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课文原文

姥姥的剪纸课文原文好的课文大家可以反复的阅读哦,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给姥姥的剪纸课文原文,希望能帮到大家!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
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
我嚷着还要。
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姥姥问:“看明白了吗?”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12、姥姥的剪纸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 准头了!”
结合你的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 解。
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 的剪纸技艺高超而娴熟。
不管是( 数九隆冬)还是( 三伏盛夏 ) 不管是( 日光下 )还是(月光下)不管是 (灯光下)还是(黑夜里 ),姥姥总在剪,手 就有准头了。
写作知识链接: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作 正面的描
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
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被描写对象周围效
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
温馨提示
自读第四至六自然段,我是 怎样刁难姥姥的?你体会到了什 么?姥姥的一句话一语道破了姥 姥剪纸为什么这么“神”,你能 找到吗?
姥 12、姥姥的剪纸 姥 的 剪 纸
剪纸是一 种民间传统工 艺品,又叫 “窗花”;剪 纸工具很简单, 就一把剪刀, 有的艺人用刻 刀,所以,剪 纸又称为“刻 纸”。 túnzhūdiāoqǐ
小屯
jia
猪圈
tuó
刁难
kěn
岂能
shuǎng
庄稼
zhái
驮着
wǔ
啃食
清爽
择菜
捂着
【预习导学】
用“——”画出正确的读音:
温馨提示
自读课文7—13自然段,文中具体 描写了几幅剪纸“牛兔图”?用波浪线 画下来。你从这几幅作品中体会到姥姥 怎样的情感?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 温顺的老牛背上。
--牛驮兔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 上啃食青草。
--牛兔同食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 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 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姥姥的剪纸》-燕兴群

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思。
三、课前搜集关于剪纸的图片及资料。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A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
B.用不管……还是……不管……还是……不管……还是……
C.分组读
(4)现在姥姥的手巧到什么程度?
(5)什么叫“准头”?
(6)书中举了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的?
A工夫不大……
B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成的?
C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这些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是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1、姥姥对乡亲们是如此友好、热情,对我这个孙子更是疼爱有加,她是怎么通过剪纸传达这份情的呢?
2、读读第三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几幅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
(1)指名交流
(2)演示课件(出示描写剪纸的语句)【】搜索姥姥的剪纸兔子和老牛课件
(3)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
发展方面:
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利用口语化语言真实的再现生活场景,朴实、自然的突出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12-姥姥的剪纸(1)

12-姥姥的剪纸(1) D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学习第一部分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
(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
“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4.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
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
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姥姥的技艺高超、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四、作业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刁难(nan nan)三伏盛(sheng cheng)夏薅(hao ru)草机灵(ling ling)数(shu shu)九寒冬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设计意图:再现课文内容,识记生字新词)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b、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c、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d、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范文5篇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范文5篇《姥姥的剪纸》读后感范文5篇(一)《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介绍了姥姥的剪纸,通过文字,我还体会到姥姥与“我”相处时的融融的亲情。
读了文章,我知道姥姥是一个剪纸技艺高超的人。
姥姥能剪出形象生动的剪纸,都在于平时的练习,最终熟能生巧。
从这儿,我感受到要想把一种技艺练得出色,练得好,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练习。
在练习时,一天要比一天练的好,在练习中,要克服困难,直到熟能生巧,在生活中,用技艺时能运用自如。
通过我的感受,我想起了弹钢琴这回事:我从小练弹琴,练了五年,能弹出许多优美的曲子,但六年级一开学,我就很少有时间练习,直到最终放弃。
我想说忙只是理由,为什么别人有时间,我却没有?因为我没有好好把握时间。
如果我没有放弃,而在那段时间内好好练习,我一定比以前弹的更好。
读了《姥姥的剪纸》这一课,我觉得自己应该像姥姥那样,把自己所学的当成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像姥姥那样,把自己学的多练,直到练的熟能生巧。
这就是文章给我的启示,做什么都不能放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要想自己能成功,能把事情做到熟能生巧。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范文5篇(二)《姥姥的剪纸》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也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
文章写得活泼生动,蕴含着作者对姥姥的喜爱与思念。
刘广祥老师在上这一课时,解读文本之深之细让人折服。
通过两个“普普通通”突出姥姥剪纸材料很简单,与“无所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中发现了什么?从而明白了猫与虎之间,公鸡与母鸡是相似的动物又有细微的区别,这样更能体现姥姥的技艺高超。
并引导学生仿写出“剪鸭像鸭,剪鹅像鹅。
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凤凰飞上天。
”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姥姥的剪纸》课文原文(六年级上册)

可能是我好久没回乡了吧,最近老是梦到姥姥,梦到她慈祥的面容和温和的话语。
然而姥姥去年就去世了,我是再也不可能真的听到她的话看到她的样子了。
但我还是决定还乡一趟,去她坟前烧点纸,和她说点心里话,具说这样我就可以不再梦到她了。
再说我的母亲也近六十了,我应该常回去看看的。
回乡不难,一个下午就到家了。
本来回家是为了看母亲,可话题最多的则是姥姥,母亲也时刻想着她的母亲呢。
说到深夜,我们把姥姥生前的诸多的好处都说遍了,最后说到了她的本事。
母亲说我们是一代不如一代呀,你姥姥可是粗细都干得来,细到绣花剪纸,大到打场收割,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的。
我愧然,是的,到我和姐两个,我们的被子还要母亲夏日专门来拆洗。
姥姥别的技艺没什么值得大说的,因为老一代的人为了当时的生计多是会做这些事的,只是姥姥心灵手巧,比别人做得好些。
只是剪纸则基本上她的独技了。
姥姥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是被当成小姐养的,自然练得一手好针线活和其他的细工活,比如剪纸等。
只是后来嫁给了我的穷姥爷,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绣花针走向田间地头,男子一样的干活,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她的巧手只能用来缝补旧衣服了。
所以,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根本不知道姥姥会剪纸,只知道她的衣服做的很好,引得好多人夸赞。
初知姥姥会剪纸是十年前的事。
当时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又有了闲暇可以做些消遣的东西了。
恰时表妹在家办了个幼儿园,乡里物质少,正愁不知怎样表示对优秀儿童的奖励,姥姥一时心起,说我做大红花给他们吧,以前都是奖大红花的。
就这样,她人家又拿起了记忆中的技艺,做出了好看的大红花,又不知怎么地剪出了漂亮的窗花,一时引得表妹大喜过望,连家长也赞不绝口,至于孩子们更是把得来的大红花挂在身上,剪纸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向人表现着自己的优秀。
表妹的幼儿园办了两年,姥姥给孩子们剪了两年,虽说逝八十岁的人了,可她在剪纸时是开心的,时不时从嘴里哼出往昔的歌谣,细问时她则会羞了脸不理你。
想来那是她少女时代的美好记忆吧。
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第一篇:姥姥的剪纸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肖绍国/设计、执教● 浙江省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评点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姥姥的剪纸》(作者:笑源)。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及其表现手法;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浓缩语词,把课文读薄一度浓缩,把课文读成几个镜头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
看老师写课题。
(师一笔一画地板书:姥姥的剪纸,字迹端庄秀美。
)师: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微笑的源头,哈哈。
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
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
生:(齐)姥姥。
师:(微笑地示意一学生)你来叫声,注意儿化。
生:姥姥。
师:你再来叫,就叫一个字。
生:姥。
师:好听!挺亲切的。
同学们,笑源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评点:很朴实的开头,却充满情趣。
当肖绍国老师在这堂课上的第一句话一出,就决定了他这堂课与他以往的所谓“诗意语文”课型的某些不同,今天的这堂课是轻松的、有趣的、简朴的、亲切的。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学生回答略。
)现在请大家在课堂上再读一遍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明白吗?好的,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开始。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我发现有的同学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抿着小嘴笑了起来,看来,你们被文中的“我”和姥姥吸引住了。
好,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姥姥的剪纸全能阅读

姥姥的剪纸全能阅读一、课内阅读。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兔子,()的兔子,()的兔子;()的老牛,()的老牛……兔子总是在(),老牛总是在()。
我摆弄着()的窗花,对()的兔子与()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省略号的作用是。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二、积累感悟。
1.《姥姥的剪纸》向我们介绍了一位的姥姥。
她、,对“我”有着。
2.“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有准头”的原因是。
现实生活中,你或你身边的人肯定也有熟能生巧的事例,请举一例:。
三、重新排队。
()麦田的尽头,漂亮的乡村别墅一座挨一座连成一片。
()河水是那么清澈、透明,水里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小河的另一边是麦田,如今金灿灿的,向人们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一条小河从我们的村子里静静地流过。
()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小河的一边是果园,你看那鸭梨淡黄,苹果泛红,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四、课外阅读。
姥姥的蜡梅花去年,大舅从昆明带回来两棵蜡梅,姥姥见了非常高兴。
当天,姥姥就找来了两个最好的花盆,把这两棵蜡梅栽进了花盆。
从那以后,姥姥常常给这两棵蜡梅浇水、施肥。
天暖了,姥姥把它们搬到外面去;天冷了,又把它们搬回屋里来。
在她所有的花中,姥姥最喜欢这两棵蜡梅。
有一次,我到书柜那边去拿一本书,不小心碰了一下花枝,姥姥非常着急地说:“哎呀!你小心一些,千万不要把花枝碰断了。
”从此,我每次经过蜡梅花盆时,都是小心翼翼的。
去年11月份我看到花枝上的叶子都掉了就去问姥姥是不是花死了姥姥笑着说你看枝上长出了花苞赶明儿就要开花了过了几天花苞果然变成花骨朵了春节期间,花骨朵长大了,开花了,蜡黄蜡黄的,甜香甜香的,我和姥姥数了一下,足足开了88朵。
姥姥说:“蜡梅花开了,春天就要到了。
”1.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从文中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姥姥喜爱蜡梅花?3.“我”喜欢蜡梅花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五、综合实践乐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姥姥的剪纸
1.易错字音:撩(liáo)起择(zhái)菜刁难(nán) 挑剔(tī)捂(wǔ)住小屯(tún)
2.易考点:
(1)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
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2)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3)“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这句话的含义:表面上看,这些语言都是写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但透过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我”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
(4)“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的望着一直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接他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这句话的含义是:这幅剪纸生动传神的剪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与想念,祝福与期盼,这幅剪纸和姥姥的深情,一起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
(5)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
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3.拓展:
1、形容剪纸的成语: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炉火纯青
2、有关剪纸的诗句: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
4.我国民间艺术品:刺绣扎染泥塑变脸皮影木雕风筝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