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五 中国外交--中非合作峰会》考点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五 中国外交--中非合作峰会》考点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五 中国外交--中非合作峰会》考点梳理(含答案)

专题五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中国的对外交往1. (2019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材料二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材料三新中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推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大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何种对外贸易政策?并说明采取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

(3)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对外交往的认识。

2. (2019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他们将形成

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如今,中国已经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组织的工作。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说明该政策推行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些原则”指什么?并说明该原则的发表有什么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写出新时期我国外交事业的布局。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21世纪以来政治和经济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现代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认识。

专题五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中国的对外交往1.(1)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闭关锁国。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中国同西方的差距逐渐拉大。(3)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4)对外开放推动社会进步,闭关保守导致落后;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走和平发展道路。

2.(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部编版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闭卷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住干栏式房屋、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材料描述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3.商鞅变法内容中,使秦国“富起来”的是 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C.确立县制D.奖励军功4.图1内容体现了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的主张。他是A.老子B.孔子 C.孟子D.庄子 5.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这一年处于 图1 A.公元前2世纪末期B.公元前3 世纪末期 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前3世纪初期 6.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书体是 A.隶书B.行书C.草书D.碑刻7.隋朝是一个短暂而繁荣的朝代。它在中国制度史上的重要贡献是 A.确立中央集权制B .建立刺史

制度 C.创立科举制D.实行行省制度 8.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开凿了丝绸之路B.加强了边疆管理 C.促进了文化交流D.扩大了唐朝疆域 9.“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做人莫做军”。这表明了北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百家争鸣B.独尊儒术C.重文轻武D.藩镇割据10.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1.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缀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2.属于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的是A.昆曲B.京剧C.汉调D.秦腔13.1839年,在广东虎门海滩组织销烟,彰显禁毒决心的是A.林则徐B.关天培C.陈化成D.邓世昌14.某同学通过制作示意图以理清历史发展脉络。示意图空白方框内应填入的内容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5.被誉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A.康有为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16.1915年,《讨袁檄文》直斥:“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声讨袁世凯 A.刺杀宋教仁B.解散国会 C.签订“二十一条”D.复辟帝制 17.与图2宣传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解析版)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张明在网上结识了一个新网友,虽未见面但两个人非常谈得来。一天网友对张明说,自己要搞一项社会调查,希望张明能把家庭详细住址告诉他。这时张明应该() A.相信网友,直接告诉他 B.问明白调查原因后再告诉他 C.约他见面后再告诉他 D.严词拒绝,坚决不告诉他 答案:B 2.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部委联合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我国政府出台这一举措的原因是()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人才 B.中国要发展只有靠高层次创新人才 C.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D.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无数全面发展的人才,A项正确;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中国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普通人才,B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D两项错误。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右面漫画寓意的是() A.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赢得人们的信任 B.人人讲诚信,社会才能文明进步 C.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从点滴做起 D.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答案:A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诚信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与欢迎,A项为对漫画的正确理解;B、C、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能体现漫画主旨,不选。(2016山东聊城中考)2016年5月25日凌晨,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病逝。据此完成4~5题。4.杨绛先生曾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试卷A卷

第一单元过关质量检测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使南北重新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A.秦始皇B.隋炀帝 C.唐太宗D.明太祖 3.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4.2013年4月,在江苏扬州邗江区发现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墓志,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618年),并有“帝崩于扬州”等文字。它可以印证 () A.隋的统一B.开皇之治 C.隋的灭亡D.唐的建立 5.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 6.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7.“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 8.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这件事发生在()A.隋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9.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是()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 C.呼韩邪单于D.铁木真 10.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A.对外交往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D.虚心纳谏 11.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 12.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实现民族间大融合 13.下图佛座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三藏法师玄奘”的历史功绩() A.出使西域B.西行取经 C.七下西洋D.抗击沙俄 1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屠呦呦

屠呦呦 一、热点材料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5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科技竞争面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科技占绝对优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势利导,奋起直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发展的主动权,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要把科技进步作为激励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推动民族素质提高的精神追求。 4、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希望在青少年。我们青少年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弘扬科学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5、国家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部编版历史中考世界近代史复习测试题全套

部编版历史中考世界近代史复习测试题全套 限时训练26走向近代 争分夺秒:__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赤峰中考)“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C) A.西欧庄园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 D.封君与封臣 2.(2019·贺州中考)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D) A.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B.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3.(2019·聊城中考)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商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C)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爆发 4.(2019·黄冈中考)《全球通史》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D) A.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对立 B.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C.消除了地区之间的隔阂 D.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 5.(2019·梧州中考)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C) A.“发现”美洲 B.美国独立战争 C.“三角贸易” D.美国南北战争 6.(2019·河南中考)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D)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1533年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注1 加大惠农政策聚焦“三农”15年 时政热点 1.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知识链接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5.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设题角度】 (一)是什么 1.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体现类)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存在说明了什么?(列举类)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说明了什么?(说明类) ①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促进共同发展,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常用的历史万能公式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常用的历史万能公式总结 公式1: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原因:(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 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 意愿。

公式2: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 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 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 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 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 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 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中考政治热点问题专题训练汇总

2010中考政治热点问题专题训练汇总 专题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专题二: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专题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专题四:学习宪法,宣传宪法专题五: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专题六:坚持“一国两制”,反对“公投”台独 专题七: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专题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知识点: 1、针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初三P90) 2、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初三P77)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初三P50) 4、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三P104) 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初三P117) 6、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初三P45) 7、社会主义的中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初三P94) 练习题 1、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答:①、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执政党的第-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发展是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③、发展是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发展战略,大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协调发展。 ④、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一、认识材料解析题 1、命制材料解析题的缘由 历史学科的特点:论从史出 历史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综合创新能力的要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必备能力 2、中考中材料解析题的表现 属于非选择题类,一般有4题,分值为40分 题型结构:题干(导语)+材料+问题 (有的题干有相关描述,有的仅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类型:A.从材料中得出(重点考查分析、理解等能力) B.从所学知识中得出(重点考查识记、理解等能力) 材料类型:A.文字类(文言文类、外国翻译文字类难度较大) B.图片、图表类(总体难度偏大) 特点:主题鲜明 二、突破材料解析题 1、答题顺序 第一种:顺序阅读题干、材料后答题(全面掌控整道大题的相关内容)

第二种:先读问题,再带着问题阅读题干、材料后答题(针对性强,提高答题速度) 推荐第一种方法,全面掌控,避免细节丢分 2、解读题干 题干往往说明本道大题的主题。明确主题可以使我们知道命题范围,避免在答题中“跑题”。 题干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概括性,有时可以用于直接答题(尤其是启示题)。 如果题干中没有主题信息,需要先浏览所有材料,判断主题后再按顺序阅读材料、答题。 主体意识可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线索进行复习,同时可在做题时猜测出题意图,提高应答针对性。 3、解读材料 (1)文字材料: ①阅读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层次等 ②注意提示性文字(在材料的开头和在材料末尾) ③抓住关键句、词、字。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④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 ⑤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 (注意首句、尾句,情感态度明显的词句,突出变化的描述等内容,养成勾画、标记的习惯)

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含答案)

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十一(整治低俗之风,建设“绿色”网络) 1、为什么要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 (1)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3)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4)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整治低俗之风,各方面应如何做?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网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2)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负责;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3)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的教育,开展各种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对网络低俗内容及其他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4)家长要正确引导子女正确上网,培养子女广泛兴趣爱好,发现子女浏览网络低俗内容时要及时劝阻;(5)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充分认识到网络低俗内容的危害性自觉抵御不良诱惑,不浏览、不传播网络低俗内容,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十二 (聚焦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1、我国为什么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1)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体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具体体现。 (2)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3)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4)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 (5)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6)这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7)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提高。(8)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等 2、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发展? (1)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③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④增加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农之路;⑤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一)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一)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都阳城(登封)。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重难点全总结(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重难点全总结(附答案)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2、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3、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始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神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逐鹿 C、长平 D、城濮 6、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7、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

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9、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0、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一课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奖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1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瀛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完整版)最新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戊戌变法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辛亥革命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016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五

2016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五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 命题视角一科技人物 材料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相关链接:2015年10月5日,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材料二:陈化兰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15年10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宣布2016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奖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教授与其他国家的4名女性科学家共同获得这一奖项。陈化兰将成为第五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人。 相关链接:2015年10月7日,清华大学教授颜宁获2015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1.屠呦呦等优秀科技工作者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2.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说明了什么?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 (2)党和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建设? (1)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3)重视培养人才,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为什么广大科研人员要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2014中考政治热点专题

热点专题二感动十年温暖中国 【热点材料链接】 热点材料一:2013年1月16日电(记者许雪毅)以“我们的感动我们的力量”为主题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16日在北京举行。“最美妈妈”吴菊萍等10位草根英雄以自己的爱心和壮举,被近千万网民“顶起”,从无数感动人物中脱颖而出,登上了璀璨舞台。 热点材料二:2013年2月3日晚,CCTV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揭晓,分别是朱光亚两弹元勋、吴菊萍最美妈妈、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杨善洲一生奉献给人民的好、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吴孟超人民医学家、刘伟身残志坚的精彩人生、孟佩杰照顾养母12年的孝女、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刘金国:两袖清风、一心为公。 【说明考点链接】 考点1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运用) 考点2 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运用) 考点3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理解) 考点4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运用) 考点5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识记) 考点6 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识记) 考点7 努力做诚实的人(运用) 考点8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运用) 考点19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识记) 考点20 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理解) 考点21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识记) 考点22 增强责任意识(运用) 考点23 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运用) 考点24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运用)考点81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运用) 【教材知识链接】 关键词索引教材知识速查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1

2014中考政治热点专题(2)

热点专题二:关注基本国情坚持可持续发展 热点导航 独家备考策略 关注基本国情,坚持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陕西中考每年会涉及到的热点专题,属于高频热点,考查的形式以非选择题为主,试题设置会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世界环境日、“地球熄灯一小时”,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低碳经济、世界气候大会等社会热点或生活热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热点材料速看 热点材料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人。2013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主题是“关注70亿人的世界”。联合国潘基文说,全球人口在今年10月30日将达到70亿,这其中有近10亿人正在挨饿。 热点材料2:2013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热点材料3:2013年7月29日,第三届中国社会责任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西安世园会作为2013年度中国“绿事件”,荣获“绿色创世纪”——第三届中国社会责任年会“绿色特别贡献奖”。 热点材料4:2013年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代表们出席德班气候大会。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热点问题全解 角度一:关注人口问题 1.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特点?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考场得分关键词: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2.针对这些特点,我国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其目的和具体要求是什么?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考场得分关键词:计划生育/控制数量/提高素质】 3.我国为什么要毫不动摇的坚持这一基本国策? (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考场得分关键词:就业压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 角度二:坚持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1.我国为什么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这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而且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