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
三伏天艾灸可以治疗的疾病和注意事项1

三伏天艾灸可以治疗的疾病和注意事项三伏天艾灸治疗的疾病1、三伏天治妇科病经期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宫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2、三伏天治慢性咳嗽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那么咳嗽哮喘加重,怕冷。
取穴:肺俞穴。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3、三伏天治腹泻拉肚子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或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4、三伏天美容养颜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松弛等问题。
取穴:合谷、太溪、水分、三阴交、血海、气海、关元、足三里。
作用:加速血液循环、美容养颜。
5、三伏天治空调病长期呆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肩颈椎病。
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
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
而督脉那么主一身之阳。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散寒。
6、三伏天艾灸治皮肤问题夏季湿气重,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实力增加,是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
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可采纳艾灸来治疗。
另外还要勤晒被褥、保持房间和自身卫生,饮食以清淡为主,幸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7、三伏天治暑湿症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病症,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病症。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三伏天艾灸四大留意事项1、提前问诊再贴天灸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淤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中体质,天灸对阳虚质和气虚质的人效果很好,但对阴虚质和体质湿热的人就不适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温通、温阳的药物,体质湿热的人一旦贴药,就像火上浇油。
三伏天艾灸最佳时间

三伏天艾灸2023年最佳时间三伏天艾灸2023最佳时间1、伏前预热灸时间:7月6日-7月15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2、初伏灸时间:7月16日-7月25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3、中伏灸时间:7月26日-8月14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4、末伏灸时间:8月15日-8月24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5、伏后加强灸时间:8月25日-9月3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三伏天艾灸的四大好处帮助气血运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体表的毛孔大多都属于舒张状态。
此时进行艾灸的话能够更好的帮助体内气血运行,起到更好的温经通络的作用。
温补肾阳三伏天进行艾灸不仅可以帮助气血更好的运行,还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那些肾气不足的人来说,三伏天可以适当做一下艾灸。
促进消化夏天天气太热,人们通常这个时候的食欲也不会太好,而艾灸能够通过相应的穴位刺激消化系统,从而起到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
延年益寿对于那些机体免疫力开始减弱的老年人来说,三伏天做一下艾灸有助于增加免疫力,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三伏天怎样去湿气和寒气1、穴位贴敷:是一种外治疗法,能够选择温经散寒、除湿的中药打成粉,做成穴位贴,经过穴位的透皮吸收来去除寒湿。
一般贴敷的穴位以后背膀胱经、脾经以及胃经的穴位为主,如果患者的寒湿之邪导致关节疼痛、不适,也能够贴敷在关节周围的穴位及阿是穴上;2、艾灸:也是一种外治疗法,艾的强渗透力,又加上火的温热效应,经过艾灸关元、丰隆、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温补体内的阳气以去除寒湿之邪。
三伏天适合做督灸,也就是火龙灸,在后背整个督脉和膀胱经区域铺上姜渣和艾绒,点燃以后温暖督脉和膀胱经,扶助机体的阳气;3、拔罐:经过罐内构成的负压吸附在穴位或者是皮肤表面上,能够将体内的寒湿之气拔出来,可是做一次效果不明显,需要按疗程坚持做;4、蒸桑拿:是在较热的环境中,经过热让身体出汗,使体内的寒湿之邪随着汗液排出,可是蒸完要注意保暖并且及时补充水分。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的注意事项施灸过程中如感觉太热,可适当将艾条抬高散热;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属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用艾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施灸。
中医提倡冬病夏治,虽然艾灸一年四季都适用,但在三伏天做效果最好。
艾灸的注意事项1、施灸后当天需避风寒,保持情绪平稳,饮食素淡为宜,切忌生冷厚味。
2、大饥大饱、劳累醉酒、情绪不宁时不宜施灸。
3、施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施灸后,要喝比平常量多的温开水(不能喝冰水),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5、施灸后,会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还会起红疹、水疱,有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
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施灸,很快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若症状持续,可至医院专科处理。
艾灸疗法禁忌及意外处理灸法虽然简便易行,但若不掌握其适应症及其操作方法,有时也会发生意外,故此施灸之前应适当地了解一些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灸法注意事项灸疗虽然法简方便,但在临床应用时,尚须注意以下各点,以保证其安全有效。
1.施灸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疗之法,并取得患者的合作。
2、施灸前根据病情,选准穴位,令患者充分暴露施灸的部位,并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3.腰背、腹部施灸,壮数可多:胸部四肢施灸壮数宜少;头颈部更少。
青壮年施灸壮数可多,时间宜长;老人、小儿施灸壮数应少,时间宜短,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颜面部,心区,大血管部和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
5.对于昏迷、局部知觉迟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注意勿灸过量,避免过分灼伤,引起不良后果。
尤其对老人、小儿患者更应如此。
6.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物。
7.非化脓灸时,灸灼过度如局部出现水泡,如水泡不大,可用龙胆紫药水擦涂,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前后应多喝温开水(用红糖水替代为优),不吹冷风、不吃寒凉生冷食物。
2、尽量选择在相对安静的环境施灸、凝心安神、意念集中(不要看电视或玩手机)才能更好地体验灸感。
艾灸前后不吹冷风、不吃寒凉生冷食物。
3、寒冷季节注意施灸时保暖、炎热天气注意防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选择合适的体位:一是部分穴位施灸需要、二是舒适自然更有利于心态的平和及感受灸感。
5、防烫伤防火:艾灸时远离有易燃易爆品的区域;施灸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避免烫伤,艾灸后需要注意熄灭艾条,确保完全熄灭后方可离开(三和元灸艾条直接将盖帽盖上灭火)。
6、艾灸后需要注意保暖防寒:施灸结束4个小时内禁止吹风受寒,碰冷水。
4小时后方可洗热水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7、艾灸施灸顺序:普通施灸应按先背部后胸腹部,上至下,先灸完左侧所有的穴位,再灸右侧所有的穴位。
三和元灸体系中则先灸完君穴,再灸臣穴,最后灸按时取穴。
艾灸的10大注意事项

艾灸的10大注意事项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使用艾叶进行燃烧然后对特定部位进行熏灸,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使用艾灸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是艾灸的10大注意事项:1.选择艾叶:艾叶的质量是艾灸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该选择干燥、质地均匀、色泽鲜绿的艾叶。
最好是选择新鲜的艾叶,因为新鲜的艾叶更有活性和药效。
2.避免过度燃烧:在进行艾灸时,应注意控制艾叶的燃烧程度,避免过度燃烧造成的火灾和烧伤。
在艾叶开始冒烟之前,应该及时熄灭火苗。
3.选择适当的燃烧器具:在进行艾灸时,应该选择适当的燃烧器具。
最好选择专用的艾灸器具,因为这些器具可以保证艾叶的充分燃烧,并且可以控制燃烧的温度和时间。
4.避免对皮肤直接熏灸:在进行艾灸时,应该避免将火苗直接接触到皮肤上,以防止烧伤。
最好是在艾叶和皮肤之间放置一些隔热物,如纱布或防火垫。
5.调整燃烧时间和温度:艾灸的燃烧时间和温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对于敏感的部位,燃烧时间和温度应该较低,而对于较为耐受的部位,燃烧时间和温度可以适当增加。
6.注意灸疮的大小和深度:在进行艾灸时,应该注意观察灸疮的大小和深度。
如果灸疮过大或过深,可能会导致疼痛和感染等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7.遵循艾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艾灸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时应注意遵循。
适应症包括肩颈痛、腰腿痛、失眠等,而禁忌症包括妊娠期、皮肤损伤、感染性疾病等。
如果存在禁忌症,应避免使用艾灸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8.避免过度使用:艾灸虽然有良好的保健效果,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过敏等问题。
一般来说,艾灸的使用频率应该控制在每周1-2次,并且每次使用应该保持15-30分钟。
9.注意消毒和清洁:在进行艾灸之前,应该对仪器和艾叶进行消毒。
燃烧后的艾叶应该妥善处理,避免滋生细菌和霉菌。
同时,艾灸器具也应该定期清洗,以保持其卫生和安全。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文章目录*一、三伏天艾灸灸哪里*二、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三、三伏天什么人不能艾灸三伏天艾灸灸哪里1、三伏天艾灸灸哪里1.1、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1.2、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
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
2、三伏天艾灸的功效2.1、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2.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3、三伏天如何艾灸要视体质而定3.1、阴虚质大多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
阴虚艾灸:三阴交太溪穴然谷穴3.2、阳虚质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
阳虚艾灸:大椎穴命门穴关元穴3.3、气郁质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
气郁艾灸: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1、三伏天艾灸时需要注意保暖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保暖,尽管三伏天天气很炎热,但是艾灸的时候仍然要避免着凉,特别是要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的情况下避免穿堂风吹。
三伏灸之:艾灸规则

三伏灸之:艾灸规则《洪炉点雪》云:“凡男女老幼,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所不宜,凡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功拔之。
”意思是:男女老少,寒热虚实都适合适合艾灸。
但是最适合艾灸的还是虚寒之证,实热之症要谨慎。
如果:我们舌头偏瘦、色红、舌苔干、有裂痕;脾气大、心神不宁、话多、喜动、眼干、大便干结、月经鲜红.....;这样的艾友取穴要少,偏重肚脐以下的穴位,艾灸时间要短,更应该做隔姜灸,同时配合推腹,拍打脚心的方法。
甚至先做一段时间的推腹以后,再艾灸,这样反而效果好。
一,艾灸时间及三伏天艾灸时间a,一年365天都可以艾灸;b,早上太阳刚出来艾灸最好!艾灸主生发,这时艾灸顺天时,帮助人体阳气生发。
也正因为如此,不提倡长期晚上艾灸。
一天之中:早上最好,上午好,下午可以,晚上只能将就。
晚上艾灸,可以加灸滋阴的穴位三阴交,多吃滋阴的食物,如果有时间用手拍打脚心左右各100个。
一天中,我们还可以分几个时间段做艾灸:早上起来艾灸2个穴位,下午有时间又可以灸另外几个穴位,晚上灸剩下的穴位。
c,今年三伏天,7月17号,27号,8月16号,这3天一定要艾灸定喘穴、肺俞穴、膏肓穴,特别是“肺”不好的艾友,隔姜灸每次每穴左右各3壮,其它时间,根据我们自身需要而取穴,做治疗性艾灸或者保健灸。
点击蓝色字体进入穴位。
明天的文章专门讲三伏灸怎样取穴。
二,艾灸时可以吹空调、电扇吗?做不做艾灸,空调、电扇都不能对着身体吹。
艾灸时,电扇可以对着墙壁、地面吹,只要风在房间里形成些微的对流就行;也可以把电扇对着窗户、大门外面吹,在形成对流的同时,还可以把艾烟排出去。
艾灸时最好不要开空调!但是我们可以在艾灸之前先把空调打开,把房间的温度降下来,再艾灸!如果条件允许,艾灸之前,先把客厅和卧室的空调都打开,等房间温度降下来后,关掉卧室空调,在卧室里做艾灸。
三,封穴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意识是:艾灸后要防风寒,不要大喜大悲大怒,少房事,千万不要吃生冷食物,清淡饮食最好。
艾灸疗法的安全注意事项避免烫伤与其他风险

艾灸疗法的安全注意事项避免烫伤与其他风险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虽然艾灸疗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在进行艾灸时,我们仍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以避免烫伤和其他潜在风险的发生。
I. 选择合适的艾草和艾灸工具在进行艾灸疗法时,首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艾草和艾灸工具。
确保使用的艾草质量良好,没有霉变或杂质。
此外,选择合适的艾灸工具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艾灸工具包括艾条、艾条壶和艾炷。
根据个人需求和舒适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艾灸工具。
II. 确保艾灸环境安全在进行艾灸疗法时,确保灸治环境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通风良好的空间进行艾灸。
艾灸时,由于火焰和烟雾的存在,确保有充足的空间和供氧能力,以避免引发火灾或缺氧等危险。
另外,要确保艾灸场所离易燃物品远,避免火灾风险。
III. 控制艾灸时间和温度艾灸时间和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以避免烫伤和其他不适。
在进行艾灸疗法时,应始终注意时间和温度的把握。
一般来说,艾灸疗法的时间控制在15到30分钟之间,温度控制在40至50摄氏度为宜。
根据个人的耐受能力和反应情况,灸治时间和温度可以适当调整。
IV. 避免过度疗法和频繁灸治在进行艾灸疗法时,要避免过度疗法和频繁的灸治。
过度疗法可能导致皮肤烫伤甚至烧伤。
频繁的灸治可能会对身体产生过度的负担,导致身体虚弱和其他潜在风险的发生。
因此,根据个人体质和状况,合理安排艾灸的次数和间隔时间。
V. 注意个人健康状况和禁忌症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一些人可能存在禁忌症或不适宜进行艾灸的情况。
孕妇、高血压患者、皮肤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在进行艾灸疗法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艾灸。
VI. 注意艾灸后的保养和观察艾灸后要重视艾灸部位的保养和观察。
艾灸后会留下红痕或水泡,这是正常的反应。
要注意保持艾灸部位干燥,并避免磨擦或感染。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皮肤烫伤、感染等,应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
对于有些慢性病,夏天艾灸会好于冬季,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
有句话叫做冬病夏治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中医主张“春夏养阴”,“冬病夏治”便是该理论的具体体现。
夏季患者血经络畅,皮肤腠理宜泄,此时恰当艾灸益气补阳治疗,并辅以静养,做到治养结合,治疗效果必将大增。
因此,大部分冬春季节无法治愈的患者,通过夏季服药、调养,常可达到临床治疗之显著效果。
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夏天艾灸,便于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清新,穿衣少,也是便于艾灸的条件之一。
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夏季艾灸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另外,夏天如果您要艾灸,一定不要再空调屋里做,因为艾灸这东西最怕的就是受凉,一旦受凉就达不到治病的目的了,更有可能湿气入体,起了副作用。
夏天有以下这些病症的朋友不妨试试做艾灸。
1.女性痛经:人们在夏季喜欢吃冷饮,有些女性即使在月经期也要吃冷饮,久而久之会造成女性痛经。
女性可于每次月经前10天,对天枢穴(肚脐旁2寸)、三阴交穴(内足踝上3寸)艾灸。
这两个穴位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2.哮喘:哮喘可选择在伏天进行艾灸治疗,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
几个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颈部下端)。
3.夏季失眠、多梦: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进行艾灸两次,每次10分钟~20分钟,可以改善失眠、多梦。
4.夏季腹泻: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
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腿部膑骨下3寸)。
贴敷时间要记住
“三伏灸”起源于秦汉、被称世界上最早预防医学手段,系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以中药制成的药饼,在相应穴位进行贴敷湿热,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养身调理的效果。
进行三伏灸时间短暂,为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三天。
隔姜灸最正宗
“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疗法。
隔姜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才能发挥三伏灸的真正疗效。
隔姜灸加药贴一般需要30-40分钟。
之前要事先准备,精选的大老姜,要切成厚度相等的姜片。
隔上姜片点燃艾灸,待灸燃尽再敷贴上药,只有这样才是正规定义的三伏灸。
特别强调,作为慢性疾病的治疗,三伏灸一般需要坚持三个疗程,也即连续三个夏天都要按时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疗。
有的医院还推出加强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巩固疗效。
哪些病适合“三伏灸”
传统上,三伏灸适合阳气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适合两大类疾病,一是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