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因素及治疗.

合集下载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各有各的招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各有各的招
改治疗方案或停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如软饭、面条、蔬菜、水果等 ,避免油腻、辛辣、坚硬等不
易消化的食物。
规律饮食
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
适量饮水
保持适当的饮水量,有助于消 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 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放松心情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 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 音乐、做瑜伽等方式放
松心情。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胃 部环境,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02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 法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具有健 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 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中成药
选用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如 香砂六君子丸、健脾丸等,方便 患者服用。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 目的。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 内关等。
多样化食物
摄入多种食物,保证营养 均衡,避免单一食物摄入 过多,影响消化功能。
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辛辣、油腻、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 刺激肠胃,引发不适。
适当的运动锻炼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改 善消化功能,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状。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坚持锻炼
保持长期、规律的锻炼习惯,有助于 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功能性消化不 良。
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异常症 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情绪变化,保持良好的心 态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遵循治疗方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2 2 干预前后相关指标 的 比较 : 过干预后 , . 通 患者抑郁评分 有明显降 低, 生活质 量明显提高 , 与治疗前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O 0 ) ( P< . 5 ,见表 2 。 ) 表 2 干 预 前 后 相关 指 标 的 比 较
3. 论 讨
3 1 护理干预的效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 . 功能性消化不 良俨然成 为影 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 之一。但 由于该病往往 检查不 出明显器 质性病 变, 发病原因也不明确 , 常令患者 困扰不 已【J 2。一直 以来 , 临床认为 因此 治疗过程 中辅以抑郁 的 13 观察指标 : . 观察并 记录患者 临床症状 改善情 况 , 评估其抑 郁评 患有本 病的患者常伴有不痛程度 的抑郁症状 , 并 干预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本组研究结 果发现 , 导致患者抑郁 的原因 主要 分 、 活 质 量 改 善 和 治 疗 效果 。 生 对治疗缺乏信心 、 担心治疗 费用 、 睡眠差等, 通过 了解抑郁 源 1 4 统计数据处 理 : . 统计数据应用 S S 1. P S 1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采用 t 有生 活压力大 、 头后 , 有针对性的采取 护理 干预 , 者的抑 郁评分 和生活 质量均有 明显改 患 和x 检验 , 0 0 P< .5为 差异有显著性 。 善 , 次 说 明心 理 护 理 干 预 切实 可 行 。 再 2 结 果 . 3 2 护理干预措施 。在对患者抑郁及相关 原因进行评估和分析后 , . 接 2 1 抑郁原 因: . 导致抑郁的主要原 因是生活压力 大、 对治疗缺乏信 心、 下来就是具体的方案实施 ,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以下几点 : 担心治疗费用 、 睡眠差 , 具体分布 , 见表 1 。 ( )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患 者抑 郁 的原 因及 护 理干 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关系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关系研究
罗 艺‘ 黄 焕 军
武汉市商业 职工 医院,湖北武汉
4 0 2 30 1 4 03 30 0
1 华中科 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 内科 ,湖北武汉
摘要 目的 研究功能性 消化不 良与心理 因素的关系 , 探讨 以认 知疗法为 主的心理治疗在功 能性 消化不 良 治疗 中的作用。方法 对 10例 F 2 D患者 , 按设 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进行 治疗 , 2组同时实施心理治
组 临床综合 症 , 状可 持续或 反复 发作 , 症 病程一 般
诊和消化科住 院的 10例患 者 , 2 年龄 1 ~ 2岁 , 8岁 6 平 均 4 岁 , 4 例 , 7 , :女约为 06 1全 部 1 男 8 女 2例 男 .: ; 病例 均经 胃镜 、 、 、 B超及 血液 生化 检查 排 除 肝 胆 脾 胃 、 、 、 等器 质性 疾病 ; 合修 正 的功能 胃肠病 肠 肝 胆 符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 ( D) 指 具 有 上 腹 痛 、 F 是 上腹
1 临床资 料与研 究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胀、 早饱 、 嗳气 、 欲不振 、 食 恶心 、 吐 、 呕 反酸 等上腹 不
适症状 , 经检 查排 除 引起这 些症 状 的器 质性 疾 病 的

人选标准为 20 04年 1 月 ~ 06年 1 月 内科 门 1 20 1
A s at Obet e T vsgt ter ao si o fnt nlydses i sco gclat s a dt bt c r jci oi et a l i hp fu c oat yppi wt pyhl iafc r, n v n i eh e tn i i a h o o o
1 0 c s s o u ci n l y d s e sa p t ns wee r n o y d vd d i t r ame tg o p a d c nr lg o p B t a e ff n t ai y p p i ai t r a d ml i ie n o te t n r u n o t r u . o h 2 o t e o go p r ra e y p y h l gc lt ame te c p r g e e a mi i e e o t e t ame tgo p T e efc s o ru swee te t d b s c oo ia r t n x e t d u s w r d ns r d t h r t n ru . h f t f e t e e t ame ti oh go p e e c mp r d Re u t T e ewa o sai ia i e e c ewe n rme ilefcs o o h r t n n b t u s w r o a e , e r sl s h r s n tt t ldf r n e b t e e da f t fb t sc f e go p , Co cu i n T e o c re c ff n t n l yd s e sa h s aco er lt n hp w t sc oo ia co s a d ru s n l so s h c u r n e o ci ai y p p i a ls e ai s i i p y h l gc l a tr n u o t o h f p y h lg c lt ame t o l l y a s nf a trl n t ec s ff n t n l y d s e sa s c o o ia r t n u d p a i i c n o e i h a eo c i ai y p p i. e c g i u o t Ke r s f n t n l y d s e sa s c o o i a fc os s c oo ia r ame t y wo d u c i ai y p p i ;p y h lg c l a t r ;p y h lgc lt t n o t e

心理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M ay ,2008Vo l ,3No.102008年05月第3卷第10期分开中隔软骨及大翼软骨内侧脚,可将上唇、鼻小柱、鼻尖、鼻翼及面中部软组织拉起达眶下缘水平,能完全暴露面中部骨性结构术野宽阔,能同时行上颌骨、眶骨、额颧骨骨间内固定并可同时行上颌窦、筛窦探察术。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愈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坚强内固定的优点在于骨折端精确复位并加压坚强固定,造成骨断面间的紧密接触,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并使骨折愈合桥缩短到最小距离,为直接愈合创造条件,减少愈合过程中纤维和软骨成分的出现[4]。

虽然坚强内固定能使骨折端精确对位,由于钛板本身薄弱,特别是用于上颌固定的钛板由于肌肉的牵拉、重力作用以及咬合力的作用可能引起变形,同时由于颌骨骨折的复杂性,特别是多发性骨折以及伴有骨缺损的患者,大多数在术后早期会出现咬合关系不良,应及时行颌间牵引固定。

对于上颌骨游离骨折,为增加稳定性可同时在颏部加颅颌弹力绷带。

下颌骨多发骨折稳定性也较差特别是伴有髁突骨折的患者术后易出现骨源性或非骨源性咬合关系不良[5],须术后行颌间牵引,以保证骨折愈合后有良好的咬合关系。

参考文献:[1]张益,张陈平.颌骨外科与AO 内固定新进展-颌骨骨折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1):41-43[2]Hayter J P,Cawood JI.T he functional cas e f or miniplates in ma x-illofa cial s urgery [J].Int J OralMaxillof ac S urg,1993,22(1):91-96[3]C hampy M,Lodde JP ,Ja egar JH.Mandibular os teosynthe sis ac-cording to the Michelet te chnic .Bionecha nica l base s [J ].R ev Stoma tol Chir-Ma xillof ac ,1976,77:569-576[4]王来平,叶茂昌。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

生活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减轻精神压力等也有助 于改善症状。
0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策略
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 协同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 的优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缩短病程。
策略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因,选择 合适的中药和西药,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其中 饮食不节包括暴饮暴食、恣食肥甘厚味等;情志失调包括忧思恼怒、抑郁不乐 等;脾胃虚弱则包括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等。
中药治疗及方剂
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常见的证型包 括脾胃虚弱证、肝气郁结证、饮食积滞证等,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
该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 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 康造成一定影响。
发病机制与病因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 明确,可能与胃肠道动力不足、 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异常、 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02
该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作息不规律、脾胃Leabharlann 虚弱等。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可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症状。通过按摩患者的腹部和背部,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和 排空,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03
西医治疗功能性消 化不良
药物治疗及选用
促胃肠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 胃排空,缓解腹胀、嗳气 等症状。
抑酸药
如质子泵抑制剂(PPI) 和H2受体拮抗剂,可抑 制胃酸分泌,减轻胃痛、 反酸等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治疗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治疗分析
3讨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感和早饱之一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喛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 4 0・
中 国现 代 药 物 应 用 2 o 1 3年 1 O月 第 7卷 第 2 0期
照组 ( 各9 0例 ) , 两组患者 在年龄 、 性别 构成 , 身 体状况 等方 面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 具备可 比性 。 1 . 2 方法 全部 病例均 给予建 立 良好 的饮食 、 作息 等生活 习惯 , 采用质子泵抑 制剂雷 贝拉 唑抑 制 胃酸 分泌 、 莫沙 必利 促 进胃肠动力 , 瑞 巴派特保护 胃黏 膜等常规治 疗措施 。治疗 组加用 心理 治疗 , 具体如下 : ① 由专业心理 治疗师进行 定期 、 多次心理 咨询 , 尽 量解 除引起 焦虑 、 抑郁 的客观 因素。②文 拉 法辛 7 5 m g口服 1 次/ d , 2周后根据病情调 整药 量。 1 . 3 观察 指标 1 . 4 统计 学方法 所 有患者 治疗 4周后统计 临床 症状 , 记 录 症状完全消失例数 +部分缓解 例数 =有 症状完全 消失、 部分缓解 、 无缓 解病例数 。 效例数 , 按有效例数/ 总例数 计算有 效率 , 比较 采用 检验 。 应用 S P S S 1 8 .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
多种 , 呈持 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 ( 半年 以上 , 且 近 3个月
在个性异常 , 焦虑、 抑郁 积分 显著 高于 正常人 和十二 指肠 溃
来症状持续 ) 。②排便后症状不缓解 。③ 已排除可解 释症状
的器质性疾病 。④ 进行 焦虑 自评 量表 ( S A S ) 和抑 郁 自评量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摘要】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志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心理采取辩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情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26—01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饱胀、胀感,早饱、嗳气、恶心等上腹部症状,或胸部胀闷烧灼样疼痛或抑郁等神经系统症状;进食后往往上症有所加重[1]。

该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痞满”、“胃脘痛”等症[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大,临床上由于心理情志因素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逐渐增多。

而中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就建立以古代辩证法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医学模式,重视心理活动即情志活动在保持健康和疾病转归中有重要作用。

我们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情志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心理采取辩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志分析1.1 西医观点西医学认为精神和应激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密切,并通过调查提出该病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和抑郁积分高于正常人,特别是童年期应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1]。

1.2 中医观点在中医学中,情志是对情绪的特有称谓,是对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在内的所有情志特征与属性的抽象和概括。

情志活动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

”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心与肝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心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和调控着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和心里活动。

正常情志活动的产生依赖于五脏精气充盛及气血运行的畅达,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调节气血的运行,因而肝在调节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1.3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中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多数患者生活多挫折,精神症状比较明显,表现为焦虑、抑郁、失眠、多梦、恼怒、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与“恐癌”心理有关,其过度的恐惧、忧愁、思虑又会加重消化道症状。

浅谈七情学说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与治疗

浅谈七情学说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与治疗

浅谈七情学说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与治疗发布时间:2022-09-19T05:11:40.79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期作者:雷鸿麟李东霖冯培民[导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一种影响胃肠的慢性、特发性、雷鸿麟1 李东霖2 冯培民3通讯作者1.2.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级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一种影响胃肠的慢性、特发性、不伴器质性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常见消化类疾病之一,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其发生发展与情绪有密切联系。

通过探讨“七情学说”引起FD的病因病机,为指导临床论治FD提供相应治疗思路。

关键词:七情学说,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治疗。

七情指怒、喜、思、忧、恐、悲、惊七种情志的变更, 是人体们对周围环境影响而作出的一种反应性应答。

当受到外界过度的刺激而个人无法适应及承受时,这些正常心理状态则会转为影响人正常脏腑机能的不良因素,导致人体脏腑功能的失调,从而引发相关疾病。

七情”初次被提出,是在《礼记·礼运》中,其言:“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

在《黄帝内经》里则提出了“五志”的概念:“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详细指出喜、怒、思、忧和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紧密关联。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由胃、十二指肠功能障碍导致的以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或上腹灼热感、嗳气、恶心、食欲不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而且除开其余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临床上多见的功能性胃肠病[1]。

FD的西医治疗大多以改善症状为目的对症处理为主,用药包括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及抗抑郁药等虽历代中医古籍并无“FD”的明确阐述,但对胃痛、痞满等研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金元时期,结合其的临床表现多将其划分为嘈杂、胃痛、痞满的范畴[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因素及治疗
【关键词】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功能性胃肠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发病率大约占总人群的20%~49%,且有些病人的症状持久而顽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近年来对其研究颇多,而且取得了很大进展,现主要就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与心理治疗做一介绍。

1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上腹胀等症状,常于餐后加重,伴有早饱、食欲缺乏、恶心或呕吐等,并通过有关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糖尿病、硬皮病等。

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为rome标准,其定义为上腹部痛或不适,持续或间歇发作时间超过3个月,经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b超,内镜等)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

并建议把过去一些混淆诊断如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统一命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

而最新的rome 2标准更明确地指出fd为上腹正中部的疼痛和不适,不包括左、右季肋区的疼痛。

不适是主观感觉表现为上腹痞满、上腹胀、早饱和恶心,其具体定义为:在过去1年内至少12周有下述症状:(1)持续或间断性上腹正中疼痛和不适;(2)上腹痛和上腹不适,未能在排便后缓解,亦未见有粪便次数和外形的改变;(3)包括内镜检查未发现胃部器质性病变。

fd的分型主要根据其症状分为溃疡型消化不良、动力障碍样型消化不良和非特异性消化不良,过去尚有反流性消化不良,但现在一般认为胃部烧灼感明显多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不宜将gerd包括在fd中。

2 心理因素
fd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fd常无胃酸分泌异常,但fd患者的胃对物理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可能增强,有胃、幽门及十二指肠的动力异常,hp感染在消化不良的作用有待明确,而精神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

潘氏等对24例正常人和24例f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表(scl-90)评分,发现f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并且焦虑较抑郁更突出。

tally 等对76例确诊为fd的患者用抑郁焦虑人格改变的8种精神心理测试表进行分析,发现各项精神心理症状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hang对100例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的各类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抑郁、焦虑人格异常'躯体症状等12项精神心理测试表分析,发现消化不良组多项指数显著高于非消化不良组。

以上研究均说明精神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在f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 心理与抗抑郁药治疗
结合合理的饮食习惯,减少刺激性食物,调整生活不良习惯等方法,约80%以上病人有效,而其余顽固的fd患者,应结合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方可起效。

心理治疗在于指导患者改变认识,让患者把注意力指向外部世界,不要集中指向自身内部感觉,面对症状与症状和平共处,引导患者亲身体验越关注症状,症状越明显的心身相互作用。

鼓励患者带着症状去工作、学习和生活,不把自己当成病人,通过各种行为活动打破心身交互的恶性循环,使症状减轻,甚至消除。

另外还有催眠疗法、松弛疗法、生物反馈以及中国气功、针灸等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疗效。

蒋氏将102例f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研究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治疗4周后,经统计观察发现,研究组疗效(有效率91.6%)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2.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抗抑郁药包括传统的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拮抗剂、四环类等药物,和近年上市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百忧解)和帕罗西汀(塞罗特)等。

潘氏等用抗抑郁药治疗fd患者24例,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敌对、惊恐、偏执、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躯体和精神症状均得到非常显著的改善,说明抗抑郁药疗效确切。

tanum等报道用四环类抗抑郁药米安舍林治疗症状超过12个月的顽固性功能性胃肠病,疗效显著。

另外,tally 报道用抗抑郁药治疗fd疗效不佳,可能与患者选择疗程过短、剂量不足有关。

因此,在fd的治疗中,应首先依据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促胃动力药、抗酸药和抗幽门螺杆菌药,若无效,则应配合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因抗抑郁药起效较晚,常需2~3周才起效,在治疗初期或治疗合并睡眠障碍的fd患者可加用镇静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