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最新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2讲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图解思路]
知能升华 1.交通运输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聚落分布与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和发展速度
2.交通运输影响城镇的分布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变化
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的种 类
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
诞生于河流中下游平 水运
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 的联系日趋密切,影 响城市的正常运作、
铁路、公路、 水运、航空等
对外交流和发展
交给带来通城很运市大输的的条布影件局响的和变发化展,水公路运等、的铁变路化、
关键能力二 探究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典题精研 [典例2] [2021·湖南卷]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 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 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 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3)题。
现的产值也就越_大___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 间的 时空 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
济活动可以辐射到其他区域,甚至 世界各地,从而 加快 经济发展速 度,提升 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 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 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 水平
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大力投资建设全国
2.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
角度 经济意义
社会意义 政治意义 战略意义
具体作用 ①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①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 ②合理布局,激活全国交通运输网 ③加强地区间文化交流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速度; 有利于社会稳定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2. 使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能够分析实际案例,提出优化建议。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实际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优缺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提出优化建议。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
2. 讲解交通运输分类:介绍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方式,讲解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选取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鼓励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事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优化建议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地理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科书相关章节2. 案例素材:国内外交通运输布局案例资料3. 多媒体课件:交通运输方式图片、视频等4. 地图:世界各国或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图5. 网络资源:相关交通运输布局及区域发展的新闻、论文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优缺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掌握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改进交通运输布局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3.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5. 案例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改进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难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我国的高速铁路、航空、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并提出改进建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基本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交通运输布局优化原则的应用。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提出的改进建议的合理性。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作业练习来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科书或教学指导书,用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授课。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之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可以辐射其他区域,从而加快[4] 经济 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直接拉动[5] 原材料 、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
加[6] 就业 。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
内容
山区交通线、点不合理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引发滑坡、泥石 对自然环 流等灾害;交通线、点不合理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引发洪涝 境的影响 灾害
对农业的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较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如乳 影响 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便捷的交通;自给农业对交通线 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方式较少,A错误;城市等级体系完善不是影响高铁线路差异较小的原因,B错误;
人口流动方向对于高铁线路选址影响较小,C错误。所以选D。
2. 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A )
A. 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
B. 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 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
D. 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探究设问】 (1)指出郑州成为“米”字形高铁枢纽城市的主导因素。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郑州处于“米”字形高铁网络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 优越,多条高铁线路从郑州经过,使得郑州成为高铁枢纽城市,其主导因素是地理 位置。
【参考答案】 地理位置。
(2)分析“米”字形高铁网络对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解题思路】 首先,“米”字形高铁网络的建设使得郑州的交通网络趋于 完善,有利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郑州与其他地区人员 的流动,有利于文化交流。其次,区域交通条件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地区之间的 合作,推动生产要素和人员的流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 郑州的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完善交通网络,缓解运输压力;加速人员流动,促进文化交流;加 强地区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最新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学案(湘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形态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1)交通便利→①______________频繁→形成各种居民点。
(2)→→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1)聚落多沿④______________分布,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a.古代交通:“南船北马”→南、北方聚落的空间布局b.现代公路、铁路交通的兴建,使聚落多沿⑨______线和⑩______线发展。
(2)聚落的形态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古代城市分布在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城市相对密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谷地、印度河谷地、______和______的中下游地区。
2.我国城市发展大多数城市都是______、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______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3.交通运输与城市布局和发展(1)______、公路、______和航空等交通线路,把众多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2)一个地区______________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______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在古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C.在北方古代驿道的交点往往发育为城市D.“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南方河网密集的地区2.古代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不是为了()A.方便取水B.利于航行C.军事防御D.与外界保持便捷的联系3.当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络密集,不是因为()A.地形平坦开阔B.城市众多C.经济发达D.人口稠密考查点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包括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我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接着,我会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资源配置等方面。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意运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我可以让students结合自己所在地区或熟悉的城市,进行一次交通运输布局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交通运输状况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时,我还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收获。通过作业小结,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后,我可以让学生撰写一篇反思性小论文,总结自己在本章节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此外,我还会组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是情景创设法。通过设计具体的交通运输布局规划情景,让学生扮演规划师的角色,为某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亮点是问题导向策略。通过提出一系列与交通运输布局和区域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一地理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调查活动的形式,了解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交通运输的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类型?2.从运价、速度、运量等方面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对比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思考:填充图册p21页第一题:总结: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有何联系?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分布列表比较三、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河流与城市①古代的城市多数诞生在那里?举例说明②河流的哪些特点便于城镇的布局?③读图教材第78页思考武汉、南京、上海这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在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2.铁路交通与城市①思考:填充图册第22页第三题②我国还有哪些城市与铁路枢纽的区位是密切关联的?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①填充图册第23页第六题四、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①思考填充图册第23页第五题②结论:课堂小结:读下图,按题意回答问题。
a b cd ef铁路公路河流居民区甲乙(1)甲图中四个村镇,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乙图中三个村镇,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定_____________图表现我国北方,_____________图表现我国南方乡村聚落。
13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讲义)-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产品、劳动力、设备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交通越便利,经济要素流动越快,实现的产值越大。
2.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强经济联系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相互辐射影响,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区域经济重要的产业,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本身是经济的重要产业,其发展必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案例】一带一路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产生的影响二、影响聚落的发展(一)交通枢纽处往往会发展为规模较大城市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并由此吸引餐饮、旅馆、装卸、包装、批发和零售等相关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
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形成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并促使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二)交通线路影响聚落的分布及形态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具体如下所示:典例:(1)株洲:沿__铁路__发展。
(2)武汉:沿江分布。
(3)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交通网络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_交通网_分布的大城市带。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和空间形态典例:(1)嘉兴市:随__水路_和_陆路__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2)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扬州)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一)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_稀少_,运输方式_单一_,商业网点的密度小;平原地区交通__密集___,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商业网点的密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北方城镇与南方城镇在选址时考虑的区位因素不同。
3.自主探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问题2:我国城市多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城市分布稠密地区,交通运输布局也密织成网。
问题3: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学生阅读教材P79~P80(包括活动内容)。
师(点拨)关于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是指早于城市而存在的,并给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带来决定性影响的地理事物。主要有矿产资源、河流汇合处,入海口、铁路、旅游、科技、宗教等,同一因素,可以是某一城市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也可以是另一城市的派生物。如京汉(北京-武汉)铁路是石家庄这座城市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却是武汉的派生物。
问题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为了区域之间联系的便利,形成了纵横交错,立体交叉,海、河、陆、空并存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这种经济方便、快捷迅速的交通网络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员和信息的沟通。
问题2: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有三大项:①高原多年冻土层;②高寒缺氧;③生态环境脆弱。
(学生回答)郑州(京广线、陇海线)、石家庄(京广线、石太线、石德线)、徐州(京沪线、陇海线)。
(3)读教材图3-31“华北民居”和图3-32“江南水乡”,分析比较两处在屋顶坡度、墙壁厚度、房屋朝向三个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
屋顶坡度及原因
墙壁厚度及原因
房屋朝向及原因
华北民居
(活动)(1)在南方,河流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2)可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开展,调查后写出设计方案在班内交流。
(承转)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商品交换的场所——集市,许多早期城市是在集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镇的兴起,人员和物资交流的需要,促成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又会改变城镇分布格局,加快城市的发展。
1.沿河发展的城市;
2.依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的城市;
3.因相同线路的铁路修建而显著衰弱的水运枢纽城市。
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问题1: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的形成和发展皆得益于水运,而黄河入海口却未能形成大城市,其原因如下:①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长期无固定入海口。②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口泥沙淤积严重,无法建港。③黄河下游已成“地上河”,泥沙含量大,航运价值不高。
2.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运输既然能影响到工业的发展,那么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势必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板 书: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推进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P77页,并分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
师(提问)列举因矿产资源的开发、河流汇合处、入海口、铁路的修建、旅游资源的开发、科技、宗教、军事城堡等区位因素而兴起的城市。
生矿产开发:大庆、阿伯丁(英)、攀枝花、六盘水。
河流汇合处:重庆、武汉。
入海口:上海、广州、鹿特丹、汉堡、新奥尔良、布宜诺斯艾利斯。
坡度较小,甚至是平顶。降水较少,利于晒粮
厚度大,土砖墙,有时是窑洞,利于保暖
坐北朝南,避风向阳
江南水乡
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利于排水
厚度较小,多窗,利于通风,防水防潮
依河流走向和山势走向而定,全年温暖湿润
师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道路呈棋盘式。南方地区,河网沿河道、公路分布,多呈带状。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说课
受地质规律的影响,资源供给在全球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这就产生了生产区与消费区的空间分离,这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交通运输就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的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它是边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共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化、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交通运输网络一旦形成,其对聚落、城镇分布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展示:
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思考: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有什么关系?
生(思考后回答)几乎所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生阅读教材P77活动,结合上图,合作讨论完成1~2题。
师(承转)交通运输不仅对聚落(点)的形成有决定意义,而且对聚落空间布局(形态)也有深刻的制约作用。
板 书: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师(1)列举我国南方依水而建的城市及其对应的河流(三个)。
(学生回答)扬州(京杭大运河)、苏州(京杭大运河)、杭州(钱塘江)。
(2)列举我国北方三个主要枢纽城市及其在此交汇的铁路干线。
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2.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3.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2.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板 书: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师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读“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内河港口城市分布”图,
生分析后回答:城市的兴起往往倾向于河流的三种部位:①内河航运的起讫点;②干、支流交汇处;③河流入海口。
师请在图中分别找出以上三种部位上兴起的典型城市。
生①宜宾 ②武汉 ③广州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部分,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