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

摘要:艺术设计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设计者将他们的设计理念融入到所需设计的物品中来显示他的功能性与审美性,让人们在审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与升华。

关键词:艺术设计,功能性,审美学,和谐

艺术设计的功能性

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越来越离不开艺术设计。例如在建筑方面、时装方面、装饰方面,都越来越重视艺术设计,这完全是由于它的功能性。

1、艺术设计在建筑中日益成长。从古至今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有各自的建筑风格,这不仅仅是由于美观,同时也是各个时代的民风习俗所要求的。在古时候还没有艺术设计这个概念的时候,人们知道最基本的对称美。实不然,在人们心中那最原始的对称美便是那人们最基本所掌握的艺术设计。它的功能性就是让人们能够有视觉的享受,同时也要有实用性。到科技发达的今天,艺术设计在建筑中的运用也日趋成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馆——鸟巢,就是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的功能性。又如,在上海世博会上,那简直就是艺术设计的建筑,虽然没有实用性,但却看出了设计技术在建筑中的完美应用。西班牙馆是竹子与钢铁的结合,多了份远古气息,少了份现代化的元素。中国馆,将典型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了建筑中,在审美中得到情感的升华。相信以后,艺术设计会成为建筑的主流艺术设计会成为建筑的主流。

2、艺术设计在时装中日趋完美。当我们坐在荧屏前,欣赏着模特穿着各式衣服走秀时,你是否已沉浸在那令人神往的服装世界中。绚丽的灯光,美丽的模特,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却是那一件件新颖而又别致的衣服。衣服外观奇特,融入了设计师们无数的心血。他(她)们将他(她)们的设计理念放入了他们的服装中,穿在人们身上,给人们以艺术上的审美享受。过去我们过得满足式的生活,意思就是吃饱穿暖就行,在外观要求上几乎没有。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社会,人们已不拘泥于过去的满足式生活,他们要的是享受型生活,这也就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的不仅是实用,而且还要美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也意味着服装行业要对艺术设计这一块越来越重视,将二者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所以才会有一个又一个服装设计师名满天下。我相信随着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强,我们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艺术设计在服装界的路会越来越长,最终会趋向完美统一,这便是艺术设计又一在生活中的功能性,是一不可缺乏的功能性。

3、艺术设计在装饰中日渐走向盛强。装潢设计又叫做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借助视觉记号来传达信息的一种设计,这种视觉信号在传达信息中有着重要地位。商品的标志、包装、装潢与宣传广告等设计通称装潢设计。所谓的装饰设计亦称装潢设计。当你将你的设计通过视觉信息传递给别人时,这也就决定了别人对你的装饰的好与坏。当你将你的艺术设计融入到装饰中,没有奢华的外表,没有空虚的内容,有的尽是艺术的享受与设计的美感,无疑会给装饰带来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同样这装潢设计也会分为室内设计(图1-1)与室外设计(图1-2)还有室内陈设品设计(图1-3)等等。在我们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点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然反而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讲究的已不是过去的能吃能住就行,现在是一个实用美观的双要求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装饰就成了最简单的词汇。但是,简单的背后却是有着艺术设计的支撑,所以我认为任何装饰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或多或少的离不开艺术设计。

(图1-1)

(图1-2)

(图1-3)

牛顿说过:“我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是的找寻那些看上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而伟大的真理海洋把所有未被发现的知识展现在我面前。”一百多年来,世界上著名的艺术设计师的成功作品,就像那些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贝壳,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于读者的面前,希望读者透过他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到艺术设计这一伟大的真理海洋。

艺术设计的审美性

艺术设计的审美性主要阐释的是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与审美意义,以及加强艺术设计审美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研讨艺术设计审美观念的善变以及它的审美要素。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艺术设计主要种类的审美特征、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等问题分别进行研讨。艺术设计的审美观不仅可以给别人以愉悦的享受,同时也提高鉴赏者对艺术设计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有助于人们的审美观。在人们的心中始终有着真善美、假恶丑的最根本的判断。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就是教会人们如何正确的审美,用正确的审美观去观看我们周围的事物。例如,在环境设计中,审美的意义就在于所研究环境总体的和谐与美观,以及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怎样的享受,而不是在于它的独树一帜与别具一格。简单的说就是带动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的增长。人们在

看到美好事物时,总会感到心境上的快乐与放松,可当人们看到丑陋的事物时,不禁会变得暴躁。是的,一个好的审美观,总是让你在意想不到时发现那不一样的美。任何一名设计师,他的目的都是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品位。艺术设计在现代的审美观中已日趋重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艺术设计的审美意义影响着以后艺术设计的发展。在五彩缤纷的如今社会中,做任何事都有着一定的意义。艺术设计虽然仅仅是在人们的视觉效果中带来了些许不同,但也许就因为这点不同就改变了他们自己,甚至是整个艺术设计。在以往,任何对事物的美的装饰无疑是奢侈的表现,这无疑是扼制了艺术设计的发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艺术设计,不正如一张白纸上全是黑笔的字迹。当我们从这审美中收获美的结果,无疑是对设计者的鼓励与赞美,更是在无形中是整个艺术设计前进发展的动力。记得当照相机刚发明的时候,因为这几乎将景物复印在纸上的手法,当时中西方好多专家都猜测绘图将在不久后不会受到器重,甚至到最后的消失。但是事实是最好的证据,照相机的发明不仅没有把绘画推向灭亡,反而却把它推向了另外一个顶端,让许多绘画大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人们的审美观的改变。因为人们在那照相机所刻录的纸上寻找不到那特别的美感,有的只是死沉沉的感觉,而在画家们的手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不仅是他们眼前写照,同时也有自己的情感等自己的主题元素的融入。在人们的审美中,不仅给人们的是表面上的审美,更多的则是人们看到画的联想与思考,这是深层次的审美,亦是审美的意义。当你在意识到一件事物的积极与消极意义后,无疑会带来一场革命,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艺术设计的审美观改善了人们的视觉效果。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审美的要求也跟自身的经济水平有关。中国的艺术消费越来越强了!摆脱了贫穷的中国人渐渐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小到家居、饰品,大到政府大楼、公共设施,什么都讲究创意。越来越多的“设计”包围着人们的生活。这是一件好事,然而在设计艺术“大跃进”之时,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铺天盖地的设计作品中,不乏劣质的设计和不尽人意的创意,包括一些大型建筑物和公共设施。今天我们“设计”一幢房子,一个店面,一张桌椅,不仅仅单纯强调它的使用功能或者只停留在材质、造型和色彩的探讨上,设计的背后隐藏着更多有理性的东西。所谓的和谐化设计,就是指在设计方面要合理、合情、和谐,力求做到人与人、

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所有生灵之间的和平共处、共生共存。毫无疑问,21世纪人们的生存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而这影响着艺术设计。现在的艺术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如西方化、长官意志化、奢侈化、高度商业化、极端功利化。从设计批评与设计审美做起,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设计批评和设计审美为先导,掀起和谐化设计的热潮。空前规模发展的中国设计艺术,急需设计批评和设计审美的介入,这是设计艺术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此外,消费者的审美教育也非常重要。但是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已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设计艺术的迫切需要,以及它的发展。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21世纪的设计应该关注这些问题:保护生态、珍惜资源、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设计艺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的是和谐社会,和谐的生活应该在设计艺术中平衡了人与自然……

我的个人观点

设计艺术的功能性与审美性。不管是它的功能性还是审美性,都在人们的生活中以及人们的理念中,体现了设计艺术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设计又像一把双刃剑,关键还是在于人们对它的运用。其实在我们让我们的理念融入这设计艺术中,也就意味着我们通过作品向人们传递着我们的思想。日益变化的变化,在这个美丑交替的世界,我们都拥有者独一无二的审美观,但是希望我们的审美观带给我们的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享受。

艺术设计,一门独立的课程,在这个物质要求与精神需求急速增长的二十一世纪,不管在衣食住行方面,还是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都越来越离不开艺术的范畴。艺术设计,以它的独特的功能性,去满足人们独特的审美观,来让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

论影像的动态美学

论影像的动态美学 20060544071 戏影(1)班刘德林【摘要】影像的动态美学相对于影像的静态美学而言。静态的影像可以理解为一个瞬间的,不连续的画面,人们往往可以比较形象直观的理解影像的含义。而动态的影像则是连续的,具有一定结构逻辑和叙事逻辑的影像组合。动态的影像营造一种生活和想象的真实,实现完整的叙事和表意功能。因此,动态影像有区别静态影像的独特美学。 关键词:时空结构真实 一.动态的影像在荧幕的二维空间营造出接近于现实的立体的时间结构和三维空间结构。 静态的影像是一个动作的瞬间定格。它的含义仅仅局限于影像画面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当静态影像诉求单一时,往往可以清晰直白的读懂影像的内容,当静态影像诉求多元化或者是比较开放时,往往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抽象思维去理解。而动态的影像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结构逻辑和叙事逻辑的静态影像的有机组合。只不过这种静止的影像组合是连续的。尽管动态的影像分割到最小单位每一帧是静止的影像,但是,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上的原因,动态影像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形成无限接近人的正常动作的假象。正是影像的模拟真实的动态效果形成了影像中连续完整的时空结构。动态的影像可以清晰的表现一个完整的动作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在动作的进行过程中伴随着产生了时间的概念,而影像的动态性又必然要求动作的发生依托于一个立体的空间结构。动态的影像就是把发生在流动的时间结构和立体的空间结构内的一个完整的动作真实再现于二维荧幕之上。荧幕是平面的二维的。呈现于荧幕之上的影像理论上讲也是平面化的,二维的。但是,动态影像通过静态影像连续不间断的组合,形成了动作的完整性和空间的立体性。总之,动态的影像的美学在于真实的在荧幕的二维空间营造出接近于现实的立体时间结构和三维空间结构。 二.动态影像还原于生活的真实和想象的虚拟真实。 早在电影诞生的初期,动态的影像仅仅是再现生活的真实。只不过,卢米埃尔兄弟把一个真实的立体的空间结构搬上了荧幕。《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从名字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动态的影像仅仅是对生活真实的临摹。而且这些短片在拍摄时连续不断的拍摄,没有运用剪辑,时空结构没有被人为的割裂,可以说早期的动态影像最大限度的还原了生活的真实。有意思的是,在早期电影观众欣赏《火车进站》时,荧幕上呼啸而来的火车迎面而来,许多观众吓得惊叫,以为荧幕上的呼啸的火车可以冲出荧幕。当然,随着电影人对电影技术和动态影像本身的探索,产生了蒙太奇。正是蒙太奇的产生使动态影像还原生活真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 绘画和雕塑 绘画和雕塑都主要运用形、色、质以及点、线、面、体等造型手段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前者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后者则在三维空间中塑造,造型性是它们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由于表现手段不同,绘画种类非常丰富,而写实与表现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写实性绘画直接模仿自然和现实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达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现性绘画侧重强调主观精神,多采取夸张、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直接表达主体情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例如,中国画的特色不仅在于其工具材料(毛笔、宣纸、墨色)有着很大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视抒发主体的内在精神,强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追求气韵、传神和意境,不是向着客观世界去研究形象的物质特性,而是为着心灵需要去触及绘画的形象性,含蓄、深沉地表现主体精神品质,由此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 雕塑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它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可视、可触及立体的艺术形象,其审美特性是在空间中获得的,与雕塑有关的周围环境也是雕塑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讲,雕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达:一是清晰地呈现,二是含蓄的暗示。例如,现代主义雕塑便往往通过抽象与暗示来获得新颖的艺术效果。 建筑 建筑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视觉艺术,它“一般只能用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暗示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创造出一种外在形状只能以象征方式去暗示意义的作品”。 建筑充分体现了功用和审美、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尽管各种建筑的形式、用途各不相同,但它们总体上都体现了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Vitruvius)所强调的“实用、坚固、美观”的原则,总是力图展现各种基本自然力的形式、人类的精神与智慧。也就是说,建筑在具备实用功能(可以供人居住等)的同时,有其一定的审美功能特性。它通过形体结构、空间组合、装饰手法等,形成有节奏的抽象形式美来激发人在观照过程中的审美联想,从而造成种种特定的审美体验。如中国古代宫殿的方正严谨、中轴对称,使人感觉整齐肃穆;哥特式教堂一层高似一层的尖顶、昂然高耸的塔楼,则令人有向上飞腾之感。北京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等,都以风格特异的抽象造型,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启迪。随着当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的日益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的迫切需求,蓝天、绿地、水面、林荫使人们对建筑的视觉审美扩展到了一个更大的范围。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电影电视是现 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科技 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将文学、音乐、绘画、雕塑 等等艺术门类的技巧因素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综 合性的艺术。正如弗雷里赫在〈银幕的创造〉中曾对 电视做过的概述:”电影可以说发生在其他艺术的交叉点上。它同绘画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视觉形象的直 接感受力;同音乐的相近在于通过各种音响而构成 的和谐感和节奏感;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能通过情 节反映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关系;同戏剧的相近在于 演员的艺术。因此,我们都把电影看做是综合艺 术。当然这种综合艺术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而是 按影视艺术本身的规律给以吸取改造,使之发生质 的变化。 社会的发展使当下的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使 影视文化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主流;但审美文化的市 场化、商业化发展,又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 影视文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这些倾向抑 制着影视文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繁荣。在这样的 大趋势下,影视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体 系,特别是从文学艺术中吸取精华,才能提高艺术 品味,获得艺术生命。 一 影视文化之所以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最 主要的原因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影视视觉文 化的广泛传播的可能,但这也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 有关。城市化、都市化的扩展使现代人之间越来越 隔膜、越来越陌生。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话和沟通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这种交 往、对话和沟通的最简便的方式便是通过直接的形 象欣赏。当代审美文化也就适应人们的这一生存方 式而向视觉文化转化。现在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形象, 感受到形象,甚至触摸到形象。有的研究者将这种 形象称之为”意象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对举形态 而出现,这深刻地概括了当代审美认知从”反映 到”反应,从理性愉悦到感性娱悦的转变。以”意 象形态为其表征的审美文化当仁不让地在社会审 美文化舞台上成为主角,那些业已成为当前人们生 活方式、生存范式所必不可少的享受需要的电视、 电影、卡拉、、广告艺术、时装表演等,正 是意象形态的基本承载主体。在高度紧张忙碌的现 代都市生活中,快节奏、高速率改变了人们的时间

2018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试卷答案参考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8-05-27 23:59 ?题目数 50 ?总分数 100 说明: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试卷!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 1 【单选题】(2分) 下列与设计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包豪斯第二任校长迈耶,十分强调设计造型简洁的、廉价的产品,体现了设计的一种朴素的服务的状态 B. 1919年,第一所现代的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在英国创办 C. 有些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的因素 D.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办者是德国人格罗皮厄斯 2 【单选题】(2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B.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D.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3 【单选题】(2分) 中国当代舞蹈具有独特的面貌,以下不属于导致这种独特面貌的因素是: A. 中国当代舞蹈在建国后开始建设,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无法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 B. 在相对封闭的历史背景之中,中国舞蹈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C. 中国传统舞蹈没有留下鲜活的动态性的资料;在建国初期,要建设中国当代舞蹈,除了关于中国传统舞蹈的文字和图像外,没有其他参照 D. 西方现代舞发展出了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4 【单选题】(2分) 美育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B.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 C. 到了20世纪初,胡适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18世纪末,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 5 【单选题】(2分) 石窟是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宝库,中国古代雕塑有一部分就出自石窟。以下哪一石窟不在中国?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1.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2.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首先,贝拉·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其次,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第三,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四,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巴拉兹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并且也都承认,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 3.爱森斯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和普多夫金等人一道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的成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不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的手段,而且更主张把官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镜头的并列不单纯是为了叙述故事,而是为了在观众身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引起他们的思考。 4.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侧重于破坏人们长期习惯的叙事法则。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非自一致: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非常注意保持影片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运用得十分自然,主张拍摄一种埠求纪实风格与哲理意蕴相结合的影片。事实上,爱森斯坦比起普多夫金来,更加具有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爱森斯坦的影片好像是一种呐喊,爱森斯坦是革命的、颠覆的,而普多夫金则是温和、抒情的。如果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将蒙太奇美学推到了高峰;那么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的理论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戏剧化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 所谓戏剧化电影,就是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岩起伏,以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3)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挠。 (4)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悄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来达到"煽情"的目的,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5)戏剧化电影往往埠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6)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6.类型片的产生,正是由于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边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具有票房上的保险系数,能够保证投资获得回报,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新好莱坞电影的新特点: 第一,新好莱坞电影受到了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第二,新好莱坞电影完全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 第三,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迅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周限于用电影来讲

艺术与审美答案。

1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2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D.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3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襟 B. 怀抱 C. 胸次 D. 格局 4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 A.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 阿瑟·丹托 B. 恩斯特·贡布里希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克莱夫·贝尔 6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艺术设计与美学(04026)重点电子教案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详细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毕加索——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M.金兹堡——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 艾尔?利兹斯基——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 鲍姆伽通——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约瑟夫?帕克斯顿——“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沙利文——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 斐迪南?保时捷——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甲壳虫”; 弗兰克?皮克——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 “七人集团”——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师团体,强调“理性建筑”; 吉奥?庞蒂——30年代意大利最富才华的设计师、建筑师、教育家,意大利设计师协会创始人。创办《多姆斯》杂志; 亨利?福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办人。“T型”车; 哈利?厄尔——美国工业设计师,通用汽车公司设计部主任,开创了企业成立设计部门的先河,也是推行“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的主要人物。1955年设计出卡迪拉克“艾尔多拉多”59型小汽车、“艾尔多拉多”型小汽车; 雷蒙德?罗维——美国工业设计师。设计出不少流线型交通工具; 罗斯诺普——美国飞机设计师。设计出“飞翔的翅膀”是世纪最经典的飞机造型; 格罗皮乌斯——德国建筑师,包豪斯首任校长,后任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包豪斯宣言》 迈耶——包豪斯第二任校长; 米斯?凡?德罗——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后移居美国,任教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提出“少就是多”观念;《巴塞罗那椅》 纳吉——包豪斯教师,对包豪斯发展方向的转变起重要作用,后移居美国芝加哥设计学院; 穆希——包豪斯最年轻的教师。《霍恩街住宅》 贝耶——包豪斯教师,现代字体设计的奠基人。移居美国; 保罗?雷纳尔——字体设计家,“未来体”Fotura的创造者; 马塞尔?布鲁耶——包豪斯教师,首次设计出钢管椅,开创现代家具新纪元; 英格?绍尔、格里特?绍尔——乌尔姆设计学院创办人; 马克思?比尔——包豪斯毕业学生,乌尔姆设计学院首任校长; 马尔马纳多——乌尔姆设计学院第二任校长; 马克思?布劳恩——德国布劳恩公司创办人,长期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合作。“布劳恩原则”; 古戈洛特、拉姆斯——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师,为布劳恩公司进行产品的系统设计,成为德国系统设计的典范。“白雪公主的棺材”

【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摘要:电视艺术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电视时空是不同程度艺术化时空关系,电视艺术因屏幕形态决定其艺术形态,电视受众最具参与性与交互性,在动静统一、视听相融的情景中感知电视艺术节目,电视艺术美学在数字化时代将开掘出许多新领域、新境界。 关键词:电视节目艺术性电视时空电视形态 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 电视艺术是十分宽泛的含义。有一些学者反对电视是艺术,比如认为电视中的新闻不是艺术,电视中的一些科普知识介绍不是艺术,还有的认为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不是艺术等。“电视文艺中的艺术性是极其微弱的,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电视的本性所在”。“电视最主要的功能是社会文化的交流――接受者从电视屏幕的反光镜中建立自我个体与社会群体的认同;而略具艺术性的低度娱乐只是电视的一个附属功能。”有的则简单地认为电视等同于艺术,“电视是艺术,而且是很纯的艺术”。很多论者容易将“电视”、“电视节目”、“电视艺术”三个概念混淆运用和理解,是造成观念分歧的重要原因。 一般而言,电视指运用电子信号传送、转换、接收视听节目的传播媒介系统,有时仅指电视节目接收机,有时也指电视节目,如“看电视”。电视节目指通过电视媒介系统传送、转换、接收的视听节目。而电视艺术的概念更是复杂,学界有许多种说法。电视艺术是新兴的艺术

门类,被视为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一样融会了如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戏剧等艺术的精华,并且还融入了电影艺术本身的元素,运用镜头、蒙太奇、特效等艺术表现手段,塑造逼真的、运动的生活形象,完成其表现功能,电视艺术是各种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综合性最显著的艺术门类。电视艺术审美也是最重要、最广泛的审美形式。 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分析电视美学与电影美学等姊妹美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中国现代电视艺术与技术、电视创作与接受等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就能探索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总结出其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从而引导电视工作者和广大电视艺术接受者提高对电视艺术审美的创造能力、鉴别能力、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更好地推动电视艺术事业的发展。 电视时空审美特征 电视艺术由于其屏幕形态、播放时间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时空特性。电视艺术创作周期短,耗资少。因电视节目录制完毕即可播放,可以迅速反映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电视艺术具有多元化大规模输出、传播者远距离输出、接受者近距离输入等特征,电视艺术受众具有很强的输入信息的选择性。 电视艺术时空关系可以有多种艺术处理,如时间的推移、流转、停顿、回溯、延伸、压缩、虚拟等,空间的转换、选择、暗示、强调、错位、多元等。电视时空既指电视屏幕的物理构成即电视屏幕的时间与空间,又指电视节目流所表现的生活时空,指频道播放的时空选择。 电视艺术具有独特的时间特性。电视节目在放映时间上不像电影那样受到限制。如电视剧,短的可在十多分钟播完,长的连续剧则可以拍成几十集甚至上百集,可以完全根据内容表

第六章 艺术中的审美问题

第六章艺术中的审美问题 第一节艺术中的审美创造 一、什么是艺术中的审美创造 1、艺术中的审美创造不是生活美的简单照搬,而是充满主体性的创造。 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并不是孤立的、游离于人的生活之外,而是融入了艺术家对生活的选择与发现、完形与建构,打上了浓重的情感烙印。清人郑板桥对艺术审美创造的这一性质看得十分清楚: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艺术审美创造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这个“胸中之竹”,正是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转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艺术审美创造的性质。 2、艺术中的审美创造是对物质生产领域审美创造的提升与超越。 A. 物质生产领域的审美创造是有限的,因为它摆脱不了创造主体功利性目的的制约, 产品的审美属性只具有附属的、功能的意义。 B.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审美已经摆脱了囿于实际目的的功利性纠缠而具有独立意义,成 了艺术创造的目的性存在。 二、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具有深刻的人性根基。 1、艺术中的审美创造根源于主体内在的审美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且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也不例外。 2、艺术审美创造的深刻人性根基还表现在,它是人类自我超越的方式。 艺术是人生缺憾的补偿,是人的欲望的替代性满足,又是对现实人生的审美超越和对可能生活的理想重铸。在艺术的审美创造中,人的被压抑的潜能获得了释放与宣泄,拥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艺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放人的感性,恢复人性的完整,提升人生的境界,从而使那被遮蔽的生活底蕴澄清起来。 ?要弄清什么是艺术品,首先要对“艺术”和“艺术家”有所了解。 1、艺术 首先,“艺术”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 其次,艺术又是一个开放的历史性概念。 2、艺术家 1)艺术家有特殊的技能; 2)艺术家具有创造欲望; 3)艺术家使智慧在艺术作品中显现。 3、艺术品 回答什么是艺术品,首先要区分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 (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二)艺术品是满足人类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 艺术品实际是艺术家为满足社会审美需要而有意识地创造的传达了人类审美经验的人工制品。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

第一章:导论 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 1.艺术设计的含义和分类 (一)艺术设计师具有艺术创造性的制作物品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种人类行动: 只要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这种行动就是设计性的。)(广义的设计) 艺术设计的三个阶段 1形成制作某种物品的设想,构思,规划的艺术创意阶段。 2.以视觉传达方式为主的表现设想,构思。规划的艺术表达阶段 3.艺术创意经过艺术传达后具体运用使之物化的阶段。 (二)艺术设计的主要类别 以设计方式分类: 产品设计(人与自然的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人与社会的媒介)空间或环境设计(自然与社会的媒介) 以设计的空间状态分类: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空间设计 以审美特征,审美创造,审美鉴赏分类: 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 2.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 (一)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源于遵循真和善相统一的美的规律 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 美的规律:生产劳动与美的创造之间的关系 (二)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首先体现在完善的满足人的功能需要上 (三)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还体现在功能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上 3.艺术设计的各类形态美 (一)艺术设计和社会美(二)艺术设计和自然美(三)艺术设计和艺术美 艺术设计的审美意义 1.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意义 (一)审美意义是艺术设计最显要的意义(二)艺术设计创造着精美绝伦的人工制品和环境 (三)艺术设计推动着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和思维观念的更新 2.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 (一)艺术设计使人们在观赏中获得审美愉快(二)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可以和艺术品媲美 (三)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来自于形式的合理,悦目(四)艺术设计以它的审美观赏意义来美化生活和环境3.艺术设计的审美教育意义 (一)艺术设计具有比纯艺术更普遍,更持久的审美教育意义(二)艺术设计引领审美时尚和潮流,美化人的身心(三)艺术设计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的世纪,审美的世纪 1.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新世纪的到来 (一)审美需要是体现人的本质的高层次的需要(二)经济的繁荣促使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新世纪的到来(三)艺术设计是21世纪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2.增强人的艺术世纪审美修养。使人成为“审美的人” (一)艺术设计审美修养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审美素质(二)自觉培养对艺术设计的审美态度 (三)努力提高艺术设计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文学语言与影视

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均隶属于“艺术”语言之列,只是各自的表现方法不同而已。文学语言是用文字——书写符号或印刷符号表达出来,主要用文字符号来造型。 影视中的文字则完全是另一种现象。它不是排演也不是插图,而是被翻译的影视语言。影视不仅仅是活动的照像,而且是一种能够拍摄的特种语言。在这里,观众被置于一种全新的接受条件下,是读解的逆向过程,从客体的、从运动着的镜头画面、声音的比较,到对它们的理解和它们的称谓。两种语言有写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没有一种绝对独立的事物。事物的产生乃至发展总是同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影视语言既被称为一种“语言”,它就必然同文学语言有某些天然的关系。 文学语言通过文字这种基本元素的各种组合,就能组合出各种各样的词汇、句式,从而变幻出无穷无尽的意思和表现手法。当然,作家因其观摩生活的视野和角度以及个人特有的感情、性格、情绪、修养等不同,都会对文学语言的各种因素产生影响。 影视语言也有各种表现形式,画面的构图、静态与动态画面、摄影(像)机的运动、拍摄的角度、景深景别、时空转换、镜头切割、蒙太奇组接,以及音乐、音响、对话、插曲、表演、化装、照明、美工、特技、服装、道具、烟火等各种因素,此外还有隐喻、象征、画面张力、节奏、基调、气势等多种表现形式。而后通过各种方式的组合,组织成不同句式的段落和场景,表现为不同的叙述结构。创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风格也将融于其中。 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随着影视与文学的发展,他们的内在关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每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作为完整而有机的生命建构都散发着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对这种魅力的产生或许任何批评家都难以做到条分缕析,但大致来说不外乎两个向度上的表现:一是,影视作品中所储存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积淀或文化信息可以是关于现实的或过去的,但都必须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的展现)以及对这种文化独特的阐发视角给观众带来的既陌生而又亲切的心理效力。二是,影视作为视听艺术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挥即影视化的充分抒写与传达。 可见文学创作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原著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文化资源是无庸质疑的。而影视艺术对文学的反作用在当下也显得越来越明显。我们有可能为了一部影视作品而去进行文学创作,又或是对原著进行必要的删改。 也许我们可以把影视和文学的关系看作是一场婚姻。在当今社会,影视凭借它强大的技术力量,逐渐成为了我们最基本的文化消费品,唯其如此,它与文学建立和谐美满、互相理解又各自保持个性的良好关系,也便成了创作者和观赏者的期望。 1影视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似是而非 如影视的诞生需要摄像机一样,文学也需要以文字语言为基础。文字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表现符号和传播符号,全面、有机地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给人类的自身,但由于在表达上有许多技术层面的不同,与镜头画面又存在着差异性。王一川认为:摄影艺术和文学各有其得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实验影像艺术考研参考书目及历年真题汇总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510908683.html, 1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 【育明教育独家提供】 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概论》赵彬主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 +【电影基础理论内部 试题库】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510908683.html, 2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首发】 一、名词解释 1、审美意象 2、黄金分割率 3、间离效果 4、公共艺术 5、汉字艺 二简答 1、什么是艺术真实 2、简述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美学思想 三、论述 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2、怎么理解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3、结合具体文艺作品谈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 4、举例论述电影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510908683.html, 3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首发】 一、名词解释 1、艺术形式 2、意大利画派 3、巴洛克艺术 4、造型艺术 5、形象思维 二、简答 1、形象思维的特征 2、审美想象的特征 3、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4、艺术家与社会责任 5、艺术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关系 三、论述 1、从文化力与影响力的角度,谈谈艺术的价值观? 2、论述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3、联系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统一?

艺术与审美答案

第一章 【单选题】(10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C) A. 克莱夫·贝尔 B.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C. 恩斯特·贡布里希 D. 阿瑟·丹托正确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2 【单选题】(10分)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 A. 艺术表现主观理想 B. 艺术表达个体情感 C. 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D. 艺术传达主体想象正确 艺术理念论主张艺术来自对客观的理念或精神的表达,故符合此观念的表述只有C,而A、B、D三项由于都指向主观的因素的表达,因而都是错误的。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3 【单选题】(10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D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C. 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D.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正确 黄休复《益州名画记》所论述的具体等级顺序便是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故只有D符合原意。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B A. 艺术为道之本 B. 艺术为道之文 C. 艺术为道之根 D. 艺术为道之心正确 根据刘勰《文心雕龙》的论述,只有B才符合道艺论的意思,而ACD都是错的。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A A. 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B. 形式表达思想 C. 形式从属于内容 D. 形式是思想的结果正确 只有A才是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标举的观点,而BCD则是其反对的传统观点,故只能选A。 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6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D A.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B.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C.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D.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正确 只有D才符合心声心画论的观念,而ABC分别指向了“宇宙”、“大自然”和“客观精神”,都不符合其观念。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B A. 先秦两汉时期 B. 魏晋至唐代 C. 宋元之际 D. 明清之际正确 B才符合,其它三项都符合。收起答案解析 10分 8 【单选题】(10分) 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A A. 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

影视语言的受限传递性

试论影视语言的受限传递性 影视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并且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通过叙述、议论、说明、抒情和虚构五种方式来实现其表意功能。由于创作者能够去组织画面内容,或使我们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去看画面,画面就能使乍看起来只是简单再现的事实产生一种鲜明的意义,而由于每个人在理解这些意义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解读,甚至他们的理解可能会与影视作品本身的表意产生模糊、含混与误读,与与影视作品的表意产生不一致的认知,那么此时影视语言的传递就受到了限制,也即是说,影视语言就具有了受限传递性。 一、简析影视语言的受限传递性 1.影视语言具有传递性 与人类的自然语言一样,影视语言也是思想交流和信息传输的工具。作为特殊的语言,影视语言的词汇就是画面和声音,它的语法就是蒙太奇。把许许多多的画面和声音通过蒙太奇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影视的语言系统。它既然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就天然具有了与自然语言的一样的传递性。具体来讲,影视语言由画面语言和人物语言(对白、旁白、独白)两部分组成,画面语言是影视作品受众通过视觉解读的部分,而人物语言则是通过听觉理解的部分。影视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灯光、色彩、服饰、声音等多种元素,都以信息的形式传递给受众。受众在欣赏和解读影视作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接受信息的过程。 2.编码和解码使影视语言的传递性“受限” 根据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1931—?)的编码解码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信息是由发送者进行编码,通过传输媒介,也就是代码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再对代码进行解码后得到的。在这个信息线性传递的过程中,影视创作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审美判断通过影视来传递信息,就是一个编码的过程。任何解码获得的信息都是译本,在理解创作者表意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有偏差。 而在解码阶段,观众在解码的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意义被分为两个部分,即内涵和外延。外延是一种高度自然化的意义,是被大众所认可的;而内涵就是受众所产生的不同的解释,它具有多义性。用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离岗教授的一个例子来说:路上有一条狗,“狗”这个认识状态是全民共有的,即所有人都知道它是一条狗,这就是外延。而对于这条狗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它肯定很温柔,有的说它肯定很凶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内涵。内涵和外延具有流动性,霍尔称之为:“话语中的阶级斗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认知。霍尔从理论上提出了三种解码立场,但是这三种解码立场的前提是:观众都能解读得懂某个意义。一是“支配一霸权立场”,也就是说观众的解码立场跟编码者的解码立场完全一致,制码与解码两相和谐。二是“协商代码或协商立场”,这是大多数受众的立场,既不完全否定也不完全肯定,传受双方处于充满矛盾的协商过程。第三是“对立码立场”,即受众能看出编码者的“制码”,但选择自己的解码立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码和解码的不一致性表现在影视语言的传递也解读中,就使得影视语言的传递性具有了受限性。 对于大多数成人来说,《海底总动员》其实这是一个太简单太直白的故事,不过是我们所熟悉的小蝌蚪找妈妈的豪华加长版。而影片中关于爱,关于寻找的主题,也已经无数次以各种形式展现在眼前。片尾马林放心地让儿子去闯荡探索,虽然依依不舍,却最终了解要给予它足够的空间去成长。而小鱼儿也懂得了父亲的关怀与期望,不再如最初一般桀骜不驯叛逆任性。对于关注动画技术受众,影片以独特的创意和新奇的角度描绘出来的海底世界,无疑是结合了好莱坞式动画片的所有噱头。小孩子看《海底总动员》更关注的可能是幽蓝深邃的海洋,橙红色的海葵宛如海底盛开的花朵。因为个人对于影视的解码和编码是不同的,由于生活阅历达的不同程度,他们对于作品的解读可能会与影视作品的表意产生多义含混。

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的特征 审美性 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划分归根结底就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所以,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特、峨眉的秀丽,这些名山大川的自然美,虽然从原因来看,都是由于人类社会实践漫长历史中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建立,但是,这些天然风景之美,毕竟都是大自然造就的。艺术美却不同,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艺术品。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之艺术品。正因为这样,我们听一首乐曲,看一幅绘画,读一本小说,看一部影片,都会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快感,获得了一种审美享受。

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艺术也正是在这一进化历程中产生,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艺术美作为现实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与此同时,艺术又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虽然艺术欣赏的特殊性在于直观感受性,即由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引起人的美感,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在这种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中,已经融合了真、善、美的内涵,只不过它是通过艺术美直接体现出来罢了。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同样,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艺术的审美性和“丑”的关系。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

造型艺术与使用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 “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这是其力量的源泉.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民间艺人与民间社会“对美的要求并非是刻意的,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他们通过直觉把握了美的意味.在求善中抵达了真,真与善的统一中浮现了美,而美又启示真,存储了善,真与善统一在富有情味和憧憬的和谐心境之中. 2.清新、质朴的原发性 从民间美术的存在形态来看,具有与现实生活重合的性质,张道一称其为“原发性”.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大多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感受,决定了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原始艺术的基本品质.稚拙、自然质朴是民间美术的一般特征,带有较强的原发性.民间美术的原发性不仅在于民间美术的生产是自发的,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广大民众对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审美创造活动.民间艺人在创作民间美术时,既不炫耀技巧,也不矫揉造作,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生产技能进行创作,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它远比其它艺术更贴近现实生活.在内容上,它往往贴近于生产和日常生活情景;在形式上,一般不做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原发性.在现代社会,虽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进程,使得不少民间美术被人为淘汰,然而民间美术的原发性特点仍然存在.因此,愈是具有广泛群体性的民间美术门类,就愈能反映中国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