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章《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章《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乘法计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法运算尚不熟悉。
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可能会对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乘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乘法运算。
3.问题解决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生动的例题、练习题和游戏。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乘法运算。
3.教学游戏:如“乘法接力赛”、“乘法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有趣的乘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利用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乘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乘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

例如:12×14= 168
① 用被乘数与乘数的个位数相加;12+4=16
② 把上面的“和”乘以10;
16×10=160
③ 被乘数与乘数的个位相乘; 2×4=8
④ 最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160+8=168
1 3×1 5 = 1 9 5 1 6×1 7 = 2 7 2 1 8×1 3 = 2 3 4
前两位,十乘“哥”; 位数不够,用0补齐。
十位相同 个位相加得十
6 6×6 4 = 4224 5 2×5 8 = 3016 4 5×4 5 = 2025
个位相同 十位相加得十
26×86= 2236
2×8+6 =22
43×63=2709
4×6+3 =27
末两位,个乘个; 前两位,十乘十再加个; 位数不够,用0补齐。
26×11= 2 (2+6 ) 6 =286
“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两位数乘11
78×11 46×11 这两题利用上面的规律,该如何来做呢?
78×11=7(7+8)8=7158 (×) 78×11= 7(7+8 )8 =858 “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如果满十,向前进一。”
6 5×1 1 = 7 1 5 1 1×4 2 = 4 6 2 3 8×1 1 = 4 1 8
十位相同 个位相加得十
76×74= 5624 谁能说说该怎样算呢?
1、积的末两位等 于两个乘数个位 上的数相乘。
2、积的末两位前面 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 乘以比它大一的数。
3、把第一步的得数 直接写在第二步的
后面。·
十位相同 个位相加得十
76×74= 31×39=
76×74= 7×(7+1) (6×4) =5624 31×39= 3×(3+1) (1×9) =1209 末两位,个乘个;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乘法口诀3. 乘法计算4. 乘法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乘法计算。
2. 教学难点:乘法计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乘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乘法口诀教授学生乘法口诀,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运用。
(3)乘法计算引导学生掌握乘法计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4)乘法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背诵乘法口诀。
3. 收集生活中的乘法应用实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导入、深入浅出的讲解、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乘法计算的基础,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对于提高乘法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对乘法口诀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乘法口诀的重要性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为后续学习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乘法口诀的教授方法1. 分阶段教学:将乘法口诀分为几个阶段,逐步教授给学生。
例如,先教授1-5的乘法口诀,再教授6-9的乘法口诀。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_1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第 9 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交流共享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 4 5 3× 1 1 × 1 12 4 5 32 4 5 32 6 45 8 3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11 16×11 43×11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苏教版三数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交流共享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 4 5 3× 1 1 × 1 12 4 5 32 4 5 32 6 4 5 8 3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11 16×11 43×11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乘法的引入、乘法算式的组成、乘法的运算规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的学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加法、减法、除法等基本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乘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乘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乘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乘法的概念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知识。
3.练习: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应用: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 有趣的乘法计算 (共20张PPT)

56 × 54
224 280
3024
头同尾合十
2 2 × 28 = 616
3 5 × 3 5 = 1225
5 6 × 5 4 = 3024
积的末两位是 怎样算出来的?
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末两位 个乘个
2 2 × 2 8 =616
2×2+2
3 5 × 35 3=×123+235 5 6 × 5 4 =3024
5×5+5
末两位 个乘个
前面பைடு நூலகம் 十乘哥
2 2 × 2 8 =616
22××23+2
3 5 × 35 3=3×1×234+235
5 6 × 5 4 5=5×3×506+524
头同尾合十
末两位 个乘个
前面数 十乘哥
速算大。比拼
15×15= 225 43×47= 2021 69×61= 4209
头同尾合十
有趣的乘法计算
填一填
37×3=111 37×6=222 37×9=333 37×( )=444 37×( )=555 37×( )=( )
填一填
13×7=91 13×14=182 13×21=273 13×28=( ) 13×35=( ) 13×( )= ( )
两位数和11相乘
24 ×1 1
53 ×1 1
头同尾合十
末两位 个乘个
前面数 十乘哥
22×28 =616 35×35=1225 56×54=3024 ……
回顾与反思
尾同头合十
64×44= 36×76= 72×32=
……
谢 谢!
64 64
253
176
704
《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趣的乘法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3. 通过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计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4. 游戏法:设计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乘法口诀复习,引起学生对乘法计算的注意。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计算过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活动:设计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
4. 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乘法计算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环节。
这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巩固和运用乘法计算知识的关键环节。
对于“活动”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活动的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乘法计算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些有
趣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⒈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后,发现乘法计算的规律;
⒉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准确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发现乘法计算的规律;
⒉计算过程的准确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两位数与11相乘
同学们先来观察一下24、53、62分别与11相乘所得的积的每一位与原来的两位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4×11=264 53×11=583 62×11=682
特点:⒈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
⒉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
⒊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根据你的发现试着完成下面填空,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指名3名学生板演)
23×11=2□3 64×11=□□4 59×11=□□9
总结: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
两头一拉,中间相加;十位满十,百位加一。
活动二:十位相同,个位相加得十的两个乘数相乘
同学们先来观察22×28 35×35 56×54中乘数的特点及乘积的特点,同桌交流并讨论。
⒈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