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9课练习题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附解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áo)菜畦(qí)皂荚(jiá)B.相宜(yì)油蛉(líng)斑蝥(máo)C.珊瑚(hú)骨髓(shuǐ)秕谷(bǐ)D.蝉蜕(duì)盔甲(kuī)觅食(mì)【答案】A【解析】B项,“宜”应读yí;C项,“髓”应读suǐ;D项,“蜕”应读tu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书塾规则淋漓人声鼎沸B.捕获绣像罚跪风流倜傥C.云宵纳凉严厉人迹罕至D.蜈蚣啄食蚂蚁学识渊博【答案】C【解析】“宵”应为“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 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2%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C. 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 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C【解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A.“春天”与“地方”搭配不当,应将“地方”改为“季节”;B.“大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应删去一个;C.正确;D.缺少主语,应删去“让”。
4.“三味书屋” 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答案】D【解析】从文中第○11段“我对他很恭敬”一句可判断应选D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他故意拗.( )断花木已是确凿.( )无疑了,因而即便面对着一向和蔼.( )的班主任,他依然忐忑不安。
(2)鸟儿轻jié( )翻飞,到处寻mì( )着,遇到可口的草籽儿,便落下来啄.( )食一番,若有人来,便呼啦一声,cuàn( )上天去。
(3)他年轻时是风流倜傥..( )的才子,如今是知识yuān bó( )的哲人。
(4)雪花自云xiāo( )飘然而下,晶莹透亮,仿佛给大地披上了银色的盔.( )甲。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见到来人是与父亲相熟的李叔叔,他马上走上前去地打招呼。
②看到李老师慈善的笑容,我仿佛见到了冬日的暖阳,见到了一朵盛放的花。
③社会如何变化,我们要坚守本心,做最真实的自己。
A.恭敬和善即使也B.尊敬和善无论都C.恭敬和蔼无论都D.尊敬和蔼即使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知不觉我们来到百花广场了,虽然是一大早,但是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一片热闹的景象。
B.今天的东营,虽然高温难耐,但街上行人依然往来不断,真是人迹罕至....。
C.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人都不应高枕无忧....。
D.音乐会上,悠扬美妙的音乐和甜美的声音让观众回味无穷....。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这座现代化的大型游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C.“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D.“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5.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
修改: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B.11月10日,“奋斗者”号到达万米深度,证明我们有能力挑战深渊,中国具备对全球最深的海洋科考和探索的能力。
修改:将“科考”和“探索”互换位置。
C.连花清瘟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许多西药制剂小。
修改:删去“由”和“组成的”。
D.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修改:将“每一位”删去。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你在昨天的饭里放什么了?”小茹皱眉问道,“我从昨天到现在肚子一直不舒服。
”B.客人来访时小娟正在打扫房子,客人说:“家母有你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儿,真是好福气。
”C.小华在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我应得的。
”D.小琴对妈妈说:“这是我做的饭菜,您尝尝。
”妈妈笑道:“能尝到你做的饭菜,真棒!”二、句子默写6.(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7.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确凿_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菜qí___jiàn___赏蝉tuì___kuī___甲二.形似字注音组词躁()___博()___瞪()___燥()___搏()___澄()___澡()___膊()___蹬()___臊()___薄()___橙()___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1.人迹罕至:2.人声鼎沸:3.高枕而卧:4.朝花夕拾:四.用下列句式造句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2.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3.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4.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一、选择题1.秦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最后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是()A.魏B.韩C.赵D.齐2.“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
主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虞,示不复用。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这一局面出现在(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B.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4.“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5.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6.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
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确定于( )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实行C.科举制的实行D.军机处的设立7.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统一六国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8.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北筑长城、南修灵渠⑤统一文字⑥实行分封制⑦百家争鸣⑧诸侯争霸⑨商汤灭夏A.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C.⑤⑥⑦⑧⑨D.①②⑤⑥⑧⑨9.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是()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3世纪早期C.公元前2世纪晚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10.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9 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mó tiān yí liútì lèi wū xiá()()()()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C.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种旅游玩具项目)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____________,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____________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__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__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写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满分: 18分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一、课内默写题(共1小题,共8分)(8分)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 )(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duōbīrén( )二、阅读题(共1小题,共10分)(10分)2. 阅读《在那颗星子下》,回答问题12-14题。
(10分)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时代 舒婷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
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
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
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
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
仅那个崩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
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了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
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触犯校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轰动的《五朵金化》。
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
他们在找座位。
我努力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部编版四上道法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练习(含答案)

四上道法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不是商业广告的“秘密招数”()。
A.名人代言B.几次播放C.利用从众心理2.我们在购买需要的商品时,要()。
①多听听父时的意见②货比三家③购买广告上介绍的④请售货员推荐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④3.陈雷想为爸爸的工厂制造的沙发设计一则广告:设计时应该注意()。
①要有创新②要真实,不夸大⑧不能欺骗、误导消费者④不能请明星或专家代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下列对广告的认识正确的是()。
A.都是骗人的,不可信B.能提高产品知名度C.做广告不需要很多费用D.明星代言的广告都可信5.张哲说:“妈妈,我要这只钢笔,同学们都用这个牌子。
”这是一种()。
A.从众心理B.贪便宜心理C.明星效应D.简单重复二、填空题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 )或者( )的内容,不得( )、( )消费者。
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 )负责。
7.商业广告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广告有多种。
比如_________广告、_________广告等。
9.作虚假广告是____________的行为。
10.我积累的精彩的广告语是_______。
三、判断题11.广告无处不在,广告的内容都可信。
( )12.对各式各样的广告,我们要善于识别,做聪明的消费者。
( )13.只要是明星代言的产品,我就可以放心购买。
( )14.有了许多传播技术的支持,广告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包,无奇不有。
( )15.把同类商品作比较可以帮助小学生抵制广告的诱惑。
( )拓展提升四、综合题1.学会识别广告,摆脱广告的控制,简述你了解到的广告的“秘密招数”。
(不少于三点。
)2.现在,一些电视台少儿频道经常播放各种儿童产品的广告,例如玩具、零食、光碟等。
这些针对少年儿童的广告像彩色蘑菇一样引人注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测练习
1.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
”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A.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自负盈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2.“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个说法所反映的政策是()
A. 农业合作化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
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实行“一国两制”
C. 建立直辖市
D. 建立特别行政区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 海南经济特区
B. 上海浦东开发区
C. 环渤海地区
D. 长江三角洲地区
5.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这里的“首创”是指()
A. 兴办乡镇企业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设立经济特区
D. 建立人民公社
6.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国有企业改革
D. 民主与法制建设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
A.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8.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
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A. 加强民主建设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建立经济特区
D. 国有企业改革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为了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
B.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国资金
C.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 为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
10. 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实行自由资本主义
C.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阅读下面材料:
三十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
三十多年前,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如今,我国农村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
(2)“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我国的哪个省份?他们作出了一个怎样的创造性决定?
(3)中国农村的改革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12.阅读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③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自负盈亏,从而在根本上打破了原来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弊端,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1982年我国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故选D。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故选A。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海浦东开发的相关史实.
【点评】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故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认识
【点评】依据题意可知“改革” 是我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准确识记。
【点评】结合材料中的“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这些资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据此分析,ABD项内容不属于国企改革,排除;C项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点评】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A。
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
【点评】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
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打破了“铁饭碗”,职工不再吃“大锅饭”,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
【点评】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点评】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选D。
11.(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或对外开放)。
(2)安徽。
实行“包干到户”。
(3)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2.(1)邓小平。
决策是改革开放。
(2)深圳,广州,上海浦东,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