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医学心理学——第一单元心理学基础知识

细目人的心理现象

要点一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经历不同)、能动性(即有选择地反映外界事物),不是对所有外界事物都反映

要点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

感觉

概念特点

当刺激连续作用时,感觉随时间延续逐渐发生变化,感受性降低甚适应

至消失的现象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颜色可以引起温度觉

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过度进行补偿。例如,失明补偿

的人触觉一般都很灵敏

掩蔽

当不同感觉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时,一种感觉使另一种感觉感受性减

低的现象。如一些牙科诊所利用音乐镇痛

后像

刺激消失之后感觉暂时存留的现象。如在夜晚关灯之后,视觉仍然

能暂时存留灯亮时的形象

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

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主现想象的反映

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的心理其实质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知觉

知觉的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

概念映(苹果的知觉反映其形状+颜色+气味等)

知觉的

特征

选择性(现在你能分辨出我和环境的杂音)

整体性

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找

物与物的关系)

理解性

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

义(对X线检查结果主任和我理解程度不同)

恒常性知觉过程中对事物知觉的恒定或不变性

整体性。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找物与物的关系)

中间是什么?如果你从左往右看,会把中间的知觉为B,如果你从上往下看,,则会知觉为13,这说明对个别物体的知觉依赖于对整体的知觉。

理解性。就是在你知觉的时候加入已有的知识经验,赋予客观事物意义的加工过程

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你知道门的形状了,不管它是全打开还是半开着,即使是最后一种状态,你都知道门是长方形的没有变

几种主要的知觉

知觉类

备注

空间知

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称为空间知觉觉

时间知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

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称为运动知觉,是视觉、动觉、平衡觉

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错觉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从高层建筑物向下俯视时,看到地面上的人像蚂蚁般大小,汽车像活动的火柴盒,可我们并不会觉得人和汽车真的变小,这种现象称为知觉的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自主性

E.选择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

A.感觉过敏

B.感觉适应

C.感觉相互作用

D.感觉减退

E.感受性补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感觉适应:当刺激连续作用时,感觉随时间延续逐渐发生变化,感受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

小结

感觉知觉

直接性选择性(相对性)

客观性整体性

主观性理解性

脑的功能恒常性

个别属性整体属性

【记忆的概念与规律】

记忆概念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过程识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

的规律记

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定时间

再认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仍能重新再现出来(昨日重现)

已识记保持的事物不出现在眼前时仍能回想起

遗忘已感知过的事物提取时失败,遗忘最快发生在识记第1天,以后会变慢,呈先快后慢规律,提示要及时复习

记忆系统

记忆类

特点备注

感觉记忆感觉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

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

是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

图像记忆约1秒左右,听觉记忆不超

过4秒

短时记

1分钟之内的加工编码记忆记忆广度为7±2组块

长时记忆信息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

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

包括程序性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的

活动记忆)和陈述性记忆(个人对事

实性信息的记忆)

【想象】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瞎想)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的现象称为

A.注意

B.人格

C.记忆

D.情感

E.想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通过感觉、知觉、记忆等进行的活动称为

A.意志过程

B.人格倾向

C.情感过程

D.人格特征

E.认知过程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

情绪过程

情绪

个体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

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情感

情感是人的高级心理,是人对精神性和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

验(大家闺秀)

高级情感分类道德

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想法和意图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

人对认识和追求合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情感体

美感对人和事物美的情感体验

情绪分

基本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和复合情绪【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情感

层次低级的,人与动物共有高级的,只有人具有

源泉生物性需要有关

精神上或社会需要的满足有

生理与行

伴有生理、行为变化伴有生理变化和行为改变

稳定性

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冲

动性稳定,不易受情景影响,冲动性小

【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等

概念备注

心境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

的情绪状态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激情一种迅猛暴发、激动短暂的

情绪状态

进球了

应激人对有害事物的一种适应性

反应

如看到人后紧急刹车,刹车后心律加

快,出冷汗

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心情

D.热情

E.应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的、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

情感的分类和作用

特点备注

道德感个体根据一定社会政治道德标准,

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

想、意图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

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

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

力之一(如对真理的热爱和对谬

误、迷信的鄙视和憎恶)

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而

产生的个人体验,审美感受到个人

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

不同阶级的人对事物美的评价可

能有所不同

个性(人格)

个性的定义、内容

(1)个性的定义:

在心理学中个性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部分心理学书籍,也把个性翻译为人格。个性是复杂的,是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

(2)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个性心理特征】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①能力:能力是人格组成的一部分,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运动能力)和特殊(专业)能力(音乐家对音色的分辨力)两类

②气质

(1)概念: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人的气质类型

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气质分型】

特点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可塑性强、敏捷。其外显行为是言、行敏

捷,活泼好动,待人热情,粗心、浮躁,注意力不稳定,兴趣易

变,外倾性格——Cushing综合征(多血质外貌)

情绪急躁、粗心,易冲动、自制力差,外倾明显,易感染

黏安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可塑性稳定、敏捷性差。其外显行为是

言行少而慢,活动稳且慢,情绪隐而不露,善忍耐,对人冷淡,

固执拘谨,内倾性格

动作稳定、缓慢,观察细微,情感体验深刻,敏感、怯懦、孤

独多虑,不果断且缺乏信心,严重内倾

胆汁质气质的人,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

A.强、均衡而灵活的活泼型

B.强、均衡而不灵活的安静型

C.强、不均衡而灵活的兴奋型

D.弱、不均衡、不灵活的抑制型

E.弱、均衡、灵活的灵活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胆汁质兴奋型,特点为情绪急躁、粗心,易冲动、自制力差,外倾明显,易感染。

③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下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的个体差异很大,性格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固,并且贯穿于全部行动之中。

个体一时的偶然表现,不能认为是其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习惯性的表现才能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

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一方面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1.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2.证明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与目前导致人类主要死亡的疾病有关。 3.对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压力对人健康的影响越趋明显。 5.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 1.描述 2.序量化 3.间接定量 4.直接定量 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4.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表情: 人的外显行为主要指面部可动部位的变化、身体的姿态和手势,以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等,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整体性 人格心理结构 1.人格倾向性 2.人格心理特征 3.自我调节系统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一般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医学心理学总结for zz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医学心理学概念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①学科性质:既是自然科学,也属社会科学; 2、研究对象:心理行为、健康和疾病三者间的关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2、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代表:近代西方医学)(biological medical model):在理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用“实证加推理”来认识疾病和健康,具有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缺陷:①忽视了人体的整体性,②没有考虑人的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现代医学模式(代表:现代医学)(modern medical model) (2)三种现代医学模式: 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19世纪末,美国学者魏特曼(L.Witmer)建立了第一个心理诊所,并于1896年创用“临床心理学”一词; 五、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 (1)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S. Freud):强调社会和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本能、

潜意识、家庭环境和童年经历对心理障碍形成的重要作用。 埃里克森(E . H . Erikson);阿德勒(A. Adler);荣格(Jung) 构成:意识与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防御机制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和梦的理论等 意识层次理论:个体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即 意识conscious 与语言有关的,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无意识unconscious 又称为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前两者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personality)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构成,三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三个系统保持平衡,心理就得到正常发展,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导致心理异常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主张用客观的方法来预测和控制行为,认为心理是个体行为的总和,个体的心理是环境因素因素影响,正常和异常心理行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1)代表人物:巴甫洛夫(Pavlov)、斯金纳(B. F. Skinner)、华生(Waston)、班杜拉(A. Bandura) (2)主要观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 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5 研究医患关系 ? 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Engel EL)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7年《科学》发表 《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

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所有疾病都具有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成分. 每个个体都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 4、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系统整体观 ②心身统一观 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 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神灵主义时期(10000BC-1100BC) 神灵主宰万物的一切 2、自然哲学时期(1100BC-1879AD) 心身统一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 3、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AD之后) 1879年冯特(Wundt W)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作为标志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 (1)1852年德国的洛采(Lotze BH)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2) 1896年冯特的学生魏特曼(Witmer L)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门诊 情绪与情感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的反映。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掌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①原始的与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 ②发展在先 ③短暂、冲动、不稳定 ④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 ①高级的心理活动、与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 ②体验在后 ③稳定、深刻、持久 ④内在体验、含蓄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用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人们解释和定义表情是类似的. 4、情绪状态的分类(强度时间) 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②激情:是一种迅速、时间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体生活中受到意想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患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3)研究人格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认识第心理功能支配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第2章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释梦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Ⅰ意识:能被个体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 Ⅱ潜意识: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动物性本能、冲动,经验,欲望,动机) 1)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在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Ⅲ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前意识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 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存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个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自我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个体适应环境。 Ⅰ本我: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冲动永远存在。 Ⅱ自我: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代表着理性与审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成熟水平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Ⅲ超我: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第内化的结果,属于道德、良心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 明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

14.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绪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 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3.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定与医学有关。(社会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不属于医学心理学) 4.医学心理学的分类: 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创始人: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认为潜意识压抑太久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意识分三种:意识(人)、前意识、潜意识(兽)。 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创始人:华生、巴甫洛夫——喂狗 认为错误学习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治疗:脱敏治疗。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创始人:坎农。 认为疾病是因为生理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而导致。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创始人: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生病。 治疗:降低期望值,注意倾听。 5.认知学派理论 创始人:贝克和瑞米。 认为错误的信念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矫正错误的信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的概念 (一)心理现象分:心理活动过程、人格。 1.心理活动过程: ①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②情绪过程:情绪、情感(高等的)。记忆:情绪是天气,情感是季节 ③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果断,坚持,自制的行动 2.人格: ①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②人格的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 ③自我意识系统。 (二)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 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一)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感觉的三大特征:适宜刺激、阈值和适应性。 2.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 感觉对比; 感觉后像; 感觉补偿; 联觉(感觉的相互联系。医生穿白大褂,病人感觉特别威严;护士穿粉红色护士服,病人感觉很温暖)。 (二)知觉:是对事物的全面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点: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 (三)记忆: 学习:指通过练习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记忆:指人脑对过去的经验进行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8题) 1、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E】 A、心身是统一 B、心理对健康和疾病有能动作用 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D、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 E、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 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4、不属于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E】 A、健康心理学 B、变态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药物心理学 E、教育心理学 5、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C】 A、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 B、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C、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D、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 E、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6、《黄帝内经》提出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心理学观点属于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哪一阶段【B】 A、神灵医学心理学时代 B、哲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C、科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D、现代医学心理学时代 E、以上都不是 7、弗洛伊德提出五个阶段的性发展理论,“肛门期”在【B】

A、出生至一岁半时期 B、一岁半至三岁时期 C、四至六岁儿童期 D、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期 E、十三岁以上青春期及成人期 8、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9、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D】 A、外界刺激 B、生理反应 C、人的认知 D、学习过程 E、遗传因素 10、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11、通过交谈或问卷的方法了解一些人对某一事件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属于【A】 A、调查法 B、临床观察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E、心理测验法 1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靠力比多(libido)推动的,它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哪种理论【C】 A、潜意识理论 B、人格理论 C、性欲学说 D、释梦学说 E、心理防御机制学说 13、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决定,也不简单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的理性评价的结果,这种观点符合【D】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E、心理生理学理论 14、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C】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 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 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18、心理应激:指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9、心里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关系。 20、精神分析学家Dunbar认为,至少8种如冠状动脉梗赛、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和人格特征有关。 21、如果生活变化过大、过多、过快和持续过久,就会造成适应新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损害健康。

医学心理学总结(详细)(最新整理)

医学心理学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应用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2、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 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分为: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万物有灵);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内伤七情、外感六欲); ③生物医学模式(以心身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为主导);④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现阶段)。 3、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①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与分析, 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②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方法。(可重复)③调查法(a.抽样b.资料收集: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调查法是通过结构式访问或问卷等形式,系统、直接地从某一群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心理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 ④个案研究法: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者的研究方法,可以使用观察、交谈、测量 和实验等手段。(深入的) 5、心理现象的结构: (1)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 ②情绪和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③意志过程:意志、行为

(2)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 ②个性心理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③自我意识系统 6、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2) 心理的器官是脑;3)心理是在反射活动中实现的。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观念的反映;2)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映像;4)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 7、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和想象等过程。 8、感觉:ppt: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书:是客观 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度。 常见的感觉现象:①适应(“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明适应,暗适应)②后像(例如,人在注视亮的电灯时,如注视时间较短,然后闭上眼睛或关闭电灯,仍会感到眼前有一个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正后像。如注视的时间较长,将灯光移去后便会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出现在亮的背景上:负后像。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颜色的负后像是原来注视颜色的补色,比如,注视一个红色正方形约1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会看到一个绿色正方形后像;如果先注视一个黄色正方形,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③感觉的相互作用(先吃糖,后喝苦药会觉得苦药更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也常常使用彩色粉笔书写板书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人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取决于感受器直接接受的刺激和同时受到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如摇动产生眩晕呕吐、辛辣气味使人流涕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篇一: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本学期通过教师在线培训学习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本门课程培训主讲教师为北京大学胡佩诚教授。老师讲了很多东西,这门课其实讲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课时所限只能初略学一些,稍微讲讲我对这门课的心得。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是全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许多医学院校招收的一个心理学或医学的一个专业方向。本次培训围绕着如何学好这门课来进行教学。从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难点、重点有特别的分析;对于医师资格要求掌握的重点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介绍,特别有最新的情景教学法与英文演讲的介绍;全课贯穿着对于人生和医学生以至于医生如何健康的度过一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引导;对于心理评估与心理治疗两大手段有精辟的要点分析。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咨询门诊的诞生

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场所。心理测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心理常识的宣传,对预防心理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基础心理学的部分,他几乎包括了基础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比如认知的形成啊,怎么会形成记忆啊,注意,思维,感知啦,兴趣还有我们一直看重的气质啦。甚至是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觉得马斯洛先生的这套理论很神秘,学后也觉得很有意思。临床应用部分。这又更加专业了,我觉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包括荣格的理论都是非常深奥的东西,等到真的看到这一部分时,觉得非常有意思,关于梦的解释啊,分析啊,还有移情等等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前文所说的“兴趣”。这也成为现在我时常查阅有关弗洛伊德的资料以及阅读其著作的一个契机,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非常感谢这门课。 几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篇二: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在接触健康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以一种神秘的感觉,让我对它充满了幻想。甚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真正了解了它,并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推荐阅读:全国卫生人才招聘卫生事业单位面试技巧1.关于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晤谈法,正确的是 A 晤谈法是与来访者交谈、并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B 晤谈法可应用于心理评估、诊断、治疗、咨询各领域 C 晤谈法与访问法、座谈法、问卷法等属于医学心理学的调查法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2.现代心身作用的生理机制研究涉及 A 心理神经内分泌学 B 心理神经免疫学 C 现代分子生物学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3.在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A 再现 B 想象 C 思维 D 幻想 正确答案:B 4.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正确答案:A 5.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将人格根源特质分为多少种A 8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23号汉华世纪大厦B座。 12种 C 16种 D 18种 正确答案:C 6.认知治疗重视的是 A 个体适应不良的行为 B 个体潜意识的冲突 C 个体童年的创伤经历 D 个体对现实事件的评价 正确答案:D 7.以下不是心身疾病特征的一项是 A 神经症 B 有器质性的病变或功能障碍 C 疾病发生发展与应激存在时间关系 D 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正确答案:A8.指出以下不符合疼痛特征的一项描述 A 引起疼痛的刺激范围很广 B 刺激与痛觉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 C 疼痛具有积极意义 D 疼痛具有消极意义 正确答案:B 9.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观因素要包括

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医学心理学——第一单元心理学基础知识 细目人的心理现象 要点一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经历不同)、能动性(即有选择地反映外界事物),不是对所有外界事物都反映 要点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 感觉 概念特点 当刺激连续作用时,感觉随时间延续逐渐发生变化,感受性降低甚适应 至消失的现象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颜色可以引起温度觉 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过度进行补偿。例如,失明补偿 的人触觉一般都很灵敏

掩蔽 当不同感觉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时,一种感觉使另一种感觉感受性减 低的现象。如一些牙科诊所利用音乐镇痛 后像 刺激消失之后感觉暂时存留的现象。如在夜晚关灯之后,视觉仍然 能暂时存留灯亮时的形象 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 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主现想象的反映 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的心理其实质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知觉 知觉的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

概念映(苹果的知觉反映其形状+颜色+气味等) 知觉的 特征 选择性(现在你能分辨出我和环境的杂音) 整体性 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找 物与物的关系) 理解性 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 义(对X线检查结果主任和我理解程度不同) 恒常性知觉过程中对事物知觉的恒定或不变性 整体性。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找物与物的关系) 中间是什么?如果你从左往右看,会把中间的知觉为B,如果你从上往下看,,则会知觉为13,这说明对个别物体的知觉依赖于对整体的知觉。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医学心理学复习 一、绪论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 把人看成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的整体.其特点为: 1.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和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的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的行为表现。) 2.调查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 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 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5.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 二.心理学基础(名解!)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或称,是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如何应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来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应用医学心理学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如怎样克服过度焦虑,如何消除抑郁,医生与病人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等等。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更大的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心理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作用方式、途径与机制,更全面地阐明人类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的本质,协助医学揭示人类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规律,寻找与丰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几乎所有医学领域都有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③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其影响; ④研究情绪和个性等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保持和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及其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之目的。 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有一个基本命题,即人的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不同之处。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过程的物质活动,同时又表现着非物质的心理活动。 这两种活动过程互相伴随、不可分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支配。 当代大学生,身体发育完全成熟,认知能力发展显著,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都使得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问题显得迫切至极。 通过医学心理学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伴有生理机能的变化,而且还能调节后者使之受控于自己的意识。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出现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面部发白等现象。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会使其植物性神经系统(即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所支配的脏器的机能不至于受到损害。如果有意识地去控制消极的情绪,采用调节呼吸的办法(如使呼吸由原来每分钟10-20次减慢至4-6次),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躯体某些器官,想象这些器官处于放松的状态,通过学习和训练,就能进一步使躯体内的某些生理机能按自己的意志去活动,焦虑紧张的负性情绪则往往随着想象中全身各部分的放松而逐渐消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显示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越来越重要。辩证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我们对心理学也更加了解,能更好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不至于陷入心理困惑而不能自拔,更好的促进了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附答案) [A1] 1.不属于心理评估常用方法的是A.观察法 B.晤谈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E.调查法 2.下列哪项不符合晤谈的涵义 A.有目的的会话 B.在 接见者和来访者之间进行 C.为了沟通双方的感情 D.心理咨 询与治疗的一种技术 E.随便聊天 3.心理晤谈常用 A.促进性 提问B.对质性提问C.开放性提问 D.直接的提问 E.阐明性提问 4.在临床晤谈中进行词语沟通时 医生一般是 A.快速作笔记 B.重点作笔记 C.随 意作笔记 D.不用作笔记 E.指导病人作笔记 5.临 床晤谈中非言语沟通又称为 A.无声的沟通 B.身体 语言沟通 C.非感官沟通 D.无形的沟通 E.内脏语 言沟通 6.心理评估的晤谈法中,言语沟通所凭借的人体功能是 A.嘴功能B.耳功能C.嗅功能 D.触觉功能 E.第六感觉功能 7.下列哪项不属于标准分 A.划 界分B.T分C.标准20 D.标准10 E. Z分 8.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 特征A.标准程序B.常模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9.心理测验的行为样本必须具有 A.全国性 B.区域性 C.随意性 D.代表性 E.整 群性 10.离差智商适用于 A. 16岁以上成人 B. 18 岁以上成人 C. 20岁以上成人 D. 25岁以上成人 E.任

何年龄 11.对同一组被试在两次不同时间做同一套测验的结果进行 相关分析是 A.分半信度 B.重测信度 C.正副 本信度 D.灵敏度 E.系数 12.一个心理测验或 量表的可靠程度称为 A.标准度 B.灵敏度 C.精确度 D.信度 E.效度 13.在标 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 准度14.比率智商计算方法是A.IQ=(CA/MA)100 B. IQ=(MA/CA) 100 C. IQ=(CA/MA) 100% D. IQ= (MA/CA) 100% E. IQ=(CA/MA) /100 15.比率智商年龄适应 范围在 A. 5岁或7岁以内 B. 8岁或10岁以内 C. 12岁或14岁以内 D. 15岁或16岁以内 E. 17 岁或18岁以内16.人的平均智商为A.75~110 B. 80~110 C. 80~115 D. 85~115 E. 85~120 17. WAIS-RC的测验结果按常模可换算出多少个智商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18.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50,表示 该儿童属于 A.轻度智力缺陷 B.中度智力缺陷 C.重度智力缺陷 D.极重度智力缺陷 E.边缘 智力 19.按韦氏智力量表划分标准,边缘智力是指智商在 A. 110~119 B. 90~109 C. 80~89 D. 70~79 E. 55~69 20.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 A. 16岁以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医学模式: 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法 3.心理测量法 4.个案法 5.实验法 6.相关研究法 感觉(sensation)的定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感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则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的关系。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也呈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最小刺激的强度,越小,感觉越强。绝对感受性:人们在最小强度刺激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对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分辨能力。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叫感觉后像。 (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就是感觉的适应。 (4)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复习 一、绪论 ,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得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得有关健康与疾病得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得心理学问题得学科,就是心理学得分支,就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得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得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得思维与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得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疾病与个体得生物学变化得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瞧成就是生物,而忽视人得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得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与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 把人瞧成就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得整体、其特点为: 1、人就是一个完整得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生理与心理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得环境与所接受得文化熏陶对其心理与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心理因素在适应与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得科学观察,记录与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得行为数据,缺点就是观察得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得能力,而且观察活动得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得行为表现。) 2、调查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 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得主要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 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得研究) 5、实验法(在控制得条件下观察、测量与记录个体行为) 二、心理学基础(名解!)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与最基本得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得或称,就是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得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与语言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个别属性得反映。就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得心理活动,就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得基础。 感觉得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得敏锐程度,就是感觉器官对刺激得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就是衡量感觉能力得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就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得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印象得暂时存留现象。视觉有明显得感觉后象。正后像就是注视灯光之后闭眼,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负后像就是注视灯光之后,目光移到白色背景上出现得黑色灯光形象。 3)感觉得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得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医学心理学重点整理

口腔八年制林木 1.医学心理学概念: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其本体学科是心理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①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研究问题②研究如何解决疾病发展、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③研究在医疗过程中,如何建立人性化的医患、护患和其他人际关系,减缓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应激等④研究医疗技术领域中涉及的各种心理学问题⑤涉及许多医学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研究。【★】 3.近年疾病谱变化特点:一些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猝死等逐渐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精神疾患也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4.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①防治心身疾病②解决伤残、缺陷、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③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④对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5.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原则:①心理与生理统一的原则②定性与定量统一的原则③系统原则④客观性原则⑤发展原则【★】 6.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够从生物学的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如感染)。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明确指出人同时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强调心理和生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个体的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的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8.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生物学因素(内部和外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文化,道德)。 9.医学模式概念:是指医学中的一种主导思想,是对某一特定时期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它影响着医学工作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必然对医学工作的结果产生影响。 10.意识: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的名词,其涵义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注意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内在的)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的综合觉察与认识。就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意识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的心理过程。 11.意识的特征:意识的存在性,能动性,统一性,界限性。【★】 12.感受性:我们将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感觉的灵敏程度)称为感受性。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感受性的高低与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13.感觉,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是人对刺激的基本形式的最初体验。其基本特征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特征】 14.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及其外部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与大脑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解释、分析和整合。其基本特征是: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组织性。【★特征】 15.思维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对感知觉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后,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 16.思维的过程包括:①对感觉知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②对分析、综合以后的信息进行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③在比较、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得出概念的过程④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又得出新的概念的过程。 17.思维方式分类:根据思维方式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聚敛性思维;扩散性思维。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18.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或回忆)。【★】 19.记忆过程:①识记:指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②保持:指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系统化、概括并掌握它们的过程③再认和重现(回忆)④信息处理过程(编码,存储,检索或提取)。【★】 20.记忆的分类:按记忆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记忆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外界某种事物或自身的指向和集中。 22.注意的基本品质: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之中的特性,保持的时间越长,表明注意的稳定性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