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对一篇课文的阅读理解、词语辨析、句子仿写以及课外阅读的推荐。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又有对语言知识的训练,同时还有对课外阅读的引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2.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提高词汇量。

3.提高句子仿写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四. 教学重难点1.文本的深入解读,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词语的正确用法,特别是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3.句子仿写,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去解读文本,分析词语的用法,进行句子的仿写。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视频。

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可以讲一个关于课文作者的趣事,或者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如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民间故事,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包含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素养评价等多个部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这一题材,他们可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一些民间故事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写作纸张:为学生准备写作所需的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然后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尝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2.能够理解对话中人物间的多重意思和情感。

3.能够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4.通过学习小说,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难点: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课堂互动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描绘一副美丽的图画来回忆使用比喻手法的做法,并引出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2.学习篇章《翩翩舞者》(1)预读环节,学生阅读并理解生字生词。

(2)讲解文章,概括文章大意和文学修辞手法。

(3)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自己构思一段经过比喻修饰的小说。

(4)小组合作,小组分享小说内容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3.课堂互动,学习古诗词《山中送别》(1)课前学生预习整首诗,了解其背景,了解唐诗的起始和结束两句话的作用。

(2)在学生指导下,逐一解读诗句,理解其奥妙。

(3)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唱和,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4.学习小说《鲁镇公安》(1)师生共同朗读本文,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观察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思路整合和逻辑推理。

(3)小组合作输出总结性的文章,同时展开小组内部的辩论和探究。

5.结尾设计通过小结来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回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此节课的教学效果,列举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二、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了情境教学法、课堂互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互动,互相发言、互相讨论,让学生得到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小说《鲁镇公安》时,我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思路整合和逻辑推理,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探究,使学生学有所得。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问题,如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 优质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 优质版教案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课后反思】
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对语文要素进行总结,强调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表现景物独特魅力的好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在第一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交流有关海报的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元旦海报需要做些什么,接着就元旦海报的主题讨论交流怎样设计,最后布置学生课下完成海报设计。在第二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说一说两个句段分别是怎样表现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再以一个情境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静态美,最后让学生进行练笔实践。
1.(出示课件9)引导: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2.明确题目要求:(1)设计主题为“元旦联欢”的海报。(2)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3)还可以配上好看的插图。
3.(出示课件10)观察海报,说说发现了什么。
(1)海报上有图也有文字,以插图为主,文字少而精.
(2)小结:我们要把一个动态画面写具体,就应该写清景物的什东西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添加反映变化的语句。
(3)(出示课件17)男女生合作读句子,体会把动态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第二组例句:
(1)(出示课件18)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把静态景物写具体的。
点拨:作者细致描写了桂树的特征,如树干粗壮、枝叶稀疏以及花骨朵的繁多。而且还用了一系列的叠词。
①在2023年到来之际,五(1)班盛大的元旦联欢会将在本班拉开序幕,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②你想看神奇的魔术吗?你想欣赏优美的歌舞吗?你想参与好玩的游戏吗?2023年五(1)班元旦联欢会,期待你的参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应用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口语交际法: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帮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深入挖掘其意义,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诗词鉴赏•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第三课时:综合运用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诗词鉴赏•学习并鉴赏《石竹花》这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蕴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启发学生对诗歌的感悟。

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进行综合性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诗词和文言文的比较,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练习写作,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和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诗词鉴赏•导入: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入《石竹花》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解读《石竹花》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操练:让学生朗读诗歌并讨论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总结:归纳诗歌的主题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导入: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逐段讲解《岳阳楼记》,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操练:让学生朗读文言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

(1)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跟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

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上去了。

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2.练一练,学运用。

回忆自己读书时遇到过的这样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

(1)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写出了月亮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2)我们都跑了出来。

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看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把握材料关键信息。

2.能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立理解和判断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精心准备教案,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课堂互动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语文园地七》课文,准备提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当天本课的主题、提出问题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学习《语文园地七》(20分钟)学生先进行课文朗读,然后教师讲解生字解释,语文知识点,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或者小组讨论,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案例,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课后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课上可以展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保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延伸阅读希望学生能够在课上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该文内容相关的其他书籍,增加阅读量。

通过多角度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六、结束语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教师要做到引导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通过《鸟的天堂》和《月迹》中相关语句呈现,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联欢会设计海报;二是通过把画面写具体的仿写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

“日积月累”编排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虽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初步体会了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但在以往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涉及但没有明确概念。

学生们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加深对动静结合这一概念的领悟,进而仿写动静描写,在描写方法上还要加以指导,能力有待提升。

在制作海报上,孩子们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中当在语文运用上下功夫,体现出海报中的语文味道。

学生借助字义理解诗意,积累张志和的《渔歌子》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悟境。

三、教学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3.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4.背诵《渔歌子》。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难点:
1. 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2. 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总结归纳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进行归类品味,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学习仿写。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总结归纳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进行归类品味,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学习仿写。

三、教学过程
(一)总结巩固,明确主题
1.回顾本单元内容,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回顾、归纳动静之美。

2.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在《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的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中,四季间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是热闹的,一静一动间,自然的美好;《月迹》中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

正是这一静一动间的描写,让自然中奇妙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自主合作,明确方法
1.默读例句,结合提示,体会“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方面。

①自主默读榕树及月亮例句,结合提示批注感受。

②批注交流:静态描写:描写对象——对象特征-表达情感。

动态描写:描写对象——对象特征——变化过程——表达情感。

③总结提升:静态描写:画面感+轻柔、舒缓。

动态描写:连动、流动感+欢快、活泼。

2.回归文本,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各一处,运用方法组内朗读交流。

(三)综合运用,大显身手
1.对比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①独立批注,两组例句的异同。

②交流归纳总结。

a第一组动态描写:
抓动作:夕阳的斜照,归鸦的飞
写具体:夕阳斜照的角度,归鸦的数量点点,飞的状态急急匆匆。

B第二组静态描写:
抓具象的事物:树干、枝、叶、骨朵儿。

写具体:“粗粗、疏疏、累累”叠词的运用形象生动、朗朗上口。

2.读原句,运用学习的方法,加入适当的内容,使句子更加具体。

①明确三个句子的关键点:清澈玩耍布满阴云。

②自由创作。

③分享交流,同学评价。

例1:眼前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着。

它是那么地静,像一面镜子,倒映出蓝蓝的天,大朵大朵的白云,河岸两旁密密的树儿手拉着手在水面上跳舞。

它是那么清,水里不时游过几条小鱼在水草间嬉戏、玩耍。

例2: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尽情地玩耍。

瞧,它时而叼起一根枯树枝,没命地向前奔跑;瞧,它又发现了新的猎物一只落在草地上的小鸟,它扑过去了,糟糕,小鸟飞走了。

例3:清早,推开窗户一看,天空中布满了阴云,太阳早已躲得无影无踪,大朵大朵的云压低下来,空气中弥漫着阴阴的味道,平早活泼的鸟儿们也没有了声息。

(四)总结收获,积累提升
写文章时,适当地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能够把文章写得更加具体有感染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静态描写:画面感+轻柔、舒缓
动态描写:连动、流动感+欢快、活泼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2.背诵《渔歌子》
二、重点和难点
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体会《渔歌子》画面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马上就要过元旦了,大家盼望已久的元旦联欢又要开始了,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张元旦海报。

(二)明确目标,大胆创作
1.指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要求。

①设计对象:元旦海报。

②内容要求:打动人的宣传语,配图。

2.出示海报范例,同学欣赏借鉴发现海报制作信息。

3.同学讨论,如何制作海报。

①内容紧扣主题:元旦联欢。

②宣传用语有创意:一语双关,巧用诗句、名言,运用修辞。

③画面丰富:色彩、布局、内容。

4.小组合作制作海报。

5.同学评价,说说哪幅海报最吸引你,为什么?
(三)诗词积累,熟练背诵
1.放声朗读张志和《渔歌子》。

读准字音、停顿。

2.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

预设:青箬笠绿蓑衣
3.借助注释插图说说整首词的意思。

4.出示背景资料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张志和在16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赐名“志和”。

后因得罪朝廷,被贬到外地,之后皇帝又召他回来。

虽然他被贬时间不长,但是这件事却给他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从此他看破官场,投身于山水之间,与世无争,淡泊名利,过着悠闲的生活。

5.圈出词中展现了哪些事物,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交流哪些画面可以让你感受到作者寄情于山水间,那种与世无争的感觉。

预设: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6.出示《江雪》体会诗的意境。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对比两首诗词,同时江边老翁垂钓,体会这两首诗词中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体会意境的不同。

8.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延伸
1.完善自己的元旦海报。

2.背诵《渔歌子》,读读学过的诗,找一首诗从中发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制作元旦联欢海报
①紧扣主题:元旦联欢
②宣传语有创意:一语双关,巧用诗句、名言,运用修辞。

③画面丰富:色彩、布局、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