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眼科学第十一章眼外肌与双眼视+斜视

合集下载

《眼病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眼病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眼病学》第一章:眼睑病名词解释:(1)倒睫:指睫毛向后生长。

乱睫:指睫毛不规则生长(2)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睑外翻:指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的位置异常,睑结膜常不同程度地暴露在外,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3)眼睑闭合不全: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导致部分眼球暴露,乂称兔眼。

(4)上脸下垂:指单眼或双眼的上睑提肌和Mu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5)内眦赘皮:指上睑皮肤向下延伸到内眦部的垂直半月状皱褶。

简答题:(1)眼睑的组成:由外向内,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睑结膜层。

(2)睑缘炎的分类及致病菌:A.鳞屑性睑缘炎:致病菌是卵圆皮屑芽泡菌;B.溃疡性睑缘炎: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C.眦部睑缘炎:致病菌是莫-阿双杆菌或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

(3)睑内翻的分类:A.先天性睑内翻B.痉挛性睑内翻C.瘢痕性睑内翻(4)睑外翻的分类A.瘢痕性睑外翻B.老年性睑外翻C.麻痹性睑外翻论述题:2.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答:(1)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细菌感染,致病菌通常为金黃色葡萄球菌。

分为内睑腺炎和外睑腺炎。

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

早期湿热敷,滴用抗生素眼药水;脓肿未形成时,不能挤压排脓或切开排脓;脓肿形成时,可能自行溃破吸收或可切开排脓,较大者置引流条。

(2)睑板腺粪肿是睑板腺管阻塞,分泌物引起的慢性无菌性肉芽肿性炎。

青壮年多发,眼睑肿块,无触痛,与肿块对应的睑结膜呈紫红色。

可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第二章:泪器病名词解释:(1)泪溢: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2)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出而流出眼睑外。

简答题:(1)泪液分泌部分组成: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睑板腺。

(2)泪液排除部分组成: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3)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用检查方法有:A.染料试验:荧光素钠溶液B.泪道冲洗C.泪道探通术D.X线碘油造影(4)泪道冲洗通常有以下儿种情况:A.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B.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C.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液体由上、下泪小点反流,为泪总管阻塞;D.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E.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自上、下泪小点反流,同时乂黏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眼科学课件--(斜视)

眼科学课件--(斜视)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年龄 2~5岁 2.中、高度远视 3.散瞳或戴镜可以矫正眼位 4.远近斜视度基本相等 4.单眼恒定内斜常合并弱视 5.治疗:首先全处方配镜,逐渐减少度数。
禁忌手术
弱视治疗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1.年龄与屈光状态同上。
2.散瞳和配镜后斜视度减少,但不能完全矫正。
3.单眼可合并弱视。 4.治疗:全屈光配镜,治疗弱视。
内转 外转 上转 下转 内旋 外旋
内转和内旋 内转或外旋 下转和外转 上转和外转
神经支配
外展N:外直肌 滑车N: 上斜肌 动眼N:上下内直肌
下斜肌
血供 眼动脉肌支
拮抗肌和协同肌 单眼向某一方向注视时,作用方向
相反的眼外肌称为拮抗肌。具有相同运 动方向的肌肉称为协同肌。
配偶肌 双眼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具有相同
内直,上直,下直 上直
下直,上斜 内直,上直,下直
三、双眼视觉及斜视后的病理改变
(一) 双眼视觉(binocular vision)
外界同一物体分别投射到两眼的黄斑中心 凹,经大脑视觉中枢加工整合为单一立体物像 的生理过程。分为:同时视、融合、立体视。
1.视网膜对应(retinal correspondence)
4.望诊
(二)专科检查 眼球运动功能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1.眼球运动功能检查
⑴遮盖检查 ①遮盖-去遮盖试验
②交替遮盖试验
⑵斜视角检查 ①角膜映光法 ②遮盖加三棱镜试验
③同视机法
⑶ 单眼运动检查
⑷ 双眼运动检查 ⑸娃娃头试验
同向运动 异向运动 ①集合(辐辏)
②AC/A比率
⑹牵拉试验(主动与被动)
⑺Parks三步法
共同性斜视

斜视ppt课件

斜视ppt课件
❖ (5)有没有代偿头位:不同的头位姿势可以帮助诊断是哪一 条眼外肌麻痹。
❖ (6)确定麻痹肌的检查:红镜片试验或用Hess屏方法检查。
❖ (7)牵拉试验: ①术前牵拉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病人耐 受情况。②被支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 或肌肉的痉挛情况。③主动收缩试验:了解肌肉的功能。
❖ 3.恒定性外斜视 双眼交替性单眼性,斜视角恒定。
❖ 4、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外斜视
(三)其他
❖ 1.周期性内斜视 内斜视和正位视周期性出现,常风周期为48小时
❖ 2.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具有调节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的特征,二者
可以交替出现。 ❖ 3.微小斜视
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 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 (2)屈光检查: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一是要了解有无弱
视,二是要了解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 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 (4)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眼球运动检查: 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无 病因治疗,神经营养
三棱镜,手术
麻痹性斜视(右内直肌麻痹),右眼内转运动受限
第二斜视角
第一斜视角
麻痹性斜视(右眼外直肌麻痹),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共同性
❖ 1.眼球运动无障碍。 ❖ 2.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斜视角无变化。 ❖ 3.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5°
(8.5△),但应注意,旁中心注视者在双眼分别注 视时的斜视角不相等。 ❖ 4.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一)共同性内斜视
❖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出生时或生后6月内(含6月)发病,斜度

眼科斜视知识点总结大全

眼科斜视知识点总结大全

眼科斜视知识点总结大全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也被称为斜视。

它是一种眼球不对齐的情况,使得眼睛看起来不在同一方向上。

斜视可能会导致双眼看到不同的图像,这可能会对视觉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关于眼科斜视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眼部问题。

1. 斜视的类型斜视通常分为内斜视和外斜视两种类型。

内斜视是指眼球向内倾斜,而外斜视则是指眼球向外倾斜。

在一些情况下,斜视可能会交替出现,即一只眼睛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内斜视,在另一段时间内又出现外斜视。

2. 斜视的症状斜视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球不对齐、眼球偏斜、双视(即看到两个图像)、头痛、眼睛疲劳等。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觉模糊、恶心、眩晕等症状。

3. 斜视的原因斜视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眼睛过度使用、遗传因素、眼球肌肉无法协调、眼球肌肉麻痹、眼球肌肉缺陷等。

另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斜视的发生。

4. 斜视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眼科检查、眼部活动性评估、视觉检查等方式来诊断斜视。

此外,医生可能还会通过眼底照相、电生理检查等来确定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5. 斜视的治疗针对斜视,医生可能会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眼部肌肉训练、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注射肌肉麻痹性药物、斜视手术等。

其中,斜视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调整眼球肌肉的位置来纠正斜视。

6. 斜视的预防为了预防斜视的发生,人们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良好的姿势、进行眼部运动等。

另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也是预防斜视的有效方法。

7. 斜视的并发症在长期忽视斜视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弱视(也被称为懒眼)、视觉损伤、深度认知问题等。

8. 斜视的研究进展目前,关于斜视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眼球肌肉协调性、斜视手术技术、斜视治疗方法等方面。

一些新技术的引入,例如激光手术、神经调控技术等,为斜视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课件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课件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21
斜视临床检查法
•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strabismus). • 一. 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 • 1. 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型,偏斜类型,注
视性质,治疗史等。 • 2. 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26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 治疗时机:斜视一经确诊就可开始治疗。越早 越好,年龄越大,几乎不能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为美容目的。
• 非手术治疗: 1. 弱视的治疗 2.光学治疗:配镜 3.药物治疗: 4.视能矫正训练:补充和巩固手术效果。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27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 手术治疗: 方法:1.肌肉减弱术 2.肌肉加强术 3.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 手术肌肉选择:
• B. 潜在融像功能检测:主要方法为红滤片加棱镜 方法。即在斜视患者的单眼前加红光滤片,双眼 同时注视点光源,在单眼上加棱镜至出现双眼单 像。
• C. 立体视功能检测:应用随机点立体图检测。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25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 目的: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先治疗弱视,双眼视力平衡后,手术或非手术矫正斜视。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17
视 网 膜 对 应 点
双眼视觉的产生是由于两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有共 同视觉方向,在两眼黄斑周围视网膜上有许多成对 的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点,称为视网膜对应点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18
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
复视(diplopia) 视混淆 抑制(suppression) 异常视网膜对应(ARC) 偏心注视 弱视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眼科学课件:眼外肌病和弱视

眼科学课件:眼外肌病和弱视
眼外肌病
解剖和功能
四条直肌: 内侧直肌(Medial Rectus M)
外侧直肌(Lateral Rectus M) 上直肌(Superior R M) 下直肌(Inferior R M)
两条斜肌:上斜肌(Superior Oblique M)
下斜肌(Inferior Oblique M)
功能
• 垂直斜视:少见,多有复视.
弱视
人类的视觉感知并不是生下时就已发育成 熟的 动物实验已证明,如果在视觉发育阶 段中大脑皮层没能接受到充分的视觉信息 刺激,脑细胞的发育就受到抑制,而且不 能在以后重新补偿 .
定义:在视觉发育期间,各种原因造成视觉 细胞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 同龄正常儿童.
左眼眼眶爆裂性骨折
检查
眼球各方向固视时眼位偏斜不对称,在 麻痹肌肉作用方向上偏斜最大。根据这 一原理可找出麻痹的肌肉。最简单实用 的是红镜片检查复像的距离。
麻痹性斜视
原理之一: 麻痹肌肉作用外侧直肌外,其他直肌
和斜肌都有垂直向的功能。
原理之三:由于麻痹肌使眼球不能到位,使看到
上转(Elevation) 下转(Depression) 外展(Abduction)内收(Adduction) 内旋(Intorsion) 外旋(Exotorsion)
Listing平面:x轴 上转下转 y轴 内旋外旋 Z轴 内收外展
协同肌(Synergist) 拮抗肌(Antagonist)配偶肌(Yoke)
共同性外斜视(Comitant exotropia)
常见于近视 调节减弱 集合不足(眶轴本身向外) 调节性集合/调节比AC/A (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ratio)

系统眼科学-第十一章-眼外肌与双眼视+斜视

系统眼科学-第十一章-眼外肌与双眼视+斜视

用后像镜上的黑色圆盘保护黄斑中心凹, 用强光炫耀包括旁中心注视区在内的视 网膜,使之产生抑制。然后在室内闪烁 灯下训练提高弱视眼黄斑功能。
具体操作步骤:
– 先用后像镜照耀20-30秒, – 然后敲击墙板上的十字中心红点6-7
分钟。(在交替点灭的灯光照明下)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常规遮盖是治疗旁中心注视最有效的 方法。
防止弱视复发的措施
1、保持双眼视力的平衡 2、坚持配戴眼镜 3、立体视的训练 4、眼位的矫正 5、坚持门诊随访
谢谢大家
14.04.2021
生产计划部
共同性内斜临床分类:
先天性内斜 性
后天性内斜 性
完全调节
调节性内斜
部分调节
非调节性内斜
1. 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内斜视)
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斜视角较大; 远、近斜视角相等; 发现于0.5岁前; 多有轻、中度远视; 睫状肌麻痹或完全矫正后内斜不减小; 双眼视力相等,交替注视。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无效 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进步 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 基本痊愈 视力恢复到≥0.9。并有双眼单
视功能 痊愈 经过3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者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弱视的治疗时期
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 是3-8岁之间,12岁 以后治疗效果较差。
弱视的治疗关键
内转 – 鼻侧瞳孔缘达 上、下泪小点连线
外转 – 颞侧角膜缘达 外眦部
上转 – 下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下转 – 上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内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鼻侧倾斜运动
外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颞侧倾斜运动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PPT课件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PPT课件

斜视临床检查法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 (strabismus). 一. 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 1. 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 型,偏斜类型,注视性质,治疗史等。 2. 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
3. 视力检查visual acuity: 4. 屈光检查refractive examination: 5. 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检查(Quantitative examination of strabismus) (1)遮盖试验(cover test): A.交替遮盖试验: B.遮盖-去遮盖试验: (2)角膜映光法:
上方肌内旋,下方肌外旋
六个诊断眼位
协同肌和拮抗肌 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还有其它眼 外肌来协助完成,起协助作用的眼外肌,称协 同肌。 如垂直注视时,上直肌和下斜肌是使眼球向上 运动的协同肌。 眼外肌的运动尚需相互制约,以免超出所需要 的运动范围,相互制约的眼外肌称为拮抗肌。 如同一眼内转或外向同一方向共同运动时,使双眼 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称为配偶肌。
非共同性
发病 骤然
共同性
逐渐进展 无受限 两个斜视角相等 无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运动方向受限 斜视角 复视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有
代偿头位


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目标,斜眼的偏斜度。 第二斜视角:斜眼注视目标,健眼的偏斜度。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少数痉挛性), 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 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眼外肌麻痹 所致的眼位偏斜。
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一个具有立 体感的图像 三级视功能
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
双眼视力比较接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inn总腱环示意图
(2)眼外肌Pulley
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平滑肌形成 位于眼球近赤道部Tenon氏囊内 直肌穿过Tenon氏囊的部位,Tenon
氏囊的结缔组织筋膜反折增厚,形成 白色纤维环 此环紧密附着在眼外肌表面,不易与 眼外肌剥离
借由胶原、弹力纤维、平滑肌组成的 悬带状结构与骨性眼眶壁相连
Listing法则: 眼球从原在位向任何其他眼位运动 时,总是由原在位直接运动到最终 位置
眼球运动的Listing平面
4.支配眼外肌的神经
动眼神经:支配上、下、内直肌 下斜肌,提上睑肌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滑车神经:颅神经中最细长,交叉 支配上斜肌
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活动方式及分组
25
右眼
六个主要注视眼位及六对配偶肌在该注视方向的主要作用
26
双眼单视: 落在双眼对应点上的 像能在视中枢融合,并形成一个具 有三度空间的单一印象的能力。
3、双眼视功能的分级:
Ⅰ级 同时知觉
Ⅱ级 融合 (融像)
Ⅲ级 立体视觉
斜视后(眼位偏斜) 双眼视觉的改变
复视 视觉抑制 异常视网膜对应 偏心注视 弱视
广义Pulley两种类型
上斜肌Pulley:即滑车,主要成分纤维 软骨
直肌Pulley:主要成分胶原纤维、弹力 纤维、平滑肌
3.眼外肌
每眼三对眼外肌: 水平肌 - 内、外直肌 垂直肌 - 上、下直肌 斜肌 - 上、下斜肌
(1)直肌
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之距离: 内-5(5.5mm),下-6(6.5mm ) 外-7(6.9mm),上-8(7.7mm
恒定性 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麻痹眼偏斜角。 第二斜视角:麻痹眼注视,健眼偏斜角。
共同性内斜临床分类:
先天性内斜 性
后天性内斜 性
完全调节
调节性内斜
部分调节
非调节性内斜
1. 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内斜视)
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斜视角较大; 远、近斜视角相等; 发现于0.5岁前; 多有轻、中度远视; 睫状肌麻痹或完全矫正后内斜不减小; 双眼视力相等,交替注视。
Hering法则:等量神经支配法则 即双眼配偶肌接受的神经冲动 其强度相等、效果相同
Sherrington法则:交互神经支配法 则 即主动肌收缩的同时伴有拮抗
Dorders法则: 无论运动路径如何,眼球把视线从 原在位移到另一眼位,视网膜水平 和垂直子午线的方向会发生一定量 的旋转,其旋转直接角度大小与眼 球运动的最终位置有关
45° 25° 10-15°
35
36
37
38
内眦赘皮所致的假性内斜视
39
交替遮盖法
40
遮盖-去遮盖实验
41
共同性斜视
特点 无器质性障碍 无运动障碍 第一、二斜视角相等 无复视,无代偿性头位
发病机制
不清楚 与解剖、调节、神经支配等因 素有关
42
治疗方法
1、矫正屈光不正 2、治疗弱视 3、手术治疗:斜视角已稳定
非手术治疗后仍偏斜 内斜: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外斜: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
43
术前
术后
44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是指麻痹性斜视(少数痉挛 性),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 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 疾病所引起。
45
术前
术后
46
斜视分类:共同性 非共同性(麻痹性)
斜视位置:内斜、外斜、上斜(垂直) 斜视表现:隐斜、间歇性、交替性、
内转、内旋 内转、外旋 下转、外转 上转、外转
眼外肌作用随眼位变化而变化
二、眼球运动
1.单眼运动
概念: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
2.双眼运动
概念:同向运动、配偶肌、异向运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常单眼运动:
内转 – 鼻侧瞳孔缘达 上、下泪小点连线
外转 – 颞侧角膜缘达 外眦部
上转 – 下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2.后天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远视未经矫正 → 过度的
调节 → 过度的辐凑→ 内斜。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2-5岁前(因为调节出现于1岁左右); 看近内斜或内斜加重,看远减轻或正位; 睫状肌麻痹或完全矫正后双眼正位; 经久不冶可以发展成恒定性内斜。 AC/A 正常。
眼外肌
主动肌—单眼起主要作用的肌肉 协同肌—同一眼中作用相同的肌肉 拮抗肌— 同一眼中作用相反的肌肉 配偶肌— 另一眼与主动肌同向作用的肌肉
诊断眼位及配偶肌
右上诊断眼位:右上直肌、左下斜肌; 右侧诊断眼位:右外直肌、左内直肌; 右下诊断眼位:右下直肌、左上斜肌; 左上诊断眼位:左上直肌、右下斜肌; 左侧诊断眼位:左外直肌、右内直肌; 左下诊断眼位:左下直肌、右上斜肌。
下转 – 上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内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鼻侧倾斜运动
外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颞侧倾斜运动
双眼配偶肌及其作用方向:
左上直
右上直
右下斜 ↖ ↗ 左下斜
左外直 ← → 右外直
右内直
左内直
左下直 ↙ ↘ 右下直
右上斜
左上斜
诊断眼位(6对配偶肌同向配偶方位)
3.运动法则
眼睛歪 了呗
30
双眼注视物体时,物像不同时落 在双眼的黄斑中心凹上,即一眼注 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
隐斜 heterphoria, or phoria 显斜?
32
角膜映光法 遮盖-去遮盖实验 交替遮盖 弧形视野计 同视机
33
34
斜视检查法
角膜映光点反映法的位置 与斜视度数示意图
45° 25° 10-15°
眼外肌病和斜视
一、眼外肌的临床解剖学
1.眼眶
尖向后,底向前之椎体 七块颅骨:额骨、筛骨、泪骨、
上颌骨、蝶骨、腭骨、颧骨 相邻副鼻窦:内-筛窦,内后-蝶窦,
上前-额窦,下-上颌窦
眶下壁、内壁暴裂性骨折CT
2.筋膜系统
(1)Zinn总腱环
位于眶尖部 筋膜增厚的纤维环,椭圆形 包绕视神经管、眶上裂鼻侧部 眼外肌(除下斜肌)、提上睑肌起始部
供应四条直肌的动脉产生7条前睫状血管, 斜视手术通常单眼不能同时行三条直肌手 术,以防眼前节缺血
(2)直肌、斜肌走形示意图
第一眼位:上、下直肌平面与视轴成23°角 上、下斜肌平面与视轴成51°角
第一眼位眼外肌的作用:
內直肌 外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
主要作用 次要作用
内转 外转 上转 下转 内旋 外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