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
临床检验正常值

临床检验正常值临床检验正常值⼀.⾎液检验(⼀)⾎液⼀般检验⾎红蛋⽩(Hbg)男性120-160g/L ⼥性110-150g/L 新⽣⼉170-200g/l红细胞(RBC)男性 (4.0-5.5)×1012/L ⼥性 (3.5-5.0)× 1012/L新⽣⼉ (6.0-7.0) ×1012/L⽩细胞(WBC)成⼈(4.0-10.0) ×109/L 新⽣⼉(15.0-20.0) ×109/L6个⽉⾄2岁(11.0-12.0) ×109/L⽩细胞分类计数点彩红细胞百分率<0.0001(0.01%)绝对值<300/106红细胞嗜多⾊性红细胞<0.01(1%)(⼆)红细胞的其他检验⽹织红细胞(Rtc)成⼈百分数0.005-0.015(0.5%-1.5%)绝对值(24-84) ×109/L新⽣⼉百分数0.02-0.06(2%-6%)⽹织红细胞⽣成指数(RPI) 2红细胞沉降率(ESR)Westergren法男性 0-15mm/l⼩时末⼥性 0-20mm/l ⼩时末红细胞平均直径 6-9µm(平均7.2µm)红细胞厚度边缘部2µm,中央部1µm⾎细胞⽐容(Hct)微量法男性0.467±0.039L/L⼥性 0.421±0.054L/L温⽒法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法82-92fl ⾎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平均红细胞⾎红蛋⽩(MCH)⼿⼯法27-31pg⾎细胞分析仪法27-34pg平均红细胞⾎红蛋⽩浓度(MCHC)320-360g/L(32%-3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RDW-CV 11.5%-14.5%红细胞半衰期(T1/2)25-32天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荧光光度法<2.34µmol/L⾎浆游离⾎红蛋⽩<0.05g/L(1-5mg/dl)⾎清结合珠蛋⽩0.7-1.5g/L(70-150mg/dl)⾎浆⾼铁⾎红素清蛋⽩电泳法阴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开始溶⾎4.2-4.6g/L(0.42%-0.46%)Nacl溶液完全溶⾎ 2.8-3.4g/L(0.28%-0.34%)Nacl溶液⾃⾝溶⾎试验溶⾎度<3.5%酸溶⾎试验(Ham试验)阴性蔗糖⽔溶⾎试验阴性抗⼈球蛋⽩试验(Coombs试验)直接与间接均为阴性冷热溶⾎试验(Donath-Landsteiner试验)阴性变性珠蛋⽩(Heinz)⼩体⽣成试验<0.30(30%)⾼铁⾎红蛋⽩还原试验还原率 >0.75(75%)氰化物-抗坏⾎酸盐试验阴性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 Zinkham法(WHO推荐) 12.1±2.09IU/gHb(370C)Glock与Melean法(ICSH推荐) 8.34±1.59IU/gHb(370C) ⾎红蛋⽩F测定(碱性变性试验)2岁后⾄成⼈<2%⾎红蛋⽩F酸洗脱法测定成⼈ <0.01(1%)新⽣⼉ 0.55-0.85(55%-85%)2岁后幼⼉ <0.02(2%)⾎红蛋⽩A2测定成⼈0.015-0.03(1.5%-3%)⾎红蛋⽩H包涵体⽣成试验 <0.01(1%)异丙醇沉淀试验阴性硫化⾎红蛋⽩定性试验阴性硫氧⾎红蛋⽩不吸烟者 0-0.23g/L(0-2.3mg/dl)吸烟者0.21-0.042g/L(2.1-4.2mg/dl)⼀氧化碳⾎红蛋⽩定性阴性定量不吸烟者<0.02(2%)吸烟者<0.10(10%)红细胞镰变试验阴性(三)⾎栓与⽌⾎的检验⽑细⾎管抵抗⼒(脆性)试验(CRT) Rumpel-Leede法5cm直径圆圈内新出⾎点数男性<5个⼥性<10个⼉童 <10个出⾎时间(BT)Duke法 1-3min,超过4min为异常Ivy 法 2-6min,超过7min为异常⾎管性⾎友病因⼦抗原(vWF:Ag)免疫⽕箭电泳法 94.1%±32.5%⾎浆6-酮-前列腺素F1aα(6-Keto-PGF1α) 酶联法 17.9±7.2ng/L⾎浆⾎栓调节蛋⽩抗原(TM:Ag) RIA法 20-35µg/L⾎浆内⽪素-1(ET-1) ELISA法<5ng/L⾎⼩板计数 (100-300) ×109/L⾎⼩板平均容积(MPV)7-11fl⾎⼩板分布宽度(PDW)15%-17%⾎⼩板相关免疫球蛋⽩ELISA法PAIgG 0-78.8ng/107⾎⼩板PAIgM 0-7.0ng/107⾎⼩板PAIgA 0-2.0ng/107⾎⼩板⾎⼩板粘附试验(PAdT)⾎⼩板粘附率 62.5%±8.61%(45.34%-79.78%)⾎⼩板聚集试验(PAgT)表4-2-13⾎浆⾎⼩板球蛋⽩ (β-TG) ELISA法 16.4±9.8µhg/L⾎浆⾎⼩板第四因⼦(PF4)ELISA法 3.2±2.3µg/L⾎浆⾎⼩板P-选择素 1.61±0.72×1010分⼦数/ml⾎⼩板第3因⼦有效性(PF3aT)复钙时间:Ⅰ组较Ⅱ组延长<5s⾎块收缩试验(CRT)⾎块收缩率65.8±11.0%⾎浆⾎栓烷B2(TX-B2)ELISA法 76.3±48.1ng/L凝⾎时间(CT)普通试管法 6-12min硅管法 15-32min活化部分凝⾎时间(APTT)32-43s(超过对照值10s为延长)⾎浆凝⾎酶原时间(PT)11-13s(超过对照值3s为延长)凝⾎酶原⽐值(受检⾎浆PT/正常⾎浆PT)1.0±0.05⾎浆纤维蛋⽩原(Fg)2-4g/L简易凝⾎酶⽣成试验(STGT)最短凝固时间<15s(10-14s)⾎浆因⼦Ⅷ促凝活性(FⅧ:C)103%±25.7%⾎浆因⼦Ⅸ促凝活性(FⅨ:C)98.1%±30.4%⾎浆因⼦Ⅺ促凝活性(FⅪ:C)100%±18.4%⾎浆因⼦Ⅻ促凝活性(FⅫ:C)92.4%±20.7%⾎浆因⼦Ⅱ促凝活性(FⅡ:C)97.7%±16.7%⾎浆因⼦Ⅴ促凝活性(FⅤ:C)102.4%±30.9%⾎浆因⼦Ⅶ促凝活性(FⅦ:C)103%±17.3%⾎浆因⼦Ⅹ促凝活性(FⅩ:C)103%±19.0%⾎浆因⼦Ⅷ定性试验24⼩时内纤维蛋⽩凝块不溶解⾎浆因⼦Ⅷ亚基抗原FⅧα:Ag100.4%±12.9%FⅧβ:Ag98.8%±12.5%⾎浆凝⾎酶⽚段1+2(F1+2)0.67±0.19nmol/L⾎浆纤维蛋⽩肽A(FPA)不吸烟男性 1.83±0.61µg/L不吸烟⼥性 2.22±1.04µg/L 可溶性纤维蛋⽩单体复合物(SFMC)胶乳凝集法阴性ELISA法 48.5±15.6mg/LRIA法 50.5±26.1mg/L组织因⼦(TF)双抗体夹⼼法30-220ng/L⾎浆抗凝⾎酶Ⅲ活性(AT-Ⅲα:A)108.5%±5.3%⾎浆抗凝⾎酶Ⅲ抗原(AT-Ⅲβ:Ag)免疫⽕箭电泳法0.29±0.06g/L ⾎浆蛋⽩C抗原(PC:Ag)免疫⽕箭电泳法102.5%±20.1% ⾎浆游离蛋⽩S(FPS)凝固法100.9%±29.1%⾎浆组织因⼦途径抑制物(TFPT) ELISA法97.5±26.6µg/L⾎浆凝固酶-抗凝⾎酶复合物(TAT)1.45±0.4µg/L⾎浆肝素定量0IU/ml狼疮抗凝物质Lupo试验Ⅱ31-44sLupo试验30-38sLupo试验 /Lucor试验⽐值 1.0-1.2优球蛋⽩溶解时间(ELT)加钙法129.8±41.1min加酶法157.5±59.1min⾎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0.3-0.6u/ml⾎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75%-140%⾎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活性(PAI-1:A)0.1-1.0抑制单位/ml⾎浆α2-纤溶酶原抑制物活性(α2—PI:A)0.8-1.2抑制单位/ml⾎浆硫酸鱼精蛋⽩复凝固实验(3P试验)阴性⾎浆凝⾎酶原时间(TT) 16-18s(超过对照值3s为延长)⾎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或PIC) <0.8mg/L⾎浆纤维蛋⽩(原)降解产物(FDP)胶乳凝集法<5mg/L⾎浆D-⼆聚体(DD)胶乳凝集法阴性ELISA法<200µg/L⾎浆纤维蛋⽩肽Bβ1-420.74-2.24nmol/L⾎浆纤维蛋⽩肽Bβ15-42 1.56±1.20nmol/L全⾎⽐粘度(ηb)男性 3.43-5.07⼥性 3.01-4.29⾎浆⽐粘度(ηp)1.46-1.82⾎清⽐粘度(ηs)1.38-1.66全⾎还原⽐粘度 5.9-8.9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滤过指数0.29±0.10红细胞电泳时间⾃⾝⾎浆电泳时间16.5±0.85s(四)⾎液⽣化检验⾎清总蛋⽩(TP) 60-80g/L双缩脲法新⽣⼉46-70g/L7⽉~1周岁 51-73g/L1~2周岁56-75g/L>3周岁 62-76g/L⾎清清蛋⽩(A)40-55g/L溴甲酚绿法新⽣⼉28-44g/L<14岁38-54g/L>60岁34-48g/L⾎清球蛋⽩(G)20-30g/L清蛋⽩/球蛋⽩⽐值(A/G)1.5-2.5:1⾎清蛋⽩电泳醋酸纤维膜法清蛋⽩0.62-0.71(62%-71%)球蛋⽩α1 0.03-0.04(3%-4%)α2 0.06-0.10(6%-10%)β0.07-0.11(7%-11%)γ0.09-0.18(9%-18%) ⾎清前清蛋⽩ 1岁100mg/L1~3岁 168-281mg/L成⼈ 280-360mg/L⾎糖(空腹)全⾎(Folon-吴法)4.4-6.7mmol/L(80-120mg/dl)⾎清或⾎浆(邻甲苯胺法)3.9-6.4mmol/L(70-110mg/dl) ⼝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糖<6.72mmol/L服糖后0.5~1⼩时升⾄⾼峰7.84-8.96mmol/L服糖后2⼩时⾎糖恢复⾄空腹⽔平尿糖均为阴性⾎清胰岛素(空腹)10-20u/L(10-20µu/ml)胰岛素(µu/ml)/⾎糖(mg/dl)⽐值<0.3⾎清胰岛素C肽(空腹) 265-1324pmol/L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服糖后1⼩时胰岛素及C肽均上升⾄⾼峰服糖后3⼩时两者均下降⾄空腹⽔平糖化⾎红蛋⽩(GHb)(按GHb占⾎红蛋⽩的百分⽐计算)电泳法 5.6%-7.5%微柱法 4.1%-6.8%⽐⾊法 1.41±0.11nnmol/mg Hb⾎酮体定位阴性定量(以丙酮计)0.34-0.68mmol/L⾎浆乳酸0.44-1.78mmol/L⾎清总脂成⼈ 4-7g/L⼉童3-6g/L⾎清游离脂肪酸0.2-0.6mmol/L⾎清总胆固醇成⼈ 2.86-5.98mmol/L⼉童 3.12-5.2mmol/L⾎清游离胆固醇 1.3-2.08mmol/L胆固醇酯 2.34-3.38mmol/L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值3:1⾎清阻⾊性脂蛋⽩X(LP-X)阴性⾎清⽢油三酯(TG)0.56-1.7mmol/L⾎清磷脂 1.4-2.7mmol/L脂蛋⽩(LP)电泳乳糜微粒(CM)阴性⾼密度脂蛋⽩(HDL)0.30-0.40(30%-40%)低密度脂蛋⽩(LDL)0.50-0.60(50%-60%)极低密度脂蛋⽩(VLDL) 0.13-0.25(13%-25%)α-脂蛋⽩男性517±106mg/L⼥性 547±125mg/L⾼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沉淀法 0.94-2.0mmol/L(⽼年⼈偏⾼)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沉淀法 2.07-3.12mmol/L(⽼年⼈偏⾼)脂蛋⽩(a)(LP(a))ELISA法 <300mg/L载脂蛋⽩A1(Apo-A1) ELISA法男性 1.42±0.17g/L⼥性 1.45±0.14g/L载脂蛋⽩B(Apo-B)ELISA法男性 1.01±0.21g/L⼥性 1.07±0.23g/L载脂蛋⽩A/B 1.0-2.0⾎清钾 3.5-5.1mmol/L⾎清钠 135-147mmol/L⾎清氯(以氯化钠计)95-105mmol/L⾎清钙总钙(⽐⾊法)2.25-2.58mmol/L离⼦钙(离⼦选择电极法)1.10-1.34mmol/L⾎清⽆机磷成⼈ 0.97-1.61mmol/L⼉童 1.29-1.94mmol/L⾎清镁成⼈0.8-1.2mmol/L⼉童0.56-0.76mmol/L⾎清锌7.65-22.95µmol/L⾎清铜 11.0-22.0µmol/L⾎清锰 728µmol/L⾎清铁亚铁嗪显⾊法男性11-30µmol/L⼥性9-27µmol/L⾎清铁蛋⽩(SF)ELISA法或RIA法男性15-200µg/L⼥性12-150µg/L ⾎清总铁结合⼒(TIBC)男性 50-77µmol/L⼥性54-77µmol/L未饱和铁结合⼒25.2-50.4µmol/L转铁蛋⽩(Tf)免疫⽐浊法28.6-51.9µmol/L转铁蛋⽩饱和度(Ts)0.33-0.35µmol/L⾎清肌钙蛋⽩T(cTnT)ELISA法0.02-0.13µg/L⾎清肌红蛋⽩(Mb) ELISA法50-80µg/LRIA法6-85µg/L⾎清铜蓝蛋⽩免疫扩散法成⼈150-600mg/L⼉童 300-650mg/L⾎清甲胎蛋⽩(AFP)定性阴性定量成⼈ <25µg/L(25ng/ml)⼩⼉(3周~6⽉)<39µg/L(39ng/ml) 碱性胎⼉蛋⽩ 7.4-115µg/L(平均47.6µg/L)异常凝⾎酶原<20µg/Lβ2-微球蛋⽩(β2-M)0.8-2.4mg/L,平均1.5mg/L⾎氨⾕氨酸脱氢酶法11-35µmol/L⾎清总胆红素(STB)成⼈3.4-17.1µmol/L新⽣⼉0-1天 34-103µmol/L1-2天 103-171µmol/L3-5天68-137µmol/L结合胆红素0-6.8µmol/L⾮结合胆红素1.7-10.2µmol/L胆汁酸(BA)总胆汁酸(酶法)0-10µmol/L胆酸(⽓-液相⾊谱法)0.08-0.91µmol/L鹅脱氧胆酸(同上)0-1.61µmol/L⽢氨胆酸(同上)0.05-1.0µmol/L脱氧胆酸(同上)0.23-0.89µmol/L尿素氮成⼈ 3.2-7.1mmol/L⼉童 1.8-6.5 mmol/L肌酐全⾎ 88.4-176 µmol/L⾎清或⾎浆男性53-106µmol/L⼥性44-97µmol/L尿酸磷钨酸盐法男性 268-488µmol/L⼥性 178-387µmol/L尿酸酶法男性208-428µmol/L⼥性155-357µmol/L⼉童119-327µ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连续监测法10-40u/L⽐⾊法5-25u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连续监测法 10-40u/L ⽐⾊法8-28uALT/AST⽐值≤1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同⼯酶 <5u⾎清碱性磷酸酶(ALP)连续监测法成⼈ <40-110u/L ⼉童<250u/L碱性磷酸酶同⼯酶(ALPiso)成⼈ALP1阴性ALP2 0.90(90%)ALP3少量ALP4阴性,妊娠期增多,占0.40-0.65(40%-65%)ALP5 B型或O型⾎型者微量ALP6阴性⼉童 ALP3 >0.60(60%)ALP2少量其余阴性γ-⾕氨酰转移酶(GGT或γ-GT)连续监测法<50u/L ⾎清酸性磷酸酶(ACP)化学法 0.9-1.9u/L乳酸脱氢酶(LD或LDH)连续监测法 104-245u/L速率法 95-200u/L乳酸脱氢酶同⼯酶(LDiso)单胺氧化酶(MAO)伊藤法成⼈<30u中野法 23-49u脯氨酰羟化酶(PH)39.5±11.87µg/L5’-核苷酸酶27-283mmol/L肌酸激酶(CK)酶偶联法 370C男性38-174u/L⼥性26-140u/L300C男性15-105u/L⼥性10-80u/L肌酸显⾊法男性 15-163u/L⼥性3-135u/L连续监测法男性38-174u/L⼥性26-140u/L肌酸激酶同⼯酶(Ckiso) CK-MB<0.05(5%)CK-MM0.94-0.96(94%-96%)CK-BB阴性或微量肌酸激酶异型(CK-MB)CK-MB1<0.71u/LCK-MB2<1.01u/LMB1/MB2⽐值 <1.4醛缩酶 3-8u(平均5.4u)⾎清淀粉酶(AMS)Somogyi法总活性 800-1800u/L酶偶联法 20-115u/L⾎清脂肪酶(APS)⽐⾊法0-79浊度法 0-160滴度法<1500u/L胆碱脂酶(ChE)全⾎胆碱脂酶(AChE)⽐⾊法80000-12000u/L连续监测法为⾎清ChE的1.5-2.5倍⾎清胆碱脂酶(SchE)⽐⾊法30000-80000u/L连续监测法620-1370u/L 胆碱脂酶活性0.80-1.00(80%-10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法555-633µg/g.Hb⾎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100ng/L靛氰绿滞留率(ICGR)15min滞留率0-10%(五)⾎清学与免疫学检测免疫球蛋⽩IgG单向免疫扩散法7.6-16.6g/LIgA单向免疫扩散法⾎清型0.71-3.35g/L分泌型(SIgA)唾液 314mg/ml泪液 30-80mg/ml初乳 5060.5mg/ml IgM单向免疫扩散法0.48-2.12g/LIgD ELISA法0.6-1.2mg/LIgE ELISA法 0.1-0.9mg/L⾎清M蛋⽩阴性总补体活性(CH50)试管法50100u/ml补体旁路途径溶⾎活性(AP-H50)试管法21.7±5.4u/ml补体C1q ELISA法180-190mg/L补体C3单向免疫扩散法 1.14±0.27g/L补体C4单向免疫扩散法0.55±0.11g/L补体C3裂解物(C3SP)C3C<94mg/L补体旁路B因⼦(BF)单向免疫扩散法 0.1-0.4g/L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E-RFT)T细胞总花结形成细胞(EtRFC) 0.644±0.067(64.4±6.7%)活化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EaRFT)0.236±0.035(23.6±3.5%)稳定T细胞花结形成细胞(EsRFT)0.033±0.026(3.3±2.6%)T细胞转化试验(LTT)形态学法转化率 0.601±0.076(60.1±7.6%) 3H-TdR掺⼊法刺激指数(SI)<2T细胞分化抗原CD3免疫荧光法 63.1±10.8%流式细胞术61%-85%CD4(TH)免疫荧光法42.8±9.5%流式细胞术28%-58%CD8(TS)免疫荧光法19.6±5.9%流式细胞术19%-48%CD4/CD8 0.9-2.1/lB细胞膜表⾯免疫球蛋⽩(SmIg)免疫荧光法SmIg阳性细胞 21%SmIgM阳性细胞8.9%(7%-13%)SmIgA阳性细胞 2.2%(1%-4%)SmIgD阳性细胞 6.2%(5%-8%)SmIgE阳性细胞 0.9%(1%-1.5%)SmIgG阳性细胞 7.1%(4%-13%)红细胞-抗体-补体花结形成试验(EA-RFT)B细胞EA花结形成试验(EA-RFC)8%-12%B细胞EA-补体花结形成试验(EAC-RFC)8%-12%B细胞⿏红细胞花结形成试验(M-RCT)8.5±2.8%B细胞分化抗原CD19流式细胞术 11.74±3.37%⾃然杀伤细胞活性(NK)51Cr释放法⾃然释放率<10%-15%⾃然杀伤率47.6%-76.8%51Cr利⽤率 6.5%-47.8%酶释放法细胞毒指数27.5%-52.5%流式细胞术 13.8±5.9%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ADCC)51Cr释放法<10%为阴性,10%-20%可疑阳性,可疑阳性,≥20%为阳性溶⾎空斑法 <5.6%阳性⽩细胞介素2活性(IL-2)3H-TdR 掺⼊法 5-15ku/L⽩细胞介素2受体(IL-2R)ELISA法 <200u/ml肿瘤坏死因⼦(TNF) ELISA法 4.3±2.8µg/l⼲扰素(IFN) ELISA法 1-4ku/L类风湿因⼦(RF)ELISA法 1-4ku/LC反应蛋⽩(CRP)免疫⽐浊法阴性单向免疫扩散法<8mg/L抗核抗体(ANA)免疫荧光法阴性⾎清滴度>1:40为阳性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抗ds-DNA)阴性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抗核糖核蛋⽩抗体(抗RNP)阴性抗酸性核蛋⽩抗体(抗Smith,Sm)阴性抗⼲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阴性抗⼲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阴性抗系统性硬化症抗体(抗Scl-70)阴性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抗平滑肌抗体(ASMA)阴性抗甲状腺球蛋⽩抗体(抗TG)间接⾎凝法滴度≤1:32ELISA法,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阴性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TM)间接⾎凝法,ELISA,PIA法均阴性抗⼄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 ELISA法或RIA法阴性或≤0.3nmol/l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聚⼄⼆醇(PEG)沉淀法低于正常对照值+2SD或A值≤ 0.12微量抗补体法阴性C1q结合法低于正常对照组+2SD或A值<0.12冷球蛋⽩(CG)阴性或<80mg/l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ELISA法 HAVIgM阳性HAVIgA阴性HAVIgG部分⽼年⼈可见阳性⼄型肝炎病毒表⾯抗原(HBsAg) ELISA法,RIA法阴性反向间接⾎凝法阴性(滴度<1:8)⼄型肝炎病毒表⾯抗体(HBsAb) ELISA法,RIA法阴性⼄型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ELISA法,RIA法阴性⼄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 ELISA法,RIA法阴性⼄型肝炎病毒核⼼抗原(HBcAg) ELISA法,RIA法阴性⼄型肝炎病毒核⼼抗体(抗HBc)抗HBc总抗体ELISA法,RIA法阴性抗HbcIgM ELISA法,RIA法阴性抗HbcIgG ELISA法,RIA法阴性⼄型肝炎病毒表⾯抗原蛋⽩前S2(Pre- S2)阴性⼄型肝炎病毒表⾯抗原蛋⽩前S2抗体(抗Pre- S2 )阴性⼄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斑点杂交实验阴性聚合酶琏反应阴性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斑点杂交实验阴性RT-PCR法阴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抗HCV IgM)ELISA法,RIA法阴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IgG(抗HCV IgG) ELISA法,RIA法阴性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 Ag)IFA,RIA,ELISA法均阴性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V) IFA,RIA,ELISA法均阴性丁型肝炎病毒RNA(HDV-RNA) RT-PCR法阴性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 IgG和抗HEV IgM) RIA,ELISA法均阴性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 RIA,ELISA法阴性抗链球菌溶⾎素―O‖(ASO) 滴度低于1:400Widal反应直接凝集法―O‖低于1:80―H‖低于 1:160―A‖低于 1:80―B‖低于 1:80―C‖低于 1:80伤寒沙门菌抗体IgM酶联免疫试验阴性或滴度低于1:20伤寒沙门菌可溶性抗原乳胶凝集法阴性斑疹伤寒⾎清反应(Weil-Felix反应)阴性或低于1:40流⾏性脑脊髓膜炎免疫测定抗体,抗原测定均为阴性布⽒杆菌凝集试验阴性或滴度低于1:25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 胶体⾦法或ELISA法阴性结核分枝杆菌DNA PCR法阴性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Ab)⾦标免疫斑点法阴性出⾎热病毒抗体IgM ELISA法阴性流⾏性⼄型脑炎病毒抗体IgM ELISA法阴性⼈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 IgM和IgG IFA法或ELISA法阴性;MCMV-DNA阴性柯萨奇病毒(Cox)抗体IgM和IgG IFA法或ELISA法阴性;Cox-RNA阴性轮状病毒抗体和RNA阴性嗜异性凝集试验红细胞凝集法阴性或凝集效价低于1:8⼸形⾍抗体和DNA阴性⽇本⾎吸⾍抗体环卵沉淀法阴性ELISA 法IgE0-5iu/l,IgG,IgM阴性囊⾍抗体(CSA) ELISA法⾎清低于1:64,脑脊液低于1:8间接⾎凝法⾎清低于1:128,脑脊液低于1:8疟原⾍抗体和抗原IFA法和ELISA法测定抗体阴性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原阴性沙眼⾐原体(CT)抗体IgM和IgG IFA法CT-IgM效价≤1:32CT-IgG效价≤1:512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特异性抗体)快速⾎浆反应素试验(RPR)阴性不加热⾎浆反应素试验(SRU)阴性美国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阴性确诊试验(特异性抗体)梅毒螺旋体⾎凝试验(TPTA) 阴性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FTA-ABS) 阴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筛选实验ELISA法和快速蛋⽩印迹法阴性确诊试验 (测HIV-RNA)蛋⽩印迹法和RT-PCR法阴性钩端螺旋体抗体补体结合实验和ELISA法阴性(滴度<1:10)间接⾎凝试验阴性(滴度<1:60)凝集溶解实验阴性(滴度<1:400) 甲种胎⼉球蛋⽩(AFP,αFP) 对流免疫电泳法阴性RIA或ELISA法 <20µg/l癌胚抗原(CEA)ELISA法和RIA法 15µg/l癌抗原125(CA125) 男性及50岁以上⼥性<2.5万µ/l (RIA法或ELISA法)20-40岁⼥性<4.0万µ/l(RIA法) 组织多肽抗原(TPA) RIA法 <130µ/l癌抗原15-3(CA15-3) RIA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2.5万µ/l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RIA法,CLIA法≤4.0µg/l鳞状上⽪癌抗原(SCC) RIA法,CLIA法≤1.5µg/l癌抗原-50(CA-50) 固相放射免疫分析(IRMA)法,CLIA法 0-2.0万µ/l 癌抗原72-4(CA72-4) ELISA法 <6.7µg/l 糖链抗原19-9(CA19-9) IRMA法,ELISA法上限 2.6万µ/l癌抗原242(CA242) ELISA法 <20kµ/l前列腺酸性磷酸梅(PAP)RIA法,CLIA法≤ 2.0µ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RIA法,ELISA法≤12.5µg/l异常凝⾎酶原(APT) <20µg/lα-L-岩藻糖苷酶(AFU) ELISA法234-414µmol/l⼆.⾻髓检验有核细胞计数(40-180)×109/L增⽣程度增⽣活跃(即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约为20:1)粒/红(G/E) 2.76±0.87:1粒系细胞总数约占 0.50-0.60(50%-60%)粒系细胞分类原粒细胞0-0.0018(0%-1.8%)早幼粒细胞 0.004-0.039(0.4%-3.9%)中性中幼粒细胞 0.022-0.122(2.2%-12.2%)中性晚幼粒细胞 0.035-0.132(3.5%-13.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164-0.321(16.4%-32.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042-0.212(4.2%-21.2%)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0-0.014(0%-1.4%)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0-0.018(0%-1.8%)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0.002-0.039(0.2%-3.9%)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0-0.42(0%-4.2%)嗜碱性中幼粒细胞0-0.002(0%-0.2%)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0-0.003(0%-0.3%)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0-0.004(0%-0.4%)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0-0.002(0%-0.2%)红系细胞总数约占0.15-0.25(15%-25%)红系细胞分类原红细胞 0-0.019(0%-1.9%)早幼红细胞 0.002-0.026(0.2%-2.6%)中幼红细胞 0.026-0.107(2.6%-10.7%)晚幼红细胞 0.052-0.175(5.2%-17.5%)淋巴细胞分类原淋巴细胞 0-0.004(0%-0.4%)幼淋巴细胞 0-0.021(0%-2.1%)淋巴细胞0.107-0.431(10.7%-43.1%)单核细胞分类原单核细胞 0-0.003(0%-0.3%)幼单核细胞 0-0.006(0%-0.6%)单核细胞 0-0.062(0%-6.2%)浆细胞分类原浆细胞0-0.001(0%-0.1%)幼浆细胞0-0.007(0%-0.7%)浆细胞0-0.021(0%-2.1%)巨核细胞 0-0.003(0%-0.3%)巨核细胞分类原巨核细胞 0-0.05(0%-0.5%)幼巨核细胞 0-0.10(0%-10%)颗粒型巨核细胞 0.10-0.50(10%-50%)产⾎⼩板型巨核细胞 0.20-0.70(20%-70%)裸核 0-0.30(0%-30%)变性巨核细胞0.02(2%)⽹状细胞 0-0.01(0%-1%)内⽪细胞 0-0.004(0%0.4%)组织嗜碱细胞0-0.005(0%-0.5%)组织嗜酸细胞0-0.002(0%-0.2%)吞噬细胞0-0.004(0%-0.4%)脂肪细胞0-0.001(0%-0.1%)分类不明细胞0-0.001(0%-0.1%)过氧化物酶(POX)染⾊粒系(除原粒)细胞强阳性单核系细胞弱阳性或阴性淋巴系细胞阴性苏丹⿊B(SB)染⾊结果与 POX染⾊⼤致相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SP)染⾊阳性率 0.1-0.4(10%-40%)积分值 40-80(分)酸性磷酸酶(ACP)染⾊T淋巴细胞,多⽑细胞,Gaucher细胞阳性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巨核细胞阴性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AS-D NCE)染⾊,(特异性酯酶SE)中性粒细胞强阳性单核及淋巴系细胞阴性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染⾊(⾮特异性酯酶,NSE)粒系细胞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单核系细胞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糖原染⾊(PAS反应)原粒细胞阴性,早幼粒⾄分叶核粒细胞阳性单核细胞弱阳性淋巴细胞阴性,少数弱阳性巨核细胞阳性铁染⾊(普鲁⼠蓝反应)细胞外铁 1+ -2+细胞内铁 (铁粒幼细胞) 20%-90%,(平均65%)三.排泄物,分泌液及体液检验(⼀) 尿液检查尿量 1000-2000ml/24h外观透明,淡黄⾊酸碱反应弱酸性,pH约6.5⽐重 1.015-1.025蛋⽩质定性阴性定量20-130ml/24h(平均40ml/24h)Tamm-Horsfall蛋⽩(THP) 29.8-43.9mg/24h葡萄糖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24h(100-900mg/24h)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以丙酮计)0.34-0.85mmol/24h(20-50mg/24h)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尿稀释20倍为阴性)定量0.84-4.2µmol/24h尿胆素定性试验阴性胆红素定性阴性定量≤ 2mg/l紫胆原定性阴性定量0-4.4µmol/24h尿卟啉 0-36nmol/24h尿隐⾎试验阴性尿含铁⾎黄素试验(Rous试验) 阴性Bence-Jones蛋⽩阴性β2微球蛋⽩ <0.2mg/L(370µg/24h)α2微球蛋⽩ 0-15mg/L肌红蛋⽩定量<4mg/L乳糜尿试验阴性总氮 <857mmol/L肌酐男性7-18mmol/24h⼥性 5.3-16 mmol/24h尿素氮 357-535 mmol/24h尿酸 2.4-5.9 mmol/24h肌酸男性0-304 µmol/24h⼥性0-456µmol/24h氯化物170-255mmol/24h钠 130-260mmol/24h钾 51-102mmol/24h钙 2.5-7.5mmol/24h磷 22-48mmol/24h铅 <0.48µmol/24h汞 <250nmol/24h镁 2.1-8.2mmol/24h铁 <179µmol/24h铜 0.24-0.48µmol/24h锌 2.3-0.48µmol/24h尿N-⼄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18.5u/L 尿淀粉酶 Somogyi法<1000u 溶菌酶 0-2mg/L纤维蛋⽩降解产物 <0.25mg/L粘蛋⽩ 100-150mg/24h免疫球蛋⽩阴性补体C3阴性尿清蛋⽩排泄率(UAE) 5-30mg/24h尿沉渣检查⽩细胞<5个/HP红细胞<3个/HP(0-偶见)扁平或⼤圆上⽪细胞少许/HP透明管型偶见/HP12⼩时尿沉渣计数红细胞 <50万⽩细胞 <100万透明管型 <5000个1⼩时细胞排泄率红细胞男性 <3万/h⼥性 <4万/h⽩细胞男性 <7万/h⼥性 <14万/h 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 <106菌落/L(103菌落/ml) (⼆) 粪便检验量 100-300g/24h颜⾊黄褐⾊胆红素阴性粪胆原定量75-350mg/100g 粪(68-473µmol/24h)粪胆素阳性蛋⽩质定量极少粪便脂肪测定(平衡试验) <6g/24h隐⾎试验阴性细胞上⽪细胞或⽩细胞⽆或偶/HP余物残渣少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及肌纤维等(三) 胃液检验胃液分泌总量 1.5-2.5L/24h(含盐酸160mEq/L)⽐重 1.003-1.006pH 1.3-1.8空腹胃液量0.01-0.10L(平均0.05L)胃液性状清晰⽆⾊,轻度酸味,含少量粘液五肽胃泌素试验基础胃液量0.01-0.10L基础泌酸量 (BAO) 3.9±1.98mmol/h,很少超过5mmol/h最⼤泌酸量 (MAO) 3-23mol/h⾼峰泌酸量 (PAO) 20.26±8.77mmol/hBAO/MAO0.2乳酸测定定性试验阴性隐⾎试验阴性细胞⽩细胞与上⽪细胞少许细菌阴性(四) ⼗⼆指肠引流液检验量与颜⾊⼗⼆指肠液(D液) 10-20ml,⽆⾊,灰⾊或黄⾊A胆液 10-20ml,橙黄⾊B胆液 30-60ml,深褐⾊C胆液量不定,随引流时间⽽异,⾦黄⾊或淡黄⾊透明度透明或加碱性液体后透明粘稠度B胆液粘稠,A,C胆液略粘稠,D液较稀薄⽐重A胆液 1.009-1.013B胆液 1.026-1.032C胆液 1.007-1.010pH D液 7.6A胆液 7.0B胆液 6.8C胆液 7.4淀粉酶 (43-326)×104 Somogyi 单位/全标本胰蛋⽩酶0.35-1.60(35%-160%)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P-S试验)胰液流出量 70-230ml/h最⾼碳酸氢盐浓度70-125mmol/h淀粉酶排出量880-7400 Somogyi单位/kg体重(五) 脑脊液检验性状⽆⾊,清晰透明压⼒(侧卧) 0.686-1.76kPa(70-80mmH2O)蛋⽩定性(Pandy)试验阴性定量⼉童(腰椎穿刺) 0.20-0.40g/L成⼈(腰椎穿刺) 0.20-0.45g/L⼩脑延髓池穿刺 0.10-0.25g/L脑室穿刺0.05-0.15g/L清蛋⽩0.1-0.3g/L蛋⽩电泳前清蛋⽩0.02-0.07(2%-7%)清蛋⽩ 0.56-0.76(56%-76%)α1球蛋⽩ 0.02-0.07(2%-7%)α2球蛋⽩ 0.04-0.12(4%-12%)β球蛋⽩ 0.08-0.18(8%-18%)γ球蛋⽩ 0.03-0.12(3%-12%)葡萄糖成⼈ 2.5-4.5mmol/L⼉童 2.8-4.5mmol/L氯化物(以氯化钠计) 120-130mmol/L免疫球蛋⽩ IgG 0.01-0.04g/LIgA 0.001-0.006g/LIgM 阴性胆红素阴性⾊氨酸试验阴性乳酸脱氢酶(LD) 3-40u/L肌酸激酶(CK) 同⼯酶CK1 0-8IU/L⽐⾊法0.94±0.25u/L溶菌酶(LZM) 阴性或微量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5-20u/L细胞数成⼈(0-8)×106/L⼉童(0-15)×106/L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0.70(70%),单核细胞占0.30(30%) (六) 精液检验量⼀次排精液量 3.0-5.0ml⾊灰⽩⾊或乳⽩⾊,久未排精液者可淡黄⾊粘稠度呈胶冻状,30分钟后完全液化呈半透明状pH7.2-8.6(平均7.8)⽐重 1.033精⼦数(60-150)×109/L(0.6亿-1.5亿/ml)⼀次排精⼦总数 4亿-6亿活动精⼦ (30-60分钟内) 0.80-0.90(80%-90%)精⼦形态畸形精⼦<0.10-0.15(10%-15%)⽩细胞 <5个/HP(七) 前列腺液检验性状淡乳⽩⾊,半透明,稀薄液状pH 6.3-6.5卵磷脂⼩体多量或布满视野上⽪细胞少量红细胞 <5个/HP⽩细胞 <10个/HP淀粉样体⽼年⼈易见到,约为⽩细胞的10倍细菌阴性四肾功能实验菊粉清除率(Cin) 2.0-2.3ml×s-1/1.73m2(120-140ml/min)内⽣肌酐清除率(Ccr) 1.3-2.0ml×s-1/1.73m2(80-120ml/min)(以1.73m2标准体表⾯积校正) 肾⼩球滤过率(GFR) 总GFR 100±20ml/min昼夜尿⽐重试验(Mosenthal浓缩和稀释功能实验)24⼩时尿总量1000-2000ml夜尿量<750ml昼尿量/夜尿量⽐值 3-4:1尿最⾼⽐重>1.020最⾼⽐重与最低⽐重之差>0.009尿渗量(尿渗透压)测定(Uosm)禁饮后尿渗量 600-1000mOsm/kgH2O(平均800mOsm/kgH2O)⾎浆渗量(Posm)275-305Osm/kgH2O(平均300mOsm/kgH2O)尿渗量与⾎浆渗量⽐值 3.0-4.5:1渗透溶质清除率(空腹) 0.33-0.5ml/s(2-3ml/min)肾⼩管葡萄糖最⼤重吸收量 (TmG) 成⼈平均340±18.2mg/min男性 300-450mg/min⼥性 250-350mg/min对氨马尿酸最⼤排泄量(TmPAH) 60-90mg/min(80.9±11.3mg/min·1.73m2)尿酸化功能实验尿HCO3-<30mmol/L可滴定酸>10mmol/LNH4+ >20mmol/L有效肾⾎浆流量(EREF) 600-800ml/min肾全⾎流量(RBF) 1200-1400ml/min肾⼩管酸中毒试验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尿pH<5.3碳酸氢离⼦重吸收排泄(碱负荷)试验HCO3-排泄率≤ 1%五内分泌激素检测⾎甲状素(T4) 放免法 65-155n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 放免法 10-30pmol/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放免法 1.6-3.0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放免法 4-10pmol/L⾎反T3(rT3) 放免法 0.2-0.8nmol/L⾎清甲状腺结合球蛋⽩(TBG) 放免法15-34mg/L125I-T3摄取试验(125I-T3RUR) 25%-35%甲状腺摄131I率3h0.057-0.245(5.7%-24.5%)24h 0.151-0.471(15.1%-47.1%)基础代谢率(BNR) –0.10~+0.10(-10%~+10%)⾎甲状旁腺激素(PTH) 免疫化学发光法 1-10pmol/L放免法氨基端(活性端)230-630ng/L羧基端 (⽆活性端) 430-1860ng/L⾎降钙素(CT)放免法男性 0-14ng/L⼥性 0-28ng/L尿17羟⽪质激素(17-OHCS,17-OH) 男性 13.8-41.4µmol/24h ⼥性 11.0-27.6µmol/24h尿17酮⽪质激素(17-KS) 男性 34.7-69.4µmol/24h⼥性 17.5-52.5µmol/24h⾎⽪质醇放免法上午8时140-630nmol/L下午4时80-410nmol/L晚上8时⼩于上午8时的50%尿游离⽪质醇放免法30-276nmol/24h⾎醛固酮(Ald) 放免法普通饮⾷(上午6时)卧位238±104pmol/L ⽴位418±245omol/L低钠饮⾷卧位 646.6±333.4pmol/L⽴位 945.6±491pmol/L尿醛固酮普通饮⾷ 21.36±7.2nmol/24h尿⼉茶酚胺(CA) 微柱法 71.0-229.5nmol/24h尿⾹草扁桃酸(VMA) ⽐⾊法 5-45µnmol/24h⾎游离⼉茶酚胺多巴胺 <888pmol/L去甲肾上腺素615-3240pmol/L肾上腺素 <480pmol/L⾎浆睾酮(T) 放免法男性青春后期 100-200ng/L成⼈ 3000-10000ng/L⼥性青春后期 100-200ng/L成⼈200-800ng/L绝经后 80-350ng/L⾎浆雌⼆醇(E2) 放免法男性 50-200pmol/L⼥性卵泡期 94-433pmol/L黄体期 499-1580pmol/L排卵期 704-2200pmol/L绝经期 40-100pmol/L⾎浆孕酮放免法⾮孕妇⼥卵泡期(早) 0.7±0.1µg/L卵泡期(晚) 0.4±0.1µg/L排卵期 1.6±0.2µg/L黄体期 (早)11.6±1.5µg/L黄体期(晚) 5.7±1.1µg/L ⾎促甲状腺激素(TSH)放免法2-10mu/L⾎促肾上腺⽪质激素(ACTH)放免法上午8时 25-100mg/L下午6时 10-80ng/L⾎⽣长激素(GH)放免法男性成⼈ <2.0µg/L⼥性成⼈ <10.0µg/L⼉童 <20µg/L⾎抗利尿激素(ADH)放免法 1-10µu/ml(平均4µu/ml)尿抗利尿激素放免法11-30µu/24h(平均28.9µu/24h)六肺功能检查潮⽓量(TC)500ml(成⼈)深吸⽓量(IC) 男性 2600ml⼥性 1900ml补呼⽓容积(ERV) 男性910ml⼥性 560ml肺活量(VC) 男性 3470ml⼥性 2440ml功能残⽓量(FRC) 男性 2270±809ml⼥性 1858±552ml残⽓容积(RV) 男性 1380±631ml⼥性 1301±486ml静息通⽓量(VE) 男性 6663±200ml/min⼥性 4217±160ml/min最⼤通⽓量(MVV) 男性 104±2.71L/min⼥性 82.5±2.17L/min肺泡通⽓量(VA) 4L/min肺⾎流量 5L/min通⽓/⾎流(V/Q)⽐值 0.8⽆效腔⽓/潮⽓容积(VD/VT) 0.3-0.4弥散功能(CO吸⼊法) 198.5-276.9ml(kPa×min)[26.47-36.92ml/(mmHg×min)] ⽓道阻⼒ 1-3cmH2O×LS-1动脉⾎氧分压(PaO2) 12.6-13.3kPa(95-100mmHg)动脉⾎⼆氧化碳分压(PaCO2) 4.7-6.0kPa(35-45mmHg)混合静脉⾎氧分压(PvO2) 4.7-6.0kPa(35-45mmHg)动脉⾎与混合静脉⾎氧分压差 8.0kPa(60mmHg)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成⼈) <2.0kPa(15mmHg)动脉⾎氧饱和度(SaO2) 0.95-0.98(95%-98%)静脉⾎氧饱和度 0.64-0.88(64%-88%)动脉⾎氧含量(CaO2) 8.55-9.45mmol/L(19-21ml/dl)静脉⾎含氧量 4.5-7.2mmol/L(10-16ml/dl)⾎液酸碱度(pH值) 7.35-7.45(平均7.40)⾎液氢离⼦浓度 35-45mmol/L (平均24mmol/L)碳酸氢盐(标准或实际) 22-72mmol/L(平均24mmol/L)动脉⾎浆⼆氧化碳含量(T-CO2) 25.2mmol/L(25.2vol/%)⼆氧化碳结合⼒(CO2-CP) 22-31mmol/L(50-70vol/%)全⾎缓冲碱(BB) 45-55mmol/L(平均50mmol/L)碱剩余(BE) 成⼈±2.3mmol/L⼉童–4~+2mmol/L。
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建立

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建立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是为了帮助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准确评估儿童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它是根据大量儿童人群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的一组参考值范围。
对于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的建立,首先需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变化和发育进程。
从出生到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指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将参考区间按照年龄进行划分。
在婴幼儿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参考区间的范围较宽。
比如血红蛋白,新生儿出生时正常范围为110-170g/L,6个月时升高到110-140g/L,以后逐渐接近成人范围120-160g/L。
白细胞计数在婴幼儿期也变动较大,新生儿时正常范围为9-30×10^9/L,6个月时下降到5-20×10^9/L,1岁以后接近成人范围。
在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的身体逐渐成熟稳定,参考区间的范围相对较窄。
比如血糖,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范围为4.0-6.1 mmol/L,与成人相同。
生化检验指标如肝功能和肾功能也有相应的参考范围,这些参考区间是根据年龄、性别和发育进程的不同来确定的。
此外,还需考虑一些地理和人群学差异。
中国广袤的地域,不同地区的环境因素可能会对儿童的生理指标产生影响。
比如地处高海拔地区的儿童,其血红蛋白参考范围会相对较高。
同时,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也需要考虑。
一些常见遗传性疾病和血型因子也需要纳入参考区间的建立。
为了保证参考区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需要大样本的数据支持。
在收集样本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采集和处理,并排除可能干扰结果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比如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之,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是一个复杂且持续进行的过程。
它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地理和人群学差异,并以大样本数据为基础进行建立。
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建立

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建立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是指在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组用于评价儿童健康状况的生化指标和生理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常规检验指标的参考区间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建立准确的参考区间对于正确评价儿童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接下来将从血液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三个方面介绍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
一、血液常规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机体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对维持机体内环境和抵抗外界病原体具有重要作用。
儿童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在4.0-10.5×10^9/L之间,新生儿的白细胞计数略高一些,约为9.0-30.0×10^9/L。
2.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氧和二氧化碳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是评价贫血和多血症的重要指标。
儿童的红细胞计数一般在3.5-5.5×10^12/L之间,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略低一些,约为4.0-6.0×10^12/L。
3.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负责携氧的蛋白质。
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一般在110-150g/L之间,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浓度略低一些,约为140-240g/L。
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细胞成分,参与了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儿童的血小板计数一般在100-300×10^9/L之间,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略高一些,约为100-400×10^9/L。
5.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反映血小板在全血中所占比例的指标,儿童的血小板压积一般在0.1-0.3之间。
以上是儿童血液常规指标的参考区间,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医生了解儿童的血液情况,对于评价其贫血、感染以及出血倾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化指标1.血糖(GLU)血糖是血液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包括生化指标、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多个方面。
孩子的生化指标可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例如季节、性别、年龄等,因此,在解读孩子的生化指标时,需要与临床表现结合,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1.生化指标(1)白蛋白:对于孩子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35-55g/L。
(2)总蛋白:对于孩子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65-85g/L。
(3)葡萄糖:对于婴幼儿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3.3-5.6mmol/L,对于6岁以上儿童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3.3-6.1mmol/L。
(4)尿素氮:对于孩子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2.5-6.4mmol/L。
(5)肌酐:对于孩子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18-53μmol/L。
2.电解质(1)钠离子(Na+):对于婴幼儿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135-145mmol/L,对于6岁以上儿童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135-150mmol/L。
(2)氯离子(Cl-):对于儿童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98-108mmol/L。
(3)钾离子(K+):对于婴幼儿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3.5-5.5mmol/L,对于6岁以上儿童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3.5-5.1mmol/L。
3.甲状腺功能(1)TSH(促甲状腺激素):对于儿童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0.5-4.5mU/L。
(2)游离甲状腺素(FT4):对于儿童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12-22pmol/L。
4.肾功能(1)血清肌酐:对于孩子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18-53μmol/L。
(2)尿酸:对于孩子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120-360μmol/L。
(3)尿常规:通常会检查尿胆原、蛋白质、红细胞、亚硝酸盐等指标。
5.肝功能(1)白蛋白(ALB):对于儿童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35-55g/L。
(2)总胆红素(TBIL):对于儿童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3.4-20.5μmol/L。
(3)转氨酶(ALT、AST):对于儿童来说,正常参考范围是ALT 0-50U/L,AST 5-40U/L。
医院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医院)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项目名称英文缩略语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增高见于各种炎症、烧伤、大出血、白血病、组织损伤、手术创伤等;减少见于某些传染病、非白血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严重感染、病毒感染、肿瘤化疗后、X线照射等。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50~70%增多见于多种急性化脓性感染、应激性反应、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重金属中毒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化疗、X线照射、化学药物中毒等。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 0.5~5%增多见于过敏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手术后、烧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 0~1%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柯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
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 3~8%增多见于疟疾、活动性肺结核、单核细胞白血病、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M% 20~40%增多见于急性感染、结核病、传染病恢复期、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粒细胞增多时。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手术后、创伤、骨折、缺氧等;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结核、败血症等。
血红蛋白HB成人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男HB90~120g/L轻度贫血女HB90~110g/L 轻度贫血HB60~90g/L 中度贫血HB30~60g/L 重度贫血HB<30g/L 极度贫血血沉ESR男:0~15mm/h女:0~20mm/h血沉加快见于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结核病、风湿病、心肌梗死、出血性疾病、肿瘤、中毒、流产、妊娠等。
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生化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
对于儿童来说,生化检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儿童的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下面是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1. 血糖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
儿童的血糖参考区间为3.3-5.6mmol/L。
2. 血脂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儿童的血脂参考区间为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
3. 肝功能肝功能是指肝脏的代谢、分泌、解毒等功能状态。
儿童的肝功能参考区间为谷丙转氨酶<40U/L,谷草转氨酶<40U/L,总胆红素<17.1μmol/L,直接胆红素<6.8μmol/L。
4. 肾功能肾功能是指肾脏的排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功能状态。
儿童的肾功能参考区间为血肌酐<44μmol/L,尿素氮<3.2mmol/L,尿酸<0.36mmol/L。
5.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血液中的钠、钾、氯等离子体积浓度。
儿童的电解质参考区间为钠136-146mmol/L,钾 3.5-5.5mmol/L,氯98-110mmol/L。
以上是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的参考区间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同时,生化检验结果只是辅助诊断的手段,医生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国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中国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生化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体内生物学活性分子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
在进行生化检验时,我们通常会参考一些区间值,这些区间值被认为是正常儿童的生化指标范围。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
1. 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它可以评估儿童的血液状况。
在血常规中,我们通常会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是不同的。
例如,对于1个月至1岁的婴儿,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区间为100-180 g/L,而对于7-12岁的儿童,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区间为115-145 g/L。
2.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检测是评估儿童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在肝功能检测中,我们通常会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而定的。
例如,对于新生儿,ALT的正常参考区间为5-40 U/L,而对于1-3岁的幼儿,ALT的正常参考区间为5-25U/L。
3. 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儿童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在肾功能检测中,我们通常会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也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而定的。
例如,对于0-6个月的婴儿,血肌酐的正常参考区间为27-44 μmol/L,而对于7-12岁的儿童,血肌酐的正常参考区间为34-61 μmol/L。
4. 血脂指标血脂检测可以评估儿童的血脂代谢状况,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也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而定的。
例如,对于3-6岁的儿童,总胆固醇的正常参考区间为2.9-5.2 mmol/L,而对于13-18岁的青少年,总胆固醇的正常参考区间为3.1-5.2 mmol/L。
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建立

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建立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是用于评估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标准。
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的参考区间,以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血液、尿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四个方面对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的参考区间进行详细介绍。
一、血液指标1.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是评估儿童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基本指标的检验项目。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血常规的参考区间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40-220g/L之间,而3-6岁的儿童为110-140g/L,7-12岁的儿童则为115-150g/L。
2.凝血功能指标儿童的凝血功能指标也是常规检验项目之一。
在新生儿期,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参考区间均较宽,分别为10-16s和25-40s。
随着年龄增长,这两个指标的参考范围会逐渐逼近成人的标准。
3.血型鉴定指标血型鉴定在新生儿出生后就需要进行检测。
根据中国卫生部发布的《新生儿血型鉴定技术规范》,A、B、O血型的检测时间一般为出生后24小时内,Rh(D)血型的检测时间一般为出生后72小时内。
二、尿液指标1.尿常规指标尿常规是评估儿童肾功能和泌尿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对于儿童的尿液检验,常规包括尿比重、酸碱度、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糖等多个指标。
这些指标的参考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尿常规镜检指标除了尿常规外,尿液镜检也是常规检验项目之一。
对于儿童来说,尿液镜检主要包括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上皮细胞、管型、晶体等指标。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三、生化指标1.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是评估儿童肝脏健康的重要指标。
儿童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等。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各年龄血液细胞成份平均正常值84 4 1 1 4 9 3 3二 小儿各年龄血小板 (BPC)、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正常值分组BPC G9(× 109/ L )95%MPV正常范围( fl ) x±s0~14天207100~423 7.8 ± 0.7 15天~288145~5718.4 ± 1.5 1岁~195119~320 9.2 ± 1.4 3岁~17899~ 32010.0 ± 1.4 7~14岁15181~ 285 11.7 ± 1.8 成人13084~ 20112.2 ± 1.1三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85236钠 血清136~146mmol /L 1136~146mEq /L 氯血清100~106mmol /L0.28357 ~ 379mEq /dl氯化物 血清100~106mmol /L 0.17590~625mg /dl 钙血清2.1 ~2.55mmol / L0.258.4 ~ 10.2mg/dl镁 血清0.8 ~1.2mmol /L 0.51.6 ~2.4mEq /L磷血清0.87 ~ 1.45 mmol0.3232.7 ~4.5 mg / dl/L铜血清10.9 ~ 21.98 μ mol0.15770~140μg /dl/L锌血清7.65 ~ 22.95 μ mol0.15350~ 150μg / dl/L氨全血5.9 ~ 35.2 mmol / 0.58710~ 60μ g / dl铁(男)血清 L8.95 ~ 28.64 μ mol0.17950~ 160μg / dl/L铁(女)血清7.16 ~ 26.85 μ mol0.17940~ 150μg / dl/L总铁结合力血清44.75 ~ 71.60 μ 0.179250 ~ 400 μ g/mol/Ldl转铁蛋白成人 血清2.20 ~4.0g / L 0.01220~400 mg / dl>60岁 血清 1.80 ~ 3.80 g / L 0.01180~380 mg / dl葡萄糖(空腹)血清3.9 ~5.9 mmol / L0.05670~ 105 mg / dl全血3.9 ~5.6 mmol / L0.05670~ 100 mg / dl丙酮酸全血45~ 140μ mol /L1140.4 ~ 1.23 mg/dl丙酮血清半定量法 血浆阴性 <0.5 mmol / L0.172阴性 <3 mg / dl 定量法血清0.05 ~ 0.34 mmol0.1720.3 ~2.0 mg /dl/L蛋白总量 血清60~80 g /L106~8g /dl白蛋白( A ) 血清35~ 55g / L103.5 ~5.5g / dl球蛋白( G ) 血清20~30 g /L102.0 ~3.0g / dl血清蛋白电泳血清(纸上电泳)白蛋白0.54 ~ 0.610.0154%~61% α1球蛋白0.04 ~ 0.06 0.014%~6%α2球蛋白0.07 ~ 0.090.017%~9% β球蛋白0.10 ~ 0.13 0.0110%~13%γ球蛋白0.17 ~ 0.220.0117%~22% 肌红蛋白血清6~ 80μ g /L16~ 80ng /ml巨球蛋白 全血1.5 ~3.55 g /L 0.01150~350mg /dl(放射免疫法)粘蛋白改良血清20~40 mg/L102~ 4 mg/dlHarriss 法Winzler 法血清400~900mg/L1040~90 mg/dl 铜兰蛋白血清 1.53 ~ 3.34 μ mol0.06730~65 mg/dl/L胆红素总量血清2~19μ mol/L17.10.2 ~1mg/dl 直接胆红素血清0~6.8 μ mol/L17.10. ~0.2mg/dl 总胆固醇血清 3.12 ~5.2mmol/L0.026120~200mg/dl甘油三酯血清0.39 ~ 1.10mmol /0.01135~100mg/dl尿素氮血清L1.78 ~8.92 mmol0.3575~25 mg/dl /L肌酐血清27~132μ mol /L88.40.3 ~1.2mg/dl 肌酸(男)血清 2.9 ~7.1mmol /L76.30.17 ~0.70mg/dl 肌酸(女)血清88~177μ mol /L76.30.35 ~0.93mg/dl 乳酸脱氢酶血清50~240IU/L肌酸激酶(CK)血清25~200IU/L肌酸激酶同工血清0~25IU/L酶(CK-MB)α 1- 抗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血清血清0.78 ~ 2.00g /L20~220IU /0.0178~200mg/dl(King-Armstrong L法)维生素C血浆23~85μ mol/L56.80.4 ~1.5mg/dl C-反应蛋白血清68~8200μg/L168~8200ng/ml 抗核抗体血清<1:160-<1:160(免疫荧光滴度法)E 玫瑰花环形成淋巴0.40 ~0.700.0140%~70%率细胞免疫球蛋白血清IgA760~3900mg/L1076~390mg/dlIgD1~4mg/L100.1 ~0.4mg/dlIgE0.1 ~0.9mg/L100.01 ~0.09mg/dlIgG6~16g/L0.01600 ~1600mg/dlIgM400~3450mg/L1040~345mg/dl 四出血性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试验名称正常值临床意义出血时间5~8分钟出血时间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显著减少;②血小板功能(IVY)异常:血小板无力症;③血管功能或结构异常:坏血病、毛细血管扩张症凝血时间6~12分钟凝血时间延长见于:①甲、乙、丙型血友病;②严重的(试管法)肝损伤、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③应用肝素等抗凝药毛细血管0~5个出血点脆性增加见于:①特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症;②过敏性紫脆性癜;③维生素( C 或P)缺乏;④感染中毒(束臂)试验凝血酶原12~14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见于:① DIC;②肝功能障碍;时间③维生素K 缺乏;④应用抗凝药物凝血酶原>25秒消耗不佳见于:①凝血因子减少:甲、乙、丙型血友病、消耗肝脏病等;②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性紫试验癜、血小板无力症等;③血中抗凝血活酶增加凝血酶时16~20秒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①纤溶亢进有FDP存在时;②肝素间治疗时;③纤维蛋白原显著减少或结构异常时纤维蛋白2~4g/L降低见于:①纤维蛋白原缺乏;②严重肝损害原测定血块退缩1/2~1小时血块退缩不良见于: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②继发性试验开始退缩,24小时血小板减少紫癜;③血小板无力症完全退缩阿司匹林服药后出血时出血时间延长见于: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②血小板功能障碍耐量间延试验长2分钟以上,而4小时不超过2分钟为正常五血气分析正常值项目标本国际单位换算系数旧制单位pH动脉血7.35 ~7.4517.35 ~7.45氧饱和度动脉血0.9 ~1.000.0190%~100%静脉血0.64 ~0.880.0164%~88%氧分压动脉血10.6 ~0.13380~100mmHg13.3kPa氧含量动脉血0.15 ~0.0115~22 vol/%0.22vol /L动脉血150~220ml /1015~22ml/dl静脉血L100 ~160 ml1010~16ml/dl二氧化碳动脉血分压男 4.7~ 6.4 kPa0.13335~48 mmHg女 4.3~ 6.0 kPa0.13332~45mmHg二氧化碳血清23~31 mmol123~31mEq/L 总量/L二氧化碳静脉结合力血浆22~31 mmol0.44950~70 vol/%/L缓冲碱动脉血45~55 mmol145~55 mEq/L/L碱剩余全血-3 ~+3mmol/1-3 ~+3mEq/L实际碳酸血浆L25± 3mmo/l L125± 3mEq/L氢酸标准碳酸动脉25± 3mmo/l L125± 3mEq/L 氢盐血浆六尿检查正常值项目蛋白定性定量糖定性定量比重SI 单位正常值传统正常值阴性< 40mg/24h新生儿< 1.1mmol/L 儿童<0.28mmol/L阴性新生儿< 20mg/dl 儿童<5mg/dl 1.010 ~1.030渗透压pH 沉渣白细胞红细胞管型Addis 计数白细胞红细胞管型钠钾婴儿50~700mmo/l kg儿童300~1400mmol/kg婴儿50~700 mOsm/kg儿童300~1400 mOsm/kg5~7<5个/HP<3个/HP 无或偶见透明管型/HP95~310mmo/l 24h35~90 mmol/24h<100万/12h0~50万/12h0~5000/12h2.2 ~7.1g /24h1.4 ~3.5g /24h/L氯80~270mmo/l 24h 2.8 ~9.6g /24h钙 2.5 ~10mmo/l 24h100~400mg/24h磷16~48mmo/l 24h0.5 ~1.5g /24h镁 2.5 ~8.3mmol/24h60~200mg/24h肌酸0.08 ~2.06mmol/24h11~270mg/24h肌酐9~18mmol/24h1~2g/24h尿素250~600mmol/24h15~36g/24h尿胆原1:20以上稀释为阴性< 4mg/24h淀粉酶<64U(温氏)六尿检查正常值项目SI 单位正常值传统正常值蛋白定性阴性定量< 40mg/24h糖定性阴性定量新生儿< 1.1 mmol/L新生儿< 20mg/dl儿童< 0.28 mmol/L儿童< 5mg/dl比重 1.010 ~ 1.030渗透压婴儿50~700mmo/l kg婴儿50~700 mOsm/kg儿童300~1400mmol/kg儿童300~1400 mOsm/kgpH5~7沉渣白细胞红细胞管型Addis 计数白细胞<5个/HP<3个/HP 无或偶见透明管型/HP红细胞管型钠钾氯钙磷镁肌酸肌酐尿素尿胆原95~310mmo/l 24h35~90 mmol/24h 80~270mmo/l 24h 2.5 ~10mmo/l 24h 16~48mmo/l 24h 2.5 ~8.3mmol/24h 0.08 ~2.06mmol/24h 9~18mmol/24h 250~600mmol/24h< 100万/12h0~50万/12h 0~5000/12h2.2 ~7.1g /24h1.4 ~3.5g /24h2.8 ~9.6g /24h100~400mg/24h0.5 ~1.5g /24h60~200mg/24h11~270mg/24h1~2g/24h15~36g/24h 1:20< 4mg/24h<64U(温氏)淀粉酶八小儿心电图特点及正常值一、小儿心电图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心电图正常值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