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免疫学课件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ppt课件

消化系统ppt课件
消化系统可以抵御外界有害物质 和细菌的侵袭,保护身体免受伤
害。
02
口腔与食道
口腔的构造与功能
口腔的构造
口腔由唇、齿、舌、腭等组成, 具有咀嚼、吸吮、吞咽、言语等 功能。
口腔的功能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具有感 知味觉、调节体温、参与呼吸等 功能。
食道的构造与功能
食道的构造
食道由肌肉和黏膜组成,具有蠕动和 腺体分泌功能。
肛管
肛管是连接直肠与外部的 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保 护肠道免受外部伤害。
痔疮
痔疮是肛管周围的血管扩 张形成的肿块,常常引起 便血和疼痛。
大肠与肛门的常见疾病
01
02
03
04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 ,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也可能与肠道疾病有关。
腹泻
腹泻是指大便过稀或次数过多 ,可能与肠道感染、炎症、过
保持稳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肠 胃正常的消化和排毒。
避免熬夜
熬夜可能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应尽 量避免。
注意午休
适当的午休有助于肠胃消化和缓解 疲劳。
适当运动,促进肠胃蠕动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提高消化能力 。
避免久坐
长时间坐着可能导致肠胃蠕动减缓,应尽量避免 。
坚持锻炼
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肠胃功能。
消化系统ppt课件
目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与食道 • 胃与小肠 • 大肠与肛门 •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 消化系统的保健与预防
01
消化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系列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排 除废物。

第八章 消化系统课件

第八章 消化系统课件

(四)疣状胃炎
粘膜有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痘疹样, 凹陷处上皮变性坏死脱落。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disease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disease
是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 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人(20-50岁之间), 男多于女。GU 25% DU 70% GU+DU 5%
第二道防线: 粘膜屏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 细胞代谢功能 粘膜血液供应.
.
42
3.发生机制
.
43
.
44
(二)病理变化
大体: 1.好发部位:
a.胃小弯侧,愈近幽门愈多见,尤多 见于胃窦部。胃底胃体罕见
b.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和后壁 2.形状: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状
如刀切。溃疡周围粘膜呈放射状
3.大小:GU<2cm, DU<1cm 4.深度:较深 5.底部: 比较平坦,非活动期坏
1.规律性上腹痛(本病特点) ①溃疡周围炎:胃壁内神经感受器敏感性
↑; ②胃肌痉挛; ③胃酸作用刺激病灶; ④溃疡部位神经末稍暴露、胃酸及食物刺
激。 2.胃酸分泌增高: 返酸、嗳气
参考资料
1.李玉林主编. 病理学,第六版, 2004. 2.杨光华主编. 病理学,第五版, 2001.
.
58
结局及并发症
3.出血: 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①少量出血(隐匿出血):肉芽组织中血管
破坏,潜血试验阳性,见于溃疡活 动期病人。 ②大量出血:溃疡底部大血管破裂。日出 血 量 > 60ml , 表 现 : 呕 血 、 柏 油 样 大便(硫化铁)。
.
60
.
61
结局及并发症
4.穿孔:指溃疡病灶穿透浆膜层。 ①急性穿孔:幽门疾病的教学内容

消化系统概述ppt课件

消化系统概述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47
可编辑课件PPT
48
可编辑课件PPT
49
可编辑课件PPT
50
可编辑课件PPT
51
可编辑课件PPT
52
可编辑课件PPT
53
可编辑课件PPT
54
可编辑课件PPT
55
可编辑课件PPT
56
可编辑课件PPT
57
可编辑课件PPT
58
可编辑课件PPT
59
可编辑课件PPT
性紫癜及尿毒症等。 停经史:育龄妇女。
可编辑课件PPT
22
身体状况
1.腹痛的特征
注意评估腹痛部位、性质和程度
急性胰腺炎:中上腹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加剧,可为钝 痛、刀割样痛或绞痛等,并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
输尿管结石:可放射至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并随着结 石下移疼痛部位不断改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突发的中上腹部刀割样剧痛。
可编辑课件PPT
25
心理-社会状况
❖ 腹痛可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 ❖ 剧烈腹痛常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可编辑课件PPT
26
辅助检查
❖ 根据疾病不同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 必要时需作X线钡餐检查、消化道内镜检
查等
可编辑课件PPT
27
3
护理诊断
疼痛:腹痛
与胃肠道炎症、溃疡及肿瘤等病变累及脏器包膜、 腹膜壁层或腹部(内脏)的感觉神经有关。
臭。大量水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丢失。 (6)结肠病变引起的腹泻,粪便中含较多 黏液,量少、次数较多。
可编辑课件PPT
39
2、身体状况评估
伴随症状
(1)伴发热者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 伤寒及肠结核等。 (2)伴里急后重者见于急性痢疾、 直肠炎症或肿瘤等。 (3)伴明显消瘦者多见于胃肠道恶 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及肠结核等。 (4)伴重度失水者见于霍乱、细菌 性食物中毒及尿毒症等。

消化系统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消化系统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8
2、粘膜下层 结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比较大
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又称梅 氏神经丛。食管与十二指肠部分,分别有 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 功能:有联系粘膜与肌层的作用。
9
3、肌层 ①组成: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为
骨骼肌; 其余均为平滑肌。 ②排列:内环行、外环行两层。两层之
空肠
回肠
左上腹(上2/5) 右下腹(下3/5)
较粗
较细
较厚
较薄
较红
淡红
高而密
低而疏
孤立
孤立、集合
1—2级
3—4级
56
肠腺(李氏隐窝) 属单管腺: 组成: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帕内特细胞 亲银细胞
57
吸收细胞 特点:矮柱
状细胞,顶 端具较短的 纹状缘。腺 上皮和肠柱 状上皮细胞 在腺体开口 处移行。
25
(二)、咽
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脊柱前方,
上方附于颅底, 下方在第6颈椎 下缘移行为食管。 咽属肌性管道。
26
分部 形态结构
交通
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 经鼻后孔 鼻腔 管 鼓室、咽鼓管 圆枕、咽隐窝
口咽 腭舌弓、腭咽弓、 经咽峡 口腔 腭扁桃体
喉咽 梨状隐窝
经喉口 喉腔、向 下通食管
27
88
胆小管
是两个相邻肝细胞之间细胞膜凹陷形成 的微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互相吻合 成网,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小管内。
当胆道阻塞时,发生阻塞性黄疸。
89
门管区
出入肝门的三个主要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 管),外包结缔组织,总称肝门管。
90
门管区
91
3、肝的血液循环
门静脉和肝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成为 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门静脉带来 富有营养物质的血液输入肝内,供肝细 胞加工和贮存,是肝的功能血管。肝动 脉带来富有氧的血液,供肝组织的营养, 是肝的营养血管。两者的血液由小叶边 缘流入肝血窦汇膈,再由肝血窦流入中 央静脉,然后汇入小叶下静脉,经肝静 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等症状。
慢性肝炎
由肝炎病毒或长期饮酒、药物等 因素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
肝硬化
肝炎发展的结果,表现为肝组织 纤维化、结节形成等。
03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内窥镜检查
通过内窥镜观察消化道内部情 况,直接发现病变部位,是消 化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 可以检测出消化系统相关指标
的异常,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可以 观察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发
现异常病变。
病理学检查
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 对病变进行病理诊断,是确诊
的金标准。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消化系统疾病,选用合适的药物 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抑酸药等 。
对于某些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消化系统 疾病,如消化道肿瘤、溃疡等,需要进行 手术治疗。
内分泌调节
消化系统分泌的激素(如 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 可以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 分泌。
免疫调节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免 疫屏障,可以抵御病原体 的入侵。
02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急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
由应激、药物、酒精、创伤和物理因 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
包括腐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等,病 因和表现各异。
如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应及 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喝酒。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消化系统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问题。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消 化道感染。

《护理免疫消化》ppt课件

《护理免疫消化》ppt课件
免疫治疗创新
挖掘新型免疫治疗靶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护 理免疫消化领域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06
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
课程总结与回顾
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主要涵盖了护理、免疫和消化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基础理 论和临床应用。
重要知识点回顾:
护理:包括患者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关注患 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内容涵盖
课程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与 功能、免疫性疾病的护理、消化 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常见消化系
统疾病的护理等方面。
护理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全面了解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的 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疾病的护理 技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
依据。
课程目标与意义
知识目标
掌握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基本理论,了解相关疾病的发 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针对免疫相关消化疾病(如炎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发病 机制、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提升疾病的综合防治水 平。
前沿动态与热点问题探讨
肠道微生态与免疫调节
01
关注肠道微生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探讨通过肠
道微生态干预实现免疫平衡的策略。
免疫检查点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
02
探讨免疫检查点在消化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开发新型
04
护理免疫消化实践应用
免疫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01
免疫预防
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护理实践中,
护士需要掌握各种疫苗的使用方法和接种时免疫学技术,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感染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护士需要掌握免疫检测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

消化系统免疫学课件

消化系统免疫学课件

其他免疫球蛋白
肠粘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还可产生少量 IgM,与上皮细胞的分泌片结合后,以sIgM 形式进入肠腔。当sIgA不足时,sIgM增多, 替代 IgE--速发型超敏反应、寄生虫感染 IgG--很少,作用不大
肠上皮细胞
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结合 表达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
肠道淋巴细胞的循环(homing)
一小部分T细胞
抗原
分泌IgA的
浆细胞
M细胞
T、B细胞
淋巴母细胞
输出淋巴管
原位转化为 效应细胞
(IgA细胞)
T细胞
肠系膜淋巴结
分化 成熟
胸导管
肠道粘膜固有层
血液
共同粘膜免疫系统
一小部分T细胞
抗原
M细胞
T、B细胞
淋巴母细胞
输出淋巴管 肠系膜淋巴结
原位转化为 效应细胞


Toll-like receptors 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Nod) molecules
潘氏细胞和(Paneth cells)和 防御素(defensin)
富含半胱氨酸的 多肽物质 作用:增加微生 物膜的通透性, 并以电压依赖离 子通道途径而起 抗微生物和细胞 毒作用
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抗体形成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
不同的细胞因子对T细胞亚群的分化和B细 胞分化中抗体的转类有不同的影响 它们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途径调节 胃肠道免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活性能被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可溶性细 胞因子受体及脱落的受体胞外区和抗细胞因 子抗体所阻断或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
位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基底部之间 每5-6个肠上皮细胞间有1个 作用:限制感染性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发生 系统性弥散,控制着系统细胞浸润到上皮 表面
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
T细胞(90%)
主要为CD8+型 TCRT细胞 受IL-15驱动 可直接识别未经处理的蛋白抗原,且对小分子非
Peyer结是小肠粘膜下的淋巴集结 位于远端小肠,在回肠末端最为明显 其数目与年龄有关 无菌动物的PP一般很小(除非给予口服 抗原)
Peyer’s patch
Peyer’sPatch
滤泡区
中心区域--B细胞富含区
具有生发中心 内区则多数为sIgA+B细胞,少数sIgG+B细胞 滤泡外围区是sIgM+/sIgD+ B细胞
PP表面覆盖有滤泡相关上皮(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FAE)
普通柱状上皮细胞
少量杯状细胞 膜上皮细胞(M细胞)
FAE Dome
Peyer's patch
Peyer’sPatch
M细胞(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膜上皮细胞,membranous epithelium cell)
消 化 系 统 免 疫 学
胃肠道免疫 肝脏免疫
肠道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机械屏胞、杯状细 胞、潘氏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APUD细胞);肠上皮细胞更新;紧密连 接蛋白 化学屏障:粘液;胰蛋白酶;杯状细胞分泌 的糖蛋白和糖脂;溶菌酶;胆盐和胆酸;小 肠三叶肽 生物屏障:以厌氧菌为主的肠道生理性细菌

覆盖于PP的表面 一种扁平的上皮细胞 厚度不及正常细胞厚度的1/10 微绒毛少而短,表面仅有较少的多 糖被膜,胞浆很少,缺乏溶菌酶, 含有较多线粒体和丰富的囊泡, 细胞 两侧胞膜十分接近,使其下面的淋 巴细胞十分接近肠腔
Peyer’sPatch
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以保持肠道粘膜的完整性 主要功能是以囊泡形式(“胞吞”)将肠内抗原
固有层淋巴细胞(LPL)
巨噬细胞

靠近上皮细胞处,主要起吞噬作用,对来自肠腔的抗 原进行加工
T细胞 树突状细胞 表面与IgE结合的肥大细胞
受T细胞控制,在抗寄生虫感染上有重要意义 I型超敏反应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肠腔内淋巴细胞
T细胞 IgA B细胞
继续对宿主的防御和处置食物、 抗食物抗原起作用(?)仅单纯 反映细胞的周转(?)
益生菌 粘膜机械屏障
肠粘膜抗原的 摄取与转运 免 疫 反 应
非 免 疫 反 应
胃肠道分泌杀菌和抑菌 物质(胃酸、溶菌酶、 肠内蛋白水解酶等)
体液免疫应答
肠蠕动
细胞免疫应答
胃肠道免疫功能
阻止各种有害的大分子物质进入体内 保护机体不受致病微生物的侵入 防止对各种异性抗原(包括食物抗原) 产生过敏反应
多肽抗原发生应答;分泌穿孔素发挥TCL样作用, 且直接识别MHC-I型相关分子MICA及MICB (均为应激蛋白);产生上皮特异性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等,促进上皮愈合,同时启动免疫应答 反应;与Treg有关。
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
NK细胞(<10%) 典型的肥大细胞 B细胞、裸细胞
固有层淋巴细胞(LPL)
T细胞(40-90%)
PP或肠系膜部位的淋巴结中识别抗原后迁移至固
有层 CD4+ T细胞占主导地位,其功能为辅助B细胞分 化形成浆细胞,促进其合成和分泌IgA >95%的细胞表达TCR和记忆细胞标志 CD45RO 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5有助于IgA的合成和 分泌)
转运给T、B淋巴细胞(M cell pockets中充满大 致等量的B细胞(以记忆B细胞为主)和T细胞 (大部分为CD4+及CD45RO+记忆细胞,偶见吞 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非专职APC
Peyer’sPatch
作为粘膜免疫系统的通道 主要吞噬可溶性抗原如病毒(HIV)和大分子抗
原以及肠道病原菌(沙门菌、霍乱杆菌、分枝杆 菌) 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取样、通过胞吞作用促进细菌 扩散、通过内吞作用传播病毒;M细胞的疫苗靶 位
Peyer's patch
M cell
Peyer’s patch
固有层淋巴细胞(LPL)
分布在从咽喉至大肠末端的整个消化道 的粘膜固有层内 弥散性分布 具有极强的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几乎全部表达E7(CD103),其作用 使IEL粘附上皮细胞,与Homing有关, 转导活化信号至IEL T细胞、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 大细胞
消化系免疫系统的组成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 集合淋巴组织(诱导和活化部位) 粘膜固有层的淋巴组织 效应部位 上皮内淋巴细胞 肠腔内淋巴细胞
集合淋巴组织
扁桃体 增殖体 Peyer淋巴集结(Peyer’spatch, PP) 阑尾
Peyer’sPatch
树突状细胞(上皮内)
另一个抗原取样系统 表达紧密结合蛋白如 occludin, claudin 1, and zonula occludens 1
固有层淋巴细胞(LPL)
B细胞(包括浆细胞)(20-40%)
主要是活化的B细胞 65~90%是表达SmIgA的B细胞,少数为表达
SmIgM和SmIgG的B细胞 表达IgE的B细胞主要在局部肠系膜淋巴结中; 无菌动物的PP中IgE+B细胞可达20%,但接触 抗原后很快离开PP进入到肠系膜淋巴结
肠道淋巴细胞的循环(homing)
滤泡区中散在 T细胞、滤泡间区有大量 T淋巴
细胞(主要是CD3+CD4+细胞) 生发中心尚有树突状细胞和遍布于集合淋巴 组织各处的巨噬细胞等
Peyer’sPatch
圆顶区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大多为CD4+,也有CD4-CD8-)
具有较强的抗原呈递能力
Peyer’sPat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