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第三章习题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 第三章存储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 第三章存储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第三章存储系统第三章习题一、填空题:1. 广泛使用的A.______和B.______都是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

前者速度比后者C.______,集成度不如后者高。

2. CPU能直接访问A.______和B.______,但不能直接访问磁盘和光盘。

3. 广泛使用的 ______和 ______都是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前者比后者速度快, ___ ___不如后者高。

它们断电后都不能保存信息。

4. 由于存储器芯片的容量有限,所以往往需要在A.______和B.______两方面进行扩充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5. Cache是一种A______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之间B______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硬件技术。

6. 虚拟存贮器通常由主存和A______两级存贮系统组成。

为了在一台特定的机器上执行程序,必须把B______映射到这台机器主存贮器的C______空间上,这个过程称为地址映射。

7. 半导体SRAM靠A______存贮信息,半导体DRAM则是靠B______存贮信息。

8.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储容量,A.______和B.______。

9. 由于存储器芯片的容量有限,所以往往需要在A.______和B.______两方面进行扩充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10. 存储器和CPU连接时,要完成A.______的连接;B.______的连接和C.______的连接,方能正常工作。

11. 广泛使用的A.______和B.______都是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它们共同的特点是C.______。

12. 对存储器的要求是A.______,B.______,C.______,为了解决这三个方面的矛盾。

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

13. 虚拟存贮器通常由主存和A______两级存贮系统组成。

为了在一台特定的机器上执行程序,必须把B______映射到这台机器主存贮器的C______空间上,这个过程称为地址映射。

第3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 习题与答案

第3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习题(1)复习题1.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中哪些部分组成了中央处理器?答: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五部分组成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P69)2.试简述计算机多级存储系统的组成及其优点?答:多级存储系统主要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把存储器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基于下述原因:(1)合理解决速度与成本的矛盾,以得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2)使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不仅价格便宜,可以把存储容量做得很大,而且在断电时它所存放的信息也不丢失,可以长久保存,且复制、携带都很方便。

(P74-P75)3.简述Cache的工作原理,说明其作用。

答:Cache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程序访问的局部性的。

即主存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并不是CPU 每时每刻都在访问的,在一段时间内,CPU只访问其一个局部。

这样只要CPU当前访问部分的速度能够与CPU匹配即可,并不需要整个主存的速度都很高。

Cache与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把信息分成基本的块并通过一定的替换策略,以块为单位,由低一级存储器调入高一级存储器,供CPU使用。

但是,虚拟存储器的替换策略主要由软件实现,而Cache的控制与管理全部由硬件实现。

因此Cache效率高并且其存在和操作对程序员和系统程序员透明,而虚拟存储器中,页面管理虽然对用户透明,但对程序员不透明;段管理对用户可透明也可不透明。

Cache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了存储器速度与CPU速度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P77) 4.描述摩尔定律的内容,并说明其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答:摩尔定律(Moore law)源于1965年戈登·摩尔(GordonMoore,时任英特尔(Intel)公司名誉董事长)的一份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

根据他对当时掌握的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每一代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一代产品两倍的容量,新一代芯片的产生是在前一代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

计算机基础第三章习题

计算机基础第三章习题

3.1样题解析3.1.1单项选择题1、word2003中,“文件”菜单底部所列出的文件名是()A、当前已被删除的文件B、当前已经打开的所有文件C 、最近被编辑的过文件D 、扩展名为.DOC的所有文件2、打开一个word文档通常是指()A、为指定文件开设一个空的文档窗口B、把文档的内容从内存中读入并显示C、把文档的内容从外存调入内存中并显示D、把文档显示并打印文档内容3、下列选项不属于word2010窗口组成部分的是()A 、标题栏B、对话框C、菜单栏D、状态栏4、进入word2010后,打开了一个已有文档yu.doc,又进行了“新建”操作后()A、yu.doc被关闭B、yu.doc和新建文档均处于打开状态C、“新建”操作失败D 、新建文档被打开,但yu.doc被关闭5、在word2010状态下,建立新文档后未经过任何编辑操作,立即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将()A关闭空文档B、将空文档保存在“我的文档”中C、将空文档保存在当前文件夹D、弹出“另存为”对话框6、word2010编辑状态下,当前编辑的文档是C:盘中的yu.doc文档,要将该文档复制到D:盘形成另外一个副本,应当使用()A“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B、“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C“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D“窗口”菜单中的“新建窗口”命令7、在word2010中打开了多个文档窗口后,进行窗口切换操作错误的是()A、按CTRL+F6键B、按shift+F6键C、单击要切换窗口的可见部分D、打开“窗口”菜单,单击其中的文件名8、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如果要在当前文档中输入罗马数字“Ⅱ”那么需要使用的菜单是()A 、编辑B、插入C、工具D、格式9、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执行两次“剪切”操作,则剪贴板中的()A 、仅有第一次被剪切的内容B有两次被剪切的内容C仅有第二次被剪切的内容D、无内容10、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若要把选定的文字移动到其他文档中,首先要选用常用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A 、格式刷B、剪切C、复制D、粘贴11、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进行“粘贴”操作的组合键是()A ctrl+x B.ctrl+c C.ctrl+v D.ctrl+a12、在Word编辑状态下,若选择了当前文档中的一个段落,进行“删除”操作,则()A 、该段落被删除并且不能恢复B 、该段落被删除,但能恢复C、该段落被移到回收站内D、能利用回收站恢复被删除的该段落13、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要将文档中的所有“E-MAIL”替换成“电子邮件”,应使用的菜单是()A 、视图B、开始C、插入D、文件14、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不能选取全部文档的操作是()A、执行“开始”菜单中的“全部”命令或按CTRL+A键B、将光标移到文档选定区,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 C 、将光标移到文档选定区,连续三击鼠标 D 、将光标移到文档选定区,双击鼠标15、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当前编辑文档中的字体全是宋体,选择了一段文字使之成反选状,设定字体为楷体后,又设定仿宋体,则()A、被选定的内容仍为宋体B、文档全文都是楷体 C 、被选定的内容变为仿宋体D、文档的全文字体不变16、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被编辑文档中的文字有“四号”“小四”“五号”“16磅”、“18磅”五中,下列关于字号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 、“四号”大于“五号”B、“四号”小于“小四”C、“16磅”大于“18磅”D 、字的大小一样,字体不同17对于选定的字符()A、可以设置动态效果,不可以设置颜色B、可以设置颜色,不可以设置动态效果C、既可以设置动态效果,也可以设置颜色D、不可以设置颜色,也不可以设置动态效果18、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原对齐方式是居中对齐,如果连续两次单击工具栏中的右对齐按钮,得到的对齐方式是()A 、两端对齐B、居中C、右对齐D、分散对齐19、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若要输入X i+Y i=Z i.要将其中的“i”设置为下标,应先选则“i”然后单击菜单项()A、“插入”/“符号”命令B、“插入”/“对象”命令C、“开始”/“更改大小写”命令D、“右击”/“字体”命令20、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若要调整光标所在段落的行距,可以使用()A 、“开始”菜单中的命令B “试图”菜单中的命令C、“插入”菜单中的命令D 、“快捷”菜单中的命令21、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拖动水平标尺上沿“首行缩进”滑块,则()A 、文档中各段落的首行起始位置都重新确定B文档中被选择的段落首行起始位置都重新确定C、文档中各行起始位置都重新确定 D 、插入点所在行的起始位置都重新确定22、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选择了文档全文,若希望将行距设置为20磅,应在“段落”对话框的“行距”列表框中选择()A、单倍行距B、1.5倍行距C、固定值D、多倍行距23、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下列关于分栏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以将指定的段落分成指定宽度的两栏B、任何试图下均可看到分栏效果C、设置的各栏宽度和间距与页面宽度无关D、栏与栏之间不可以设置分割线24、在Word2010表格中下面关于表格中单元格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格中行与行相交的格称为单元格B、在单元格中既可以输入文本,也可以输入图形C、可以以一个单元格为范围设定字符格式D、表格的行是格式独立设定范围,单元格不是独立的格式设定范围25、在Word2010表格操作中,当前插入点在表格中某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内,按回车键后,则()A 、插入点所在的行加高B 、插入点所在的列加宽C 、在插入点下一行增加一空行D、对表格不起作用26、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选择了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菜单的“删除”/“行”命令,则()A 整个表格被删除B表格中一行被删除C、表格中一列被删除D、表格中所以数据被删除,表格线保留27、在Word2010中表格操作中,若想将表格中连续三列的列宽调整为1厘米,应该先选中这3列,然后单击菜单项()A 、“布局”/“分布列”B、“布局”/“属性”C“布局”/“自动调整” D “表格”/“转换”28、在Word2010的表格操作中,当鼠标指向一个多行多列表格中间的某条竖线,鼠标指针变为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向右移动,则()A、改变竖线左侧一列单元格的宽度,同时也因此改变了整个表格的宽度B、改变竖线右侧一列单元格的宽度,同时也因此改变了整个表格的宽度C 、改变竖线两侧左右两列单元格的宽度,其他单元格和整个表格的宽度不变D、成比例的改变竖线右侧所以单元格的宽度,但整个表格的宽度不变29、在Word2010中表格操作中,当指向一个多行多列表格中间的某条竖线的鼠标指针变为双向箭头时,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向右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则A.改变竖线左侧一列单元格的宽度,同时也因此改变了整个表格的宽度B.改变竖线右侧一列单元格的宽度,同时也因此改变了整个表格的宽度C.改变竖线两侧左右两列单元格的宽度,其他单元格和整个表格的宽度不变D.成比例地改变竖线右侧左右两列单元格的宽度,但整个表格的宽度不变30、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当鼠标指向一个多行多列表格中间的某条竖线的鼠标指针变为双向箭头时,按住Ctrl键,拖动鼠标向右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则()A.改变竖线左侧一列单元格的宽度,同时也因此改变了整个表格的宽度B.改变竖线右侧一列单元格的宽度,同时也因此改变了整个表格的宽度C.改变竖线两侧左右两列单元格的宽度,其他单元格和整个表格的宽度不变D. 改变了竖线左侧一列单元格的宽度,但整个表格的宽度不变,因此竖线右侧所有单元格的宽度都成比例地均匀改变31、在Word2010编辑状态下,建立了4行4列的表格,除第4行与第4列相交的单元格以外,各单元格内均有数字。

(完整版)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答案)

(完整版)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答案)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填空题1.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2.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3.OSI模型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4.物理层定义了(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5.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称为(帧)。

6.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成帧)、(信道共享)、(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和(寻址)。

7.在数据链路层中定义的地址通常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8.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9.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选择)、(连接管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等。

二、名词解释同步协议实体对等层对等层通信服务 CIDR 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同步同步指的是广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什么事情的特性,而且条件和时间有关,具有时序的含义。

协议计算机网络中意图进行通信的结点必须要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为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协议,也称为网络协议。

实体任何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硬件单元或者软件进程模块都可以称为通信实体,简称实体。

对等层不同的网络结点,若它们遵循的是同一种网络体系结构的话,那么在不同结点上完成同样功能的层次称为对等层。

对等层通信在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只知道自己从上层接收来数据并处理后再传递给下一层,结果通信目的方该层次的对等层就收到与己方处理的一模一样的数据。

就好像在两个对等层之间有一条“通道”直接把数据传送过去一样,这种情况就称为对等层通信。

服务下一层能被上一层看见的功能称为服务。

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对等层上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而直接相邻的两个层次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章习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章习题

1、关于“存储程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将“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保存在存储器中,以便于机器自动读取自动处理B.之所以将“程序”和“数据”事先存储于存储器中,是因为输入的速度满足不了机器处理的速度,为使机器连续自动处理,所以要“存储程序”C.依据“存储程序”原理,机器可由四大部分构成: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D.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本质就是“存储程序、连续自动执行”正确答案:C2、关于“图灵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图灵机给出的是计算机的理论模型,是一种离散的、有穷的、构造性的问题求解思路B.图灵机的状态转移函数<q, X, Y, R(或L或N), p>,其实就是一条指令,即在q状态下,当输入为X时,输出为Y,读写头向右(R)、向左(L)移动一格或不动(N),状态变为pC.凡是能用算法方法解决的问题也一定能用图灵机解决;凡是图灵机解决不了的问题任何算法也解决不了D.上述有不正确的正确答案:D3、关于“图灵机”和“计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计算就是对一条两端可无限延长的纸带上的一串0和1,一步一步地执行指令,经过有限步骤后得到的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B.“数据”可被制成一串0和1的纸带送入机器中进行自动处理,被称为数据纸带;处理数据的“指令”也可被制作成一串0和1的纸带送入机器中,被称为程序纸带;机器一方面阅读程序纸带上的指令,并按照该指令对数据纸带上的数据进行变换处理C.计算机器可以这样来制造:读取程序纸带上的指令,并按照该指令对数据纸带上的数据做相应的变换,这就是图灵机的基本思想D.上述有不正确的正确答案:D4、下图为用状态转换图示意的一个图灵机,其字母集合为{0,1,X,Y,B},其中B为空白字符;状态集合{S1,S2,S3,S4,S5},其中S1为起始状态,S5为终止状态;箭头表示状态转换,其上标注的如<in, out, direction>表示输入是in时,输出out,向direction方向移动一格,同时将状态按箭头方向实现转换,其中in,out均是字母集中的符号,direction可以为R(向右移动)、L(向左移动)、N(停留在原处)。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1、设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1) 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字节的信息?(2) 如果存储器由512K ×8位SRAM 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3) 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解:(1) 该存储器能存储:字节4M 832220=⨯(2) 需要片8823228512322192020=⨯⨯=⨯⨯K (3) 用512K ⨯8位的芯片构成字长为32位的存储器,则需要每4片为一组进行字长的位数扩展,然后再由2组进行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所以只需一位最高位地址进行芯片选择。

2、已知某64位机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其地址码为26位,若使用4M ×8位的DRAM 芯片组成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并选用内存条结构形式,问;(1) 若每个内存条为16M ×64位,共需几个内存条?(2) 每个内存条内共有多少DRAM 芯片?(3) 主存共需多少DRAM 芯片? CPU 如何选择各内存条?解:(1) 共需内存条条4641664226=⨯⨯M (2) 每个内存条内共有个芯片32846416=⨯⨯M M (3) 主存共需多少个RAM 芯片, 共有4个内存条,1288464648464226=⨯⨯=⨯⨯M M M 故CPU 选择内存条用最高两位地址A 24和A 25通过2:4译码器实现;其余的24根地址线用于内存条内部单元的选择。

3、用16K ×8位的DRAM 芯片构成64K ×32位存储器,要求:(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 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μS ,CPU 在1μS 内至少要访问一次。

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解:(1) 用16K ×8位的DRAM 芯片构成64K ×32位存储器,需要用个芯片,其中每4片为一组构成16K ×32位——进行字长位16448163264=⨯=⨯⨯K K数扩展(一组内的4个芯片只有数据信号线不互连——分别接D0~D 7、D 8~D 15、D 16~D 23和D 24~D 31,其余同名引脚互连),需要低14位地址(A 0~A 13)作为模块内各个芯片的内部单元地址——分成行、列地址两次由A 0~A 6引脚输入;然后再由4组进行存储器容量扩展,用高两位地址A 14、A 15通过2:4译码器实现4组中选择一组。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1、设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 (1) 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字节的信息?(2) 如果存储器由512KX8位SRAM 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 (3) 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 解:(1) 该存储器能存储:220 x —= 4M 字节8(3)用512Kx8位的芯片构成字长为32位的存储器,则需要每4片为一组进行字 长的位数扩展,然后再由2组进行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所以只需一位最高位地址 进行芯片选择。

2、已知某64位机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其地址码为26位,若使用4MX8位 的DRAM 芯片组成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并选用存条结构形式,问; (1) 若每个存条为16MX64位,共需几个存条? (2) 每个存条共有多少DRAM 芯片?(3) 主存共需多少DRAM 芯片? CPU 如何选择各存条? 解:226x64(1) 共需4条存条16M x64(2) 每个存条共有16;V/- 64 =32个芯片4Mx8⑶ 主存共需多少=128个RAM 芯片,共有4个存条,故CPU 4M x 8 4M x 8 选择存条用最高两位地址临和他5通过2: 4译码器实现;其余的24根地址线用 于存条部单元的选择。

3、用16KX8位的DRAM 芯片构成64KX32位存储器,要求: (1)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⑵ 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uS, CPL •在luS 至少要访问一次。

试问采用哪种 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 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 解:(1)用16KX8位的DRAM 芯片构成64KX32位存储器,需要用64/Cx32 = 4x4 = 16 16K x8 个芯片,其中每4片为一组构成16KX32位一一进行字长位数扩展(一组的4个芯片 只有数据信号线不互连——分别接D 。

〜DM 叭D®〜仏和加〜皿其余同名引脚220 x 32 需要冷22O X 322I9X 8=8片互连),需要低14位地址(A°〜AQ 作为模块各个芯片的部单元地址一一分成行、列 地址两次由A 。

第三章计算机课后习题

第三章计算机课后习题

第三章计算机课后习题刘城二班一、单选题1.WindowsXP操作系统的桌面指的是(A)。

A.整个屏幕B.全部窗口C.某个窗口D.活动窗口2.WindowsXP任务栏中的内容为(B)。

A.当前窗口中的图标B.已启动并正在执行的程序名C.所有已打开的窗口的图标D.已经打开的文件名3.当一个应用程序窗口被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将(D)。

A.被终止执行B.继续在前台执行C.被暂停执行D.被转入后台执行4.在WindowsXP中,单击最小化按钮后,(C)。

A.当前窗口将消失B.当前窗口被关闭C.当前窗口缩小为图标D.打开控制菜单5.对WindowsXP系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WindowsXP的操作只能用鼠标B.WindowsXP为每一个任务自动建立一个显示窗口,其位置和大小不能改变C.在不同的磁盘空间不能用鼠标拖动文件名的方法实现文件的移动D.WindowsXP打开的多个窗口中,即可平铺,也可层叠6.在WindowsXP中,下列操作可运行一个应用程序的是(C)。

A.用“开始”菜单中的“文档”命令B.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应用程序名C.用鼠标左键双击该应用程序名D.用鼠标左键单击该应用程序名7.下列关于文档窗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只能打开一个文档窗口B.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但打开的窗口都是活动窗口C.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D.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但在屏幕上只能见到一个文档的窗口8.WindowsXP中关闭程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用鼠标单击程序右上角的“关闭”按钮B.在键盘上按下Alt+F4组合键C.打开程序的“文件”菜单,选择“退出”按钮D.按下键盘上的ESC键9.确定活动窗口的方法有多种,下列叙述中,(C)不正确。

A.当前打开的窗口为活动窗口B.窗口标题栏上显示的是蓝底白字C.活动程序的任务栏上的按钮显示为按下状态D.插入点光标或其他标志闪烁,说明这个窗口为活动窗口10.在WindowsXP的叙述中,下列句子中的(A)是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述计算机内二进制编码的优点。

二进制在物理上最容易实现,运算规则简单,使计算机硬件结构大大简化,正好与逻辑命题的两个值真假相对应,为计算机实现逻辑运算提供便利条件。

二.进行下列数的数制转换。

①(213)D =(11010101)B=(D5)H=(325)O
②( 69.625)D=(1000101)B=(45) H=(105)O
③(127)D=(1111111)B=(7F)H=(117)O
④(3E1)H=(111100001)B=(993)D
⑤(10A)H=(100001010)B=(266)D
⑥(670)O=(110111000)B=(440)D
⑦(10110101101011)B=(2D6B)H=(26553)O=(11627)D
⑧(1111111000011)B=(3FC3)H=(37703)O=(16323)D
三.给定一个二进制数怎样能够快速的判断出其十进制等值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时,二进制尾数001,011,101,111,1001 最后一位为1
偶数时,二进制尾数000,010,100,110,001000,1010 最后一位为0
四.浮点数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
浮点数在数学中称为实数,是指小数点在逻辑上不固定的数。

①若浮点数是正数,则数符为0,否则为1.
②尾数中的1不存储,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

③存储的阶码等于规格化数中的指数加上127,即阶码=指数+127.
规格化数=数符*1.XXX……XXX2
尾数,二进制,小数点之前是1
数符阶码尾数
1位8位23位
五.假定某台计算机的机器位数占8位,试写出十进制数-67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原码11000011
反码00111100
补码00111101
六.如果n位能够表示2n个不同的数,为什么最大的无符号数是2n-1而不是2n?
七.如果一个有符号数占n位,那么他的最大值是什么?
八.什么是ASCII码?请查一下“D”“d”“3”和空格的ASCII 码值。

ASCII码是对西文字符编码最常用的编码,有128个常用字符,用7位二进制编码。

从0到127,控制字符,0-32,127,普通字符94个。

换行0AH 10
回车0DH 13
空格20H 32
‘0’~‘9’ 30H~39H 48~57
‘A’~‘Z’ 41H~5AH 65~90
‘a’~‘z’ 61H~7AH 97~122
D 44H 68 d 64H 100 3 33H 51 空格20H 32
九.已知汉字学校的机内码为D1A7和DOA3,请问他们的国标码是什么?如何验证其正确性?
学校
验证方法:在记事本中输入汉字并保存文件,然后再切换到DOS模式,使用Debug 程序的“D(dump)”命令来查看。

十.比较GB码,GBK码,UCS码,Unicode码的区别。

GB码汉字国标码
GBK码GBK等同于UCS的新的中文编码扩展国家标准,2字节表示一个汉字第一字节从81H~FEH,最高位为1;
第二字节从40H~FEH,第二字节的最高位不一定是1。

Unicode码另一国际标准:采用双字节编码统一地表示世界上的主要文字。

其字符集内容与UCS的BMP相同
UCS码通用多8位编码字符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各种语言字符制定的标准编码。

ISO/IEC 10646字符集中的每个字符用4个字节(组号,平面号,行号,
字位号)唯一的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