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三语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以广东2011年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为例》优秀列文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一类作文:回到原点(二)

2.回到原点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
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
”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
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
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
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蓦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面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
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
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
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
“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
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定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江苏2011高考语文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语文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号、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 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治久安的目标。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2011年广东省与江苏省高考作文质疑立论分析与示例

个堪 称 “ 想 天 开 ” 决 定 。 灵 顿在 美 国 东北 部 异 的 伯
就是本题所说的质疑立论 。对思考 问题来说 , 这无
疑扩大 了思维范 围。质疑立论 , 就是 以人们 已有 的
的佛特 蒙州 , 那里冬天寒冷 , 夏季却很 温和 , 7月份 的平均 气温也在 2 ℃以下 。按 照正常的思维, 0 到那
益 的思维途径 。” 以, 所 人们 在面对一 个现实 问题
时, 欲想评 说 , 但往往又感 到没什么值得说的。 因为 大家都是一个腔调 , 感到很没有意思 。 但是 , 这种 心理 状态总是影响写作 的。能不能 从人们 固有的习惯思维 中摆脱 出来 , 提一点新看法 呢? 换句话说 , 就是一反传统 的定势定 向思维模式 ,
店 。 几 年 以后 , 这 个 冰 淇 淋 店 就 发 展 为 年 营 业 额 20 70万元 、 品行 销 全 国各 地 的 大食 品公 司 。 产
角度立论 , 以推断薛谭也许会 学到秦青 “ 可 响遏行 云” 的真本领 。可是 , 他在深山终 身以秦青为师 , 特
别是 “ 终身不敢 言归” 没见过 大世面 , , 充其 量也 只 能是秦青第二 。 所以 , 从博采众长的角度看 , 薛谭 同 守秦青一人为师“ 终身不敢言归 ” 的态度是不妥的 。 因此有人提出“ 薛谭下 山会怎么样” 的问题 , 他认 为 薛谭 应该走 出深 山, 到外 面闯一闯 , 这样 便对众 人 传颂 的薛谭学艺的千古 佳话提 出了合理的批判 。 质疑立论须注 意的问题是立 论要 正确 , 不要搞 诡辩 , 强词夺理。 古人论文讲究“ “ 二字 : 是” 异” 要在 “ 的基础上求 “ ” 是” 异 质疑 。若 “ 不异之是 , 则庸 而 已; 不是之异 , 则妄而 已” “ ,二者仍须合一” 这在写 。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谈谈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
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作文命题不足之处下面具体谈谈我对这次作文题目的看法,请教于大方之家。
因为拒绝平庸是作文标题,因为拒绝平庸是作文标题,是整个作文题目的核心,是整个作文题目的核心,题目中的提示语也是依照它命制,所以我先分析一下这个命题的不足之处。
1.拒绝一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拒绝的含义就是绝对反对、拒绝的含义就是绝对反对、坚决不答应,坚决不答应,中间没有任何回环的余地,没有任何缓冲地带,判断导向非常鲜明,感情色彩非常强烈。
使用拒绝这类含义单一、明确的词语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明确的词语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但是负但是负面作用有两个:(1)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都可以辩证看待。
如果拒绝的对象不是伤天害理、祸国殃民、违法乱纪的人或事情,那么使用拒绝就显得偏激、武断,结论肯定也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抑或是失之偏颇的。
显然平庸是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的全部拒绝的。
下文论述平庸含义的时候再详细解释其原因。
下文论述平庸含义的时候再详细解释其原因。
由由此看来,拒绝平庸这样的判断有悖于哲学常理。
(2)拒绝平庸几乎没有给考生任何自由思维的空间。
由于题目要求考生对待平庸的态度和判断上有且只有一种做法拒绝,所以考生已经被拒绝对平庸有辩证的分析,有自由的思考,有独具个性的阐释,例如考生不能立论为不能一概拒绝平庸等,考生没有了作文的自由,所以才会出现大量的平庸之作,所以假大空的现象愈演愈烈。
作文题目考查的只是考生揣摩命题人的能力,而与自由思考和自由表达无关,而与自由思考和自由表达无关,我认为这是拒绝平庸最我认为这是拒绝平庸最大的不足和平庸之处;区分度不大,作文水平高的考生不能脱颖而出,从选拔角度上来讲,这个作文题目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2011年高考(广东卷)优秀及满分作文评析

2011年高考(广东卷)优秀及满分作文评析2011年高考(广东卷)优秀及满分作文评析一、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二、【作文解析】提示语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千世界告诉考生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指考生要选准一个切入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事物的根本提示考生什么叫原点,弱化了考生审题的难度;生活体验与认识,指明了考生可以选择的文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
原点究竟是什么?它的的本意是指出发的地方,提示语里的原点,都是其比喻义。
那么,文题回到原点这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亦即回到初始的状态。
也就是说,这个原点代表或者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东西,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即是典型一例,这也回答了为什么要回到原点的原因。
当然,原点也代表了一种蒙昧、启蒙和混沌。
禅界有言: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最高的境界就是回到原点,经历沧桑岁月,历览世事变幻,回归本真,再次回到原点。
新加坡有部电视剧就叫《原点》,故事叙述3名好友自小就许下同一个愿望,但因长大后的3人有了不同的际遇,从此分道扬镳,好友变成了仇敌、情侣也两地分离。
这是不能回到原点的悲剧。
因此,这个原点考生很容易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纯自然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等等,那么,与此相关的主题就范围更广了。
三、【满分作文】回到原点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
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
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
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
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深度解读

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深度解读写作佳苑2011-07-01 0709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深度解读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一、2011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原题回放】不避平凡,不可平庸。
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要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不必面面俱到;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深度解读】【特色解说】这是一个关注人生修养的作文题目,与时代主旋律一致,有积极的人生启迪意义。
【写作导向】要写好此题,要注意提示语。
第一句是总说,意思是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第二句是分说,一是强调为人不可平庸及其理由;二是强调处世不可平庸及其要求即“两有”“一要”。
【疑难指引】这篇作文偏重议论,可从“为人”“处世”两方面任选其一来说,前者,可有三个分论点,这就是“创造”“发展”“上进”;后者,也有三个分论点,这就是“有原则”“有鉴识”“要坚守”。
要写为记叙文,可从写人、叙事来思考,写出寻常人事中的不寻常、不平庸,也可写自己追求卓越,不做平庸之人的过程或故事。
这篇作文还可从“做事”“思想”“精神”等不平庸方面来立意构思。
二、2011高考广东卷作文题【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
“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深度解读】【特色解说】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意味的题目,写作空间广阔,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写作导向】“回到原点”这一标题,属动宾短语。
先要思考什么是原点,可根据提示就实指物(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进行思考,就比喻义(事物的根本等)从社会、人生、心灵三方面将抽象的表述具体外,实例化。
还要思考“回到”的意思,除了本身动作义外,还有“反思、调整、重做、回归”等引申义。
正解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江苏卷广东卷

正解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江苏卷广东卷作文辅导0621 1929正解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九)江苏卷广东卷[按]2011年,全国共十七个高考作文题,都比较好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很大程度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
“课标(实验)”所提出的“广阔的写作空间”就是生活空间,其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命题,让考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表达真情实感。
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为靠近这个理想,做出了很大努力和成效卓著的尝试。
考场作文的真谛是“据题发挥”。
只要考生严格审题,充分认识题目中的启发、鼓励因素,就能透过一个个题目的窗口,看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在熟悉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试题白纸黑字,容不得任何主观臆断。
我们要很好地体会命题人落实“课标(实验)”的良苦用心。
从今天起,我们逐次解析这十七个作文题目,试图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江苏卷]作文(70分)不避平凡,不可平庸。
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析]“拒绝平庸”是作文标题。
题中材料作了提示:第一句说明“平庸”与“平凡”对于人生的差异;第二句先就“为人”的角度,从反面谈“拒绝平庸”的伟大意义,后就“处事”的角度,从正面谈“拒绝平庸”的先决条件。
题目的四个要求,给考生充分的自主性。
“拒绝平庸”是人类的共识,是人之为人应有的良知,也是维系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文可以从正面弘扬“拒绝平庸”的灿烂成果,也可以从反面思考“拒绝平庸”的艰苦卓绝,也可以身处平庸、甘于平庸做出对“拒绝平庸”的纠结思辨。
2011年高考零分作文

2011年江苏高考零分作文拒绝平庸我们不仅拒绝平庸,我们还拒绝平胸,拒绝平顶头,拒绝平脚裤,拒绝平刘海。
葛军从南京师范大学发来贺电:哥今年还会拒绝平庸的!!!如果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真的是《拒绝平庸》的话那真是太可怕了。
如东县2009年高二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目就是《拒绝平庸》。
为什么我要拒绝平庸?因为我过的是绿色生活!为什么我过的是绿色生活?因为这是哥品味的时尚!为什么我要品味时尚?因为哥是一个有好奇心的孩子!为什么我有好奇心?因为哥曾经怀想过天空!为什么我要怀想天空?因为哥考过高考!艾薇儿全新EP大碟anything but ordinary. 中文名:拒绝平庸。
据悉,这次是艾薇儿所属唱片公司首次与江苏省教育厅合作。
高考作文拒绝平庸太好写了…一个开头→司马迁不平庸,一割惊天下→屈原不平庸,一跳惊天下→刘翔不平庸,一跨惊天下→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拒绝平庸,做最好的自己!拒绝平庸,正面写李娜拒绝平庸的网球生涯,反面写拉登错误地拒绝平庸,KB主义邪不压正,最后总结升华写庄子,于平庸中彰显不平庸及格作文仰头45度站在二十八层的阳台上怀想天空。
用意大利进口家具装饰的低调奢华的绿色空间里,在一杯纯厚的卡布奇诺中伴着手中新出的Elle杂志品味时尚。
我的嘴角有一丝几乎微不可察的笑意,因为我知道,我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我,拒绝平庸。
--献礼高考作文。
我们怀着好奇心,或看山的沉稳,或观水的灵动,或45度角怀想天空,我们拒绝平庸,在绿色生活中品味时尚。
语文拒绝平庸了,数学你甘心嘛?2011年天津高考零分作文镜子题目:请从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中任选两种,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咆哮体】介尼玛是嘛镜子!!!!!!!!!我明明穿了制服有没有!!!!!!尼玛镜子里照出我是禽兽!!!!为嘛为嘛!!!!!!就因为我是城市管理者嘛?????我们城市管理者尼玛也是人啊!!!!!!!!!就尼玛仗着这身皮啊!!!!!!!!脱了这身皮我们神马也不是有没有!!!!!!!有!!!!!没!!!有!!!!!【少将体】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到原点翻开旧时的相册,眼前闪过一幅幅儿时快乐的画面,好似一场精彩的电视剧,演绎着一场场情爱交织的画面。
俗话说:“岁月不饶人”。
是啊,我18岁了,而姥姥都70岁了。
想起儿时在姥姥怀中做了9年的傻梦,而如今的我却是一个大姑娘了。
假期补了1个月的课,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我带上剪刀、围裙、洗发露、梳子来到姥姥家。
刚到姥姥家门口,我就大声吆喝“姥姥!姥姥!”走进屋中,姥姥正在收拾东西,看到我,姥姥一脸幸福的模样“丫头,补完课啦!”“嗯,姥姥!”我走上前摸住姥姥干裂如沟的手,透过阳光,我瞥见那头巾下如棉的发丝,我惊见她那脸上纵横交错的村路,我傻傻地笑了笑,“姥姥,来!我给你剪头发。
”姥姥摸了摸脑后的头发,“是该理理了,丫头,我家剪刀不好用,都锈掉了。
”我神秘地从包中掏出剪刀……,姥姥一看,说:“丫头,你呦!”平时爱干净的我,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拿起姥姥的有点汗味的毛巾,打上水,给姥姥认真地洗头发。
姥姥就像一个听话的小孩,我小心地洗着,生怕水弄进姥姥的耳朵里。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儿时的我,姥姥不也是这样给我洗头发的吗。
看着这满头的花发,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洗好后,我让姥姥坐在小板凳上,就像儿时的我一样,给她系上围裙,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掉姥姥脑后那些老是会触摸脖颈的小东西。
姥姥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两只眼眯成了一条缝,好不乐呵!费了好大力气才搞定,此时我已经汗流浃背。
姥姥刚要起来,我连忙按住了她,“姥姥,乖,再坐一下,我用毛巾把你脖子上的碎头发擦一下。
”此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儿时姥姥那忙碌的身影。
儿时的我是在姥姥悉心呵护下渐渐成长,此时的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姥姥诠释永恒的爱。
让爱回到原点,回到日常中最点滴的小事。
儿时,是爱滋润我们健康成长,现在,我们也是该回归自己初衷的爱,来关心那些曾经爱我们的人。
是的,让爱回到原点,让爱的花朵开满爱的天空。
评析:文章中心突出,真实感人,富有真情实感,细节描写细腻生动,特别是关于姥姥的外貌与剪脑后的头发时的描写,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出来的,姥姥的爱是原点,作者回到爱的原点进行回报,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回到原点爷爷种了大半辈子的田,即使现在生活好了,他仍然奔忙于田间,因为那是他的原点,他的生存之源。
夏天刚刚过去,秋天就悄悄点燃起万物。
高粱红了,瓜果也熟了,万物都生机勃勃。
最令人按捺不住的是满垅沉甸甸的稻穗儿,想秋风吹动下,身姿摇曳,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
突然又齐刷刷地低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幅羞答答的可入样。
这期间,爷爷最忙,一天几次往田里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
他走上田埂,弯腰捋起一束稻穗,搓了搓,摊开放手掌吹吹,而后一粒粒地数着“一、二、三……..”一抹阳光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刚落地般地陶醉,家里根本就不少那点粮,他却依旧那么卖力。
终于盼到了收割的日子。
只见那黄澄澄的田埂上,“嚓,嚓,嚓……的割稻声,由远及近,仿佛在传递刚刚得到丰收的喜报。
爷爷弯腰挑起一担刚打下的稻穗,伴着夕阳的余晖,从田埂上走来…….那一担担带着泥土气味的稻穗,伴着爷爷“吱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屋前的晒穗场。
我心里很清楚,此刻爷爷的心里是笑孜孜的,他收获的不只是辛苦耕耘的回报,而是来年的充实与详和,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生存之源泉的依赖,对农家田地的热爱。
爷爷忽又指着那些稻穗,大声说道:“你看场里大堆小堆的谷穗,只就是堆金积玉!”我冷笑一声,爷爷霎时一叹,说:“你呀,只知学习,只会抱怨种田没出息,你可知田地乃事生存的原点呀!是世人之见证,宁忘一生世绩,不忘生存的原点!”爷爷又说:“你可知道,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哩!”一阵凉风吹过,吹去了这周围的燥热,我呆呆地站在那,一脸无语,抬眼望了望那一堆堆金灿灿的谷穗,光芒四射,我愣了一下,深想:的确,爷爷一辈子的精彩都在这田里。
爷爷是一个农民,田地就是他的生存原点。
我也一样,要找准自己的原点,回到原点,让我们的生存之泉伴我们一生,散发光芒!(点评:①文章扣题。
多处点题,紧扣中心,很好。
②文章主旨明确。
作者把“我”和“爷爷”两代人进行对比。
两代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中的“原点”,即“生存的根本”。
对“爷爷”来说是即“田地”,用“爷爷”的话来讲就是“爷爷一辈子的精彩都在这田里”;对“我”来说是“读书学习”,条理清晰。
③选材新颖,视角独特。
④注重细节刻画,语言生动形象。
)回到原点漂泊的人儿啊,故乡是你的原点。
枫叶飘落的季节,是叶儿寻根的时节,我那真挚的好友,你何时才能回到原点?他流淌着汉族和壮族的血液,我第一次见他,发现他有着天空一样清澈的眼眸,身上散发着自然的气息。
他的确与众不同,因为他的故乡在大山深处。
为了求学,他远离大山,来到喧哗的城市,并成为了我定格一生的挚友。
他热爱城市,喜欢它的繁荣,享受它的快捷-----他和我讨论哪的快餐最便宜,商量哪的地铁最方便,他融入了这个城市,成为快节奏生活的一份子:早晨在闹钟的催促下起床,喝冰箱里的牛奶,吃订购的面包。
乘快捷的地铁,坐省力的电梯------他越来越适应这个城市,我的心却越发的不安。
他原本健壮结实的身体,堆上了一层层的肥肉,那自然的气息,也被城市的尘土所覆盖,那清澈的双眸变得浑浊,眼前还架起了厚厚的玻璃片,他变了,变成了不再是我喜欢的他,世俗笼罩,让他不再拥有曾经的生机与活力。
喂,你该醒醒了,让一切回到原点吧!你还应该做回大山里的那个他!难道你忘记了吗?你和我说过:“我的家乡在巍峨的群山中,那里有苍翠的树木,潺潺的溪水,有蔚蓝的天空,有壮丽的石林!”你还答应过带我一同去的,去过那种闻鸡起舞,无忧无虑的生活。
你说我们可以在清晨去林中采露;你说我们可以在下午去溪中捉鱼;你说我们可以一整天躺在草坪上看日升日落;你说我们可以一同登上山顶俯看众生的渺小------我是多么向往这种生活,可你却沉溺了,沉溺在那浊气逼人的、死水一般的世俗之海中。
我亲爱的朋友,何时你才能找回自我?我送给了你一本书,是鲁迅的《故乡》,背井离乡这么多年,你是时候回去了!你的家乡,有许多伙伴在等着你,他们不是闰土,和他们在一起,才能找回你应有的生活。
云南,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希望那里的清新能洗除你心灵的尘埃!你最终没有辜负。
看着你踏上归乡的列车,我激动的内心迫着我喊出:回去吧,回到你原来的地方![点评]:曾经的迷失,最终的回归。
反思反省后的你回到了生活的原点:一种自然而清澈的生活。
回到原点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
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
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
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
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
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
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
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
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
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
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
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
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
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
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
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
点评: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议论性散文。
文章以第一人称角度,书写“我”回到孕育自己的“人生第一课”的西关老屋的所见所感,将个人生命的“原点”与岭南文化的“原点”融为一体,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
作者以舒缓柔情的笔墨,细绘了老猫懒睡、祖孙相乐的两幕场景,突显喧嚣大城市深处老巷的“悠闲与宁静”,倾诉铭刻于心的童年记忆,怀旧的温情与眼前西关老屋的青石板路、趟栊门、古榕树等相互浸润,构成情意绵长、富于历史底蕴的美丽景致,与下文笔锋突转地描写老屋即将被拆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照。
作者继而指出,拆掉老屋,“就是毁掉我的根,就是毁掉了许多广州老街坊的根”,表达了强烈的“回到原点”的观点,深化了文章主题。
文章从两个层面描写“回到原点”:实写“回到”老巷,虚写“梦回”老巷;实写个人出生和童年的“原点”,虚写岭南文化的“根”,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虽然文章作者还难于就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回到原点的“寻根”问题作更辩证的分析,但总体上看,这已经是相当优秀的一篇考场作文。
回到原点原点是什么?就是事物的本原,本是树的根,原是水之源。
树高千尺,不能无根;水流万里,不能无源。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花朵在枝头炫耀美丽的时候,往往想不到树根;河伯自得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浩大时,往往想不起源头;人们在踌躇满志的时候,往往遗失了最初的纯真,最初的虔诚,忘记了帮助自己起步的所有人。
王朔说:青春像一条河,流着流着就浑了。
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人生中遇到了诱惑,就迷失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自我膨胀,得志乱颠狂,忘记了自己是坐在自己的屁股之上,及至遇挫颠踬、打回原形,方才“静言思之”,思无源之水必涸,无本之本必枯。
然后才要回到原点,重新正其本,清其源,于困境中突破。
司马迁说:“人穷则返本,”那个“本”,就是母亲,就是自然。
而触发人们返本的,往往是现实的困厄,甚至是已至穷途末路。
西方神话中的大力士安泰,每当筋疲力尽之时,只要一接触大地母亲,就会重新获得无穷的力量,那大地既是他的原点,也是他力量的源泉。
回到原点,是为了寻根,从而感恩铭德;回到原点,是为了自省,从而头脑冷静;回到原点,是为了追因,从而解脱困境;回到原点,是为了新生,从而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