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冀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新版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观察探究和材料分析,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列举ABO血型系统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和血型、血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难点】
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教学内容】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
红细胞(输送氧)
血细胞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血液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
二、血型和输血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物质运输的载体-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运输的载体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了解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4.能够区分不同的物质运输载体二、教学内容1.物质运输的载体的定义和分类2.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4.区分不同的物质运输载体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和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2.难点:物质运输载体的区分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案例分析3.互动问答五、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等准备相关物质和载体的简单例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物质运输的载体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2. 概述物质运输的载体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定义物质运输的载体2.根据物质运输载体的分类,介绍生物中常见的物质运输载体3. 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0分钟)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2.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向3.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能量转换4.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特点4. 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0分钟)1.血液循环系统2.血液;心脏;血管3.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与特点4.其他物质在人体中的运输方式5. 区分不同的物质运输载体(20分钟)1.在物质的运输中,物质所处的不同载体具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特点2.能够对不同载体进行区分,正确判断物质运输的载体6.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加强掌握的内容。
六、教学资源1.图书:《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下册2.PPT课件:物质运输的载体3.实物展示:植物部分结构和人体血管尺寸、形态等材料七、教师思考题1.物质运输是生物体内的基本生命现象,请问生命现象在能量方面有哪些特点?2.在生物进化史上,物质运输的载体如何发展变化?3.请以实际应用为背景谈谈对物质运输载体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哪些实际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导学案(含解析)(新版)冀教版-(新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能够说出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能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知道ABO血型系统的分类。
能够说出输血的原则【预习要点】和组成。
、和,其中在人体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是。
患贫血时减少;患炎症时增多。
的ABO血型系统包括型、型、型和型4种。
我国提倡献血,输血时应以输入血为原则。
【达标练习】1.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
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2. 在血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是()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小板3.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血浆 B.红细胞C.血小板 D.白细胞二、探究案【要点回顾】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⑴血浆: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不仅运输血细胞,还运输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血浆是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液体,呈淡黄色;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为血清。
)⑵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氧低时与氧分离。
依靠血红蛋白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贫血,需补铁和蛋白质。
)⑶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病菌,对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白细胞过少时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炎症;白细胞过多时代表身体已经出现炎症)⑷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小板过少伤口难愈合)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判断依据:红细胞中的A凝集原与B凝集原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万不得已输异型血时一定要慢并且输血量要少)(输血时考虑的是受血者的抗凝集素和输血者的凝集原)【问题展示】活动一血液1.同学们观看血液分层图片和书上图文。
冀教版7下生物 2.1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设计

《血液》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及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在了解了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血液这一司空见惯的东西的了解,熟练的掌握血液的相关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
由于学习的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加上血液这一熟悉的物质,他们对这节课的掌握不是很难,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掌握好组织教学,对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血液的组成,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组织学生讨论、区别三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功能的不同,既达到了学习理解本节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科学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采用投影,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通过设疑引学,分析理解,答疑解惑等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生:需要。
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
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word教案一

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word教案一一、血液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要紧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说出人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缘故,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命的隐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辨论各种血细胞,明白得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观看、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1、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差不多上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通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取。
2、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新授: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取后,如何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如何样运离细胞?(血液)上面所说的这些物质差不多上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2、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3、那什么缘故我们平常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摸索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刻后,什么缘故会显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血液的组成成分:(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液红细胞 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白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专门薄,呈白色。
血小板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大夫从我们躯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看,你明白检验科的大夫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示显微镜下血细胞图)学生摸索讨论: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什么缘故看不见血小板?4、什么缘故红细胞中间呈白色?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25--27然后完成表格。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知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2. 使学生掌握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2. 物质运输的方式3. 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4. 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5. 物质运输的相关实验和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相关实验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质运输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物质运输的载体图像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运输的过程。
4. 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方式2. 第二课时: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3. 第三课时: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物质运输的相关实验和观察5. 第五课时:总结与复习六、教学内容6. 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本节课将深入探讨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包括载体蛋白的作用、通道蛋白的特性以及运输蛋白的饱和性和选择性。
7.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学生将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膜上的受体和信号转导过程。
八、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8. 实例分析:氧气的运输与血红蛋白通过分析血红蛋白如何运输氧气,学生将理解结合蛋白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血液运输氧气的过程。
9. 实例分析:钠-钾泵与细胞内环境稳定学生将通过分析钠-钾泵的工作机制,了解细胞如何维持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平衡,以及这对细胞功能的重要性。
十、实验设计与分析10. 实验设计:探究物质运输速率学生将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不同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速率,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学案2 冀教版

2.1物质运输的载体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来认识三种血细胞;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血细胞的重要性;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二、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难点: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闻资料:2022年1月初,河南省濮阳市的田某在滨州市沾化区发生车祸,失血过多,必须马上输血。
医护人员检查出田某是AB型RH阴性的稀有血型,这让抢救陷入窘状。
如果不能及时输血,田某很有可能就此告别这个世界,而血库并没有田某所需要的“熊猫血”。
怎么办?医院立刻联系滨州市中心血站,为田某找到仅有的620mlAB型RH阴性血浆和200ml的血红蛋白,可这些血量远远不够。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来自淄博、东营、滨州三地的五位稀有血型志愿者,捐出了宝贵的“熊猫血”,成功挽救了田某的生命!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有一些人其实伤势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只要及时做手术就可挽救生命,而做手术免不了要输血,由于未能找到充足的血源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如果能够及时输血,这些人很有可能会很快恢复健康。
那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血液对于人体这么重要呢?血液有哪些功能呢?2、认识血液及功能小知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约为体重的7%~8%,即:若某人体重为60kg,血液量约为4200~4800ml。
短期内失血量不得超过血液总量的10%,即400ml左右(可自愈);失血量达20%会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失血量达30%会危及生命。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
血细胞主要包括哪些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的成分主要是什么?(水)(1)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冀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生物下册2.2.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新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下册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新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下册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新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ﻩ⒈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⒉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⒊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正常值.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过程方法1。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价值1。
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正常值.难点:血细胞的功能以及教会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ﻩ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⑴学生观看图片(医院抽血、验血和输血、血常规化验单、无偿献血证)教师:上述图片和什么有关?关于血液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么,同学们对它知道多少?它对人体的健康有何重要意义?(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对血液的认识,了解人体血液的状态和颜色。
患病时,医生往往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疾病;受伤后,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及时输血又能挽救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说出人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1、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
2、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新授:
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
上面所说的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2、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
3、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
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
血液的组成
成分:(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
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液 红细胞 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白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
薄,呈白色。
血小板
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
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示显微镜
下血细胞图)
学生思考讨论: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
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25--27然后完成表格。
分类 形状 数
量 细胞核 大小 功能
红细胞(RBC )
白细胞(WBC )
血小板
(PLT )
1、 红细胞
顾名思义,呈红色,提问: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含血红蛋白)
提问: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氧含量高,与氧结合;氧含量低,与氧分离)
正是因为血红蛋白的存在才赋予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
血浆
血细胞
用幻灯呈现一张医院的贫血化验单,并让学生了解各项目中英文的含义。
(贫血的实质不是血量少了,而是血红蛋白的含量少)。
贫血时一般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等现象,这时由于血液运氧能力低下,身体缺氧所致。
2、白细胞
白细胞在我们人体内的作用就跟白衣护士一样,杀灭病菌,起到保护和防御的作用。
有人验血发现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这说明什么问题?(有炎症)
发炎是对抗细菌感染时死伤阵亡的白细胞。
发炎的现象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卫的防御反应,这多数都是由于细菌入侵到组织里面,而局部就起了炎症的反应,血管扩张,而且有由大量的白血球也驱赴局部加入战斗,血液的渗出物和多种的杀菌的抗体物质也奋起抵抗,形成多兵种的围歼战,如果我们的组织不会发炎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不设防的人,细菌就会很容易跑到血液里,从而导致败血症了,这是十分可怕的结果。
3、血小板
血小板的作用就是凝血,
介绍“血友病”,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结,因而会流去更多的血。
体表的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
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组织和肌肉内部。
当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时,常常危及生命。
那么是否血小板越多越好吗?太少可以吗?
【巩固练习】
1、将10毫升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量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以后,分为上、下两部
分。
在上、下两部分的交界处是()
A、呈暗红色的红细胞
B、呈淡黄色的血浆
C、呈白色的白细胞
D、呈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2、红细胞的形态为()
A、两面凸的圆饼状
B、球形
C、不规则形状
D、两面凹的圆饼状
3、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
A、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B、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C、止血和加速凝血
D、吞噬病茵,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4、红细胞有一种红色含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
其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
易与氧,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5、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主要是运载_______,运输______和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