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相,相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合集下载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fa238b3b-6eae-11ec-a4c2-7cb59b590d7d篇一:《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姓氏起源与文化根源》教案【教学目标】1.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现象。

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从情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要点]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命脉,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形成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方法。

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教学困难]通过对个体姓氏的了解、年节风俗的形式和民族的源流,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假设]一、课前学习1.根据姓氏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每个小组找到他们姓氏和姓氏的历史名人氏的由来。

2.群体间比较,初步总结不同姓氏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研究利用家庭书籍和学校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你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二、课堂学习1.教师介绍一些有关当地节日和习俗的基本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

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步骤]一.分析姓氏源流1.新课程导入:同学们,有一个叫秦涧泉的人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岳王庙前他义愤填膺地在岳王庙前写了一首诗:“自宋朝以来,人们以称回为耻。

当我来到坟墓时,我以称秦为耻。

”由此可见,秦剑泉是对的己姓的尴尬。

而著名的孔庆东教授每每出来讲学,总是很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儿子的第13代。

从比较中问学生为什么?可以看出姓氏对我们很重要。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

学生们,你们能说出多少种姓?(尽量让学生发言,老师表扬)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 40%的人口,约4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

中国姓氏起源

中国姓氏起源

中国姓氏起源及发展论文摘要:姓氏的由来大可追溯到五千年前,而发展到当今世界姓氏早已成为一体,但在姓氏出现之初,它们却是相互区别的,并且在以后相当长久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这种关系,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姓”和“氏”才演变成为今日人们所知道的姓氏。

关键词:“姓”、“氏”、图腾、社会、文化。

一:“姓”的由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但那时的姓氏不像现在,“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

“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

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

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

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

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

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

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摘要: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

《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

河南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

这片土地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八大古都河南居半,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

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

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先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先和自己。

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

华人祖根在河南,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中华大姓,大都发源于河南;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出自河南。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姓氏文化的概念: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姓氏文化的开端:从人祖太昊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算起,姓氏发展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

大约6500年前,在以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龙”为华夏图腾。

但当时部落男女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因此,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正姓氏”。

他首先自定为“风”姓。

接着,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姓,如:姒、姜、姚、姬等。

他为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

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的,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有以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象为氏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等。

古今姓氏书籍举要

古今姓氏书籍举要

古今姓氏书籍举要《世本》成书于战国晚期,作者不详,15篇。

《世本》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姓氏源流的姓氏著作,是“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春秋帝王公卿诸侯大夫谱系”,内容有帝系、传谱、氏姓等。

原书约在宋代散佚。

清代有钱大昭、王谟等人之数种辑本。

王谟在其辑本序中说:“欲稍知先古世系源流,舍《世本》更无考据。

”足见此书之重要。

《急就篇》西汉史游撰,列单姓12 7个,复姓3个,共13 0个姓氏。

《潜夫论•志氏姓》东汉王符撰,详言姓氏之来源演化。

《风俗通•姓氏篇》东汉应劭撰,《姓氏篇》专门记叙姓氏源流。

《姓苑》南朝宋何承天撰。

不详。

《姓谱》南朝齐王俭撰。

不详。

《元和姓纂》唐太常博士林宝撰,10卷,因撰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故名。

其内容先列皇族李氏,余依唐韵二百六 部分别排列,每韵之内,以大姓为首,记载姓氏来历和各家 谱系,对唐人姓氏尤为详尽,计收姓1 2 3 2个。

原书在宋代已佚,今存本为清代孙星衍和洪莹从《永乐大典》辑出,并以《古今姓氏书辨证》所引各条补 其缺失,分为18卷。

宋代郑樵所撰《通志•氏族略》征引其文颇多,今人岑仲勉有《元和姓纂四校记》2 93 姓16 5 1 家。

《百家姓》相传为宋初钱塘一位老儒所作。

该书收姓48 6个,编为四言韵文,但无文理,旧时作为儿童识字蒙书。

后清代王相为之作《考略》,对《百家姓》所列姓氏先注五《千家姓》宋代采真子编,一卷。

《古今姓氏书辨证》宋代邓名世撰,其子椿补成,40以《左传》、《国语》所见姓氏为主,按诗韵分部,对有 《大唐氏族志》 《新唐书•艺文志》中的一部分,唐代高士廉等应唐太宗敕撰,100卷。

专门罗列唐代氏族,论述 唐代姓氏的源流支系,计收唐代氏族九等首、郡望,而后考其所出,并列举各姓人物,颇为详尽。

卷。

关姓氏著作取其长而辨其误,颇为详明。

原书久佚,今存本系清乾隆时从《永乐大典》辑出,仍为4 0卷。

《姓解》宋代邵思撰,三卷,以文字偏旁分类,分170门,收姓2 5 6 8个。

中日姓氏文化之比较

中日姓氏文化之比较

中日姓氏文化之比较百家姓资料查询姓名是人类特有的称谓,是人们以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用以区别群体与个体的标志。

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又创造了历史,因而姓名从其产生就具有了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两国姓名的起源、表现形式、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比较,说明两国姓名文化及与其相关的家族制度的差异。

一、中国姓氏的起源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姓和氏在产生的早期都是彼此分开的,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中国,人有姓氏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通志?氏族略序》称:“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表明姓氏在三代(夏、商、周)以前已经出现,并且姓的产生在前,氏的产生在后。

对于姓,《说文》释为:“姓,人所生也,古之神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以从女,女生亦声也”,说明中国古代的姓产生于“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在母系制下,子女属于母亲所在的氏族,子女的血统世系是按照母系计算的。

同一氏族的子女,都承继母系的姓,其作用在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以便不同母系氏族之间的通婚。

从此不难看出,一方面在稳定的对偶婚和父权制的家庭单位还未出现之前,世系的计算只能由母亲方面得来。

另一方面,姓的产生,也标志着原始时代的群婚制已发展到以血缘关系为标志的族外婚制,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与姓溯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相比,氏植根于父系氏族社会,其产生晚于姓。

氏的本义是指木本,即植物的根。

《国语?周语》中说:“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通鉴补记》中也指出:“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在母系氏族社会,其世系以母系血统相承继。

而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需要,男子在生活中渐居主导地位,世系也以父系血统来计算。

在父系氏族社会,由同一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集团,共有一个“姓”。

当同姓逐渐繁衍发展,越来越多之时,便分出一些同姓不同氏的分支(例如姬姓后来衍生出198个氏),于是“氏”便应运而生了。

《百家姓》的由来

《百家姓》的由来

《百家姓》的由来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的由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百家姓》的由来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

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

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

《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经增补到五百余个。

但据有关报道,研究姓氏的专家从古今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

部分姓氏文化介绍

部分姓氏文化介绍

中国究竟有多少姓?
历来说法不一。宋代撰写的、明清大量流传的《百家姓》,并非确指只有一百姓,而 是极言其多的意思。据宋代郑樵的统计有一千七百四十五姓。明代初年吴沈撰写的《千 家姓》,有一千九百六十八姓。
我国目前使用的汉字姓氏约为3600个,而在汉民族中有87%的人用了100个常用姓 氏,总人数达 9.5亿多。在这100个姓氏中,王、李、张、刘、陈、杨、赵、黄、周、 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等 19个大姓的人口却占了汉族人口的 55.6%;居于前三位的李、王、张三个“超级大姓”则占了汉族人口的 22.4%,其 中李姓占 7.9%,王姓占 8.4%,张姓占 7.1%,就是说全国约有2.5亿人口属于这三 个姓。

曹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 姓氏来源1赐受曹官 以官为氏 2受封曹国 以国为氏
3出自姬姓
4曹姓黄帝后裔 5少数民族曹姓 曹刿:春秋时期鲁国名将。鲁庄公的时候,齐攻打鲁,他求见庄公,随庄公战于长 勺,利用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时机,叫庄公鸣鼓进攻,结果获得 了长勺之战的大胜。 源自山东南移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杏儿:香港演员、歌手 胡彦斌,大陆歌手 胡军:大陆演员 胡兵:大陆演员 胡海泉:大陆歌手(羽· 泉组合成员

贾,是出自山西襄汾的姓氏。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其形成的两个源头都是以国为氏 和以邑为氏,均出自古代的“贾”地。这个贾地,就是今山西襄汾县。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排名中,贾姓居于第45位。 慧远大师(334—416)俗姓贾,净土宗初祖,远公融合佛教与中国文化,对中国文 化影响极大。并且是中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第一人。
东良会:元朝巩昌人,个性耿直,事亲孝顺,教子爱国。红巾军攻城时,他指挥全 城将士奋勇死守,直至战死。部属在他忠勇的感召下,个个奋不顾身,虽死伤众多但城 未失守,保住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州郡地方官员树立了榜样。

百家姓是怎么来的

百家姓是怎么来的

百家姓是怎么来的《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

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百家姓》采用四字体,排列姓氏,每句押韵。

虽然它的内容没有艺术性和科学性,但它对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对汉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可以流传数千年的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百姓》不仅是一本启蒙教材,也是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

其内容来源于姓氏的发展。

在百姓之前,姓氏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

战国时期,史学家编纂了一本名为《世本》的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封建官吏的姓氏、世系和住所。

不幸的是,它已被宋朝逐渐摧毁。

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姓氏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中国早起出现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部首,如姬姓、姚姓等。

当时的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

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

宗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取代,形成了以赐土地、赐生命治国的方法和手段。

士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的一步。

姓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有姓。

姓氏的分支是姓氏,意思是家庭或宗族。

而他自己的姓是夏坤。

他的姓氏中有苏、顾、文、董、桓龙等姓氏。

商朝皇室姓尹,而大鹏和朱伟则姓彭。

商朝也有十三个姓氏,包括条姓、许姓和肖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氏
历史来源:
「相」源出:
相(Xiàng)夏朝有一个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孙,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

另外一支相姓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居住在相地,后来又迁都他处,而仍然留居在相地的人,便以相作为姓氏。

相荣是晋代的著名辞赋作家。

相士芳是明朝文士,举为进士后当官,善诗文。

相姓何来
来源有二:
1、出自姒姓,是夏朝王族的后代。

夏朝有帝相,是夏王仲康之子,其后裔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相氏。

2、出自子姓,是商朝王族的后代。

商王河禀甲原居于相,后又迁都,留居相地者便以地为姓,称相氏。

郡望堂号
堂号:
讽德堂:后秦人相云,善讽。

姚兴好佃猎,有时损害农作物,无人敢谏。

相云作了一首《德猎赋》,大意是猎者也要讲德,绝对不能伤害庄稼。

对这一讽刺作品,姚兴读了,大加赞赏,赐了相云金帛。

姚兴的行为也有所收敛。

【浙江嵊县】剡西相氏宗谱六卷
(清)相嘉星等主修
清道光六年(1826)叙伦堂活字本六册
历史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