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车动作

合集下载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上车、下车动作,提高乘坐的安全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交通秩序,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上车动作:a. 排队等候上车b. 依次上下车,不拥挤c. 抓好扶手,保持稳定2. 下车动作:a. 提前准备下车物品b. 依次下车,不拥挤c. 注意下车安全,避免跌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上车、下车动作的规范与安全。

2. 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交通秩序,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其他学生跟随练习。

2.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动作。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上车、下车动作。

五、教学步骤1. 讲解上车、下车动作的要点,强调安全与秩序。

2. 示范上车、下车动作,让学生跟随练习。

3.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动作。

4. 组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上车、下车动作。

5. 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上车、下车动作是否规范、安全。

2. 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遵守秩序方面的表现。

3. 搜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公交司机来校进行实地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上车、下车动作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公交调度室,了解公交运营秩序和安全知识。

3. 开展“我是文明乘客”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交通秩序。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动作。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九、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上车、下车动作的图片、视频及讲解内容。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上车、下车的动作要领。

2. 培养学生安全、文明的乘车习惯。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上车动作:排队、等待、上车顺序、车票查验、找座位、安全带使用。

2. 下车动作:到站提醒、下车顺序、整理物品、安全离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上车、下车动作的顺序与要领。

2. 教学难点:安全带的正确使用、下车时的紧急情况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客车模型、安全带、车票、教学视频。

2. 场地:模拟客车停车场、安全演练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上车、下车动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上车、下车动作的顺序与要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示范演示:教师演示上车、下车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4. 实操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上车、下车动作的实际操作,教师点评指导。

5.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上车、下车动作的练习。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操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教师进行总结。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演示上车、下车动作,培养文明乘车习惯。

8. 课后跟进:教师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上车、下车动作的顺序与要领。

2. 学生能在实际环境中文明、安全地乘车。

3. 学生能主动向家人演示上车、下车动作,传播文明乘车理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公交车场,了解公交车运营情况。

2. 邀请公交司机来校讲座,分享安全行车经验。

3. 开展“文明乘车小卫士”评选活动,表彰优秀学生。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2. 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操作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3. 定期组织复习,巩固学生上车、下车动作的操作技能。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调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上车下车动作教学教案电子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教学教案电子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教学教案电子教案课题:上车、下车动作教学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正确的上车、下车动作;2.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的上车、下车动作;2.教学难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

教学准备:1.教学桌椅;2.教具:模拟车门和车座。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们上车、下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学会正确的上车、下车动作可以让我们更加安全地出行。

Step 2:教学(30分钟)1.教师示范上车动作。

a.教师模拟车门打开,解释车门两侧的安全区域,并告诉学生们在上车之前需要先观察左右侧是否有来车。

b.教师展示正确的上车动作:面对车门,先用一只手扶住车门上部,另一只手扶住车门中部,然后迅速抬脚跨上车辆,再用力推车门将身体稳定地移入车厢。

c.教师要求学生们观察示范并记住动作要点:扶住车门上部和中部,迅速跨上车辆,然后用力推门移入车厢。

2.学生练习上车动作。

a.学生们两人一组,分别站在模拟车门两侧。

首先,一人模拟司机打开车门,另一人观察是否有来车。

然后,两人依次站在模拟车门处进行上车动作练习。

教师逐个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们的动作。

3.教师示范下车动作。

a.教师模拟车门打开,告诉学生们下车前需要先观察左右侧是否有来车。

b.教师展示正确的下车动作:面对车门,先用一只手扶住车门上部,另一只手扶住车门中部,然后用力推车门推开,迅速放下脚。

c.教师要求学生们观察示范并记住动作要点:扶住车门上部和中部,用力推门迅速放下脚。

4.学生练习下车动作。

a.学生们两人一组进行下车动作练习。

教师逐个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们的动作。

Step 3: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上车、下车动作要点,让学生们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记住和理解正确的动作。

Step 4: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其他场景中的上车、下车动作,如公共汽车、地铁、电梯等,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情况下的上车、下车要点和注意事项。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交通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上车、下车动作,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上车动作:排队等候、有序上车、系好安全带。

2. 下车动作:系好安全带、有序下车、走人行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上车、下车时应该注意什么吗?二、新车演示(10分钟)1. 教师演示正确的上车、下车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操练习。

三、分组实操(10分钟)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

2. 各小组按照要求进行上车、下车动作的实操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动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车、下车动作的要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操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上车、下车动作的漫画。

2. 家长签名确认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上车、下车动作,遵守交通规则。

2. 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实操练习,提高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与家长共同关注交通安全。

六、交通安全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交通规则的相关知识,包括车辆行驶、行人通行等方面的规定。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七、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关于上车、下车动作不当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角色扮演(15分钟)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司机和一个乘客。

2. 各小组按照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上车、下车动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九、小组竞赛(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上车、下车动作的竞赛。

驾驶考试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知识点归纳

驾驶考试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知识点归纳

驾驶考试科目三平安文明驾驶学问点归纳一、上、下车及驾驶姿态驾驶人在上车前,应细致进行平安检查,确认平安。

上车前不视察四周状况或开启车门干脆上车,就会存在平安隐患。

因此,驾驶人进入驾驶室前,首先应视察车辆四周状况并确认平安。

1、上车动作(1)平安确认。

确认车辆前后均无影响平安起步的障碍物等。

(2)上车。

打开车门,按右脚、腰部、上身左脚的依次上车。

(3)关车门。

将车门关到离车门框10厘米左右,再用力。

关门后要再次确定车门是否关严。

(4)锁车门。

关好车门后,要从驾驶室内锁好车门。

2、下车动作(1)平安确认。

通过室内,外后视镜和侧头视察前方和后面状况,确认无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接近。

(2)开车门。

打开车门锁,将车门先打开一点视察后方,确认平安后,再打开车门。

(3)下车。

左手限制车门,按右左脚、上身、腰部、右脚的依次下车。

(4)关车门。

先将车门关至距车门10厘米左右,再用力关严。

(5)锁车门。

确认锁好车门后再离开。

3、正确的驾驶姿态保持正确的驾驶姿态,驾驶人能够便利地操纵各操装置,使全身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

正确的驾驶姿态是保证平安基础;错误的姿态会影响操作,造成平安隐患。

二、操作装置的规范操作方法1、转向盘(1)双手握在转向盘两侧盘沿,食指到小指四个手指由内外自然地握住转向盘,拇指沿着转向盘缘自然地按住,留意不要握得太紧。

(2)向左转动转向盘时,左手为主向右起先转动,右手协助转动;左手转动器不便利的位置后,右手握住转向盘上方,左手松开。

右手转动转向盘,左手转换姿态,回原位。

(3)向左转动转向盘时,右手为主向左起先转动,载手协助转动。

右手转动到不便利的位置后,左手握住转向盘上方,右手松开。

左手转动转向盘,右手转换姿态,回原位。

(4)转向盘回原位要采纳与向左、右转动转向盘相反的要领,手往相反方向转动。

也可利用转向盘自动回正力,自回位。

2、变速器操纵杆(简称变速杆),可变换变速器内相应的各挡齿轮,使不同比列的变速器齿轮的全力,实现加速、减速或者倒车。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

上车、下车动作(实操)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上车、下车动作的基本步骤和要领。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完成上车、下车动作。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尊重和安全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上车、下车动作的基本步骤和要领。

2.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完成上车、下车动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上车、下车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2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和安全知识,引出上车、下车动作的学习。

4.2 讲解上车动作教师讲解上车时的步骤和要领,包括排队、等待、上车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4.3 讲解下车动作教师讲解下车时的步骤和要领,包括确认下车站点、提前准备、下车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4.4 示范操作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学生跟随模仿。

4.5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车、下车动作的理解程度。

5.2 实践操作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动作的正确性、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在上车、下车动作实践操作中的表现,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6.2 教学建议第七章:教学反馈7.1 收集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在学习上车、下车动作过程中的疑问和建议,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7.2 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第八章:教学总结8.1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车、下车动作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8.2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上车、下车动作的知识,并在生活中实践运用。

第九章:教学资源9.1 教学课件教师准备上车、下车动作的教学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上 下 车 动 作 及 驾 驶 姿 势教案

上 下 车 动 作 及 驾 驶 姿 势教案

上下车动作及驾驶姿势科目:——上下车动作及驾驶姿势目的: 使学员掌握安全上下车的方法及正确的驾驶姿势内容:(一)、上车前的安全检视及顺序(二)、上车动作及顺序(三)、下车动作及顺序(四)、正确的驾驶姿势(五)、容易出现的错误和注意事项重点:安全检视和观察时间:60分钟方法:讲解、示范、练习和讨论要求:1、认真听,仔细看,反复练。

2、练习积极主动3、注意训练安全教学过程:一、上下车动作(一)上车前的安全检视及顺序我们上车前要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检”中的上车前的检查,我们不仅要掌握上下车的动作要领,更要的是培养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检视和观察习惯。

上车前,我们要检查车辆的安全状况,包括轮胎的气压、螺丝是否松动、灯光是齐全等,减少我们行车中不必要的麻烦,给我们安全出行增添保障。

车辆的安全检查是逆时针进行的,我们首先从驾驶的的左侧开始,检查左前轮的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的校准,如果气压不足我们就需要加气和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漏气或者轮胎是否被扎入了铁钉等杂物,除去轮胎纹路间的杂物,轮胎螺栓是否紧固;检查后视镜是否完好无损,镜面有无污染;用先前同样的方法检查左后轮;来到车身正后方,检查灯光是否齐全,牌照是否清晰,我们应当随时保持各灯光完好无损和牌照清晰无污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条、第95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第35条有关规定,机动车应当保持号牌清晰,不得故意污损。

对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的作了相应处罚;用先前同样的方法检查右侧的车轮和后视镜;来到车辆正前方,用同样的方法检查灯光和牌照,然后,弯下腰,查检车底有无漏水漏油现象。

检查安完后我们回到驾驶室左侧,准备上车。

(二)、上车动作及顺序面向车门,向右侧头,再次观察交通情况,左手打开车门,先将车门打开车门距车身约10cm,确定安全后再将车完全打开。

左手扶在车门把手上,右手握转向盘,右脚迈入驾驶室,接着腰部、上身跟着顺势而入,正坐在驾驶座椅上,收左脚关车门。

第3章 汽车驾驶操作规范

第3章 汽车驾驶操作规范
1)安全确认。从车的后侧至右侧绕到车头前端,走到车身左侧前门处, 确
认车的前后无人或无障碍物等。
2)打开车门上车 首先用左手打开车门,左手扶车 门,右手按着转向盘上部,然后 按右脚、腰部、上身、左脚的顺 序上车。
• 3)关闭车门 • 把车门拉到离关闭位置10厘 米左右,再用力。 • 一定要确定车门是否关严。
• 驾驶人在驾驶时,需要确认车轮在路面的位置。
• 对车轮横向位置的感觉可通过压左侧标志线或右侧标志线、 靠路边行驶来确定;对车轮纵向位置的感觉可利用左侧车 窗底线与路面相对位置来确定。 • 对车轮横向位置的感觉也可利用自身的部位作参照, 一般左腿向前的延长线是左前轮的行驶轨迹,右腿的位置 是汽车车身的中心线,驾驶人在驾驶时,只要保证右腿经 常对正路面中心线,就可以保证汽车在道路的中间行驶。 汽车在前进时,周围的物体及路面相对于车体向后流 动,若驾驶人不费力便能看清路面及物体,说明车速不快; 若驾驶人需费力才能看清路面及物体,说明汽车在高速行 驶,车速越高,驾驶人的视线越模糊。
4)锁好车门 将车门关好后,务必要从里面锁好车门。不同车型锁车门的方法也 各不相同。 贴心提醒:养成上车后锁好车门的习惯,防止临时停车时车内财物 被盗,同时保证行驶时乘员的安全。
1、下车的规范动作
• 1)安全确认
• 从室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 • 观察左右和后面有无车辆 • 和行人。
2)开门
打开车门锁,将车门 首先打开一点,再次观察,确认
• 2、双手操作法
• 双手操作法又分为推拉法、推滑法和交叉法。 (1)推拉法。推拉法是指一手推一手拉,以推为主的操作 方法,适用于直线行驶的方向修正。 (2)推滑法。推滑法是由推拉法演变的,是指在推拉方向 盘过程中,拉方向盘的手在不使拉动时虚握,让方向盘在手 中滑移的操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操作基础-上下车与驾驶姿势(图)(新手学车必备)
上下车与驾驶姿势(图)
练习目标:建立上下车的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驾驶姿势。

安全确认内容:确认汽车前后没有人和障碍物。

上车方法
1.安全确认
确认车的前后无人或无障碍物等。

2.上车
首先打开车门,按右脚、腰部、上身、左脚的顺序上车。

3.关门
把车门拉到离关闭位置10厘米左右,再用力。

一定要确定车门是否关严。

4.锁门
将车门关好后,务必要从里面锁好车门。

不同车型锁车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贴心提醒:养成上车后锁好车门的习惯,防止临时停车时车内财物被盗,同时保证行驶时乘员的安全。

下车安全确认
1、安全确认
从室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观察左右和后面有无车辆和行人。

2.开门
打开车门锁,将车门首先打开一点,再次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开车门。

3.下车
用手拉着车门,不要得过大,然后快速下车。

4.关门
先关到离关闭位置10厘米左右,再用力将门关严。

5.锁门
用钥匙锁门。

或者按下锁按钮,推门把手将门锁上。

或者用遥控装置锁门。

各车型锁车方法不尽相同,锁上后要确认锁好,才能离开。

正确的驾驶姿势
好的驾驶姿势就是能够方便操作各种装置,并且保持身体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

不好的姿势会使操作转向盘和踩踏板困难,影响安全。

座位和后视镜的调整
1.座位的调整
用一只手握住转向盘,另一只手控制座位调节柄,调整到使脚能将离合器踏板和制动踏板轻松踩到底。

将座位调整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2.内后视镜的调整
1)内后视镜的调整
保持正确姿势,面向正前方,手握后视镜边缘调整,调整到只要转动眼睛就可看到汽车后面的全部情况即可。

2)外后视镜的调整
外后视镜应调整到能看见车体部约占镜子横向1/4,车外物体占3/4;使地平线处于正中稍偏下的位置,以便能够观察路面上尽可能远的物体。

安全带的系法和摘法
1.系法
把安全带慢慢拉出,不要使其拧劲,将安全带扣到能听到“咔”的一声为止。

若系得不正确,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摘法
用左手拿安全带,用右手按下安全带扣将其摘下。

左手慢慢将其送回。

摘安全带时,不要将摘下的安全带马上撒手,以防安全带金属扣弹回,打碎玻璃或伤到人。

所以,必须手拿安全带将其慢慢送回。

总结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复习一下。

1.锁好车门
不只是要锁好驾驶席车门,还应确认其他车门是否锁好。

2.调整座椅
调整到能将各个踏板(尤其是离合器)踩到底,并能方便操作各种装置的位置为止。

3.后视镜的调整
以正确地驾驶姿势,将内后视镜调整到透过汽车后窗能很容易看到汽车后面的情况。

用外后视镜看到车体占1/4,看到车体以外部分占3/4。

4.系好安全带
将安全带系好,直到听见“咔”一声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