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酸

合集下载

牛瘤胃酸中毒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牛瘤胃酸中毒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牛瘤胃酸中毒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什么是牛瘤胃酸中毒
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奶牛和肉牛身上。

疾病的主要原
因是牛的饲料进入胃内后,在胃内无法消化,导致胃内酸度过高,从而刺激胃黏膜,引起病变。

症状
牛瘤胃酸中毒的临床症状各异,具体表现为: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2.生产性能下降:因疾病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等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
和肉牛体重。

3.行为变化:疼痛使得奶牛容易出现异常兴奋、狂躁等行为表现。

4.疼痛症状:奶牛常常会低头昏睡,腹部出现触痛。

诊断
对于可能患有牛瘤胃酸中毒的奶牛或肉牛应该进行以下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众多明显的症状(如上述所述)应该引起兽医的注意。

2.检查:兽医可能会检查奶牛的体温,心率和呼吸等指标。

3.胃酸度测试:应了解胃酸度,以确认牛是否应该接受治疗。

治疗
针对牛瘤胃酸中毒这种疾病,治疗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饲养环境改善:提高饲料质量,并减少奶牛或肉牛的压力,以减轻胃
部负担。

2.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让兽医对泵浦浓缩氢氧化钠、铝盐、碳酸氢钠等
药物进行治疗。

3.液体治疗:液体治疗包括接受大量水和口服液体药物,以保持临床应
激。

总体而言,患有牛瘤胃酸中毒的奶牛或肉牛可以接受有效的治疗,尤其是在早
期就被发现和治疗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同时也可以保证奶牛的产奶量和肉牛体重。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临床症状肉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措施-养牛技术肉牛瘤胃酸中毒也叫做乳酸中毒,是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多发生于奶牛。

主要是精饲料喂量过多,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所造成。

以1~3胎的奶牛发病最多,7胎后的发病较少。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较多。

临产牛和产后三天内的发病较多。

发病与产奶量成正比例关系,产奶量愈多,发病率愈高。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临床症状肉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肉牛突然更换另一种饲料,导致胃肠无法很好的适应,从而容易发生瘤胃酸中毒。

通常情况下,养殖户往往为促使肉牛加快育肥或者提高母牛泌乳,会从大量饲喂粗饲料而突然变成饲喂大量的玉米等精料,或者从饲喂较少精料而急剧增加饲喂量,或者突然饲喂过多的马铃薯、甜菜或者酒糟、糖渣等,都能够引起瘤胃酸中毒。

尤其是肉牛采食较多可溶性糖类饲料后,会导致机体快速产生大量的乳酸,并被胃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如果达到机体正常利用的上限,就会引起乳酸血症。

肉牛正常血浆pH值为7.35-7. 45,如果突然降低到7.o以下,就会导致血压下降,从而造成供血供氧不足,导致糖在无氧状态发生酵解,进而生成更多的乳酸,最后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

2、临床症状肉牛通常在采食后4-8 h出现发病,如果采食大量的粉碎状精料会快速发病,且症状较重,呈急性经过;如果采食大量的颗粒状精料会缓慢发病,且症状较轻。

根据病牛临床上表现的轻重程度,该病可分成三种类型。

①轻度,病牛发病初期表现出精神不振,反刍无力,食欲降低,停止暖气,肚腹有所增大,个别瘤胃会发生轻度臌气,部分排出稀软的褐色粪便,并散发恶臭味,四肢不灵活且无力。

②中度,即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往往呈卧地状,拒绝走动,行走不稳,后躯左右摇晃。

犊牛患病后停止吮乳,食欲彻底废绝,但饮水量增加,眼结膜充血,磨牙,呼吸浅且快,达到70 - 95次/min,心率加快,可达到100 -110次/min,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39. 2-40.o℃,左腹部明显膨大,排出较多的酸臭稀便,混杂精料。

【牛瘤胃酸中毒】牛瘤胃酸中毒预防治疗措施?

【牛瘤胃酸中毒】牛瘤胃酸中毒预防治疗措施?

牛瘤胃酸中毒是肉牛育肥期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饲养者为提高饲粮的能量浓度而大量饲喂谷实类饲料的一种后果。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牛瘤胃酸中毒预防治疗措施,具体内容如下: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牛瘤胃酸中毒原因1、肉牛育肥期大量饲喂精饲料,使得瘤胃发酵向着产生大量丙酸的方向进行,因此瘤胃pH值下降到6.4以下。

2、当pH值低于此限时,使牛所采食的青贮饲料中的乳酸无法被乳酸转化细菌转化成丙酸,由于乳酸的酸度高,加剧了瘤胃的酸变,出现了瘤胃pH值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3.随着ph值的降低,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也死亡,对牛的消化功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牛瘤胃酸中毒诊断可以根据饮食精料的病史、病牛脱水、体温下降、卧床不起等临床症状、肿瘤胃液的pH值、血液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消化道解剖变化来确诊。

牛瘤胃酸中毒症状1、最急性型:常在采食后几小时内出现为中毒症状。

这种疾病定,呼吸短促,心跳加速。

病牛死后,她张开嘴吐口水,用泡沫和血从嘴里吐出来。

2、多急性型:表现食欲废绝,精神沉郁,目光无神,结膜充血,肌肉震颤,皮温不均,走路摇晃,眼窝下陷,脱水。

眼污黑色带黏液的稀粪。

3.慢性型:通常表现为胃前松弛、瘤胃内松弛、食欲不振、伴有足叶炎症、滞留强烈、站立困难。

牛瘤胃酸中毒防治措施1、适当限制精料,增加粗饲料给量。

日粮精粗比控制在70:30以下;2、饲料不宜粉碎得过细。

精料要仔细磨碎,粗饲料要细切(不粉碎),12%以上的粒子要在3厘米以上3、在使用全日粮(TMR)饲喂技术时,各种饲料不宜过度混合;4、为了控制瘤胃pH值,要在精料给量多的条件下,增加缓冲盐类。

例如,苏打水是精料的0.75%~1%;氧化镁为0.2%~0.4%;膨润土为0.6%~0.8%,或草木灰为2%~3%,也可以将2份苏打和1份氧化镁混合,以精料供给量的0.6%~0.8%来添加。

关于牛瘤胃酸中毒预防治疗措施的内容就总结到这里,希望能够对养殖户们预防治疗该病提供一点帮助。

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牛羊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牛羊采食精饲料过多,采食大量的谷类或其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或长期饲喂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而引起瘤胃产生乳酸,进而导致以前胃炎症为主的全身性酸中毒病。

原因1、采食过多精饲料2、短时间内采食了大量的谷物或豆类、配合饲料3、长期饲喂酸度过高的青储饲料4、当牛、羊采食苹果、青玉米、甘薯、马铃薯、甜菜及发酵不全的酸湿谷物过多时,也可发病。

症状1、最急性病例往往在采食谷类饲料后3~5h内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仅见精神沉郁、昏迷,而后很快死亡。

2、轻微瘤胃酸中毒表现神情恐惧,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瘤胃蠕动减弱,瘤胃胀满;呈轻度腹痛(间或后肢踢腹);粪便松软或腹泻。

3、中等瘤胃酸中毒精神沉郁,鼻镜干燥,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空口虚嚼,流涎,磨牙,粪便稀软或呈水样,有酸臭味。

体温正常或偏低。

病畜皮肤干燥,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尿量减少或无尿;血液暗红,黏稠。

病畜虚弱或卧地不起。

长伴有瘤胃炎和蹄叶炎。

瘤胃pH5~6。

诊断1、症状诊断脱水,瘤胃胀满,卧地不起,具有蹄叶炎和神经症状等2、剖检诊断(1)急性:其瘤胃和网胃中充满酸臭的内容物,黏膜呈玉米糊状,容易擦掉,露出暗色斑块,底部出血;血液浓稠,呈暗红色;内脏静脉瘀血、出血和水肿;肝脏肿大,实质脆弱;心内膜和心外膜出血。

(2)慢性:瘤胃壁与网胃壁坏死,黏膜脱落,呈袋状溃疡,边缘红色。

被侵害的瘤胃壁区增厚3~4倍,呈暗红色,形成隆起,表面有浆液渗出,组织脆弱,切面呈胶冻状。

脑及脑膜充血;淋巴结和其他实质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出血和水肿。

治疗(1)缓解全身症状①纠正酸中毒:可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500~2000mL(剂量最好根据病畜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加以确定),静脉注射。

②解除机体脱水:可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等,每日8 000~10000mL。

(牛),分2~3次静脉注射。

③提高肝解毒能力:可应用高糖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静脉注射。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
肉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主要发生在肉牛,特别是青年肉牛。

发病原因主
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饲喂不合理,比如过量喂精料,缺乏粗饲料,以及喂饲时间间隔过长等;二是环境变化,比如转圈、更换饲料等。

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食物消化不良、嗳气、腹泻等;其次是胃肠道症状,如胃酸增多,胃酸温度升高,粘膜糜烂,胃黏液减少等;还会出现一些全身性症状,如体温升高,毛发粗乱,精神不振,抵抗力降低等。

防治肉牛瘤胃酸中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饲养管理方面,要合理配制
饲料,适量饲喂精料和粗饲料,注意不要喂饲时间间隔过长;其次是环境管理方面,要避
免频繁更换饲料,减少环境变化;还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防治,比如贝尔陆、硫酸铝、
氢氧化铝等。

加强肉牛的免疫力也是很重要的,可以适当给予一些辅助药物进行提高。

了解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对于肉牛的健康生长是很重
要的。

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管理,以及药物的适当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
发生。

牛瘤胃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 养牛技术

牛瘤胃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 养牛技术

牛瘤胃酸中毒的临床症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养牛技术瘤胃酸中毒多发生于奶牛。

主要是精饲料喂量过多,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所造成。

以1~3胎的奶牛发病最多,7胎后的发病较少。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较多。

临产牛和产后三天内的发病较多。

发病与产奶量成正比例关系,产奶量愈多,发病率愈高。

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瘤胃酸中毒的临床症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1、临床症状轻微瘤胃酸中毒的病例表现神情恐惧,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瘤胃蠕动减弱,瘤胃胀满,呈轻度腹痛,粪便松软或腹泻。

若病情稳定,无需任何治疗,3~4d后能自动恢复进食。

中等度瘤胃酸中毒的病例精神沉郁,鼻镜干燥,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空口虚嚼,流涎、磨牙,粪便稀软或呈水样,有酸臭味,体温正常或偏低。

如果在炎热季节,患牛暴晒于阳光下,体温也可升高至41℃。

呼吸急促,达50次/分钟以上;脉搏增数,达80~100次/分钟。

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听叩结合检查有明显的钢管叩击音。

以粗饲料为日粮的牛、羊在吞食大量谷物之后发病,进行瘤胃触诊时,瘤胃内容物坚实或呈面团感。

而吞食少量而发病的病牛,瘤胃并不胀满。

过食黄豆、苕籽者不常腹泻,但有明显的瘤胃臌胀。

病牛皮肤干燥,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尿量减少或无尿,血液暗红、粘稠。

重剧性瘤胃酸中毒的病例,病牛蹒跚而行,碰撞物体,眼反射减弱或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卧地,头回视腹部,对任何刺激的反应都明显下降;有的病牛兴奋不安,向前狂奔或转圈运动,视觉障碍,以角抵墙,无法控制。

随病情发展,后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最后角弓反张,昏迷而死。

重症病例,实验室检查的各项变化出现更早,发展更快、变化更明显。

2、实验室检查诊断所需器材与药品有体温计、听诊器、pH试纸、显微镜、血沉管、5%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生理盐水、10%安钠咖、0.5%强尔心20mL等。

瘤胃pH值5.0~6.0,纤毛虫明显减少或消失,有大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血液pH值降至6.9以下。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肉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于肉牛消化系统中产生过多的胃酸,导致瘤胃内酸度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和病变。

本文将就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1. 饲料不合理:肉牛摄入过多酸性饲料或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造成瘤胃内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胃酸生成过多。

2. 饲喂管理不当:饲养环境、饲料种类、采食频率等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影响肉牛的瘤胃酸中毒情况。

3. 运输应激:运输过程中,肉牛可能经历饥饿、脱水等应激,导致瘤胃功能紊乱,加重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1. 食欲减退:肉牛受到瘤胃酸中毒的影响,常常出现食欲减退、采食减少的情况。

2. 消化不良:肉牛出现腹泻、拉稀等消化不良症状,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3. 体重减轻:由于瘤胃酸中毒导致消化不良,肉牛的体重会出现明显的减轻。

4. 其他症状:包括口渴、流口水、烦躁、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喂:避免给肉牛过多酸性饲料或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合理设计饲料配方,保证瘤胃内酸碱平衡。

2. 合理饲养:改善饲养环境,定期清理饲料槽和饮水设施,保证肉牛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3. 运输管理:适当控制运输时间和速度,避免运输过程中引起肉牛的应激反应。

在发病后的防治措施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调节瘤胃内酸碱平衡,如碳酸氢钠、氧化镁等。

2. 饲养管理:加强对瘤胃酸中毒肉牛的饲养管理,保证其采食、排便等正常现象,避免次生感染。

3. 营养调理:对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肉牛,可以适当调整其饲料配方,增加一些易消化的营养物质。

肉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饲料、饲喂管理、运输应激等因素有关。

在进行防治时,需要采取合理饲养管理、药物治疗和营养调理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肉牛瘤胃酸中毒,保障肉牛的健康生长。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肉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种以饲料消化不良及反流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该病症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所引起:1.饲料不合理。

饲料过于浓缩,过量进食,或者不含足够的粗纤维等成分,容易引起肉牛瘤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导致瘤胃酸中毒。

2. 喂养方式不当。

如果喂养方式不当,如颜色、味道等不同的饲料混合,或太快进食、过快进食等,会导致大量的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形成瘤胃酸中毒。

3. 粉尘、病毒等污染。

在饲料的存储、运输、加工过程中,如不加防护措施,会容易导致饲料污染,加之喂养环境不卫生,会导致病毒、细菌等瘤胃酸中毒的原因。

1.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瘤胃内明显积食状态,进食量大幅下降;2. 容易腹泻,病牛粪便松软,不成形,有时带有黏液和水,甚至带血;3. 呕吐,病牛常吐出一些胃内容物,常渐渐臭气熏天;4. 腹部胀气,肉牛会感受到肠鸣音增多,气体呈蓄积状态;5. 腹部疼痛,肉牛有时会痛苦地叫喊,整个腹部似乎在痛。

1. 合理饲料,充足的粗纤维含量。

通过适当减少精饲,增加粗饲的摄入量,以及和其他膳食结合起来,可以避免肉牛瘤胃酸过多产生。

2. 喂食方式要规范。

避免肉牛太快吃,不重视饲料的选择和传输方法等,可以更好地保持肉牛的饮食习惯。

3. 避免肉牛受到病毒、细菌等污染。

饲料的存储、运输、加工等环节如果要保证清洁卫生,避免使用过期的饲料,可以较好地预防瘤胃酸中毒。

4.及时进行排毒。

在病情出现时应尽快排毒,为肉牛提供更优质的饮食和适当的药物,促进恢复。

总之,合理的饲料加工和喂养方式、环境卫生及时整饬和药物治疗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肉牛瘤胃酸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瘤胃酸中毒主要是精饲料喂量过多,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所造成的普通病,临床以1胎~3胎、临产牛、产后三天内的奶牛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诊断要点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常无明显前期症状,多因采食过量谷实类精饲料发病,严重者采食后3小时~5小时内死亡;病程稍缓的常见卧地不起,出现前胃迟缓及瘤胃积食症状;个别病牛还于分娩后3小时~5小时瘫痪卧地,头、颈、躯干平卧于地,四肢僵硬,角弓反张,呻吟,磨牙,兴奋,甩头,而后精神极度沉郁,全身不动,眼睑闭合,呈昏迷状态。

剖检见消化道广泛充血、出血,瘤胃上皮水肿、出血,瘤胃内容物酸臭。

因本病多发生于分娩后,有瘫痪卧地症状,易与产后瘫痪混淆,区别是产后瘫痪颈部呈S型弯曲,末梢知觉减退,通常无腹泻和神经兴奋症状,钙剂治疗效果显著,多于治疗后1天~2天痊愈。

治疗方法首先解毒,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0毫升~1500毫升静脉注射,12小时再注射一次,当尿液pH值在6.6时,停止注射。

其次,补充水和电解质,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次2000毫升~2500毫升,病初量可稍大。

再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100万单位,或四环素200万单位~250万单位,一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防止继发感染。

若病牛兴奋不安时,用山梨醇或甘露醇,每次250毫升~3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2次;同时,用洗胃疗法,用内径25毫米~30毫米的塑料管经鼻洗胃,管头连接双口球,用以抽出胃内容物和向胃内打水,用大量水洗出谷物及酸性产物。

即便昏迷的病牛,加强抢救也可使之康复,对呼吸困难有窒息先兆者,应静脉注射3%双氧水200毫升和25%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注射后继续洗胃。

预防措施一是干奶期奶牛的营养水平不应过高,严禁增料催膘、催奶和偏饲,每天应保证供给3千克~4千克干草;二是精料饲喂量高的牛场,日粮中按混合料量计算加入2%碳酸氢钠或0.8%氧化镁。

主要是过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小麦、玉米、黑麦及块根类饲料如甜菜、白薯、马铃薯。

造成精料喂量过大的原因主要有①为了促高产。

为了能使奶牛下胎高产,片面认为精料多,妊娠牛膘大就能高产,临产奶牛入产房后精料喂量不限;②添料不均。

偏饲高产牛;青饲喂量过大,粗饲料(干草)品质低劣,进食不足。

此外,临产牛、高产牛抵抗力低、寒冷、气候骤变、分娩等应激因素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和控制季伟法国乐斯福集团饲料添加剂部奶牛瘤胃酸中毒的机制日粮是引起不同形态的瘤胃酸中毒的决定性因素,在瘤胃里,日粮中的糖类通过发酵产生有机酸,有机酸的组成因发酵底物和发酵条件而有所不同,会引起pH值的变化(图1)。

用来测定反刍物的酸度和碱度的pH值在反刍发酵方面有多重效果:微生物种群的改变和瘤胃上皮细胞层、发酵偏斜、对纤维消化的降低等。

pH值是日常评估酸中毒的重要参数。

当pH值降低时,醋酸盐(C2)的比例随着丙酸盐(C3)而通常会降低,可用C2/C3的某些测量比率来评估瘤胃酸中毒的状态,正常的比率是3,而当比率为2.5时,则具有潜在酸中毒的特性(Sauvant et al.,2006)。

图1 伴随瘤胃pH值变化,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变化以及在瘤胃中的浓度(Kaufman et al.,1980)对于最佳的瘤胃发酵和纤维降解来说,pH值应当处在6.2和 6.8之间,这是纤维分解菌最好的活动范围,在奶牛身体健康时,这一pH值会有所变动,在短期内降低到6以下,不会对菌群带来实质性的问题。

纤维降解缓慢而不完全,同时伴随反刍产生大量重碳酸盐缓冲入瘤胃,基本不会带来瘤胃pH下降,淀粉发酵则要快许多,短时间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作为中间产物的乳酸盐新陈代谢很慢。

当这一现象伴随低纤维日粮时,唾液刺激的产生不足以中和过多的酸性,就会呈现低pH值。

对于反刍生态系统的破坏的首要因素是由于饲料里可发酵糖的比例增长,它启动了导致酸中毒的生理机制,而酸中毒的严重性和强度由营养不平衡的频度、程度以及期限来决定。

酸化前期的中间阶段刺激瘤胃链球菌讯速地增长,当pH值降低时,瘤胃链球菌开始代替其它细菌使得葡萄糖进行乳酸盐发酵,3.8 pKa 的乳酸是比挥发性脂肪酸强大约十倍的酸。

同时,pH值继续下降,乳酸利用菌群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以致乳酸盐利用逐渐地被产乳酸菌群所控制;乳酸盐在瘤胃里积累起来,供养了酸性螺旋链。

如果pH值持续降低(pH值小于5),接着主要通过乳酸杆菌来产生乳酸,这一“螺旋链”启动了急性酸中毒,通常导致动物死亡。

慢性酸中毒的演化比较慢,伴随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增加,瘤胃pH值下降到生理学极限数值6以下时,慢性酸中毒开始出现,通常指5.5潜在酸中毒的病理生理表现在奶牛养殖时,尽管急性酸中毒是致命性的,但它们很少出现,并且它们很容易被诊断出来。

对于养殖人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潜在酸中毒症状、潜在酸中毒症状更加具有潜伏性,较难被发现。

一开始是消化顺序的紊乱,在长期进食产酸的饲料或长期处在酸中毒情况下,会逐步地扩展到动物的新陈代谢,引起感染性的并发症和经常观察到的非感染性并发症。

消化紊乱◆酸化的瘤胃液使得瘤胃的生理机能紊乱,瘤胃运动的频度和幅度减小了。

◆在潜在酸中毒的情况下,为了使得瘤胃pH值变得规则,以及维持酸碱平衡自动调节,动物减少了摄食量,这种胃口的变化会导致暂时性的摄食中断。

摄食下降有损于动物的产量和健康。

感染性的紊乱◆消化的最终产物,尤其酸中毒状态的挥发性脂肪酸是瘤胃上皮细胞角化过度的源泉,瘤胃壁的增厚限制了吸收,间接增加了酸中毒机会。

在某些情况下,胃壁结构的破坏使它对瘤胃里现存病原胚芽的屏障作用降低,因而感染处就会在胃壁内发展,并产生“瘤胃炎”。

◆瘤胃壁上的损伤为病原菌和内毒素打开了血液循环之门,侵占了瘤胃壁的病原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形成肝脓肿,在严重酸中毒的情形下,病原能到达其它器官,产生分散的脓肿,但是诊断起来很困难。

非感染性紊乱酸中毒的瘤胃是不同组胺和内毒素产物的聚集地,这些产物随后被血液吸收和运送,造成脚部血管循环紊乱,这种紊乱改变了角质产量以及质量,继发与运动有关的非感染性紊乱如“蹄叶炎”。

如何讯速地发现动物的酸中毒在畜群中,如果产量达不到预期,营养师应当注意以下因素有助于提前诊断:◆如果饲料缺乏长纤维:缺乏纤维限制了反刍时间以及唾液的产量。

为了使得反刍最佳化,日粮应当含有到少28%的中性洗涤纤维,并且含有最少2-3千克的粗饲料。

◆如果奶牛挑食:饲料可能富含纤维,但是如果它一方面是由长纤维构成,另一方面由精细成分构成,那么危险就存在于挑食当中了,所以要尽可能的混合均匀。

◆如果奶牛腹泻:不浓稠的牛粪通常表示有了酸中毒,通过认真地对牛粪进行检验可以发现对纤维消化较差,注意可溶解含氮量的不足也会造成纤维消化的损失,如果饲料含有未磨碎的谷粒在牛粪中出现是瘤胃酸中毒征兆。

◆如果奶牛的胃口不规则:它们有异食癖,则应当怀疑得了酸中毒。

奶牛自行了几小段的禁食后,瘤胃内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下降,pH值上升。

在一定的限度内,奶牛本身会改变酸中毒的发展。

如何预防牲畜的酸中毒问题 ?首先对于奶牛定量分配饲料,遵守几条简单的规则:◆应当避免太快地改变食物,变化太快会是瘤胃微生物痛苦不堪、无所适从。

◆遵守较好的精粗比(理想比率40:60),在饲料中放入足够的纤维,副产品的粗饲料含有纤维。

◆若动物的生产水平证实它们需食用大量的谷物或浓缩料时,则应当就此逐步调整。

如果混合饲料不是固定的配给模式,那么多餐饲喂是个好办法。

◆考虑日粮类型和电解质平衡。

使用矿物缓冲剂由反刍而产生的唾液重碳酸盐量与反刍的时间成正比,反刍是唯一在一定范围可以稳定瘤胃pH值的生理学机制。

长期以来,通常用来预防潜在酸中毒的做法是在奶牛饲料里放入小苏打,放入量通常为干物质采食量的1%,实际做法通常为100至200克/头/天。

重碳酸盐的缓冲作用,在奶牛的瘤胃pH值越低,就越能突显重碳酸盐的效果。

实际上,可以根据“重碳酸盐%干物质采食量”、电解质平衡来提供饲料。

重碳酸盐的阴阳离子平衡值为12 000 mEq/kg,比日粮的DCAD要高许多(-200 到 500 mEq/kg)。

使用活酵母活性啤酒酵母菌对瘤胃酸中毒的管理效果尤以它稳定瘤胃pH值的能力而出名。

对于哺乳期奶牛,在富含高度可发酵糖和中等产酸日粮中使用活酵母 PROCREATIN-7®(简称普利菌) ,可以保持瘤胃的pH值超过对照组的pH值(分别为6.23和5.81)。

由于使用活酵母,奶牛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为-184 mV。

而对照的奶牛为-134 mV,差异为50 mV,而高的氧化还原电势,不利于乳酸向丙酸和乙酸的转化,也不利于纤维分解菌的生长。

重碳酸盐对瘤胃pH值的影响几乎不需要被证明,活酵母PROCREATIN-7®通过研究证实对稳定pH值效果显著,同时在提高饲料转化率、尤其在提高纤维消化水平上的效果比小苏打更加突出。

表1 PROCREATIN-7®和小苏打在奶牛饲料消化性上的比较效果如果说普利菌和重碳酸盐在稳定瘤胃的pH值方面具有同样广度的话,那么在纤维消化方面,前者的效果更明显。

小苏打缓冲了周围环境,普利菌在这点上有同样的效果,同时它能极大增强瘤胃内容物的还原能力。

正是这两种效果的结合,使得它可以更加强烈地刺激严格厌氧菌的活动:乳酸盐利用菌负责更少的乳酸盐积累,纤维分解菌负责更好的消化饲料。

结论为了追求提高产奶量这个目标而可选用的产品性质通常与消化机能的安全性相矛盾。

潜在酸中毒是凸显这一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大多数的高产奶牛都在遭受潜在酸中毒的伤害,且很难被发现,但它会使的奶产量降低、乳质量变差、健康变差,淘汰率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知道如何去发现瘤胃酸化的初期症状是对其进行治疗的重要步骤。

日常营养师需要多思考饲料的特性:如纤维的数量及质量、饲料颗粒的大小以及进食方式等,同时预防这一现象发生显得更有意义,因此日粮中使用活酵母使高效生产变得安全和有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