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肌解剖

合集下载

眼肌的解剖

眼肌的解剖
配偶肌: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双眼具有相同作用的一对肌 肉称为配偶肌,共6对配偶肌。
运动眼球
双眼眼球运动
眼球运动
眼球运动
眼外肌的解剖
筋膜系统(Tenon囊):肌鞘、肌间膜、韧带 韧带:节制韧带、Lockwood支持韧带
眼外肌的解剖
眼外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来自眼动脉的内外两条分支
外侧支——外直肌、上直肌、上斜肌 内侧支——内直肌、下直肌及下斜肌 除外直肌外,每条直肌均有两条睫状血管 一次斜视手术仅限两条直肌。 神经支配: 上斜肌——滑车神经 外直肌——外展神经 其他肌——动眼神经
主要作用:上转、内转、内旋
下直肌的解剖及功能
下直肌:全长40mm,肌腱长5.5mm,肌肉宽9.8mm,角 膜缘6.5mm,与视轴夹角为23°
主要作用:下转、内转、外旋
上斜肌的解剖及功能
上斜肌:经滑车反折,经上直肌腹侧面向后外走形,扇形 散开附着于赤道后巩膜上。
上斜肌的解剖及功能
功能小结
口诀:直肌内转,斜肌外转 上字肌内旋, 下字肌外旋
眼外肌 内直肌 外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
主要作用 内转 外转 上转 下转 内旋 外旋
次要作用 无 无
内转,内旋 内转,外旋 下转,外转 上转,外转
眼位
第一眼位:原在位,正前方 第二眼位:正上、正下、正左、正右 第三眼位:右上、右下、左上、左下
眼球运动
单眼运动 内转:瞳孔内缘达上下泪小点的连线 外转:角膜缘达外眦角 上转:角膜下缘达内外眦水平连线 下转:角膜上缘达内外眦水平连线
眼球运动
拮抗肌: 同一眼作用方向相反的眼外肌互为拮抗肌。如: 内直肌与外直肌,上直肌与下直肌,上斜肌与下斜肌

眼肌的解剖-精品资料PPT

眼肌的解剖-精品资料PPT

上斜肌的解剖及功能
❖ 上斜肌:经滑车反折,经上直肌腹侧面向后外走形,扇形 散开附着于赤道后巩膜上。
上斜肌的解剖及功能
❖ 上斜肌:薄如蝉翼,肌肉长40mm,肌腱长20mm
上斜肌的解剖及功能
❖ 上斜肌作用:内旋、下转及外转
下斜肌的解剖及功能
❖ 下斜肌:起源于上颌骨鼻泪管开口外侧的浅窝内。向后、 上、外方走形,附着于外直肌下缘上1-2mm,肌肉全长 37mm
3mm,止点距角膜缘5.
内直肌 下直肌:全长40mm,肌腱长5.
上斜肌作用:内旋、下转及外转
内转

止点:眼球赤道部前面的巩膜上,距离角膜缘的依内、下、外、上的顺序形成特殊的螺旋状,称为Tillaux螺旋。
外直肌 外转 协同肌:同一眼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具有相同运动方向的肌肉为协同肌。

起点:Zinn总腱环,筋膜增厚形成的椭圆形纤维环(下斜肌除外)视神经、眼动脉及部分动眼神经
眼外肌的解剖及功能
莒南县光明医院 刘明美
一对水平肌:内直肌、外直肌
三对眼外肌
一对垂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一对斜肌:上斜肌、下斜肌
眼外肌的解剖
❖ 起点:Zinn总腱环,筋膜增厚形成的椭圆形纤维环(下斜肌 除外)视神经、眼动脉及部分动眼神经
眼外肌的解剖
❖ 止点:眼球赤道部前面的巩膜上,距离角膜缘的依内、下、 外、上的顺序形成特殊的螺旋状,称为Tillaux螺旋。
❖ 双眼眼球运动
眼球运动
眼球运动
眼外肌的解剖
❖ 筋膜系统(Tenon囊):肌鞘、肌间膜、韧带 ❖ 韧带:节制韧带、Lockwood支持韧带
眼外肌的解剖
眼外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外内直侧肌 支————外内❖展直神肌血经、下液直肌供及下应斜肌:来自眼动脉的内外两条分支

眼外肌的解剖

眼外肌的解剖
❖ 所有直肌止点的颞侧缘比鼻侧缘离角膜缘远。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三页。
直肌止点的关系(guān xì)
❖ 眼外肌在巩膜上的止点像个马蹄形,它的圆形尖端指向角膜。
❖ 直肌止点处的巩膜厚度是最薄的,只有1mm, 肌止点 之间的距离约 6 to 8mm.
❖ 肌止点之间离得太近,斜视手术(shǒushù)中容易钩错肌肉。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三页。
外直肌
❖ 沿眶外侧壁走行,附着于离角膜缘6.9mm
的眼球壁上。 ❖ 它与巩膜的接触(jiēchù)弧最长 (10mm).
❖ 作用: 外展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外直肌
❖ 外直肌的下缘走行于下斜肌止点的上方,外 直肌和下斜肌之间有结缔组织相连。这是寻 找滑脱(huá tuō)或丢失的外直肌的重要解剖标志, 滑脱(huá tuō)的外直肌一般停留在下斜肌的止点 处。
第十页,共五十三页。
眼外肌
❖4条直肌 ❖2 条斜肌 ❖提上睑肌.
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
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
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神经 支配 (shénjīng)
❖ 第六对脑神经 (外展神经) :外直肌 ❖ 第四对脑神经 (滑车神经) :上斜肌 ❖ 第三对脑神经(动眼神经): 上支支配提上睑肌、
眼外肌的解剖(jiěpōu)
第一页,共五十三页。
眼球(yǎnqiú)、眼外肌和眼眶的关系
❖ 眼球悬挂在前部眼眶的中心(zhōngxīn) ❖ 眼球的周围是六条眼外肌、眼睑的悬韧带和
眶脂肪
第二页,共五十三页。
第三页,共五十三页。
直肌、斜肌和睑裂的关系(guān xì)
❖ 直肌牵拉眼球向眶尖的方向移动,而斜肌和 眶脂肪牵拉眼球向前。

(完整版)眼肌解剖

(完整版)眼肌解剖
– Pulley(国际斜视学会 2002 Sydney Australia):A ring or sleeve made up of collagen, elastin and smooth muscle that encircles an extraocular muscles and is attached to the orbital wall and other connective tissue structures by similar tissues or connective tissue that deflects the path of an extraocular muscle
一、解剖
下斜肌: 外旋,上转, 外转
自眶内下缘向 后、颞上方走 行,经下直肌 下面止于后外
下方巩膜。
一、解剖
眼眶筋膜
– 肌鞘 – 肌间膜 – 节制韧带:内、外直肌
节制韧带的过度发育— 隐斜 – 支持韧带:支持眼球。 做下直肌手术时,要充 分分离,以免引起睑裂 大小变化
一、解剖
眼眶筋膜
髓纤维支配。
– 每条肌纤维收缩反应遵循“全或无定律 (all or none law)”。
二、运动生理
眼球向各方向运动需要数条眼外肌共 同作用完成。
眼球靠眼外肌的收缩和松弛产生协调 的运动,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是保证 双眼单视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运动生理
单眼运动(duction):
– 主动肌(agonist):主导 – 合作肌(synergist):辅助 – 拮抗肌(antagonist):相反
– 下直肌者(在in同fe一r肌io鞘r r中ec。tus,IR)
– 上斜肌因(s而up做e上ri直or肌o退b后lique,SO)

眼科学眼外肌与弱视PPT医学课件

眼科学眼外肌与弱视PPT医学课件

05
眼科学眼外肌与弱视的研究展望
眼科学眼外肌与弱视的基础研究
眼外肌的生理功能
研究眼外肌在眼球运动、视觉调节和 立体视觉等方面的作用,深入了解其 生理机制。
弱视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探讨弱视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视 觉环境、眼部疾病等,并研究其病理 机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眼科学眼外肌与弱视的临床研究
03
眼外肌与弱视的关系
眼外肌对弱视的影响
眼外肌是控制眼球运动的重要结 构,对视觉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眼外肌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眼球 运动障碍,影响视觉信号的传入
,从而引发弱视。
眼外肌的张力变化也会对眼球形 状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视觉质
量。
弱视对眼外肌的影响
弱视患者由于视力低下,长期依赖其 他感官补偿,可能导致眼外肌使用不 均衡。
果。
眼外肌疾病与弱视治疗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
眼外肌疾病和弱视有时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因此 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治疗。在治疗眼外肌疾病的同时,也需 要对弱视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在联合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手术的先后顺序 和风险控制等问题,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还 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评 估治疗效果。
眼外肌的功能
眼外肌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控制眼 球的转动、眼球的进动和环转, 以及眼球的位置。
眼外肌的解剖结构
眼外肌的组成
眼外肌包括六块肌肉,分别是上直肌 、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 和下斜肌。
眼外肌的分布
眼外肌分布在眼球周围,通过附着点 连接到眼球和眼眶。
眼外肌的生理作用
01

眼外肌解剖斜视分类ppt课件

眼外肌解剖斜视分类ppt课件
偏斜 内斜: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外斜: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
术前 术后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木性斜视〔少数痉挛性〕,是由于 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 性病变 所引起
*麻木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鉴别*
麻木性
共同性
病因 器质性改动
不清楚
发病 骤然
逐渐进展
眼球运动 运动受限
无受限
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两个斜视角相等复
眼外肌解剖 和功能
许丽敏
Questions
每只眼有几条眼外肌? 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各条肌肉的作用是? 各眼外肌的诊断眼位? 斜视有哪几种分类规范?
一、眼外肌解剖
支配眼球运动的肌肉
有6条: 外直肌 内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
除下斜肌外,均来 源于总腱环;
上下直肌与视轴成 230 ,上下 斜肌与视 轴成510
诊断眼位图
右上直
右下斜 左下斜
左上直
右外直
右内直 左内直
左外直
右下直
右上斜 左上斜
右眼
左眼
左下直
四、眼球运动法那么
Hering氏法那么:又称等量神经支配法那 么。两眼配偶肌接受等量神经激动。
麻斜的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Sherrington氏法那么:又称交互神经支配
法那么。自动肌的收缩,同时伴拮抗肌 的松弛。
1 眼位偏斜属于显斜视还是隐斜视 2 凝视眼 3 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
六、斜视角定量检查
➢ 角膜映光法 ➢ 三棱镜加角膜映光法〔Krimsky test〕:视
力极差者,婴幼儿及不能协作者 ➢ 三棱镜加遮盖法:他觉斜视度定量检查 ➢ 马氏杆检查:自觉斜视度的定量检查 ➢ 双Maddox杆实验丈量旋转偏斜

系统眼科学-第十一章-眼外肌与双眼视+斜视

系统眼科学-第十一章-眼外肌与双眼视+斜视

用后像镜上的黑色圆盘保护黄斑中心凹, 用强光炫耀包括旁中心注视区在内的视 网膜,使之产生抑制。然后在室内闪烁 灯下训练提高弱视眼黄斑功能。
具体操作步骤:
– 先用后像镜照耀20-30秒, – 然后敲击墙板上的十字中心红点6-7
分钟。(在交替点灭的灯光照明下)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常规遮盖是治疗旁中心注视最有效的 方法。
防止弱视复发的措施
1、保持双眼视力的平衡 2、坚持配戴眼镜 3、立体视的训练 4、眼位的矫正 5、坚持门诊随访
谢谢大家
14.04.2021
生产计划部
共同性内斜临床分类:
先天性内斜 性
后天性内斜 性
完全调节
调节性内斜
部分调节
非调节性内斜
1. 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内斜视)
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斜视角较大; 远、近斜视角相等; 发现于0.5岁前; 多有轻、中度远视; 睫状肌麻痹或完全矫正后内斜不减小; 双眼视力相等,交替注视。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无效 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进步 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 基本痊愈 视力恢复到≥0.9。并有双眼单
视功能 痊愈 经过3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者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弱视的治疗时期
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 是3-8岁之间,12岁 以后治疗效果较差。
弱视的治疗关键
内转 – 鼻侧瞳孔缘达 上、下泪小点连线
外转 – 颞侧角膜缘达 外眦部
上转 – 下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下转 – 上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内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鼻侧倾斜运动
外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颞侧倾斜运动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眼外肌是眼球周围的6块肌肉,它们起到控制眼球运动和定位的重要作用。

眼外肌被分类为直肌和斜肌,直肌由内到外为内直肌、外直肌和上直肌,斜肌包括上斜肌、下斜肌和斜肌。

每个眼外肌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1.内直肌:内直肌位于眼球内侧,起到向鼻方向收缩的作用。

当内直肌收缩时,眼球向鼻子方向移动,产生内转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近距离看物体或者看近处的东西非常重要。

2.外直肌:外直肌位于眼球外侧,起到向外展开的作用。

当外直肌收缩时,眼球向外转动,产生外转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远距离看物体或者看远处的东西非常重要。

3.上直肌:上直肌位于眼球上方,起到向下运动的作用。

当上直肌收缩时,眼球向下转动,产生下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看向下方的东西非常重要,比如看书或者写字。

4.上斜肌:上斜肌位于眼球的外上方,起到向内下方运动的作用。

当上斜肌收缩时,眼球向鼻子方向旋转并向下转动,产生内下斜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看向近距离的东西非常重要。

5.下斜肌:下斜肌位于眼球的外下方,起到向内上方运动的作用。

当下斜肌收缩时,眼球向鼻子方向旋转并向上转动,产生内上斜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看向近距离的东西非常重要。

6.斜肌:斜肌位于眼球的外部,是眼外肌中最复杂的肌肉,包括上部斜肌和下部斜肌。

斜肌起到携带视觉激动的神经信号、协同其他眼外肌以及保持眼球的垂直定位的重要作用。

眼外肌通过与眼眶内的韧带和其他结构相连,控制眼球的运动。

这些肌肉的协调运动使得人眼能够准确地追踪移动的物体,保持平衡和调整视觉焦点。

眼外肌还有助于消除眼球的深层部位可能产生的误差,保持视网膜与外部世界的对应关系。

如果眼外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斜视(即眼球运动不协调)或其他视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

对于这些情况下的患者,眼外肌锻炼和物理治疗通常被用来帮助恢复眼球的正常运动。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来矫正眼外肌的问题。

总之,眼外肌是控制眼球运动和定位的重要肌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呲韧带直接起自睑板内侧端向泪囊前方 扩展附着于泪前嵴上
? 外呲韧带起自睑板外端附着于颧骨结节上
眼球筋膜(一)
? 淡黄色,前1/3与球结膜紧密粘连在一起, 在角膜缘外2—3毫米区域二者联系很紧, 其后较易分离。此膜至上、下穹隆分为两 层,外层与穹隆部组织相延续,内层与球 结膜相连接。眼外肌穿过眼球筋膜中 1/3 到达附着点,同时筋膜也反折延伸包绕每 条肌肉,二者的关系如同衣、袖,此包绕 肌肉之筋膜称为 肌鞘。
? 除下斜肌以外,其他眼外肌均起自眶尖部 视神经孔周围的 Zinn总腱环
内直肌
? 起自Zinn环内侧偏下方,在眼球及眶内侧 壁间前行,附着于距角膜缘 5.5毫米的巩 膜面上。全长 40.8毫米,肌腱长 3.7毫米, 宽12.3毫米。是直肌中最厚、最强的
? 受动眼神经支配 ? 由眼动脉的下肌枝供给血液
? 一般从眼球赤道部水平的眶骨膜开始向后 延伸一定距离附着于肌鞘上。
? 当主动肌收缩时限制其过度牵引;限制拮 抗肌过度迟缓
眼外肌Pulley
支持韧带
? Lock wood's 韧带: 眼球下方从眶骨一侧 到另一侧的一条纤维 带
? 其中部变宽形成一个 凹窝,形如吊床,眼 球卧在上面
眼外肌
? 每眼司眼球运动的肌肉有 6条,四条直肌, 两条斜肌
眼外肌的解剖
斜弱视组 林静
眼眶
? 眼眶内侧壁与头 部矢状面平行, 两外侧壁互成 90角,内外侧 夹角约45,眼 眶轴与头部矢状 面约成25角
眼眶骨组成
? 七块颅骨构成: 蝶骨 颧骨 腭骨 泪骨 筛骨 额骨
上颌骨
相关窦腔均与鼻腔通: 内侧壁筛窦 内侧后方蝶窦 上方及前部为额窦 下方为上颌窦
眶尖部重要孔道
? 由动眼神经支配,血液供应来自眼动脉的上肌 枝
? 肌肉长轴与视轴成大约 23角,第一眼位主要功 能为上转,还有内转和内旋的次要作用
上斜肌
? 是眼外肌中最细最长的一条。起始于视神经孔 内上方的总腱环上。上斜肌在眶顶和眶内侧壁 之间向前行,在眶内上缘附近、滑车之后约 10mm处,上斜肌肌腹即变成圆形肌腱,经过 滑车后,再向后向外,并稍向下转折,穿过眼 球筋膜,行于上直肌之下,肌腱散开成扇形, 斜行附着于眼球赤道部稍后面略偏外侧的巩膜 上。上斜肌原始部分长 40mm,返折部分长约 20mm,其与眼球接触弧的长度为 5mm。上斜 肌平面与视轴的夹角为 51°
转,同时有内转和外旋的次要作用
外直肌
? 起自Zinn环的上外方,向前外方走行,附 着于距角膜缘 6.9毫米的巩膜面。全长 40.6毫米,肌腱长 8.8毫米,宽 9.2毫米
? 由外展神经支配,由泪动脉供给血液 ? 牵引力方向和视轴一致,第一眼位时只起
外转作用,无次要作用
上直肌
? 起自Zinn环上方,在眼球与提上睑肌之间向前、 向上、向外走行,附着于眼球垂直经线上方距 角膜缘7.7毫米的巩膜面上。全长 41.8毫米,肌 腱长5.8毫米,宽10.6毫米
下斜肌
? 起源于眶下缘稍后,鼻泪管上端开口外侧, 上颌骨眶面的粗糙区,向后外上方伸展, 经下直肌下到达外直肌与眼球之间,通过 短腱附着在眼球外侧赤道后的巩膜上,全 长37毫米,肌腱长1毫米,附着点宽 9.4毫 米,附着点距视神经约 5毫米,距黄斑约 2.2毫米。
眼球筋膜(二)
? 肌间膜:四条直肌的 肌鞘向两侧延展并互 相连续而形成
? 此膜对于眼外肌手术 十分重要,如不切断 则限制肌肉移动
肌肉圆锥:肌间膜将眶内脂肪组织分隔为中心 与周围两个部分,其中间部分称为肌肉圆锥
眼球筋膜(三)
? 节制韧带:眼外肌的肌鞘从眶面向外扩展 直接或间接附着于眶骨膜或眼眶其他组织 上,称为节制韧带
? 视神经孔:通过视神经与眼动脉 ? 眶上裂:运动神经(Ⅲ Ⅳ Ⅵ)
知觉神经 植物神经 眼静脉 ? 眶下裂:眶下神经
眶内容
? 主要讲眼眶筋膜与眼外肌 ? 其他还有 眼球 神经 血管 泪器 脂肪等
眼眶筋膜(一)
? Zinn总腱环:颅内骨膜及硬脑膜延续到达 眶尖处增厚成一纤维环 ,此环为大部分眼 外肌的起点。此环包围全部视神经孔及眶 上裂的内侧部,呈椭圆形。眶尖部硬脑膜 通过视神经孔后即分为内、外两叶, Zinn 总腱环居于之间。
眼眶筋膜(二)
? 眶隔:由眶缘的筋膜向睑板及内外呲延展 而成,环绕整个眼眶前部,将眶内容与眼 睑分开,使眶内容不致脱出
? 上部眶隔向前附着于上睑板及眼睑皮肤, 被提上睑肌纤维向前牵引,可以随眼睑运 动一起皱缩。下部眶隔起自下眶缘附着于 下睑板下缘
眼眶筋膜(三)
? 内、外呲韧带:由眼眶筋膜的终末部分及 上、下睑板两端向两侧扩展的纤维联结而 成。
? 牵引方向与眼球视轴一致,在第一眼位只 引起眼球内转而无其他副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下直肌
? 起自Zinn环的下方,向下、向外、向前在眼球 与眶下壁之间走行,附着于眼球垂直经线下方 距角膜缘6.5毫米的巩膜面上。肌肉全长 40毫米, 肌腱长5.5毫米,宽9.8毫米。
? 由动眼神经支配 ? 由眼动脉的下肌枝及眶下动脉供给血液 ? 其牵引力方向与视轴成 23角,其主要作用为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