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精选、)

合集下载

《好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第4章选择题专项经典题(含答案)

《好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第4章选择题专项经典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证明了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B.光电效应彻底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D.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的动能一定增大C解析:CA.布朗运动是花粉颗粒被液体分子的不平衡的撞击造成的,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错误。

B.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但没有否定光波动说,故B错误。

C.由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了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故C正确。

D.温度升高物体内大部分分子的动能增大,极少数分子动能可能减小,平均动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2.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发的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上,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于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1 n-)A.2200个B.2000个C.1200个D.2400个A解析:A由题意知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的氢原子分别向量子数为3、2、1的能级上跃迁的氢原子数占总氢原子数的三分之一,产生总共产生1200个光子;此时处于量子数为3的能级上的原子数目为400个,处于3n=能级上的氢原子分别向量子数为2、1的能级上跃迁的氢原子数各占二分之一,产生400个光子;此时处于量子数为2的能级上氢原子总共有400+200=600个,氢原子向基态跃迁产生600个光子,所以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应该是:1200+400+600=2200个A.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B.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C.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D.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故选A。

3.假设在NeCl蒸气中存在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化钠分子,若取Na+和Cl-相距无限远时的电势能为零,一个NaCl分子的电势能为-6.10V。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六章学案2 习题 课后作业,有详细解答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六章学案2 习题 课后作业,有详细解答

学案2 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 质能关系 广义相对论点滴(选学)[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相对论质量和质能方程.2.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观测证据.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T =2πm qB ,因粒子的q不变、质量不变,所以周期T 不变,与轨道半径和速度无关;使高频交变电场的周期和粒子运动周期相同,就会使粒子每次经过电场时都会被加速,动能一次次增大,获得的最大速度v max =RBq m.1.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设高速行驶的火车相对地面的速度为u ,车上的人以速度v ′沿火车运动的方向相对火车运动,那么人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 =u +v ′1+u v ′c 2,若车上人的运动方向与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反,则v ′取负值;若v ′=c ,则代入上式得出v =c ,即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且相对任何参考系,光速都是不变的.2.相对论的质量: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m 与静止时的质量m 0之间的关系是:m =m 01-v 2c2.因为总有v <c ,所以运动物体的质量m 总要大于它静止时的质量m 0.3.物体的质量m 与其蕴含的能量E 之间的关系是:E =mc 2.由此可见,物体质量越大,其蕴含的能量越多.能量与质量成正比,所以质能方程又可写成ΔE =Δmc 2. 4.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1)广义相对性原理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 (2)等效原理一个不受引力作用的加速度系统跟一个受引力作用的惯性系统是等效的.一、相对论的速度变换[问题设计]一列火车正以v =50m /s 的速度高速行驶,列车内一乘客以相对列车u ′=5 m/s 的速度向前跑,站台上的观察者测得该乘客的速度是u =v +u ′=55m/s.若列车的速度是0.9c ,乘客的速度是0.5c ,那么站台上的观察者测得该乘客的速度是0.9c +0.5c =1.4c 吗? 答案 不是. [要点提炼]1.公式:设高速行驶的火车对地面的速度为v ,车上的人相对火车以速度u ′运动,那么人相对地面的速度为u .⎩⎪⎨⎪⎧u =u ′+v1+u ′v c2(人相对于车的运动方向与车同向).u =-u ′+v 1-u ′v c2(人相对于车的运动方向与车反向).2.对公式的理解假设高速火车对地面的速度为v ,车上的一高速粒子以速度u ′沿火车前进的方向相对火车运动,那么此粒子相对于地面的速度u 为u =u ′+v1+u ′v c 2.(1)若粒子运动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则u ′取负值.(2)如果v ≪c ,u ′≪c 时,u ′vc 2可忽略不计,这时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可近似为u =u ′+v .(3)若u ′=c ,v =c ,则u =c ,表明一切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4)该变换公式只适用于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速度的变换,对于更复杂的情况不适用. (5)光速c 是宇宙速度的极限,且相对任何参考系,光速都是不变的. 二、相对论质量和能量 [问题设计]回旋加速器中磁场一次次把粒子拉到狭缝处,狭缝处的电场一次次加速带电粒子.假如回旋加速器的半径可以增大到很大,磁感应强度足够大,经回旋加速器加速的粒子的速度可以达到任意速度甚至超过光速吗? 答案 不可以超过光速.因为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基础是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mqB )等于交变电场的周期;速度较小时粒子的质量m 可以认为不变,周期T 不变,电场变化与粒子圆周运动同步,但速度较大时,质量增大明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变大,无法做到圆周运动的周期与高频电压的周期同步. [要点提炼]1.相对论质量(1)经典力学: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一定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一定的加速度,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物体可以达到任意的速度.(2)相对论: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①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m 与静止时的质量m 0之间的关系是:m =m 01-(v c )2. ②因为总有v <c ,所以运动物体的质量m 总要大于它静止时的质量m 0,但当v ≪c 时,m ≈m 0,所以低速运动的物体,可认为其质量与运动速度无关. ③微观粒子的速度很大,因此粒子质量明显大于静质量. 2.质能方程关系式:E =mc 2,式中m 是物体的质量,E 是它具有的能量. [延伸思考]有人根据E =mc 2得出结论: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不对.E =mc 2表明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则对应的质量会增加或减少,质量与能量并没有相互转化.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质量是守恒的,能量也是守恒的. 三、广义相对论点滴 [问题设计]1.在一个全封闭的宇宙飞船中,若飞船静止,宇航员将一小球自由释放,小球将怎样运动?假如没有引力场,飞船加速上升,宇航员将小球自由释放,小球相对飞船会怎样运动? 答案 小球都是以某一加速度落向舱底.2.宇航员能否根据“小球的加速下落”判断飞船是静止在一个引力场中,还是正处在一个没有引力场而正加速上升的过程中? 答案 不能. [要点提炼]1.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广义相对性原理: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2)等效原理:一个不受引力作用的加速度系统跟一个受引力作用的惯性系统是等效的. 2.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 (1)光线在引力场中弯曲.(2)引力场的存在使得空间不同位置的时间进程出现差别(引力红移).一、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例1 一粒子以0.05c 的速率相对实验室参考系运动.此粒子衰变时发射一个电子,电子相对于粒子的速度为0.8c ,电子的衰变方向与粒子运动方向相同.求电子相对于实验室参考系的速度.解析 已知u =0.05c ,v x ′=0.8c . 由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得v x =v x ′+u 1+v x ′u c2=(v x ′+u )c 2c 2+v x ′u ,v x =(0.8c +0.05c )c 2c 2+0.8c ×0.05c ≈0.817c .答案 0.817c二、对质能方程的理解例2 下列关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质能,静止的物体没有质能 B .一定的质量总是和一定的能量相对应 C .E =mc 2中能量E 其实就是物体的内能 D .由ΔE =Δmc 2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解析 E =mc 2表明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则对应的质量会增加或减少,质量与能量并没有相互转化.故选项B 正确,D 错误;静止的物体也具有能量,称为静质能E 0,E 0=m 0c 2,m 0叫做静质量;E =mc 2中的能量E 包括静质能E 0和动能E k ,而非物体的内能,故选项A 、C 错误. 答案 B三、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例3 在日全食的时候,通过仪器可以观察到太阳后面的恒星,这说明星体发出的光( ) A .经太阳时发生了衍射 B .可以穿透太阳及其他障碍物 C .在太阳引力场作用下发生了弯曲 D .经过太阳外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知,光线在太阳引力场作用下发生了弯曲,所以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如日全食时)通过仪器观察到太阳后面的恒星,故C 正确,A 、B 、D 均错. 答案 C1.(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在高速运动的火车上,设车对地面的速度为v ,车上的人以速度u ′沿着火车前进的方向相对火车运动,那么他相对地面的速度u 与u ′+v 的关系是( ) A .u =u ′+v B .u <u ′+v C .u >u ′+v D .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B解析 由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可知B 正确.2.(对质能方程的理解)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牛顿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保持不变的B .在牛顿力学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的速度变化而变化C .在相对论力学中,物体静止时的质量最小D .在相对论力学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 ACD解析 在牛顿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保持不变的,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在相对论力学中,由于物体的速度v 不可能达到光速c ,所以v <c,1-(v c )2<1,根据m =m 01-(v c )2,可知选项C 、D 均正确.3.(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在引力可以忽略的空间有一艘宇宙飞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束光垂直于飞船的运动方向在飞船内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船外静止的观察者看到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 .船外静止的观察者看到这束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C .航天员以飞船为参考系看到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 .航天员以飞船为参考系看到这束光是沿曲线传播的答案 AD题组一 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1.设想有一艘飞船以v =0.8c 的速度在地球上空飞行,如果这时从飞船上沿其运动方向抛出一物体,该物体相对于飞船的速度为0.9c ,从地面上的人看来,物体的速度为( ) A .1.7c B .0.1c C .0.99c D .无法确定 答案 C解析 根据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得u =0.8c +0.9c1+0.8c ×0.9c c 2≈0.99c .2.火箭以35c 的速度飞离地球,在火箭上向地球发射一束高能粒子,粒子相对地球的速度为45c ,其运动方向与火箭的运动方向相反.则粒子相对火箭的速度大小为( )A.75cB.c 5C.3537cD.5c 13 答案 C解析 由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得-45c =35c +u ′1+35cu ′c 2解得u ′=-3537c ,负号说明与v 方向相反.3.地球上一观察者,看见一飞船A 以速度2.5×108m /s 从他身边飞过,另一飞船B 以速度2.0×108 m/s 跟随A 飞行.求:(1)A 上的乘客看到B 的相对速度; (2)B 上的乘客看到A 的相对速度. 答案 (1)-1.125×108m /s (2)1.125×108 m/s解析 (1)A 上的乘客看地面上的人以-2.5×108m/s 向后运动.地面上的人看B 以2.0×108m/s 向前运动,则A 上的乘客看到B 的相对速度为u =-2.5+2.01+-2.5×2.032×108m /s =-1.125×108 m/s.(2)B 上的乘客看到A 的相对速度为1.125×108m/s. 题组二 相对论质量和质能方程4.一个物体静止时质量为m 0、能量为E 0.速度为v 时,质量为m 、能量为E 、动能为E 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为v 时的能量E =mc 2B .物体速度为v 时的动能E k =12mc 2C .物体速度为v 时的动能E k =12m v 2D .物体速度为v 时的动能E k =(m -m 0)c 2 答案 AD5.已知电子的静止能量为0.511MeV ,若电子的动能为0.25MeV ,则它所增加的质量Δm 与静止质量m 0的比值近似为( ) A .0.1B .0.2C .0.5D .0.9 答案 C解析 设电子运动时的速度为v 由题意知E 0=m 0c 2=0.511MeV ①电子运动时的能量E =E 0+E k =0.761MeV ② 又因为E =mc 2③m =m 01-v 2c 2④将④代入③得E =m 0c 21-v 2c2=E 01-v 2c2⑤由④⑤可知m m 0=EE 0所以Δm m 0=m -m 0m 0=E -E 0E 0=0.761MeV -0.511MeV 0.511MeV≈0.5,故选项C 正确.6.一核弹含20kg 的钚,爆炸后生成的核静止质量比原来小110000.求爆炸中释放的能量.答案 1.8×1014J解析 爆炸前后质量变化为:Δm =110000×20kg =0.002kg ,释放的能量为ΔE =Δmc 2=0.002×(3×108)2J =1.8×1014J.7.太阳在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因而其质量也在不断地减小.若太阳每秒钟辐射的总能量为4×1026J ,试计算太阳在1s 内失去的质量.估算太阳在5000年内总共减少了多少质量,并与太阳的总质量2×1027t 相比较. 答案 见解析解析 由太阳每秒钟辐射的能量ΔE 可得其在1s 内失去的质量为Δm =ΔE c 2=4×1026(3×108)2kg ≈4.44×109kg5000年内太阳总共减少的质量为Δm =5000×365×24×3600×4.44×109kg ≈7×1020kg ,与总质量相比ΔM M =7×10202×1027×103=3.5×10-10,比值较小. 题组三 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8.关于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万有引力可以用狭义相对论做出正确的解释B.电磁力可以用狭义相对论做出正确的解释C.狭义相对论是惯性参考系之间的理论D.万有引力理论无法纳入狭义相对论的框架E.由ΔE=Δmc2知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答案BCD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引力使光线弯曲B.光线弯曲的原因是介质不均匀而非引力作用C.在强引力的星球附近,时间进程会变慢D.广义相对论可以解释引力红移现象答案ACD解析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结论可知,选项A、C、D正确,B错误.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太阳引力场的影响,我们有可能看到太阳后面的恒星B.强引力作用可使光谱线向红端偏移C.引力场越强的位置,时间进程越快D.由于物质的存在,实际的空间是弯曲的答案ABD解析由广义相对论我们可知:物质的引力使光线弯曲,因此选项A、D是正确的.在引力场中时间进程变慢,而且引力越强,时间进程越慢,因此我们能观察到引力红移现象,所以选项B正确,C错误.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矮星表面的引力很强B.在引力场弱的地方时钟走得比引力场强的地方快些C.引力场越弱的地方,物体的长度越短D.在引力场强的地方,光谱线向绿端偏移答案AB。

高中物理选修3-4课后习题和答案以及解释

高中物理选修3-4课后习题和答案以及解释

高中物理选修3-4课后习题和答案及解释课后练习一第 1 讲冲量与动量1.质点受两个方向相反的恒力F1、F2作用.其中F1的大小为4N,作用时间为20s;F2的大小为5N,作用时间为16s.则质点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的冲量大小为 .答案:0详解:4*20 - 5*16,减号是因为两个冲量反向。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则(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答案:A详解:因为二者动量都是正,于是速度方向相同,要保证二者相碰,左边那个要去追右边的,于是左球速度大,因为B质量大,于是B速度小,于是右球是B.碰后A动量是2 kg?m/s 据动量守恒,B动量是10 kg?m/s.动量除以质量得到速度比。

3.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两小球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A以10kg?m/s的动量和正前方动量为15kg?m/s的B球正碰.设原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和B动量的变化可能是( )A.5kg?m/s和5kg?m/sB.-5kg?m/s和5kg?m/sC.-5kg?m/s和10kg?m/sD.5kg?m/s和-5kg?m/s答案:B详解:因为A在B后方嘛,碰后A会减速,B会加速,于是A动量必然减小,根据动量守恒,C不可能,B才对。

4.一只小船静止在水面上,一个人从小船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不计水的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小船上行走时,人对船的冲量比船对人的冲量小,所以人向前运动得快,小船向后退得慢B.人在小船上行走时,人的质量比船的质量小,它们受到的冲量大小一样,所以人向前运动得快,小船向后退得慢C.当人停止走动时,因为小船惯性大,所以小船要继续后退D.当人停止走动时,因为总动量守恒,所以小船也停止后退答案:BD详解:冲量大小肯定是一样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考试测试卷

第十三章《光》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光是偏振光B.在平静的湖面上出现树的倒影是光的全反射现象C.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现彩色的花纹是光的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把入射光由绿光改为黄光,条纹间距将变宽2.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光的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B.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D.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3.在完全透明的水下某深处,放一点光源,在水面上可见到一个圆形的透光圆面,若透光圆面的半径匀速增大,则光源正()A.加速上升B.加速下降C.匀速上升D.匀速下降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B.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紫光能发生全反射,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紫光从空气射向水中,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可以发生全反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5.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C.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6.让激光照到VCD机、CD机或计算机的光盘上,就可以读出盘上记录的信息经过处理后还原成声音和图象,这是利用激光的 ()A.平行度好,可以会聚到很小的一点上B.相干性好,可以很容易形成干涉图样C.亮度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D.波长短,很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7.关于光的偏振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偏振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B.自然光在水面反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一定程度的偏振光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D.照相机镜头表面的镀膜是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8.光线从折射率为的介质中射向空气,如果入射角为60°,如图所示光路可能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9.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来传输光信号的.光导纤维由内、外两种材料制成,内芯材料的折射率为n1,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2,如图的一束光信号与界面夹角为α,由内芯射向外层,要想在此界面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n1>n2,α大于某一值B.n1<n2,α大于某一值C.n1>n2,α小于某一值D.n1<n2,α小于某一值10.点光源照在一个剃须刀片上,在屏上形成了它的影子,其边缘较为模糊,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强太小C.光的干涉D.光的衍射1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左侧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食盐),右侧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下列是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样示意图,其中最合理的是()A.B.C.D.12.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湖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两种单色光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光的颜色(图乙为俯视图).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B.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C.a光的频率比b光的大D.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窄13.已知一束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则()A.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为真空中的B.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频率为真空中的C.对于这束光,水的折射率为D.从水中射向水面的光线,一定可以进入空气中14.如图所示,让自然光照到P偏振片上,当P、Q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间的夹角为以下哪些度数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A. 0°B. 30°C. 60°D. 90°15.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如图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二、实验题(共3小题)16.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以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节并观察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A.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B.各元件的中心可以不在遮光筒的轴线上C.双缝间距离越大呈现的干涉条纹越密D.将滤光片移走则无干涉现象产生(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第一次对齐A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 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 m,则图戊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 mm,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己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来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时,测量值________实际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如图,画有直角坐标系Oxy的白纸位于水平桌面上,M是放在白纸上的半圆形玻璃砖,其底面的圆心在坐标的原点,直边与x轴重合,OA是画在纸上的直线,P1、P2为竖直地插在直线OA上的两枚大头针,P3是竖直地插在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α是直线OA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β是直线OP3与轴负方向的夹角,只要直线OA画得合适,且P3的位置取得正确,测得角α和β,便可求得玻璃得折射率.某学生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直线OA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y<0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的像,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若他已透过玻璃砖看到了P1、P2的像,确定P3位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他已正确地测得了的α、β的值,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1、P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连接OP3.图中MN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D点.(1)设AB的长度为l1,AO的长度为l2,CD的长度为l3,DO的长度为l4,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的有__________,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计算题(共3小题)19.由折射率n=的透明物质制成的三棱柱,其横截面如图中△ABC所示,一光束SO以45°的入射角从AB边射入,在AC边上恰好发生全反射,最后垂直BC边射出,求:(1)光束经AB面折射后,折射角的大小.(2)△ABC中△A和△B的大小.20.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用于某种光学仪器中,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面上,入射角的大小sin i=,求:(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2)画出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要求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不考虑返回到AB和BC面上的光线)21.如图,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砖置于水平面上,在其上方水平放置一光屏.一单色细光束从玻璃砖上表面入射,入射角为i,经过玻璃砖上表面和下表面各一次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两个光斑.已知玻璃砖的厚度为h,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1)两个光斑的间距d;(2)两个光斑出现的时间差Δt.四、简答题(共3小题)22.将手电筒射出的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后,再用偏振片观察反射光,发现旋转偏振片时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23.在真空中,黄光波长为6×10-7m,紫光波长为4×10-7m.现有一束频率为5×1014Hz的单色光,它在n=1.5的玻璃中的波长是多少?它在玻璃中是什么颜色?24.凸透镜的弯曲表现是个球面,球面的半径叫做这个曲面的曲率半径,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二单元 机械波测试卷(二)含解析.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二单元 机械波测试卷(二)含解析.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二单元机械波(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是()A.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或相反B.横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比纵波慢C.横波形成波峰和波谷,纵波形成疏部和密部D.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2.在空旷的广场上有一堵较高大的墙MN,墙的一侧O点有一个正在播放男女声合唱歌曲的声源.某人从图中A点走到墙后的B点,在此过程中,如果从声波的衍射来考虑,则会听到()A.声音变响,男声比女声更响B.声音变响,女声比男声更响C.声音变弱,男声比女声更弱D.声音变弱,女声比男声更弱3.如图所示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一部分波形,此时质点P的位移为y0.则此后质点P的振动图象是如图中的()4.关于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正确说法是()A.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B.因衍射是波特有的特征,所以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叠加规律适用于一切波D.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5.如图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 m/s,介质中有a、b两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 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0.2 mB.图示时刻b点的加速度小于a点的加速度C.图示时刻b点的速度大于a点的速度D.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4 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6.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ν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A.ν增大,v增大B.ν增大,v不变C.ν不变,v增大D.ν减小,v不变7.如图所示,是两列频率相同的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 2.0cm(设在图示范围内波的振幅不变),波速为2.0 m/s,波长为0.4 m,E点是AC连线与BD连线的交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D是振动减弱的点B.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4 cmC.E点是振动加强的点D.经过Δt=0.05 s时,E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2 cm8.如图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则()A.f1=2f2,v1=v2B.f1=f2,v1=0.5v2C.f1=f2,v1=2v2D.f1=0.5f2,v1=v29.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某时刻t=0的图象(图中仅画出0~12 m范围内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Δt=1.2 s的时间,这列波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A.该列波的传播速度B.Δt=1.2 s时间内质点P经过的路程C.t=0.6 s时刻的波形D.t=0.6 s时刻质点P的速度方向10.平衡位置处于坐标原点的波源S在y轴上振动,产生频率为50 Hz的简谐横波向x 轴正、负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100 m/s.平衡位置在x轴上的P、Q两个质点随波源振动着,P、Q的x轴坐标分别为x P=3.5 m、x Q=-3 m.当S位移为负且向-y方向运动时,P、Q两质点的()A.位移方向相同、速度方向相反B.位移方向相同、速度方向相同C.位移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反D.位移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同11.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A.2 B.4C.6 D.812.已知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为t1和t2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2-t1=4.6 s,周期T=0.8 s,则此波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方向和距离分别为()A.x轴的正方向,46 m B.x轴的负方向,46 mC.x轴的正方向,2 m D.x轴的负方向,6 m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如图所示,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形管A和B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B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______.14.(8分)渔船常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远处鱼群的方位,已知某超声波的频率为1.0×105Hz,某时刻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波动图象如图所示.(1)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画出x=7.5×10-3m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至少一个周期);(2)现测得超声波信号从渔船到鱼群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为4 s,求鱼群与渔船间的距离(忽略船和鱼群的运动).15.(12分)一列横波如图所示,波长λ=8 m,实线表示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t2=0.005 s时刻的波形图.则:(1)波速可能多大?(2)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2T>t2-t1>T,波速又为多大?16.(12分)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图象.此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且当t2=0.55 s时质点P恰好第3次到达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问(1)该简谐横波的波速v的大小和方向如何?(2)从t1=0至t3=1.2 s,质点Q运动的路程L是多少?(3)当t3=1.2 s时,质点Q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x的大小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07420017]【解析】选AC.物理学中把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作横波,把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称作纵波,对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横波的传播速度与纵波的传播速度关系不确定,选项B错误;横波形成波峰和波谷,纵波形成疏部和密部,选项C正确.2.[导学号07420018]【解析】选D.从A点走到墙后的B点,会听到声音变弱,男女声音的不同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才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女声比男声音调高,频率高,波长短,所以衍射更不明显,会听到女声比男声更弱,选项D正确.3.[导学号07420019]【解析】选B.根据波动传播规律,此后质点P的振动图象与选项B中图象一致,选项B正确.4.[导学号07420020]【解析】选CD.频率相同是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故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一切波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衍射现象,但只有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小,衍射现象才能明显,故B 选项错误;波的叠加,没有条件限制,故C 选项正确.5.[导学号07420021] 【解析】选BCD.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的频率为50 Hz ,周期为0.02 s ,经过0.01 s ,质点a 通过的路程为2A ,即为0.4 m ,故A 错误;由图示位置可知,b 点的回复力小于a 点的,因此b 点的加速度小于a 点的加速度,故B 正确;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此时质点b 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速度不为零,而a 点的速度为零,即b 点的速度大于a 点的速度,故C 正确;该波波长λ=4 m 与障碍物的尺寸相当,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 正确.6.[导学号07420022] 【解析】选B.v 是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波源是否移动无关,是不变量;当接收器不动声源移动时,接收器收到的频率为:ν=vv -u f ,当u 增大时,根据公式可得到接收到的频率增大.综上所述,B 正确.7.[导学号07420023] 【解析】选C.本题重点分析D 选项.由题中所给图形及条件可知,B 点应在波峰,D 点应在波谷,E 点在平衡位置处,示意图如图所示,再根据图中波面可判断出波由B 传到D ,画出下一时刻波形图可知E 点向上振动.由v =λT得T =λv =0.42.0 s =0.2 s ,经Δt =0.05 s =14T ,E 到达最大位移处,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应为两个合振幅值4 cm ,故D 错.8.[导学号07420024] 【解析】选C.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与介质无关,所以f 1=f 2,由图知32λ1=L ,3λ2=L ,得λ1=2λ2,由v =λf ,得v 1=2v 2,故C 选项正确.9.[导学号07420025] 【解析】选ABC.从图象可知波长λ=8 m ,经过Δt =1.2 s 时间,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可知周期T =0.4 s ,从而确定波速v =λT =20 m/s ,Δt =1.2s 时间内质点P 经过的路程s =4A ×3=120 cm ,由于不知道波的传播方向,故t =0.6 s 时,质点P 的振动方向不确定,但由于t =0.6 s =1.5T ,可以确定该时刻的波形图,故A 、B 、C 正确.10.[导学号07420026] 【解析】选D.该波的波长λ=v f =10050m =2 m ,x P =3.5 m =λ+34λ,|x Q |=3 m =λ+12λ,此时P 、Q 两质点的位移方向相反,但振动方向相同,选项D 正确. 11.[导学号07420027] 【解析】选B.考虑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干涉.设该同学从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移动的距离为x ,则两列波传到该同学所在位置的波程差Δs =(25 m +x )-(25 m -x )=2x ,因为0≤x ≤10 m ,则0≤Δs ≤20 m ,又因波长λ=5 m ,则Δs 为λ整数倍的位置有5个,5个位置之间有4个间隔,所以人感觉到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4次,选项B 正确.12.[导学号07420028] 【解析】选B.由题图知λ=8 m ,已知T =0.8 s ,所以v =λT =10 m/s ,若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则Δx =nλ+λ4=(8n +2)m ,因为Δt >5T ,选项A 、C 错误;若波沿x 轴的负方向传播,则Δx =nλ+3λ4=(8n +6)m ,由于Δt >5T ,所以n ≥5,当n=5时,Δx =46 m ,选项B 正确,D 错误.13.[导学号07420029] 【解析】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向上、向下分别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波,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振动相消,所以此处振幅为零;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振动加强,则此处声波的振幅等于原振幅的2倍.【答案】相同 等于零 等于原振幅的2倍 14.[导学号07420030] 【解析】(1)如图所示.(2)从题图读出λ=15×10-3 m ,求出v =λf =1 500 m/s ,s =v t 2=3 000 m.【答案】(1)如解析图所示 (2)3 000 m15.[导学号07420031] 【解析】(1)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t 2-t 1=T 4+nT ,得:T =0.024n +1s波速v =λT =400(4n +1)m/s(n =0,1,2,…)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2-t 1=34T +nT得:T =0.024n +3s波速v =λT =400(4n +3)m/s(n =0,1,2,…).(2)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t 2-t 1=3T 4+T ,T =0.027s 所以波速v =λT =2 800 m/s.【答案】(1)见解析 (2)2 800 m/s16.[导学号07420032] 【解析】(1)由“上下坡”法知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在t 1=0到t 2=0.55 s 这段时间里,质点P 恰好第3次到达y 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则有⎝⎛⎭⎫2+34T =0.55 s ,解得T =0.2 s 由图象可得简谐波的波长为λ=0.4 m 则波速v =λT=2 m/s.(2)在t 1=0至t 3=1.2 s 这段时间,质点Q 恰经过了6个周期,即质点Q 回到始点,由于振幅A =5 cm所以质点Q 运动的路程为 L =4A ×6=4×5×6 cm =120 cm.(3)质点Q 经过6个周期后恰好回到始点,则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2.5 cm. 【答案】(1)2 m/s 沿x 轴负方向 (2)120 cm (3)2.5 cm。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

or s o 物理(选修3-4)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如图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在t =4s 时,质点的( ) A .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B .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C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2.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 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 )A .振荡电流i 在增大B .电容器正在放电C .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 .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3. 下列关于光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光的干涉和衍射不仅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还说明了光是横波B 、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C 、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工作的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4.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 、b 、c 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把温度计放在c 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B .若分别让a 、b 、c 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C . a 、b 、c 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D . 若让a 、b 、c 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 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 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5. 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分离出所携带的有用信号的过程叫做( )A .解调B .调频C .调幅D .调谐6. 在水面下同一深处有两个点光源P 、Q ,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当它们发光时,在水面上看到P 光照亮的水面区域大于Q 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P 光的频率大于Q 光B .P 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大于Q 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C .P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 光D .让P 光和Q 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 光条纹间的距离小于Q 光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B .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C .医院里用γ射线给病人透视D .假设有一列火车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行,车厢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

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上,下列正确的是()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子B.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C.从n=3能级跃迁到n=4能级需吸收0.66eV的能量D.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eV的能量2.分别用波长为λ和34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A.12hcλB.23hcλC.34hcλD.45hcλ3.氢原子的能级如图,大量氢原子处于n=4能级上。

当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1884nm,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eV~3.10eV范围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是可见光光子B.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要吸收能量C.用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l能级辐射的光照射W逸=6.34eV的铂,不能发生光电效应D.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小于1884n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证明了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B.光电效应彻底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D.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的动能一定增大5.如图为玻尔理论的氢原子能级图,一群氢原子处于3n=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光子,用发出的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49eV 的金属钠。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光有三种B .在辐射光子过程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C .由3n =能级跃迁到1n =能级时产生的光波长最长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9.6eV6.如题图所示,图甲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图乙是用a 、b 、c 光照射光电管得到的I-U 图线,U c1、U c2表示遏止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B .a 、c 光的强度相等C .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强弱有关,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 .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一直会增加7.如图所示,N 为铝板,M 为金属网,它们分别和电池两极相连,各电池的极性和电动势在图中标出,铝的逸出功为4.2eV 。

高中物理选修3-4专项训练答案救命稻草

高中物理选修3-4专项训练答案救命稻草

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cm 。

P 、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m 和-9m ,波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 =0.7s 时, P 点第二次出现波峰。

试计算:①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②从t =0时刻起,经多长时间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③当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 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解析: ①由图示:这列波的波长(1分)又:得 (1分) 由波速公式:(2分)②第一个波峰到Q 点的距离为x =11m, (2分)③ 振动传到P 点需1/2个周期,所以当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 点已振动了则P 点通过的路程为(3分)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波形如图甲所示,已知在0.6 s 末,A 点恰第四次(圈中为第一次)出现波峰,求:(1)该简谐波的波长、波速分别为多少?(2)经过多少时间x =5 m 处的质点P 第一次出现波峰? (3)如果以该机械波传到质点P 开始计时,请在图乙中画出P 点的振动图像,并标明必要的横、纵坐标值,至少画出一个周期的图像.解析 (1)由图可知,λ=2 m ,T =s =0.2 s ,v ==10 m/s. (2)波峰传到P 点,t == s =4.5 s(3)由图甲可知,质点起振的方向为经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振动图像如图所示.答案 (1)2 m ;10 m/s(2)4.5 s (3)见解析图如图甲所示,波源S 从平衡位置y =0处开始竖直向上振动(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为T =0.01 s ,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 m/s.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 =1.2 m ,SQ =2.6 m (1)求此波的频率和波长;(2)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试在图乙中分别画出P 、Q 两点的振动图象.解析:(1)由T =0.01 s ,f =得f=Hz =100 Hz ,λ=vT =80×0.01 m =0.8 m.(2)波源S 起振的方向竖直向上,则波传到P 、Q 两点时,P 、Q 的起振方向均竖直向上,因SP =1.2 m =1λ,SQ =2.6 m =3λ,可见,当Q 开始振动时,质点P 已振动了1T ,即Q 开始振动时,质点P 在波谷,因此P 、Q 的振动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100 Hz 0.8 m (2)见解析图如图所示,在坐标原点O 处有一质点S ,它沿y 轴做频率为10Hz 、振幅为2cm 的简谐运动,形成的波沿x 轴传播,波速为4m/s ,当t =0时,S 从原点开始沿y 轴负方向运动. (1)画出当S 完成第一次全振动时的波形图; (2)经过多长时间x =1m 处的质点第一次出现波峰?(1)波长λ==0.4m ,S 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沿x 轴正、负方向传播一个波长,且此时S 回到平衡位置沿y 轴负方向振动,由特殊点可画出此时的波形图. 由波速和频率可求得波长,图象如图所示.4分(2)设S 点的振动经t 1传播到x =1m 处t 1==0.25s2分振动传到该质点后又经过周期该质点才振动到波峰Ks5ut 2=T==0.075s 2分所以x =1m 处的质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 t =t 1+t 2=0.325s 1分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c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选修3-4)试卷一选择题1. 如图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在t=4s时,质点的A.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B.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C.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2.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A.振荡电流i在增大B.电容器正在放电C.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3. 下列关于光的认识,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不仅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还说明了光是横波B、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工作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4.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温度计放在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B.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

C .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D.若让a、b、c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5.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分离出所携带的有用信号的过程叫做A.解调B.调频C.调幅D.调谐6.在水面下同一深处有两个点光源P、Q,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当它们发光时,在水面上看到P光照亮的水面区域大于Q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P光的频率大于Q光B.P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大于Q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C.P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光D.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光条纹间的距离小于Q光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B.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C.医院里用γ射线给病人透视D.假设有一列火车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行,车厢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

那么,静止在站台上的人观察车厢中的这个人,他观测的结果是这个人瘦但不高8. 一摆长为L的单摆,悬点正下方某处有一小钉,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向左摆动时,摆线的上部将被挡住,使摆长发生变化。

现使摆球作小角度摆动,图示为摆球从右边最高点M摆至左边最高点N的闪光照片(悬点和小钉未摄入),P为最低点,每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相等。

则小钉距悬点的距离为A.L4B.L2C.3L4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胃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x/cmt/s42O31白光abcLCi+ +- -C . 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D .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发出红外线脉冲信号来换频道的11. 把一个平行玻璃板压在另一个平行玻璃板上,一端用薄片垫起,构成空气劈尖,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条纹,下面关于条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薄片向着劈尖移动使劈角变大时,条纹变疏 B .将上玻璃板平行上移,条纹远离劈尖移动 C .将上玻璃板平行上移,条纹向着劈尖移动D .将薄片远离劈尖移动使劈角变小时,条纹变疏12. 虹是由阳光射人雨滴(视为球形)时,经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而产生色散形成的。

现有白光束L 由图示方向射人雨滴,a 、b 是经反射和折射后的其中两条出射光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线b 在水滴中传播时的波长较长B .光线b 在雨滴中的折射率较大C .若分别让a 、b 两色光通过同一双缝装置,则b 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较大D .光线b 在雨滴中的传播速度较大13.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图中质点A 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A .这列波的波速是25m/sB .这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质点A 在任意的1s 内所通过的路程都是0.4mD .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Hz三、填空、实验题(本题共19分,每空1分)14. 蜘蛛虽有8只眼睛,但视力很差,完全靠感觉来捕食和生活,它的腿能敏捷地感觉到丝网的振动。

当15. ___ 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16. LC 间为=__ ______长为=___ _____17.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 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 0 = 945.8mm ;用游标卡尺测得 摆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直径d = mm ; 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n = 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 示,则秒表的示数t = s ;若用给定物理量符号表 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则g = 。

2 3 4 单位:cm 10 20 30 8 x /my /cm -8 P 甲5 15 25 Q A. . .0.4 0.8 1.2 8t /s y /cm -8B 乙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 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填字母代号)A .计算摆长时没有计入摆球的半径B .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C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D .试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数为40次18. (1)如图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

I. 图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依次是 、 和 。

Ⅱ. 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A . 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B . 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C . 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D .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Ⅲ. 一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使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02cm ,测得双缝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50cm 。

第1级亮纹中心到第5级亮纹中心距离为0.45cm ,则待测单色光的波长是 nm 。

19.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b 、cd 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

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b 、cd 为界面画光路图。

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四、计算题20.(9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弹性小球A 和B 分别挂在L 1=1m ,L 2=0.25m 的细线上,两球重心等高且互相接触,现将A 球拉离平衡位置与竖直方向夹角小于5°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已知当A 与B 相碰时发生速度交换,即碰后A 球速度为零,B 球速度等于A 球碰前的速度;当B 与A 相碰时遵循相同的规律,且碰撞时间极短忽略不计。

求从释放小球A 开始到两球发生第3次碰撞的时间t 。

(已知π2≈g )A B① a b c db a dc ③ a bd c ② ① ② ③ ④ 遮光筒⑤21.(10分)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图象。

此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且当t =0.55s时质点P 恰好第3次到达y 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

问: (1)该简谐横波的波速v 的大小和方向如何?(2)从t =0至t =1.2s ,质点Q 运动的路程L 是多少?(3)当t =1.2s 时,质点Q 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s 的大小是多少?22.(9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以60°的入射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后在上方与平面镜平行的光屏上留下一光点P ,现在将一块上下两面平行的透明体平放在平面镜上,则进入透明体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从透明体的上表面射出,打在光屏上的P ′点,与原来相比向左平移了3.46 cm ,已知透明体对光的折射率为3。

求光在透明体里运动的时间。

-2.物理(选修3-4)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 D2. C3. B4. A5. A6. B7. D8. C9.C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0. AD 11. CD 12. A CD 13. ABD 三、填空、实验题(本题共19分,每空1分)14. 200 15. 紫外线;红外线;偏振;衍射 16. πLC ,2πc 真LC 17. 20.20;78.4;4π2n 2(L 0 + d2)t 2;BD 18. I.滤光片,单缝,双缝。

Ⅱ.B Ⅲ.45019. 偏小;不变;偏小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9分)【解析】两质量相等的弹性小球做弹性正碰时,两球速度交换。

由单摆周期公式有 T A =2πL 1g=2s (2分) T B =2πL 2g=1s (2分) 从释放小球A 到第1次相碰经历时间 t 1= T A4=0.5s (1分) 从小球B 摆起到第2次相碰经历时间 t 2= T B2=0.5s (1分) 从小球A 摆起到第3次相碰经历时间 t 3=T A2=1s (1分) 所以从释放小球A 到A 、B 第3次碰撞,共需时间 t =t 1+t 2+t 3=2s (2分) 21.(10分)【解析】(1)此波沿x 轴负向传播 (2分)在t 1=0到t 2=0.55s 这段时间里,质点P 恰好第3次到达y 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则有 (2+34)T =0.55s (1分)解得 T =0.2s (1分)由图象可得简谐波的波长为 λ=0.4m则波速 v = λT=2m/s (2分)(2)在t 1=0至t 3=1.2s 这段时间,质点Q 恰经过了6个周期,即质点Q 回到始点,由于振幅A =5cm所以质点Q 运动的路程为 L =4A×6=4×5×6cm=120cm (2分)(3)质点Q 经过6个周期后恰好回到始点,则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s =2.5cm (2分)22.(9分)【解析】光路示意图如图所示.由βαsin sin n = (2分)得β=30° (2分)由题意及光路图得︒-︒=∆30tan 260tan 2d d s ,代入数值解得d =1.5 cm . (2分)光在透明介质里传播的速度v =c n ,光在透明介质里的路程s=2dcos β,所以光在透明体里运动的时间t = s v = 2dnc .cos β = 2×10-10s (3分)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