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实验

合集下载

什么叫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什么叫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什么叫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开放性实验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由探索和灵活性的实验设计理念,它强调实验过
程中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实验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开放性实验设计中,实验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自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而不受传统实验设计的限制和束缚。

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的核心是“开放性”和“灵活性”。

开放性意味着实验者
可以自由选择实验的目标、方法和过程,不受传统实验设计的限制;灵活性意味着实验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变化,以适应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的实施需要实验者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实验者需
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索和创新。

同时,实验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经验,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科学研究中,开放性实验设计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开放性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学习和实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

总之,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是一种基于自由探索和灵活性的实验设计理念,它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实验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广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促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开放性实验的流程

开放性实验的流程

开放性实验的流程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变化;3. 分析土壤类型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综合影响。

实验材料:1. 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沙壤、粘壤、壤土等);2. 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水分计量仪器;3. 同一种植物的种子(如小麦、玉米等);4. 盆栽或种植箱;5. 测量工具(如尺子、量杯等);6.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好不同类型的土壤和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并准备好盆栽或种植箱。

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测量好土壤和盆栽的尺寸,标明编号以便后续实验数据的归类整理和比较。

2. 植物生长对土壤类型的影响实验:(1)将准备的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放入不同的盆栽中,每种类型的土壤分别放置相等的量,并在土壤表面平整。

在同一种植物的条件下,将其种子分别播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并保持相同的灌溉和光照条件。

(2)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记录每天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面积、根系生长情况等,并拍摄照片。

同时观察植物的叶片颜色、干燥情况等。

3. 植物生长对水分条件的影响实验:(1)在相同的土壤类型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水分条件,例如分别为干燥、适中和湿润。

用水分计量仪器精确控制水分的用量,确保各组实验条件的水分标准。

(2)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记录每天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面积、根系生长情况等,并拍摄照片。

同时观察植物的叶片颜色、干燥情况等。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将每组实验的数据整理并录入表格,包括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的分类情况,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的数据。

(2)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的差异,探究其影响因素。

(3)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出各组实验数据的统计图表,对比分析各组数据的生长趋势和变化规律。

5. 实验结论:(1)总结分析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各种土壤类型特点;(2)总结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变化,探究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总结综合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对植物生长的综合影响。

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办法(单位、学校、企业 适用)

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办法(单位、学校、企业 适用)

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办法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加强课程的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我校实验室的开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1、开放性实验室是指时间、内容、对象都开放的实验室。

各实验室必须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以及自身特点和具体条件逐步对学生实行开放,并不断增加开放的时间、空间和实验内容。

2、根据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各实验室在现阶段应结合自身条件,确定开放的时间和内容。

开放的实验教学内容为以下几个层次: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项目可分必做、选做和自拟三种。

3、实验室的开放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每学期开学初和寒暑假前各实验室应将本学期和寒暑假期间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容、场所等向学生公布,所有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都必须实行预约(预约方式由各学院、部门自定)。

4、开放实验室应根据预约参加实验的人数、实验内容等做好设备、材料等实验准备工作,保证实验条件。

实验室在开放期间须安排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值班,值班人员应认真做好实验开放情况记录。

5、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完成实验项目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或论文等书面材料。

开放性实验简介

开放性实验简介

开放性实验简介一、开设背景土木系交通土建实验中心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在我校首先开设了工科专业开放性实验,开设开放性实验教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由于课程大纲规定的实验,均由教师统一规定内容、统一实验要求、统一实验时间,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和统一的实验时间管理中,学生没有机会进一步接近实验室,难以满足学生探索性、创新性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没有重视学生的能力差异,缺乏个性能力培养。

二是近几年随着地方与中央共建实验室及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实验室的规模与能力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设备投资大,人才资源丰富,本科教学与科研能力逐步提高,具备了开设开放性实验的条件。

二、开放性实验的培养目标通过开放实验室和开放实验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开放式教学手段,给学生选择实验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达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科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参与科研的意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三、开放性实验现状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首先有学校严格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审批制度,并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在此条件下,实验中心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了四项开放性实验,第二学期开设了五项开放性实验。

开放模式主要有三种:综合性、研究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

开放式实验来源主要有:实验室自拟和科研项目两种类型。

所选内容主要为常规实验教学内容以外,大型土木工程又必需的工程实验项目,需要使用大型或精密实验设备,内容新颖、实用,且与工程实际试验设计、科技对外服务项目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

通过已完成的开放性实验和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可以看出,学生选上实验的积极性很高,主动完成实验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具体收效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一小组学生通过教师提出要求,查阅参考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通过教师审阅报告与面批交流,给学生做出评价。

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办法

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办法

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办法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规范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训环节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开放原则第一条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锻炼的平台,须体现以下原则:1.先进性。

紧扣国家或区域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反映学科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可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前沿,促进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学会撰写科研报告和论证报告等;2.综合性。

强化多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实验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有效性。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开展的学科专业实验项目要有一定的挑战度、难度和深度,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第二章开放项目第二条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为学生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未开设实验实训项目,来源主要包括:1.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实验实训。

学生跨专业选做非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实验实训项目。

2.教研室(教师)设置的实验实训。

教研室(教师)根据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设置的实验实训项目。

3.实验实训室设置的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室结合自身条件,根据建设、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设置的实验实训项目。

4.学生自拟的实验实训。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长,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自拟相关实验实训室能提供实验实训条件的开放性实验实训项目。

自拟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实施方案设计、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实训并撰写实验报告,学生所在教学单位指定指导教师。

5.合作单位设置的实验实训。

与我校签订合作协议的单位,委托学校或与学校合作进行科技攻关、管理流程再造等设置给我校学生进行研究的实验实训项目。

什么叫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什么叫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什么叫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开放性实验设计是一种基于开放性思维和合作精神的实验设计理念。

在这种设计理念下,实验的目标不仅是为了验证某个假设或者得出某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产生。

开放性实验设计强调实验数据的公开和透明,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下,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应该是开放的。

这意味着实验数据应该对其他研究者和公众可见,并且应该有一定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也可以促进不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产生。

另外,开放性实验设计也强调跨学科合作和公众参与。

在这种设计理念下,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可以共同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从而获得更全面和多角度的实验结果。

同时,公众也可以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实验的参与感和公信力,也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总的来说,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是一种推动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新思路。

它不仅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影响力,也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产生。

希望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够采用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为科学研究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前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

传统的学院式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开放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介绍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定义和目标,以及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定义和目标开放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开放、灵活的理念,通过学科竞赛、工程实践、课程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开放性实验教学具备以下特点:•开放性:不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内容,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

•实践性: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来获得知识。

•团队性: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或项目。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学会在实验或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发掘问题、探索新思路的能力,这是创新的基础。

•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是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一个关键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协作、沟通和分享。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可以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经验1. 选题设计在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前,需要对实验选题进行充分的设计和准备。

实验选题应该与学科紧密相关,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实验选题应该满足以下要求:•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可以自由探究问题。

•实践性:实验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创新性:实验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授课方式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有所不同。

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着辅助和指导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授课者。

什么叫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什么叫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什么叫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开放性实验设计理念。

开放性实验设计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它突破了传统实验设计的束缚,允许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变实验条件,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实验对象的特性。

开放性实验设计的理念是以实验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让实验者在实验中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实验结果。

开放性实验设计的理念源于对传统实验设计的反思。

传统实验设计通常是在实验开始前就确定好实验条件和方法,然后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实验者很难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导致实验结果可能并不全面和准确。

而开放性实验设计则打破了这种束缚,让实验者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以获得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结果。

开放性实验设计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采用开放性实验设计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特性。

在工程领域,开放性实验设计也被用于设计和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教育领域,开放性实验设计被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开放性实验设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开放性实验设计需要实验者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和创造力,以便在实验过程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其次,开放性实验设计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以便进行更多的实验和分析。

最后,开放性实验设计也需要更好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总的来说,开放性实验设计的理念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它为实验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实验结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开放性实验设计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开放实验
总结报告
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
题目典型焊接接头强度及焊后处理分析学生姓名司光才
学号 061010334
2015年1月4日
对焊接方法与焊接参数的选择自然不同。

(三)研究现状
焊接结构性能测试及焊后处理从上世纪起就是材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每年都会有相当多的工作者编撰论文发表,对最新的焊后处理方法进行解析。

如2006年殷之平同学做的典型焊接结构温度场、残余应力场、应力强度因子分析;张中平同学做的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等离子喷涂法研究;冯艳辉同学做的基于ANSYS的焊接梁残余应力分析李良碧,张沛心,朱德钦等人做的锥柱耐压壳高强度钢典型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研究等。

充分说明了焊后处理工作在目前材料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谭伯聪;解德;李荣峰;李福林三种典型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消除法[J] 钢结构1994年03期
[2]Shan-Tung Tu, Peter Segle, Jian-Ming Gong Strength design and life assessment of welded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 creep[J] Elsevier Jour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 1996, Vol.66 (1), pp.171-186
[3]V.V. Moskvichev, A.M. Lepikhin, S.V. Doronin Simulation in fracture of welded structures with developing damage[J] Springer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999, Vol.100 (2), pp.143-15
[4]张路祁文军方建疆焊接接头质量影响因素的优化选择[J]新疆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G. Marquis, T. Mikkola Analysis of Welded Structures with Failed and Non-Failed Welds Based on Maximum Likelihood[J]Springer Journal Welding in the World, 2002, Vol.46 (1), pp.15-22
[6]殷之平典型焊接结构温度场、残余应力场、应力强度因子分析[D] 西北工业大学2003-03-01
[7]张敏强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问题的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2005-12-10
[8]孙中原铝合金焊接结构退火消应工艺研究[D] 天津大学2006-01-01
[9]佘昌莲焊接结构的残余应力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06-04-01
[10]张中平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等离子喷涂法研究[D] 天津大学2006-06-01
[11]吴玲珑基于特征的焊接结构设计技术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2006-06-01
[12]张中平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等离子喷涂法研究[D] 天津大学2006-06-01
[13]V. A. Degtyarev, B. S. Shul’ginov Evaluation of the ultimate stresses in a cycle for welded structures with high residual stresses based on test results for small specimens without residual stresses[J] Springer Journal Strength of Materials, 2008, Vol.40 (2), pp.212-223
[14]丁彦闯;兆文忠焊接结构抗疲劳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J] 焊接学报2008年06期
[15]冯艳辉基于ANSYS的焊接梁残余应力分析[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05-01
[16]陈永;刘彤;赵明皞薄板焊接接头疲劳实验研究[C] 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10-01
[17]周张义高速货车转向架焊接部件疲劳强度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2009-09-01
[18]李振江基于SYSWELD的焊接接头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10-06-01
[19]Zhigang Wei, Pingsha Dong Multiaxial fatigue life assessment of welded structures[J] Elsevier Journa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10, Vol.77 (15), pp.3011-3021
[20]A. Chattopadhyay, G. Glinka, M. El-Zein, J. Qian, R. Formas Stress Analysis and Fatigue of welded structures[J] Springer Journal Welding in the World, 2011, Vol.55 (7), pp.2-21
[21]宋占勋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12-01
[22]Qi Xin, Di Shu, Liu Hui, Wang Wei, Juan Chen Magnetic Barkhausen Noise, Metal Magnetic Memory Testing and Estimation of the Ship Plate Welded Structure Stress[J] Springer Journal 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2012, Vol.31 (1), pp.80-89
[23]赵尚超典型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的研究[D] 大连交通大学2012-06-09
[24]宋以国多焊缝管板结构焊接工艺与残余应力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01-18
[25]张瑶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结构应力腐蚀疲劳性能研究[D] 重庆交通大学2013-05-01
[26]Xintian Liu, Songlin Zheng, Jinzhi Feng, Hu Huang, Jun Chu, Lihui Zhao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utomobile Welding Structure[J] Wiley Journal Qual. Reliab. Engng. Int., 2014, Vol.30 (8)
[27]Jiangchao Wang, Sherif Rashed, Hidekazu Murakawa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welding induced buckling using inherent deformation method[J] Elsevier Journal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4
[28]Egor Moskvichev Fracture Assessment of Cracked Welded Structures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Welded Joints[J] Elsevier Journa Procedia Materials Science, 2014, Vol.3
[29]刘刚;刘英芳;黄一焊接结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结构应力法[J]船舶力学2014年10期
[30]李良碧;张沛心;朱德钦锥柱耐压壳高强度钢典型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2014年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