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案例分析

【摘要】:2005年6月23日,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正式向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发出要约,以每股67美元的价格全现金方式并购优尼科,要约价相当于优尼科公司股本总价值约185亿美元,比竞争对手美国雪佛龙公司此前提出的收购价格高出约15亿美元。在这场双赢的“蛇吞象”大并购具体是怎样的?中海油最终为什么会竞购失败?同时他给中国公司海外并购带来了什么启示。这将在本文中得到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中海油并购优尼科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在2005年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5年底在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发起的第五届十大并购事件评选活动中, “中海油要约收购优尼科”入选十件年度具有标志意义的并购事件榜。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例, 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具有里程碑式的象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参与到全球化经济活动中, 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长远来看, 中国企业最终将被国际市场接受, 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案例背景

美国优尼科公司成立于1890年,它是有一百余年历史的老牌石油企业。按储量计算,在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中排位第九;按营业收入计算,是美国第七大石油公司。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一直都是美国加州首屈一指的石油和汽油生产商。随后,公司把汽油业务撇开,专注于其他地区尤其是海外地区的石油勘探和生产,但由于在勘探方面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优尼科连年亏损,最终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于2005年1月挂牌出售。

二、两家主要的并购公司简介

(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是1982年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该公司以上游产业为核心,正在发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

洋石油、天然气资源。

(二)雪佛龙公司

雪佛龙公司( Chevron), 美国第二大石油公,世界第五大石油公司, 业务遍及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包括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石油炼制、营销和运输、化学品制造和销售、发电。

三、案例概述

2004年12月26日,美国加州首府洛杉矶某饭店的一个餐厅里,只身赴美的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正和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董事长威廉姆斯进行着一次秘密会晤。正是这次非常私密的会晤,拉开了一场长达8个月之久、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涉及金额最多,影响最大的海外收购大战的大幕。

此案件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06.08 中海油正式公布收购优尼科意向。

06.13 雪佛龙德士古获准收购,中海油竞购优尼科难度大。

06.23 中海油提出全现金并购优尼科公司,发出报价。

06.24 优尼科收到中海油收购要约,称将进行审阅评估。

06.24 美国政府将审查中海油对优尼科的收购案。

06.27 优尼科示好中海油并购,表示愿意随时进行谈判。

06.28 中海油公关战,傅成玉写信给美国国会,将赴美谈判。

06.30 雪佛龙称并购优尼科获美证交会批准,可能将成功。

06.30 优尼科宣布开股东大会表决中海油和雪佛龙报价。

07.03 收购优尼科遭阻挠,中海油向美政府申请审查。

07.07 优尼科拟放弃雪佛龙,有条件支持中海油收购要约。

07.21 优尼科董事会选择雪佛龙报价,中海油坚持不提价。

08.03 中海油宣布退出收购优尼科竞争,雪佛龙胜券在握。

由案件发生的大致概述就可以看出这场商业战争正是因为美国政府的介入,加上中国威胁论的散布,渐渐的与政治牵扯不清。中海油竞购优尼已经是一项不公平竞争明显的案例。美国政界的反对扼杀了此次竞购。

四、案例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几个问题。

(一)中海油为什么决定并购优尼科?

过去几年,中海油虽然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单靠内部持续增长很难实现我们的中长期目标,尤其是在实现海外产量目标方面。——公司官方如是说。

主要看中的是优尼科在亚洲的油气资源。

1.优尼科原油储量和产量与中海油相近,但当时市值仅为中海油的2/3,存在较大升值空间;

2.优尼科分布在亚洲、里海地区的优质油气资产占其总资产的2/3。这些地区靠近中国市场,中国文化更能发挥作用;

3.优尼科公司登记储量中2/3为天然气且增长空间显著,还有约10亿桶储量的天然气因市场未落实原因而暂未登记储量,在中国的液化天然气市场落实后可以很快增值。

(二)优尼科为何向中海油抛去橄榄枝?

1、中海油掌握着巨大的天然气市场,由它收购,优尼科的股票会增值;

2、中海油已经表态,收购后优尼科的高管层会基本留下,这对优尼科管理层来说,算吃了一颗定心丸;

3、由于中海油的大部分股票不能全流通,所以要收购就得全部拿现金,对于优尼科的股东来说,这很有诱惑力。

由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双方关于收购和被收购这件事,是你情我愿,互利共赢的。从这个角度不得不说这次收购其实应该是没什么悬念的。

(三)中海油的并购为何会失败?

1、战略失误

美国代售企业中有很多优质资产,但是,买什么不买什么有很大的学问。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被钱烧得难受,到处收购美国资产,但收购的都是像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软件型产业,它当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若仔细地深入日本经济内部来看,日本商社们的暗中行动都是非常成功的,不论是占领市场,还是打通渠道,亦或是获得资源。

2、战术失误

竞购过程中,最重要、最值钱的便是并购机密。然而,中海油的并购却泄密

频频。

不仅仅是开始的密谈以及中海油所准备的出价水平、拟聘请的顾问以及并购后整合战略被英国《金融时报》抢先曝光,“中海油以贯彻国家的能源战略为己任”这类出自于中海油内部讲话的豪言,也轻易地泄露并成为美国政客手中的把柄。

3、对国际政治阻力估计不足

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中海油豪言的泄露使得并购上升为政治事件。石油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为了石油,美国不惜发动伊拉克战争。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之时正是伊拉克战争僵持不下,世界油价飞涨,美国举国上下讨论能源问题的关键时刻。因此,美国大部分国会议员称此举危及美国能源与安全,要求美国政府从中干预。

五、案例启示

(一)中海油究竟从并购中收获了什么?

1.收获了可以一眼观政治,一眼观经济,但是不要轻易把企业行为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教训。

2.中海油没有赢得结果,但赢得了过程。飙升的不光是市值,还有中海油的影响和傅成玉本人的声望。8月11日,从不分昼夜的并购大战中彻底解脱出来的傅成玉,意外地收到了美国费城一名高中生的来信。这位名叫MatthwRestaino 的学生在信中写到:“我从《费城问询报》上看到了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报道。对我来说,学习您领导中国最优秀公司之一的中海油的才能非常重要。”

3.中海油并不是一个黯然的失意者。从2005年6月22日正式宣布竞购,到2005年8月2日正式宣布撤出,中海油公司市值大幅飙升,从220亿美元增加到300亿美元,净增80亿美元。股价共上涨33%。

(二)中国企业可以从该并购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1、企业走向国际的时要做好充分调查研究和全方位准备。

此案件可谓扑朔迷离,精彩绝伦。万万没想到商业化的美国会对此并购大谈政治。因此,不可轻信承诺,还应设想完备。

2、中国公司应该深入研究“走出去”的“自我营销”战略。

企业应用有效方式让西方世界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企业,化解因为陌生和偏见带来的本能防范和恐惧感。让雪佛龙利用中国威胁论赢得并购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