在公元340年左右就被用于治疗疟疾。

然而,在当时,人们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及其治疗机制并不了解。

2. 青蒿素的现代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的研究员屠呦呦开始对青蒿素进行研究,并在1971年发现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屠呦呦的研究表明,青蒿素具有强烈的抗疟疾活性,并且对疟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3. 青蒿素的发展历程:青蒿素的发现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3.1 临床应用:青蒿素经过临床试验后,证实其对疟疾的疗效显著。

它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并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青蒿素被证明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疟疾药物,对疟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3.2 青蒿素衍生物的研发:随着对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开始开发青蒿素的衍生物,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抗药性。

这些衍生物包括二氢青蒿素和氨基青蒿素等。

这些衍生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更好的抗疟疾活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3.3 产业化生产:青蒿素的发现和发展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青蒿素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中国成为了青蒿素的主要生产国家,并建立了青蒿素的产业化生产体系。

这使得青蒿素的供应能够满足全球范围内对抗疟疾药物的需求。

3.4 青蒿素的其他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青蒿素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等其他生物活性。

这些新的应用领域为青蒿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4. 青蒿素的挑战:尽管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疟疾病例出现了对青蒿素的耐药性,这给疟疾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困境。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和预防。

它的发现及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以下将详细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1. 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最早是由中国中药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的。

当时,屠呦呦等人正在研究中国传统草药中的有效成份,希翼找到一种能够治疗疟疾的药物。

他们选择了一种名为青蒿(Artemisia annua)的植物进行研究。

通过对青蒿植物的提取和分离,屠呦呦等人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了一种有效的抗疟成份,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对于疟疾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具有高效的杀虫作用,而且对于疟原虫的耐药性也具有较好的破坏作用。

2. 青蒿素的研究与开辟青蒿素的发现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辟工作。

首先,科学家们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抗疟机制。

他们发现青蒿素属于一类称为二萜内酯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于疟原虫具有强烈的杀虫作用。

随后,科学家们开始探索青蒿素的合成方法,以满足其在大规模生产中的需求。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进,他们成功地开辟出了一种高效的合成方法,使得青蒿素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使其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疟疾的治疗和预防。

此外,科学家们还对青蒿素进行了药理学和临床研究,以评估其在治疗疟疾和其他疾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临床试验,他们证实了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的显著疗效,并且发现它对于其他一些疾病,如肿瘤和寄生虫感染,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青蒿素的应用与发展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发为疟疾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蒿素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还逐渐被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和组织所接受和应用。

在发展过程中,青蒿素的应用形式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最初,青蒿素主要以口服药物的形式使用,但由于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存在一定的限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和开辟其他剂型,如注射剂和口服溶液,以提高其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引言概述: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被誉为“疟疾之敌”。

它的发现和发展历程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为世界各地的疟疾患者带来了希翼和治疗。

本文将从青蒿素的发现开始,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影响。

一、青蒿素的发现1.1 1972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进行青蒿的药理研究时,发现青蒿对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1.2 屠呦呦通过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份,最终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抗疟成份。

1.3 青蒿素的发现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屠呦呦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

二、青蒿素的研究与开辟2.1 青蒿素的药理作用被逐渐明确,其对疟原虫的杀灭机制被深入研究。

2.2 经过不懈努力,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得到了改进,生产工艺逐渐完善。

2.3 青蒿素的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成果,被证实为有效的抗疟药物。

三、青蒿素的全球应用3.1 青蒿素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和预防,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抗疟药物之一。

3.2 青蒿素组合疗法(ACT)成为推广的主流,有效避免了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

3.3 青蒿素的全球应用使得疟疾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大大减少了疟疾的死亡率。

四、青蒿素的影响与挑战4.1 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改变了疟疾的治疗方式,为疟疾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4.2 青蒿素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青蒿素耐药性的浮现和疟疾的再次流行。

4.3 青蒿素的影响将继续深远,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来解决相关问题。

五、青蒿素的未来展望5.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青蒿素的研究将不断深化,新的抗疟药物也将不断涌现。

5.2 青蒿素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更多疟疾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5.3 青蒿素的未来展望充满希翼,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为疟疾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青蒿素的应用不仅拯救了无数生命,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期待青蒿素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它是从青蒿植物中提取得到的。

青蒿植物是一种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的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中。

以下是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1. 发现青蒿素的起源青蒿植物(Artemisia annua)最早被用于治疗疟疾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的中国。

在古代中药经典《神农本草经》中,青蒿植物被称为“清瘟草”,用于治疗寒热病和疟疾。

2. 重要科学突破:青蒿素的提取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对青蒿植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地从青蒿植物中提取出一种有效成分,即青蒿素。

他们发现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且对人体安全无害。

这一重要突破为疟疾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3. 青蒿素的药理研究青蒿素的药理研究表明,其通过抑制疟原虫的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来杀灭疟原虫。

此外,青蒿素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轻疟疾患者的症状和炎症反应。

4.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青蒿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

青蒿素可以通过口服、注射或静脉滴注等方式给药。

临床试验表明,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

因此,青蒿素已成为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5. 青蒿素的发展与应用青蒿素不仅在疟疾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被发现对其他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青蒿素对癌症、艾滋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

此外,青蒿素还可以用于预防疟疾的复发。

6. 青蒿素的发展挑战尽管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青蒿素的供应量有限,导致价格较高。

其次,由于疟原虫的耐药性不断增强,青蒿素的疗效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

7. 青蒿素的未来发展随着对青蒿素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改进青蒿素的制备工艺,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

同时,他们还在寻找新的青蒿素衍生物,以增强其药效和抗药性。

此外,青蒿素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未来可能发现更多的临床应用。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它的发现及发展历程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努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1. 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最早是由中国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取得到的。

青蒿是一种传统中药,被用于治疗疟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等科研人员开始对青蒿进行深入研究,希望从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

经过多年的研究,屠呦呦等科研人员于1971年成功地从青蒿中分离出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成分,并命名为青蒿素。

这一发现对于疟疾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为后续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青蒿素的研究与开发青蒿素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展开了对青蒿素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青蒿素具有广谱的抗疟疾活性,并且对疟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蒿素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药物化学修饰研究。

他们通过对青蒿素结构的改变,合成了一系列的青蒿素类似物,并对其进行了药理学和临床试验。

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青蒿素的应用范围,还提高了其药效和稳定性。

3.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青蒿素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疟疾药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和预防,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青蒿素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药,能够迅速杀灭体内的疟原虫,并有效减少疟疾患者的症状。

此外,青蒿素还可以用于疟疾的预防,特别是在疟疾高发地区。

4. 青蒿素的发展前景青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疟疾药物,对于全球疟疾的控制和消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青蒿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已经出现了一些耐药性的疟疾株。

因此,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以应对耐药性问题。

目前,青蒿素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药物化学修饰进一步提高青蒿素的药效和稳定性;二是寻找青蒿素的新的合成方法,以提高其产量和降低成本;三是开展与其他抗疟疾药物的联合应用研究,以增强疗效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疟疾药物,广泛应用于全球疟疾的预防和治疗。

它的发现和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突破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1. 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最早是由中国古代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一种草药,称为“青蒿”。

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的抗疟疾活性才被重新发现。

197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开始研究青蒿素的抗疟疾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她于1972年成功地从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取出了一种有效的抗疟疾成分,即青蒿素。

这一发现对疟疾的治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青蒿素的研究与开发青蒿素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科学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

1981年,屠呦呦教授与她的团队成功地合成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并确定了其活性成分为一种含有内酯和内酰胺的化合物。

随后,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逐渐深入。

科学家们发现,青蒿素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血红蛋白降解过程,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此外,青蒿素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3.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青蒿素的临床应用经历了一系列的试验和验证过程。

1984年,中国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青蒿素作为抗疟疾药物上市,并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此后,青蒿素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以及其他疟疾流行地区的疟疾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蒿素的临床应用逐渐扩大。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蒿素列为首选的抗疟疾药物之一,并提倡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

青蒿素的疗效被广泛认可,成为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之一。

4. 青蒿素的挑战与突破尽管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其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的出现。

随着青蒿素的广泛应用,一些疟疾病例出现了对青蒿素的耐药性。

这使得青蒿素的疗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他们通过改进青蒿素的制剂、联合用药和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等方式,努力克服了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它的发现和发展历程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故事。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发展及其在抗疟疾病中的应用。

一、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最早是由中国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来的。

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中医药专家屠呦呦在对传统中草药进行研究时,发现了青蒿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即青蒿素。

屠呦呦的发现打破了传统观念,将中草药应用于现代医学领域。

二、青蒿素的研究与发展1. 青蒿素的提取与纯化青蒿素的提取与纯化是其研究与发展的重要一步。

科学家通过对青蒿植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不断优化,最终成功提取出高纯度的青蒿素。

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对其抗疟机制的探索。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室和临床试验发现,青蒿素能够有效杀灭疟原虫,并且对疟疾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这项研究为青蒿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 青蒿素的合成与改良为了提高青蒿素的产量和稳定性,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合成青蒿素。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合成了青蒿素的人工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不仅具有与天然青蒿素相似的抗疟活性,而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药效。

4.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青蒿素的临床应用是其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此后,青蒿素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抗疟疾的首选药物,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基本药物之一。

三、青蒿素的发展影响青蒿素的发现和发展对抗疟疾的防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抗疟疾药物的革命青蒿素的发现使得传统的疟疾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以往,疟疾主要使用喷雾剂和氯喹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有限。

青蒿素的出现使得疟疾治疗更加简单、有效,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2. 世界范围内的抗疟疾合作青蒿素的发现促进了国际间在抗疟疾领域的合作。

各国科学家通过共同研究和经验交流,不断改进青蒿素的研发和应用,共同推动了全球抗疟疾事业的发展。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它的发现和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医学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发展历程。

1. 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最早是由中国中药材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取出来的。

在1970年代初,中国中医药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通过对青蒿的提取和分离工作,成功地从青蒿中分离出了一种有效的抗疟成分,即青蒿素。

这一发现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2. 青蒿素的药理研究随后,科学家们对青蒿素的药理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青蒿素具有强烈的抗疟活性,并且对多种疟原虫具有杀灭作用。

此外,青蒿素还表现出广谱的抗病毒、抗细菌和抗寄生虫等作用,显示出了广泛的药理学活性。

3.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1981年,中国正式批准青蒿素作为临床抗疟药物使用。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在治疗疟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对疟疾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例,青蒿素显示出了强大的疗效。

此后,青蒿素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疟疾治疗的重要药物。

4. 青蒿素的发展历程青蒿素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初期研究阶段(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主要集中在从青蒿中提取和分离出青蒿素,并进行初步的药理学研究。

4.2 临床应用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这个阶段,青蒿素开始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疟疾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实践证明,青蒿素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和较低的副作用。

4.3 抗药性问题的出现(1990年代至2000年代):随着青蒿素的广泛应用,疟疾病原体对青蒿素的抗药性逐渐出现。

这一问题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青蒿素抗药性的机制,并寻找解决方案。

4.4 结合疗法的发展(2000年代至今):为了解决青蒿素抗药性的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结合疗法,即将青蒿素与其他抗疟药物结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并减少抗药性的发生。

这一发展使得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高效、速效抗疟药。

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适用于间日疟及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均有良效。

其退热时间及疟原虫转阴时间都较氯喹短,对氯喹有抗药性的疟原虫亦有效。

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风云突起,东西方冷战进而发生一系列“热战”。

美国为寻求与苏联的均势介入越南战争。

当时交战双方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枪林弹雨而是传染病:倒在枪林弹雨中的士兵远没有因为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多。

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所谓“瘴气”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唐朝时期李宓攻打南诏、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而受挫,元史列传第四十三有云“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经过如此多的战争,这里的疟原虫似乎也比其他地区的同类更为强壮,当时疗效最好的药物氯喹已经无效。

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为支援越南,提供了大量物资上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了抗疟疾药物的开发。

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饭店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由国家部委、军队直属和有关省、市、自治区的数十个单位组成了攻关协作组,协作组的常设机构也因此称为523办公室。

500多名科研人员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从生药、中药提取物、方剂、奎宁类衍生物、新合成药、针灸等六个大方向寻求突破口。

但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科研工作开展极端困难:工作组1967年~1969年间共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都没有取得进展。

有趣的是,美国当时也在积极开展抗疟疾药物的研究,他们当时的理论是抗疟疾药物必含杂环,据此测试了20万种化合物,结果都不太理想。

当时中国本身的疟疾状况也不容乐观,所以越南战争结束后,523项目继续开展。

1969年1月21日,北京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参加523项目,屠呦呦教授任科研组长。

她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整理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

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后来中医研究院的研究者用低温萃取的方法得到了可贵的青蒿素晶体。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的魏振兴也注意到了青蒿的抗疟功效,1970年他选取山东本土生长的黄花蒿作原料,试图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1971年研究人员采用醋酸乙酯等作介质提取到了白色结晶物,但仍不是纯的单体,熔点不固定。

直到1973年11月,山东中医药研究所的提取工艺才成熟,研究人员通过重结晶,得到了纯度达99.9%的结晶体,测得熔点为156度。

第三家从事青蒿素提取工作的单位是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1972年底,云南523办公室主任傅良书从北京带回消息,说中医研究院发现青蒿的粗提取物中含有一种可能会对疟疾有效的成分。

1973年新年,罗泽渊在云南大学校园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同属的苦蒿。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采了一大把回来,制备了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并顺利地获得了数种结晶体。

从事药效学筛选工作的黄衡惊讶地发现编号为结晶体3的化合物能彻底杀灭小鼠血片中的疟原虫。

经过进一步的药效学、药理学研究,到3月底,研究组证实了3号结晶体确实具有高效、低毒抗鼠疟的特点。

与此同时,苦蒿的植物标本经分类专家吴征镒鉴定,定名为菊科蒿属大头黄花蒿。

因此,他们将该结晶命名为黄蒿素。

这是523项目中首次得到纯的青蒿素单体。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虽然起步最晚,但进展最快,在三家单位中最早得到纯的青蒿素单体,并发现了优质青蒿产地、发明了后来广泛应用的溶剂汽油提纯法,为进行药效、毒理、药理及临床试验提供了充足的青蒿素,极大地加速了整个项目的进展。

由于青蒿素不溶于水,在油中溶解度也不大,其剂型仅为栓剂,生物利用度较低,影响了其药效的发挥。

从8O年代中期起,国内就开始研制青蒿素衍生物及复方。

我国又研制成功青蒿琥酯、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3个一类新药,青蒿琥酯、蒿甲醚可以口服和注射,而双氢青蒿素则用于口服和栓剂。

还开展了抗疟复方的研制,研制出了复方双氢青蒿素和复方蒿甲醚。

目前已上市品种有双氢青蒿素制剂、青蒿琥珀酸酯制剂、蒿甲醚制剂和复方蒿甲醚等。

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它是从我国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

它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为数不多的一类新药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治疗恶性疟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伊斯坦布尔第十届国际化疗会议上6000名各国医坛专家公认青蒿素为治疗疟疾的中国神药,是世界医药史上的剖举,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提供经费进行验证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