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晋教版)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2024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2

2024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2

2024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农业发展等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黑土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了解较少,对黑土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农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农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黑土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黑土地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问题,准备好案例分析材料。

3.安排好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情况,让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晋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word学案

晋教版地理八下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word学案

6.1 省际区域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了解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及地形特征2.掌握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征【重点难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状况【自主学习】一、山环水绕的地表形态1.东北三省包括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省,位于我国的_______部。

2.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东部为________山地,北部为__________岭,西倚__________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_______平原,因此,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东北平原包括、和。

是我国面积的平原。

4.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江和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流过,它是两国的界河。

二、冷湿的气候1.气候类型为,特点。

(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2.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合作学习】1.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形容东北三省,能说说东北有哪些“山、水、沃野”吗?2.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当堂达标】1.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A.内蒙古 B.黑龙江 C.吉林 D.辽宁2.下列山脉不在东北三省的是()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昆仑山3.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C.冬短夏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4. 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 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5.读东北地区图(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有和。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山脉:A 、B 、C 。

河流:D ,E ,F 。

(3)从图中看出,可以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说课稿1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说课稿1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独特魅力。

本节内容既是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拓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域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东北三省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形图、气候图等地理图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2.教学难点:地形图、气候图等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理图表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对东北三省有更全面的认识。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教案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教案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并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的主要的地形区及主要的河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东北三省的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并分析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

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山水环绕”的地形特点。

2.东北三省“湿冷”的气候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东北三省冷湿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农业生产受哪些影响?自然环境:地形、河流、土壤、气候自然环境——气候(ppt展示)东北气候冷湿,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有利:冬季寒冷,减少虫害积雪厚,水分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优质等……不利:冬季寒冷,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一年只能一熟等……最大的商品粮基地2017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粮食产量达到2375亿斤,其中,辽、吉、黑三省粮食产量分别为427亿斤、744亿斤和1204亿斤。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我国最重要的稻米产区(PPT展示)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PPT展示)拓展探究: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原因?(PPT展示)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探究问题2、东北三省冷湿的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2)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降水量差不多,为何东北比较湿润?(3)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课堂小结位置和范围山环水绕的地表形态河流地形山地平原气候特点冷湿的气候成因。

晋教版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

晋教版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

晋教版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一、引言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国家认知和培养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意义。

而辽阔的国土作为中国的教育资源,其独特的地理要素和多样的地貌类型,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以晋教版为参考,结合辽阔的国土特点,设计了一套辽阔国土教学方案,旨在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地理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认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辽阔国土的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水系、气候、人文等方面的特点;2. 能力目标:通过对辽阔国土地理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辽阔国土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地形教学:介绍辽阔国土的地形特点,包括平原、高原、山地等地貌类型。

通过图片、地图等多种教具,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对地形的观察能力。

2. 水系教学:了解辽阔国土的主要河流、湖泊和海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对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系的重要性和功能。

3. 气候教学:介绍辽阔国土的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通过学习气候带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对动植物分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 人文教学:探讨辽阔国土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包括民俗文化、历史遗迹、少数民族等。

通过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全国各地区的了解和尊重。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辽阔国土中的地理景点,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地理要素的理解。

2.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辽阔国土的地理要素,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3. 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辽阔国土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评价方式1. 笔试评价: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测试,检验学生对辽阔国土地理要素的掌握情况。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创新学案(第2课时)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创新学案(第2课时)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2.了解和掌握东北三省工业布局特点及工业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自主学习】三、重要的农林基地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密切相关。

这里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2.有利条件:地势,土壤,适宜大规模的耕作;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盛产、、、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东北山地是我国著名的林区,生长着、和等针叶林。

自然区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四、发展中的重工业基地1.工业发展的条件有:;;。

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2.曾出现过的问题:、、、、、。

采取措施后,逐步使东北老工业基地走上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合作学习】根据所学完成课本第18—19页的积极参与【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当堂达标】1.下面对于东北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能一年二熟B.地势平坦,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基地C.气候寒冷,经常遭受低温冻害,粮食产量较低D.土壤肥沃,水稻.小麦.油菜.甘蔗产量最多2.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A.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C.人口稀少 D.雨热同期3.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 )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4.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棉花 B.冬小麦、玉米C.冬小麦、水稻 D.春小麦、大豆5.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A.东北林区 B.西南林区 C.东南林区 D.“三北”防护林6.对湿地的生态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将降水和来水存储起来,起到抗洪防旱的作用C.调节气候,降温降湿D.多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7.“北大荒”主要指的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指的是()A.松嫩平原 B.东北平原 C.辽河平原 D.三江平原8.下图,工业城市:A是省的行政中心,B是省的行政中心,主要的工业部门:,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城。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

播放视频《航拍中国·黑龙江》哈
尔滨片段节选,并创设情境来自广州的
西西被该片段所吸引,想要展开一次东
北之行。

提出问题:1.如果冬季去东北
需要穿什么衣物?2.来到东北有哪些值
得一去的景点?3.在东北可以品尝到哪
些美食?
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西西展开东北之行,帮
助他找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东北
三省的范围及相对位置邻国和临海。

地形与地势:小组活动:(1)完成
学案任务一内容,在图中画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并概括该区域地形特点。

(2)找出主要河流。

(3)概括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计时三分钟)
活动结束后,小组汇报教师总结,找学生上前演示指图。

并指出当西西来到东北值得一看的景点,“白山黑水”和“沃野千里”可惜的是西西看不到绿油油的田野了。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完成学案活动一。

时间截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并上前指图说出自己找到的地形河流等。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这一章节主要介绍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资源等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东北地区的特点和特色,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东北三省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资源等特点,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资源等特点。

2.东北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地理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资料的课件。

2.资料:收集关于东北地区的相关资料,如文章、报道等。

3.地图: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资源等特点,让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北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特色,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说出主要的矿产品资源、交通运输和主 要中工业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黑龙江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位于中国的 东北部, 我国纬度最高、领土 最东端,最北端的地区
(2)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 和辽宁省。与 俄罗斯 朝鲜 为邻,临近 渤海、 黄海 。
此我 地们 农会 业遇 发到 展哪 如些 何山 呢脉 ?、
东北三省对全国工业的贡献
阜新 盘锦
沈阳 鞍山
抚顺 本溪
化学 工业基地
大连
钢铁冶金
工业基地
交通运输
(1)讨论分析东 北三省交通的特点。 东北三省铁路、公 路、管道、水路、 航空网络完善,构 成四通八达的交通 运输网。 (2)讨论东北地 区的交通对农业发 展有哪些影响?
海陆交通便利,便 于农用生产资料的 运入和农产品的运 出。
2、东北三省主要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有 小 麦 、 玉 米 、 水 稻 ,
经济作物有 大 豆 、 甜 菜 。 3、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丰富,能源矿产有 煤
、 石 油 、天然气 。
金属矿产有 铁 、 锰 。
4、东北平原是我国__机__械__化__程__度__最高、提供的_商__品__粮__最__多_ 的粮食生产基地。
温带季风气候
分析:
东北三省气候冷 湿的原因是什么?
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较多
冷:纬度高, 紧邻亚洲冬季 风风源地。
湿:气温低, 蒸发量小,属 于湿润半湿润 地区。
东北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的优势有哪些?
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地 形 区 、 河 流 呢 ?
中俄两国的界河 的 地

特形
点以

小龙
兴 安
兴江




松嫩平原松花江
江三乌 平苏 原里

辽河

长 白
山 脉
图们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
原 、 山 地
为 主 , 地 表 呈
绕山
鸭绿江
中朝两国界河
环 水
气候类型及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较多
第六章 省级区域
6.1 东北三省
地”
——辽阔富饶的“黑土
貂皮
人参
鹿茸
自主学习
读图指导:
一、“读图6.1、6.2”,结合课本11-15页 1、描述本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2、分析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并分 析其成因。
二、读图6.6、6.10、6.11,结合课本16— 21页文字
1.说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产区,并能 了解其形成条件。
1.北方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_辽_中_南__工_业_基__地_。
2.工业城市与工业部门连线:
鞍山、本溪
机械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
煤炭
阜新、鸡西、鹤岗
石油
大庆、辽河
化学
大庆、吉林、辽阳、大连
钢铁、冶金
优越的地理条件 东北的振兴
中国工业的摇篮
位置和范围
地形


气候
业 发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交通
原因 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形成的五种类型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主要有那 些? (阅读课本20页文字、地 图回答)
煤炭、石油、铁矿 2.拥有那些工业部门? 钢铁、机械制造、煤炭、 石油加工、木材加工
3.主要的工业中心有那些?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 滨和鞍山
石油 工业基地
机械 工业基地
大庆
哈尔滨
长春
鹤岗
鸡西
煤炭 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的重 工业基地五种 类型。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原因是: ①纬度高,热量不足。 ②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重要的农林基地
一、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①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 源充足,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③夏季温暖湿润,日照时间长,农作物一年一
熟 ④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⑤水路交通发达,便于产品运输
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第_一__个__重__工__业__基地, 是“新_中__国__工__业__的__摇__篮___”。
2、东北三省成为全国重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根据下面的资料,简要概括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原因 并加以补充。
(1)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矿产资源丰富)
(2)东北三省铁路、公路、管道、水路、航空等构成了四通八达 运输网,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海陆交通便利)
(3)东北三省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为工 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科技力量雄厚)
(4)旧中国工业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和东北三省。 例如,鞍钢是新中国成立时规模最大的企业。(工业基础好) (5)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二、不利条件: 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 春秋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
机械化耕作: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
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 粮食生产基地。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甜菜
白 桦 树
紫 椴 树
落叶松
红松
丰富的自然资源
东北三省生长着耐寒的红松、落叶松、鱼鳞松等针叶树及 白桦、柞树、椴树等落叶阔叶树,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 基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
1、资源枯竭 2、设备老化 3、产业结构单一
措施:
单一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服务业等,针对个别地区进行具体分析,改善该地 区因发展重工业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依托当地的劳 动力优势发展一些新兴工业等。
一、填空
1、东北三省地处 温 带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