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学习中文言文是重点,所以我们要多做阅读练习题。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已经B.木直中绳中:合乎C.声非加疾也疾:强D.圣心备备:具备2.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C.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及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取之于蓝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寒于水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B.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C.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D.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基础试题03-03 1423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一、基础回顾(加点字解释、名句填空、画线句翻译)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要点总结(一)实词1、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6)久负盛名(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8)誓天不相负(9)不明不暗,负屈含冤(10)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数(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2)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天有常道,地有常数矣(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5)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6)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7)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8)数吕师梦叔侄为逆(9)范增数目项王(10)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11)数罟不入洿池(二)虚词何1.用作疑问代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单元测试卷全套(含答案)新人教必修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单元测试卷全套(含答案)新人教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满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6分)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4分)①fù()盛②寒xuā n ()③sǔ n ()头④崔wé i ()⑤怜mǐ n()⑥ guà n ()洗室⑦性格执niù()⑧zhǔ()清沙白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分)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情节、、,其核心是。

《老人与海》塑造的古巴老渔夫(人名)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B.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白居易,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上主张“,”。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⑴丛菊两开他日泪,。

⑵,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

3B.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⑵,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⑶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⑷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⑶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暂⑷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便宜二、课内阅读(24分)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6分)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能力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能力测试题(含答案)

中学语文必修三综合实力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簇(zú)拥两颊(jiá) 扪(mén)参历井B.模(mó)样陈抟(tuán) 磨牙吮(shǔn)血C.咨嗟(jiē) 宵柝(tuò) 金石可镂(lòu)D.嫡(dí)亲炮(páo)烙良将劲(jìn)弩【答案】C(A.簇:cù;B.模:mú;D.劲:jìnɡ)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寒喧踌蹰眉尖若蹙B.桌帏歆享以手抚膺C.赔罪惴惴横七树八D.暮砧榫头一夫挡关【答案】B(A.喧—暄;C.树—竖;D.挡—当)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A.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辩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动身觉华南虎的消息。

对这些流言飞语,野生动物爱护专家很不以为然。

B.黄金海岸女网赛决赛起先后,李娜表现相当主动,不过这一盘白俄罗斯选手阿扎连卡在关键球的处理上更胜一筹。

C.现在,市民扔掉一个饮料瓶,立马会有人捡,但让人困惑的是,同样是塑料制品,扔一个塑料袋,却无人问津。

D.丢弃了自命不凡的梦呓和我行我素的执拗,国产大片起先在与人的心灵对视中,回来到“讲故事”的传统做法上来。

【答案】A(流言飞语:指没有依据的话。

多指背后争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距今100万年的复原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大、眼窝深凹而宽、鼻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C.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棺外紧紧裹着四层丝绸棺罩,考古人员介绍,这是迄今发觉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地完好。

必修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蹊跷(qī qiāo)B. 徜徉(cháng yáng)C. 偌大(ruò dà)D. 喟叹(kuì tàn)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已经超过了10万册。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工作能力却很差。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B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是贾府的长子。

B. 林黛玉是贾府的千金。

C. 王熙凤是贾府的管家。

D. 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

答案:D5.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

B.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

C. 孙权是东吴的建立者。

D.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

答案:B6.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宋江是梁山泊的首领。

B. 武松是梁山泊的二把手。

C. 林冲是梁山泊的三把手。

D. 李逵是梁山泊的四把手。

答案:A7. 下列关于《西游记》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

B.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

C. 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

D. 白龙马是唐僧的坐骑。

答案:B8.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杜甫是唐代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B. 李白是宋代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C. 苏轼是元代的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圣”。

D. 辛弃疾是明代的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宗”。

答案:A9.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

10.过秦论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九课《劝学》练习题(老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九课《劝学》练习题(老师)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填空题
1.荀子,名,又称旬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
2.根据《劝学》原文填空。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3)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3.说说下面句子各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9.翻译重点句子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随堂检测(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必修3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3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3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惘然若失C. 怙恶不悛D. 恣意妄为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一言不发,真是令人惘然若失。

B. 她恣意妄为,不顾他人感受。

C. 他涣然冰释,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负担。

D. 他们怙恶不悛,最终遭到了法律的制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身体。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C. 他们正在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二、填空题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水调歌头》,作者是______。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10题。

(文章内容略)6.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7.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支持他的观点?8. 文章中提到的“坚持”一词,作者具体是如何解释的?9. 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0.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四、作文11.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二、填空题4. 屈原5. 苏轼三、阅读理解6.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坚持和努力是实现梦想和成功的关键。

7. 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支持他的观点。

8. 作者认为“坚持”意味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放弃,持续努力。

9. 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坚持不懈和勇于面对挑战。

10. 作者想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是鼓励读者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直到成功。

四、作文(作文内容由考生自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每题2分,共20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4.如听仙乐耳暂明:()
5.低眉信手续续弹:() 6.数罟不入洿池:()
7、假舟辑者:()8、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9、或五十步而后止:() 10、师不必贤于弟子: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从缔交包举宇内
B、虽有槁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无失其时或师焉,或不焉
D、不如须臾之所学人非生而知之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人固有一死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①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C、①涂有饿殍而不知发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③发尽上指冠
D、①其声呜呜然②河东凶亦然③何为其然也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蒙故业,因遗策因河为池
C、寡人之于国也于其身也
D、申之以孝悌之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下列“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以为桂林、象郡②尝以十倍之地
③请以战喻④作《师说》以贻之
⑤斧斤以时入山林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⑦争割地以赂秦⑧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④⑧ B.④⑥⑦⑧
C.③⑤⑦⑧ D.③④⑤⑦
5、对“而”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弃甲曳兵而走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③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知明而行无过矣⑥吾尝跂而望矣
⑦明智而忠信⑧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A.①⑥⁄②③⑧⁄⑤⑦ /④ B.①②⑤⁄③④⑦⁄⑥⑧
C.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D.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6、与“兵刃既接”中的“兵”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非我也,兵也 B、收天下之兵
C、斩木为兵
D、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7、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席卷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天下云集响应
8、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履至尊而制六合
B、吾从而师之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9、下列“其”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余嘉其能行古道
A、其出人也远矣
B、其皆出于此乎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10、下面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非我也,岁也②句读之不知
③不拘于时④为天下笑者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⑦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⑧未之有也
A、①⑦/②⑧/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C、①⑧/②⑥/③④⑦/⑤
D、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1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劝学(鼓励) 中规(圆规)槁暴(晒干)
B.中绳(合乎)挺者(挺拔)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C.就砺(接近)就砺(磨刀石)参省(验、检查)
D.参省(省察)须臾(片刻)博见(见得广)
1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4.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神明自得神明:神的总称 B.圣心备焉圣心:圣人之心C.骐骥一跃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镂:雕刻
1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5. 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郯子(tán)经传(zhuàn)贻之(yí)
B.句读(dòu)苌弘(cháng)老聃(rǎn)
C.近谀(yú)庸知(yōng)嘉许(jiā)
D.或不焉(fǒu)不拘(jū)嗟乎(jiē)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耻相师师:老师 B.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18.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
C.孰能无惑则耻师焉,惑矣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
1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小学而大遗
20.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或师焉,或不焉。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1.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2.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是( )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此世所以不传也 D.得璧,传之美人
23.下列句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 无备则制于人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 师者。

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4.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 其可怪也欤?
B. 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5.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未见其明也明:明达,聪明。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C. 圣益圣,愚益愚益:增加。

D.则耻师焉,惑矣耻:以…为耻。

三、翻译:(每题3分,共30分)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5、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