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小妾们的悲惨遭遇

合集下载

苏东坡的情感经历

苏东坡的情感经历

苏东坡的感情经历丰富多彩,他的一生中有过三位妻子,一位侍妾。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她聪明、美丽、贤淑,是苏东坡的得力助手。

然而,她不幸在二十七岁时因病去世,让苏东坡悲痛不已。

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是王闰之,她比苏东坡小十一岁,是王弗的堂妹。

她陪伴苏东屏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他生活中的重要支柱。

然而,她在五十八岁时因病去世,再次给苏东坡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苏东坡的第三任妻子是王朝云,她比苏东坡小二十六岁,是苏东坡的侍妾。

她美丽聪慧,善解人意,对苏东坡忠诚不二。

她陪伴苏东坡度过了晚年,直到她在三十四岁时去世。

除此之外,苏东坡还有一位名叫杨绘的情人,但这段感情最终没有结果。

总的来说,苏东坡的感情经历丰富而坎坷,他的感情生活对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风流倜傥的苏东坡西子湖畔妓女们的往事

风流倜傥的苏东坡西子湖畔妓女们的往事

风流倜傥的苏东坡西子湖畔妓女们的往事许多笔记野史都记载了苏东坡与妓女的故事。

苏东坡经常与妓女饮酒嘻戏,吟诗作乐。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六记载,一个老妓女,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在杭州曾经伺候过东坡先生。

那时,苏东坡每逢假日,都要邀请一帮朋友到风景迷人的西湖边吃饭。

吃完饭,就安排每位客人各乘一只船,带领数名妓女游湖。

下午,再鸣锣集中,到圣湖楼喝酒。

到了半夜,这队人马才高举巨烛浩浩荡荡地回去。

杭州城里士女云集,夹道观看,实在是当时的一大盛事!老妓女回忆起这些,脸上肯定还会浮现一些骄傲之情。

宋何薳《春渚纪闻东坡事实·营妓比海棠绝句》讲述了一个故事: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由于名气大,经常有人请他喝酒。

当然酒也不是白喝的,人家看中的就是他的墨宝。

常言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不能白吃不是?酒足饭饱之后,苏东坡总是有求必应,就连打杂的下人和跳舞唱歌助兴的妓女往往也能得到一二。

其中有个叫李琪的妓女,年轻聪明,不知怎么搞的,却一直没能得到苏东坡“重于珠玉”的赏赐。

直到苏东坡将要离黄州,再不能错过机会了,李琪敬了苏东坡一杯酒,取下围巾求苏东坡写字。

喝得半醉的苏东坡看了看李琪,叫她磨好墨,取笔写下“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两句,就“掷笔袖手,与客谈笑”,好像忘了这回事,酒席差不多都要结束了,把李琪给急的,连忙再次拜请。

苏东坡大笑:“差点忘了。

”于是,接着在围巾上写下“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满座的人都鼓掌叫好。

对于妓女,苏东坡常怀怜悯之心。

宋人杨湜《古今词话》记载,苏东坡在杭州当通判时,经常和政府的一帮官员朋友在西湖边的亭中聚会,自然少不了美女助兴。

别的官妓都来了,唯独一个叫秀兰的没有来,一位领导派人去催了几次才来。

由于秀兰色艺双全,自然许多官员都希望有她在场。

见她姗姗来迟,都有些不高兴。

苏东坡问秀兰怎么回事?秀兰说:“洗完澡后感觉有些困倦,就休息了一下,听到有人敲门,我赶紧起来,听说领导有活动,不敢不来。

苏东坡到底有多少小妾,为什么后来只留下王朝云一个人?

苏东坡到底有多少小妾,为什么后来只留下王朝云一个人?

苏东坡到底有多少小妾,为什么后来只留下王朝云一个人?纵观苏轼的一生,王朝云嘲笑他“一肚皮不合时宜”,可谓一语成谶!而苏东坡晚年只留下王朝云一个侍妾,说来也是凄惨,无非是因为一个字:穷!一肚皮不合时宜论才气,苏东坡堪称千古第一人!但是要论做官,苏东坡情商低得可怕。

首先我们要承认,苏东坡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为官期间政绩卓著,在徐州治理黄河决堤,在杭州救济灾民、疏通西湖、筑成长堤,是一个深受当地老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苏东坡然而,在朝中做官,最忌讳的就是锋芒毕露和不识时务。

初入京城,在欧阳修的力捧之下,苏东坡名声大噪。

每当苏东坡写出一篇新作,都会轰动整个京师。

初出茅庐的苏东坡似乎很享受这种氛围,沉浸其中而不知收敛。

有人说,名气太大、才气太高也有罪吗?当然有罪!你人在湖州,例行公事向皇帝写一封谢表都能被小人利用,无中生有捏造罪名硬是要把你置之死地而后快,从而引发了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东坡的胞弟苏辙看得很明白:“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在新党势头最盛的时候,苏东坡上书批评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得罪了整个新党势力,不得不自请出京。

在旧党重新得势、势头最盛的时候,苏东坡上书抨击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种种不是,又得罪了整个旧党势力,迫不得已再度自请出京。

苏东坡本来被认为是旧党成员,但是由于自己如此不识时务,两道奏疏下来弄得自己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容于旧党,成了一个人人唾弃的孤家寡人,此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也就不足为奇了。

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苏轼的一生,走遍大半个中国,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却不是游山玩水。

按理说北宋文官的俸禄是非常丰厚的,但是苏东坡却大半辈子吃不饱肚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苏东坡第一、频繁调任。

苏东坡为官几十年,不是被外放,就是在被外放的路上,他就任过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惠州、颍州、扬州、定州、儋州……最后竟然死在了赴任的半路上。

现代坐飞机高铁花钱,古代舟车劳顿赶路也需要盘缠。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

王弗生长子苏迈,王闰之生次子苏迨和三子苏过,朝云在黄州时生下四子苏遁,却不幸夭折。

朝云在闰之病逝后,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不幸病死于惠州。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朝杰出的词人、诗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是我国古代文坛上的巨星之一,几百年来深受人们的敬仰和喜爱。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提到他,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

王弗生长子苏迈,王闰之生次子苏迨和三子苏过,朝云在黄州时生下四子苏遁,却不幸夭折。

朝云在闰之病逝后,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不幸病死于惠州。

《蝶恋花》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

文学界无肉不欢的美食家苏轼与他的三任妻子

文学界无肉不欢的美食家苏轼与他的三任妻子

文学界无肉不欢的美食家苏轼与他的三任妻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么一首苏轼为亡妻所作的《江城子》,骗走多少女儿泪,苏轼的深情也展现在人眼前。

苏轼是谁?相信我们都曾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背诵各种诗词,更是把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的名字到现在还记着,对,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学家,是大词人,是散文大家,想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我把他定义为文学界无肉不欢的美食家。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坎坷岖崎,每次都是九死一生,但哪个时候文人有才便会有很多的爱慕之人,哪像现在,有钱,有权才有爱,所以苏轼虽官场不顺,但情场却很得意,一生有三个女人在他落难的时候始终不离不弃,分别是第一任妻子王弗,但天妒红颜啊,27岁就去世了,王弗的离世让苏轼极为哀伤,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也就是开篇的那首词,这首词情思哀痛,寄托了苏轼对自己妻子的难舍深情,被称为悼亡词千古第一。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比苏轼小十一岁,在王弗去世三年后嫁给了苏轼。

值得一提的是,王闰之是苏轼原配的堂妹,自小就对苏轼极为崇拜,陪伴了苏轼26年,也是苏轼最重要的26年。

在与苏轼共度26年之后,王闰之也先苏轼离世,苏轼哀之,写祭文以悼:“我曰归哉,行返丘园。

曾不少须,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孰馈我田。

已矣奈何,泪尽目干。

旅殡国门,我实少恩。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呜呼哀哉。

”苏轼人生中第三个重要的女人,是他的妾室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

王朝云于公元1074年,被王闰之买回家,收为侍女,当时的王朝云年仅十二岁。

王朝云长大之后,被苏轼收为侍妾,取字“子霞”,为苏轼生养一子,苏轼甚爱之“云蓝小袖者,近辄生一子,想闻之一拊掌也”。

孩子洗三之时,苏轼作《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东坡的三个女人的故事

苏东坡的三个女人的故事

苏东坡的三个女人的故事《聊聊苏东坡的三位女子》苏轼,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苏东坡,这位大文豪一生经历丰富,情感世界也颇为多彩,他生命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她们各自用独特的方式在苏东坡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咱先说这王弗,那可是苏东坡的结发妻子。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个了不起的女人,王弗就是苏东坡背后那个默默支持他的人。

想当初,他们新婚燕尔,那感情好得哟,就像蜜里调油。

王弗聪明又贤惠,还能在苏东坡与人交往的时候帮忙把关,提点提点他。

这就好像你在外面闯荡,后面有个人给你敲边鼓,告诉你啥该做啥不该做,多贴心呀!可惜幸福总是短暂的,王弗早早地就离开了苏东坡,这可让咱苏大才子伤心了好久呢!然后就是王闰之,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

她是王弗的堂妹,这可真是缘分呐!王闰之陪伴苏东坡的时间可不短,在苏东坡经历宦海沉浮的时候,她就一直陪在身边,不离不弃,洗衣做饭,操持家务,那就是个贤内助呀!就好比你不管在外面遇到多大的风浪,回到家都有一个温暖的港湾。

有她在,苏东坡才能安心地去追求他的文学理想。

最后要说的这一位那可是相当特别,她就是王朝云。

这王朝云不仅人长得漂亮,还很有才艺,跟苏东坡那是志趣相投哇!她能歌善舞,还懂苏东坡的心思。

苏东坡有时候心情不好,她就唱唱歌跳跳舞,把苏东坡给逗乐了。

那感觉就像你有个红颜知己,懂你的喜怒哀乐,能陪你一起疯一起闹,还能在你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

苏东坡有这三个女人,那真是他的福气呀!她们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方式给苏东坡的生活带来了色彩和温度。

咱普通人可能没有苏东坡那么有才华,也没有他那样丰富的经历,但是在感情上,其实都是一样的。

都希望能找到那个对的人,陪自己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想象一下,如果咱也有一个像王弗那样聪明贤惠的妻子,或者像王闰之那样温柔体贴的伴侣,亦或是像王朝云那样懂你爱你的红颜知己,那生活该有多美好呀!当然,感情这事儿得靠缘分,急不得。

咱们得学学苏东坡,既能在感情来的时候好好珍惜,又能在失去的时候坦然面对。

苏轼感情生活

苏轼感情生活

苏轼是一代文豪,大家只知道他的才华,却不知道他背后的感情生活。

一般说文人多情,有些对感情不够专一,容易移情别恋。

文艺界的人士总是很神秘,然古代的苏轼对于发妻、爱妾及粉丝等的感人故事,一定会让当代一些人汗颜!先说说苏轼对于发妻的真挚感情。

苏轼发妻名叫王佛,其父王方是一位在地方上很有名望的绅士。

家乡有一池,人站在池边拍手,鱼儿纷纷跳出水面,像是在应和,被称为青神一景。

王佛16岁那年,父亲召集当地青年才俊,为该池题名,实则为女暗中择女婿。

苏轼也参加了,他给池子取名为唤鱼池。

这与在闺房中的王佛想的一致,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就这样苏轼就成为王府的乘龙快婿。

婚后,两人感情深厚,王不仅温柔贤惠,且略通诗书。

可惜的,好人不长寿,在27岁那年,王佛突然病故,苏轼悲痛万分,王佛死后葬在苏轼的父母墓傍。

苏轼对亡妻非常思念,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回到故乡,见妻子正在对镜梳妆,见苏轼回来,眼泪扑簌簌滑落。

苏轼喃喃地说,我们好久没见面了,王佛说我们已经10整不见面了。

苏轼一下惊醒了,家乡的小院、妻子的痛哭,都隐入了茫茫的夜色中。

外面北风呼啸,苏轼无法入睡,想想自己在妻子去世10间,仕途坎坷。

到处奔波,转眼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妻子安眠在千里的故乡,非常凄凉,他线下了著名的悼亡诗,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亡妻的深厚感情: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悼亡诗。

然苏轼由于宦海沉浮,身不由几,竟一直没有回故乡,他自己死后葬在河南。

苏轼与侍女王朝云的生死恋情王朝云,八岁被卖到杭州,成为妓女,她面容姣好,聪明伶俐,能歌善舞。

正好此时,苏轼被贬到杭州任通判,每有酒宴,王朝云便被请来助兴。

苏轼见其小小年纪卖到妓院,非常可惜,便有心将她收到身边。

而王素来仰慕苏轼的才华。

于是12岁那年成为苏轼的侍女,摆脱乐妓的命运。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

王弗生长子苏迈,王闰之生次子苏迨和三子苏过,朝云在黄州时生下四子苏遁,却不幸夭折。

朝云在闰之病逝后,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不幸病死于惠州。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朝杰出的词人、诗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是我国古代文坛上的巨星之一,几百年来深受人们的敬仰和喜爱。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提到他,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 的“苏老泉” 。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

王弗生长子苏迈,王闰之生次子苏迨和三子苏过,朝云在黄州时生下四子苏遁,却不幸夭折。

朝云在闰之病逝后,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不幸病死于惠州。

《蝶恋花》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小妾们的悲惨遭遇
据说更凄凉的是一位名叫春娘的妾,苏东坡的朋友蒋某来为他送行,偶然见之,大为钦慕,便欲以白马相换。

东坡先生立刻点头应允。

但这消息被春娘听说之后,却坚辞不肯,指责其名曰怜香惜玉,却要将人换马!激愤之下,当场撞槐而死。

读了江晓梅、范立舟的《从苏词看苏轼的妇女观》,总觉得论述不够全面。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妇女观,显然不能单纯从他的词着手,还要看他的人,看他对妻妾的不同态度。

仅凭几首词,特别是仅凭《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来看一个人的妇女观,就由此断言其代表了当时士大夫的一种进步的妇女观,似乎有些牵强。

东坡先生文风豪迈,堪称一代大家。

我们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氏一往情深,一曲《江城子》至今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这种对原配妻子历久不忘的深情,着实打动了历代的千千万万人心。

然而把他对妻妾的不同态度对比起来加以考察,可就有点大煞风景,令人们不得不对他的深情形象另作评价了。

东坡先生有句曰:“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可能也是他的妇女观的一个侧面。

纳妾乃古代文人通行之举,这本无可非议;然妾者也是人也,对待姬妾之情显然不可与对待亡妻相提并论,但也不能相差太巨,这种观点大概并不为过罢?苏东坡一生姬妾众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而他对这些姬妾的态度,则基本是无情无意,完全如宗法制度,仅仅是将她们视作私人物品而已。

苏东坡平生坎坷,多次被贬,贬官之时,将身边的姬妾一律送人,这也许可以作无奈解释;然而这其中据说有两妾已经身怀有孕,他也无暇过问,这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后来北宋末年的宦官梁师成以及翰林学士孙觌,都自称是苏
东坡送人之妾所生的苏轼之子,就连苏东坡认可的儿子苏过,都对这种情形不予否认,而与梁、孙亲密无间。

据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寻觅芳草召姬纳妾最后竟闹到有了孽债这个结局,也是弃之如弊帚,东坡先生待妾有何情意可言?
据说更凄凉的是一位名叫春娘的妾,苏东坡的朋友蒋某来为他送行,偶然见之,大为钦慕,便欲以白马相换。

东坡先生立刻点头应允。

但这消息被春娘听说之后,却坚辞不肯,指责其名曰怜香惜玉,却要将人换马!激愤之下,当场撞槐而死。

——虽然是姬妾,却也是女人,女人而竟被自己所爱的男人视做马驴,既恨且辱,真是了无生趣,东坡先生进步的妇女观难道就是如此行状吗?
在苏东坡的姬妾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朝云,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苏东坡送人、得以陪他流放岭南的姬妾,也是多少人褒扬他的深情形象的有力佐证了。

然而细细考察之,当时的苏东坡虽然已经鳏居,尽管王朝云与他同甘共苦、尽管王朝云还为他生下了儿女,她仍然没有能够成为他的正式妻子,到她死后,苏东坡也仍然只是在她的墓碑上写着“姬人”二字。

因为她出身卑贱,因为以妾为妻乃是当时社会大忌,于是这个聪慧的女子便只能一生无闻。

虽然她通晓经史、临终大悟,也无力改变人生。

苏东坡的待妾之道,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里头很有典型意义。

他以豪迈豁达闻名,待妾也不过如此。

王朝云是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时,娶之为妾的,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四十岁了。

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

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

”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

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贫。

元丰六年,王朝云为苏东坡生下了一子,取名遂礼。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两年之后,苏东坡再度被贬任杭州知府。

杭州百姓非常爱戴他。

此后苏东坡又先后出任颖州和扬州知府。

宋哲宗时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这时他巳经年近花甲了。

身边姬妾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追随。

这时的苏东坡亦良心发现,感叹作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序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然而时间不长,王朝云在惠州又为苏东坡生下一子,取名干儿,产后身体虚弱,不久便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

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可是最终他仍然爱惜名声,未能给她一个名份,他对姬妾的态度可见一斑。

当然,妾身下贱,妓女就更下贱了,这也是当时士大夫的观念。

东坡先生虽然常常与名妓互相唱和、名士风流,但是心里头,是鄙视她们的,不曾当真爱护或疼惜过她们的身世遭遇。

苏东坡曾称一名妓为“知己”,可是他始终不肯纳她为妾,名妓只能在绝望之余落发出家。

因碍于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因内心深处那种认为妾身下贱的对妇女的歧视作怪,即使知音如王朝云,结局也不过如此。

自然,评价历史人物还必须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客观条件下去考察,我们不能苛求东坡先生就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妇女观,那是不现实的。

同时,评价历史人物还不能同评价他的作品完全相提并论,因为如果以作者的妇女观为惟一角度来评价他的作品,往往很容易把今人的道德评价标准强加到古人头上。

如果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去强求古人,从纯粹道德角度去阅读他的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影响阅读者对作品的真正感受,从而带来这样的疑问——我们究竟是在进行文学欣赏,还是进行妇女观的道德评判?
此文既然是在论述东坡先生的妇女观,本着必须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客观条件下去考察的原旨,就不能一并把东坡先生脍炙人口的大作都全盘否定,这也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仅就东坡先生的妇女观这个议题而论,其妇女观就是在当时,是否就能称得上一种进步的妇女观?这大概还是需要商榷的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