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在历经威廉· 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
”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
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
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
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
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
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设计在线.中国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被现代主义设计奉若神明的经典原则“功能决定形式”,“使用与功能无关的形式等于犯罪”。
现代主义设计中的艺术思想与表现形式

现代主义设计中的艺术思想与表现形式作者:苗鹋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3期设计与艺术是有着共同的根源的,但它们有所不同,设计有着服务的对象,而艺术没有。
现代艺术是浪漫而个性的,现代主义是极具民主和乌托邦色彩的。
但设计是具有艺术性的,而艺术也包含设计因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相辅相成。
本文试图从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分析和与现代艺术的比较中,讨论现代主义设计中的一些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
1 现代主义设计和现代艺术1.1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现代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欧美各国工业技术对发展,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
许多工业化后的问题,如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同步的工具、器械、设备的现代设计,令这些技术在使用时面临着功能上、外观上和安全性、便利性上的诸多问题。
当时的设计界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解决众多的工业产品、现代建筑、城市规划、传达媒介等问题,必须迅速地形成新的策略,新的体系,新的设计观,新的技术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社会需求和商业需求迫在眉睫的任务;二是针对往昔所有的设计运动只是强调为社会权贵服务的中心,如何形成新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以至使设计能够第一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彻底改变设计服务的对象的问题。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现代主义先驱们发展出了现代主义设计体系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1.2 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从时间上,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开始,直至二战后结束的一个艺术运动思潮,包含各個方面的设计;同时它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定义,它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行,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就现代主义设计来说,它包含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这几个方面。
由此看,现代主义设计是服务大众的,旨在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设计,力求在当时社会中依靠艺术和设计来表现对大众的尊重和关怀,是满怀民主浪漫和乌托邦式的;而它也是理想的,在当时的社会中仍有许多穷苦大众因工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失去工作,另外,艺术本身就是一门较为奢侈的学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它是精英主义的。
现代十大设计理念

现代十大设计理念高技术派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解构主义设计孟菲斯设计人性化设计未来风格设计现代主义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绿色设计波普设计高技术派设计/高科技风格高科技风格源于20世纪20到30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点。
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进入人类的生活空间,要求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Post 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它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
后现代主义以科技和信息革命为特征、并以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一、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二、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三、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主张新旧糅合,主张兼容并蓄。
四、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讲究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把握,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
解构主义设计解构主义设计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设计风格,是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师在对设计形式及其理论进行探索时所创造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筑设计界。
解构主义设计师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和后现代主义历史风格的过分装饰化、商业化的形式均持否定态度,认为设计应充分表现作品的局部特征,作品的真正完整性应寓于各部件的独立显现之中。
其建筑在整体外观、立面墙壁、室内设计等方面,都追求各局部部件和立体空间的明显分离的效果及其独立特征。
经解构主义设计精心处理的相互分离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往往存在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整体关系,往往并非是无序的杂乱拼合。
最著名的解构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设计师盖里、埃森曼等,其中以美国设计师盖里的作品最负盛名。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
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
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
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
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
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思想基础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思想基础现代主义设计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其形式和思想基础主张以机器化为基础的设计风格,强调技术、功能和效率。
这种设计风格在当时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具有非常具有现代感的特点,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建筑、艺术、设计和文化领域。
一、形式基础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基础体现在设计的材料、结构和形态特点上。
它强调几何线条、简洁的形式和精致的材料处理,拒斥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
在建筑领域中,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建筑材料采用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等现代材料,建筑结构采用梁柱结构和框架结构,建筑外立面呈现出抽象的几何式样,形成了明朗、开阔、平展的效果,是一种实用主义设计风格。
在家居设计方面,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用各种现代化的装置和设备,来协助和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既重视家居的实用性,又注重美的艺术性。
家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对便利、舒适、亲切和健康的需求,采用橡木、钢材、皮革等现代化的材料,色彩、线条、比例都体现简约和自然元素。
现代主义的家居设计并不盲目追求西式风格,而是以现代化的审美和文化传统为基础,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在艺术设计方面,现代主义设计提倡“形式追求功能”,需要着重考虑目标、对象和价值,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和表达感情。
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几何图形、线条和颜色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线形张力,摆脱了装饰和华丽的附加物,通过简约、干净和极简主义的形式,展现出人类越来越注重生活和实用功能的主观特性。
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在于,它并不去展现自然景观或者文化底蕴,而是注重从人类对于设计对象的需求切入,通过将非核心的元素削减掉来去除多余的信息,并且优化、精简和优化核心元素的细节和结构,以达到更加自然、和谐、清新的视觉效果。
二、思想基础现代主义设计的首要思想是功能主义,它认为设计的最高准则是功能性、经济性和有效性。
在现代主义设计看来,人们所设计的建筑或城市,应该根据人的经验和需求,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新现代主义

1945-1960
设计特点
雅各布森的家具设计具 有强烈的雕塑形态和有 机造型语言,将现代设 计观念与丹麦传统风格 相结全合,注重材料的 应用和完整的结构,巧 妙的功能设计与大批量 生产相结合,使他的家 具作品具有非凡、永恒 的魅力,成为20世纪的 现代设计全才和大师。
新现代主义
1945-1960
代 表 的 作 品
1945-1960
设计师: 查尔斯· 伊姆斯与雷· 伊姆斯 夫妇 (美国设计师)
创作时间: 1944年
新现代主义
1945-1960
新现代主义
欧内斯特· 雷斯 Ernest Race 1913-1964 英国 家具设计
1945-1960
他对简单而准确地”当代主义”分割起了 重要的作用.这种风格不再特别强调新材 料及严格限定功能要求,也不是基于机械 化大生产的理论主义而是定位于顾客需求. 因而是一种探索现代的,高品质的、适合 于更宽广领域的平民化风格。
George Nelson
新现代主义
1945-1960
埃罗· 沙里宁 Eero Saarinen 1910-1961 芬兰出生 美国 有机现代主义 人性化造型
沙里宁为推进有机现代主
义与人性化造型的新现代主
义思想,而不是有严谨的直 线条轮廓的传统现代主义起 了重要作用
新现代主义
1945-1960
设计师:沙里宁 椅子的名称:子宫椅
作品名称:Beechwood chair
新现代主义
1945-1960
新现代主义
1945-1960
作品名:Dezza Armchair 创作时间:1956年 设计师:吉奥· 庞蒂
作品名:Superleggera Chair 创作时间:20世纪50年代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概述

1.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概述?
答: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现代设计革新运动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席卷欧美。
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充分肯定工业社会大机器生产、赞赏新技术、新材料的工业设计的先驱人物。
他们提出了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提倡科学的理性设计并创立了新时代的设计美学--机械美学。
其所设计的简洁、质朴、实用、方便的全新产品,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风格,标志着产品设计进入现代工业化设计的时代。
工业设计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独立的设计教育体系也出现了,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在欧美各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各具特色。
现代十大设计理念

新现代主义指称一种创作态度,这些设计者希望回到现代主义先锋者的追求目标,并以此来超越后现代主义。
新现代主义,最早是由一些设计期刊的总编辑(如:MODO的总编Raggi )与皮西(Pesch )于1981年国际设计协会中所创……现代十大设计理念内容简介:本丛书各册从对不同的政治经济形态、生产方式、社会文化及传统、民族、地域特点等促使理念与思潮形成的重要背景因素分析入手,并进一步阐述生活形态与方式、美学、科学、技术、语义等一些更为本质性的因素对设计运动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这一流派的形式手法遭到风格特征,并详细介绍它的代表性理论观点、重要事件、分支流派与主要设计家、代表作品。
本丛书图文并茂,分册归纳了国内外出版的有关专著与文献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介绍了设计理论家、设计史家、设计评论家们的不同评析,及各流派在对待传统、功能、材料、结材、装饰、形式、视觉语言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同态度。
本从书对有争议的不同观点予以阐述,进而理清其脉络与结构、分析其基本特征,同时标明该流派在现当代设计史中的地位及与其他流派的关系。
背景:由江苏美术出版社推出的,这套《现代十大设计理念》丛书,为读者展示了欧美最流行的设计流派,关于他们的思想、理念、风格特征。
无论是对于专业搞设计的读者,还是普通享受“设计”生活的读者,读来都会有益。
这套书共10册,以图为主,文字精当,读来似乎在与不同风格流派的设计大师面对面交流。
丛书归纳的十大设计理念包括:波谱设计、现代主义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孟菲斯设计、高技术派设计、解构主义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未来风格设计。
各分册在所介绍的作品类型中,包括了建筑、环境艺术、家具、工业产品、平面设计、装饰艺术、服饰及视觉艺术等方面,同时根据各流派的特点、各分册又有所侧重。
——编者波谱设计如果要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术风格,最流行的应该是“波谱”(POP)了。
其实,在整个波谱运动中波谱艺术和波谱设计是分不开的,当“大众化”(Popular)这个单词与五六十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时,它就不仅仅是大众享有的文化,而具有反叛正统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九、简约主义的其他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
• 莫里森(Jasper Morison)英国当今最著名的设计师,尤其是在家具 领域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在国际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四、和魂洋才——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从模仿开拓,到创新,基于民族风格又走 上了民族风格又走上了国际化的现代之路,对中国现代设计具有很 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 布劳恩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对西门子、飞利浦、索尼、东芝等全球 著名电器公司的设计产生了显著影响。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新理性主义产品设计
微电子风格产品设计
微电子风格产品设计
微电子风格产品设计
微电子风格产品设计
微电子风格产品设计
微电子风格产品设计
微电子风格产品设计
七、再次流行——现代设计中的简约主义
• 简约主义(Mininalism),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 流行极为广泛影响深远的设计风格与流派。
• 简约主义:最简单的结构,最俭省的材料,最洗练的造型以及最 纯净的表面。
• 简约主义是国际风格理论体系中的部分继承,发展与突破。
• 简约主义设计的兴起起因于20世纪60年代时抽象艺术。
• 简约主义与简单生活方式是对西方高度工业化,丰裕化社会模式 的一种反思。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1、简约主义设计大师菲利浦·斯塔克
• 斯塔克确立了鲜明而卓越的个人风格,既有鲜明时代气息、流行 时尚,又隐约可见法国传统中优雅浪漫气质的独特风格。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 菲利浦·斯塔克(Philippe starck)当代设计界最耀眼的明星,出生 于法国飞机工程师家庭,作为一位设计神童,具有异乎常人的想 象天赋与创造才能,15岁就摘得法国家具设计大奖,3年后未受专 业培训就成为著名家具公司的设计师,1969年被独具慧眼的时装 大师皮尔·卡丹选取中,担任设计事务所艺术指导。1980年,斯塔 克在巴黎建立了自己姓氏命名的设计事务所,82年为密特朗总统 设计爱丽舍宫的室内设计,随之而来设计精力遍布全球。
贝聿铭设计作品
贝聿铭设计作品
贝聿铭设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
1、西萨·佩里(Cesar Pelli),出生于阿根廷,1952年移民美国,任职 于何野建筑事务所,现代玻璃幕墙建筑的重要建筑师,用独特隐 喻手法与雕塑风格,创造了许多新的幕墙建筑大楼。
2、约翰·彼特曼(John Portman),以创造公共建筑内部共享空间的 理论而驰名,创造共享空间的7个特点:动态;水;人看人;共享 空间;自然;照明;色彩和材料。
• 晚期现代建筑的四个特点:一是极端化倾向;二是尝试雕塑形式 与夸张手法;三是倡导第二代机器美学;四是探索新颖空间。
• 晚期现代主义的主要设计组织“纽约五人组”,由青年建筑师艾 森曼、格雷皮斯、迈耶等人组成,追求新的设计形式语法,成为 一种以异化形式构成的装饰手法。
• 贝聿铭与新现代主义:20世纪著名世界建筑设计大师(美籍华人) 毕业于哈佛大学,直接受业于格罗皮乌斯。
3、赫尔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荷兰建筑师,用多维建 筑空间去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重点研究混凝土、玻璃、砖以 及富有表现力的结构构件的雕塑美。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大师作品
• 矶慎文彦早年受业于丹下健三,后留学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的 作品带有浓厚的国际主义风格。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
六、异军突起——现代设计中的“微电子风格”
• “微电子风格”(Micro electron):电子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是人 类在20世纪下经历的一场重要的技术革命,急剧地改变和影响着 人类生活与工作的模式,同时也从观念、风格、方法等方面对艺 术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 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促使产品设计微型化(芯片具有记录和控制功 能)
• 设计的革命与鼠标的发明:计算机辅助设计日益成为现代艺术设 计中的主要手段。
• 苹果公司的imac电脑设计旋风:1998年苹果公司推出造型时髦、 色彩艳丽的透明电脑正式上市,上市的第一天便创下了日销售量 15万台的骄人业绩,苹果公司起死回生,重振雄风,该产品由年 青的丹麦设计师乔纳森·伊夫设计团队领衔设计。
• 仓右四郎(Shiro Kuramata)日本当代著名设计师,为全世界许多 家具公司设计作品,成功地将现代工业材料与传统加工艺,前卫 设计理念与民族传统精髓融为一体。
• 服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代表乔治·阿玛尼,意大利时装设计大师, 是简约主义时尚的缔造者,创作出的朴素而又雅致的时装令全世 界为之着迷,成为精品中的精品。
• 绿色设计是一种日益成为全球各社会阶层关注的价值观,是一个 牵动全社会的生产、消费与文化的整体。
第八讲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
一、潮起潮落——从现代主义到新现代主义
1、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各种艺术风格、设计风格层出不穷,其中
令人惊奇的发现不少。成双成对出现的概念:古典主义、新古典 主义,希腊式、新希腊式,印象派、新印象派……,历史洪流如 潮汐,涨了又退,来了又去。
2、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是现代主义盛极面衰后,对现代主 义的一种发展与复兴,新现代主义中又派生出新理性主义,简约 主义和微电子等风格流派。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服装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服装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服装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服装设计作品
简约主义服装设计作品
十、世纪回归——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设计思想
•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最后兴起的设计思潮。
• 丹下健三(Kenzo Tange),日本二战后第一代著名建筑大师,1913 年出生于大阪,1938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主张建筑体现工业技 术特征,他的可生长的可插入式设计理念直接启发了新生代建筑师, 如他的三位学生:矶崎新、黑川纪章、慎文彦。
• 矶崎新是日本新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代表,毕业于东大建筑系,将网 格作为一种建筑空间逻辑符号。
3、新现代主义是在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竞争中得以萌生、 发展、 成熟、状大的。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
新现代主义的设计
二、柳暗花明——新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
• 新现代主义在建筑领域中兴起,经历了晚期现代主义与新现代主 义阶段,由美国当代著名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首先提出。 (1979年)
• 绿色制造—资源回收—绿色包装—绿色环境—绿色消费
• 绿色设计概念:是一个内容相当宽广的概念,与生态设计、环境 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相关连, 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在产品设计、生产、流 通领域的表现。
• 绿色技术(Green Technology)是尽可能减缓环境负担、减少原材 料,自然资源使用或减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工艺的总称。
• 系统设计原则:将纷繁复杂的客观物体置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的关系之中,通过单元的聚合便使产品建立联系性、统一性与秩 序性,实现产品的综合性,互换性、灵活性和无限的系统性。
德国新理性主义设计作品
德国新理性主义设计作品
德国新理性主义设计作品
2、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布劳恩电气公司
• 乌尔姆设计学院(UIM):成立于1953年,被称之为第二个包豪 斯学院,是20世纪50—60年代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设计学院,学院 全面继承发展了包豪斯的功能主义基础,又从新技术发展的实际 出发,全面确立了高度理性的系统设计理论,并通过与布劳恩公 司的合作,成为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
• 十项原则:①创新的;②实用的;③有美学上的设想的;④易被 理解的(我会说话的);⑤毫无妨碍的;⑥诚实的;⑦耐久的; ⑧关心到最细部的;⑨符合生态要求的;⑩尽可能少的设计。
• 设计模式:由设计师、工程师、市场营销专家(Team)团队协作 开发产品。公司产品形象的系统、延续的“家族产品”观念。20 世纪50年代,直线的矩形白色与浅灰—60年代修正为略呈弧形的 柔和造型—7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精密、无光的黑色—80年代发光 的水晶灰色。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
日本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