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验方

合集下载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药治疗概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药治疗概况

的治疗原则及病 变各 时期 最有效的 方药 ,仍然是我们眼科 工作 者的迫切任务 。
【 关键 词 】 年龄 相 关性 黄 斑 变性 中 医药 治 疗
中 图分 类 号 :R 7 45 7 .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2 0 0 一 O 1 — 2 7 8 0 7( 0 8) 9 0 9 0
3 展 望
效 ,根据老年 性黄斑 变性 的不 同病程 ,在 早期轻度视
力下降 、视物变形属视瞻 昏渺 、视 直如 曲范畴 ,当病 情进一步发展 ,黄斑区新生血管 引起 出血导致视力突
然 严 重 下 降 , 则 属 暴 盲 。 方 从 法 出 , 法 随 证 立 。 由于 各 医 家 对 A D的发 病 机 理 有 着 不 同 的 认 识 ,故 在 辨 证 M 分 期 分 型 以及 用 药 上 也存 在 差 异 。 明 芳 等 为 本 王 ~认 病 初 起 多 因脾 胃虚 弱 ,气 血 生 化 乏 源 ,气 血 不 能 上 承
近年来不少 医家试用 单方治疗 A D M ,皆冈其简单 、 易行 ,便 于推J 。如 李景恒 … 。 等用健 脾益气、化痰散
结 的 精 明 I 丸 治疗 萎 缩 型 A D 号 M ,用 健 脾 益 气 、活 血
得 了一定的疗效 , 有其独特 的优势 , 值得进 一步研 究。
1 辨 证 论 治
年 龄 相 关 性 黄 斑 变 性 ( g — e a e a u a a e r l td m c lr
智 等认 为本病 以肝 肾两虚 、脾气虚 弱是其 根本,局 部病 理则与痰瘀 水湿 、 瘀血 阻络有 关。 以滋补肝肾、 治

眼科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眼科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型的患者。

一、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TCD编码:BYT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ICD-10编码:H35.3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唐由之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疾病分型参照《眼科诊疗常规》(北京协和医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非渗出型:几乎总是双眼发病。

黄斑区色素紊乱,散在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和萎缩,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融合,出现地图状萎缩。

渗出型:黄斑部玻璃膜疣融合,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神经神经上皮及/或色素上皮有浆液及/或出血性脱离,视网膜下出血、渗出,晚期形成机化瘢痕。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常见证候:脾虚湿困证阴虚火旺证痰瘀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视瞻昏渺(TCD编码:BYT080)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ICD-10编码:H35.351)的患者。

2.分型诊断属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住院前3个月接受过PDT、抗VEGF药物球内注射治疗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简称AMD)是一种以黄斑区域萎缩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是造成老年人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AMD在临床上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晚期AMD又进一步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中干性AMD 约占AMD总数的80%~90%。

干性AMD临床表现为病变区域出现黄白色小凹陷,增生性病变和色素沉着,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萎缩和中心凹变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肝主目,肾开竿精,目之精血主要充养于肝肾。

肝肾阴虚是导致AMD的重要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治疗AMD应当以益肝肾、滋阴清热为基本原则。

增视明目汤是一种治疗AMD的传统中药方剂,由于其益肝肾、滋阴清热的作用,被用于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就增视明目汤治疗肝肾阴虚型AMD的临床疗效进行一份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增视明目汤的组成和药理作用增视明目汤是一个由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巴戟天、茯苓、山药、丹参、桑椹、菟丝子、泽泻等10味药物组成的中药复方,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巴戟天等药物具有滋肾壮阳、明目清热的功效;茯苓、山药、丹参等药物具有滋阴清热、益气养血的作用;桑椹、菟丝子、泽泻等药物则具有益肾明目、利水消肿的作用。

增视明目汤具有益肝肾、滋阴清热的功能,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AMD。

《增视明目汤》治疗肝肾阴虚型AM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以下将结合医学实践,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1. 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在服用增视明目汤后,眼部症状明显改善,包括视力模糊、中央凹陷形变、夜间视觉障碍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视网膜出血、渗出减轻;视觉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

2. 眼底病变缓解:增视明目汤治疗AMD可使病变区域的黄斑水肿明显减轻,血管渗漏减少,病变区域的萎缩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黄斑变性逆转。

驻景丸加减方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

驻景丸加减方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
具有 可 比性 。
2 3 两组 视野 变化 比较 , . 见表 2 采 用 S S , P S医学 统 计 表经 医学 统
12 诊断标准 .
() 1 中心 视力减退 , 或伴 有视物 变形 ; 2 眼底 ()
可见黄斑区有比较密集 的玻 璃膜疣 和色素沉着或 略带污秽 的灰 白色且 轻度隆起 的视 网膜下新生血 管膜 ;3 A s r ( ) m l 方格表检 查 e
2 结果
2 1 疗效标准( . 白拟 ) 显效 : , 视力 明显提高 , 治疗后 视力提 高 3 行或 3 以上 ; 行 好转 : 视力 有提高 , 疗后 视力提 高 l一 治 2行 ; 无
效 : 力无变化或下降。 视
有很大关 系。笔者采用驻 景丸加减 方治疗本病 临床取得 一定 的
眼发病 ,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 组 1 , 8例 , 7例 ; 5例 男 女 年龄 4 9~
7岁, 均6 5 平 2岁 ; 照组 l , 6例 , 9例 ; 对 5例 男 女 年龄 5 7 , 2~ 4岁 平
均 6 岁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3 P>00 ) .5 ,
驻景 丸加 减 方 治 疗 老年 性 黄 斑 变性 疗 效 肯 定 。
【 关键词 】 黄斑 变性 ; 老年性 ; 驻景丸
老 年性 黄斑 变 性 又 称 年 龄 相 关 性 黄 斑 变 性 ( M , 一 种 A D) 是 严 重 危 及 老年 人 视 力 的 眼 病 , 龄 越 大 , 病 率 越 高 。其 发 病 机 年 发 理 尚不 清楚 ,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与 视 网膜 色 素 上 皮 的代 谢 功 能 衰 退 但
疗效 , 小结 如 下 。 现 l 资料 与方 法 I1 一 般 资料 . 全 部 3 均 为 本 院 眼科 门 诊 和 住 院 患 者 , 双 0例 均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摘要】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老年性眼病,影响中老年人视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增视明目汤作为中药治疗AMD的有效方剂,具有明目、健脾、益肝的功效。

本文通过对增视明目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治疗机制、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和安全性评价的综合分析,发现其在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增视明目汤的作用机制、优化方剂配比,并促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

增视明目汤在治疗AMD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

【关键词】关键词:增视明目汤、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临床疗效、药物组成、治疗机制、安全性评价、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眼部慢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中央视觉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AMD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干性AMD是AMD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病变过程主要表现为黄斑区色素变性、视网膜萎缩和玻璃膜下新生血管形成等。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用于治疗干性AMD,传统治疗方法较为有限且疗效不理想。

本研究旨在探讨增视明目汤在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AMD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干性AMD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增视明目汤在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中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机制。

通过对患者接受增视明目汤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检查、视网膜厚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以验证增视明目汤对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效果。

通过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评估增视明目汤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案,并为进一步研究增视明目汤在治疗眼部疾病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

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

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住院患者。

一、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病(TCD编码:BYT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ICD-1O编码:H35.31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眼科学》(廖品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指南与临床路径制订委员会主编2013年发布的《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治疗路径》。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临床常见证候:肝肾不足证肝脾不调证脾失健运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协作组经验方。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视瞻昏渺病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老年性黄斑变性出现CNV或合并其他眼部病变(如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3~4期)等),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肝肾不足证:耳鸣健忘,或失眠多梦,或口燥咽干,或五心烦热,或面红目赤,或盗汗,舌红少苔,脉弦。

活络散结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8例临床观察

活络散结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8例临床观察
郭 浩 吕海江 ( 指导 )
( 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 州,4 0 0 河 5 0 8) 中图分类号:1329 1 1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 8 0( 0 1 303 .2 证型 :A 6 47 6 2 1 )0 .0 20 DI
【 摘
要 】 目的:观察 活络散 结汤治 疗痰瘀互结型年龄相 关性黄斑 变性 临床效果 。方法 :治疗组 :口服活络散 结汤。药物:
r t n: f cul 1 y s css f c v ( t ametE eta (0e e f ae)e et e n=5e e f ae)iv l 3e e f ae)teef t e a 71 C n o e o8 , i y s c ss, a d( y s css h f ci t i 5 . o4 n i o2 , e v res %. o t l r go p E eta ( y s f ae)efcie = y s f ae)i ai 9e e f ae)e c nyfr 4 C n l in Hu lo ru : f cul5e e css, f t 7e e css,n l y s css,f i c 1 %. ocu o : ou o3 e v o5 v d( o6 i e o 2. s sni ee o a rv i afn t n adh d e a e fute e e p n. aj d ct nC i oe s lu ci , n l r r v l met e i n mp vu o a t v u of h d o h [ y rs u lo aj eo t n P lg a d lo ai t e Maa r e eea o Kewo d ]H ou ni d cc o ; he m ods s p ; cl gn rt n S e i nb t sy ad i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g — e tdMaa r gnrt n A eR l e cl e ea o , a a De i A MD) 又称 为老年 性黄斑变性 ( ei c l e eea o , R , Snl maua dgn rt n e r i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一、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肝肾阴虚证及病因病机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以眼底黄斑区的色素变性和萎缩为特征的退行性眼病,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致病机制主要与年龄、遗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与肝肾阴虚有密切关系。

肝肾阴虚者,肝脏主要贮藏血液,肾主司骨髓,两者肝肾阴虚,则眼睛的生理功能受损,出现视物模糊,影响了正常的视觉功能。

二、增视明目汤的组成与药理作用增视明目汤是由黄芪、玄参、白术、熟地、酸枣仁、枸杞子等多种中药组成,根据中医理论,增视明目汤有滋阴清肝、益精明目的功效。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益阴清热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眼睛疲劳;玄参和酸枣仁具有清热明目的作用,可以改善视力模糊的症状;白术和枸杞子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明目的功效,可以改善肝肾阴虚引起的视觉问题。

熟地具有滋阴补血、润燥益精的功效,对于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尤为适用。

1. 临床观察结果通过对30例患有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肝肾阴虚证患者进行连续观察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

观察结果显示,经过增视明目汤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视物模糊的症状有所减轻,眼睛干涩疲劳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眼科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眼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黄斑区的色素变性和萎缩情况有所减轻。

2. 客观指标改善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了眼底彩照检查和视力检查,并进行了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比对。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眼底彩照显示黄斑区色素变性情况明显减轻,视力提高了1-2行,患者对光线的适应能力和眼部疲劳感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在本次临床观察中,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增视明目汤在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肝肾阴虚证患者中安全性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验方
【概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亦称之为增龄性黄斑变性,是目前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据美英学者统计,本病75岁以上患病率达45%以上。

近年来,随着人口日趋老龄化,我国发病率亦有增高趋势。

本病患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

双眼可先后或同时发病,并且进行性损害视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的不同,分为两型:萎缩型黄斑变性,萎缩性亦称干性,以进行性视网膜萎缩,中心视力逐步明显减退为主,双眼同时发病;渗出型又称湿性黄斑变性,其特点为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膜存在,从而引起一系列渗出、出血及瘢痕改变。

视力下降较快。

本病的防治已成为当今眼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中医学中,本病亦称为“视瞻昏渺”,重者则归属“青盲”或“暴盲”。

由于本病引起中医针灸界关注的时间不长,现代针灸治疗本病,据著者所及,首篇临床报道见于1990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有关文章有逐渐增多之势,其中有部分文章的观察样本量较大。

治疗对象包括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治疗方法上以针刺为主,也有采用穴位注射、电热针法或针刺结合中药等法;在疗效观察上,既有对视力的检测,也有文章进行了眼底黄斑病灶部治疗前后的对照比较。

由于本病迄今仍为难治性眼底病之一,针灸的介入无疑是有着重大临床价值的。

【著者验方】
基本方
一、处方
主穴:新明1、上健明、上天柱。

配穴:新明2、风池、承泣、丝竹空、瞳子髎。

新明1位置:位于耳郭后下方,翳风穴穴上0.5寸,耳垂后皮肤皱襞中点,或颞骨乳突与下颌支后缘间之凹陷前上0.5寸处。

新明1位置
上健明穴位置:眶上缘内上角凹陷处,内眦角上约0.5寸处。

在睛明穴上约0.5寸。

上健明穴位置
上天柱位置:天柱穴上5分。

上天柱位置
新明2位置:位于眉梢上1寸,外开5分处。

新明2位置
二、操作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轮用。

风池穴针尖向同侧目外眦方向快速进针,运用导气法,以针感达眼部或前额为佳。

左侧新明1要求术者以右手进针,右侧新明1要求术者以左手进针,针体与皮肤成45°~60°角,向前上方快速进针,针尖达耳屏切迹后,将耳垂略向外前方牵引,针体与身体纵轴成45°角向前上方徐徐刺入。

当针体达下颌骨髁状突浅面深度1~1.5寸时,耐心寻找满意针感,针感以热胀酸为主。

如针感不明显,可再向前上方刺入3~5分,或改变方向反复探寻,针感可传至颞部及眼区。

用捻转加小提插,提插幅度1mm左右,一般运针时间为1分钟,捻转速度与刺激量灵活掌握。

新明2:取28~30号1寸毫针,找准穴区后针尖与额部成垂直刺入,缓慢进针5~8分,找到酸麻沉胀感后用快速捻转结合提插手法,使针感进入颞部或眼区,针感性质同新明1。

运针手法及时间亦同新明1。

上健明穴直刺1~1.2寸,得气为度,略作小幅度捻转后留针。

球后,针尖略向上进针1寸左右,要求针感至眼球有胀感。

上天柱穴向正视瞳孔方向刺入,用徐入徐出导气法,使针感向前额或眼区放散。

瞳子髎和丝竹空,每次仅用一穴,二穴交替,向外下方斜刺0.8寸左右,得气后留针。

电针仪一般接在新明1、瞳子髎(或丝竹空)上,用连续波,频率
2Hz,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也可用疏密波,通电30分钟。

每周2~3次治疗,维持治疗时每周治疗1次。

【穴位注射方】
一、处方
主穴:球后(或承泣)、太阳。

配穴:肾俞、肝俞、光明。

二、操作
药物:甲钴胺注射液0.5mg(0.5mg/1ml)、丹参注射液或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

每次一般仅取主穴1穴(双侧),药物取一种。

甲钴胺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或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二者取一种)交替使用。

甲钴胺注射液多用于球后(或承泣),每穴注射0.5 ml (双眼发病)或1ml(单眼发病)。

丹参注射液可用于光明、肾俞和肝俞;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多用于太阳、球后穴。

每侧穴注入1ml。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进针后刺至有针感(但不必强求)后,将药物缓慢注入。

【耳穴方】
一、处方
眼、目1、目2、支点、肝、肾、神门。

二、操作
耳穴均取。

用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贴压,令患者每日按压3次,每穴按压1分钟,力度以有疼痛感而不弄破皮肤为佳。

每次一耳,两耳交替,每周换贴2~3次。

【皮肤针方】
一、处方
正光1、正光2。

(正光穴属经外奇穴,位于眉弓下缘, 当攒竹穴和鱼腰穴中点取之。

正光1穴位置:眶上缘外3/4与内1/4交界处。

正光2穴位置: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二、操作
用皮肤针在穴区0.5~1.2cm范围内做均匀轻度叩打,每穴点叩刺
50~100下,以局部红润微出血为度。

每周治疗2~3次。

每次治疗,基本方必用,余方据症情可全部或选1~3方综合运用。

【体会】本方主要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包括渗出型和萎缩型。

但经著者验证,本方可治疗多种黄斑病变,如近视性黄斑变性、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前膜等。

这是著者在难治性眼病治疗的治则上所强调异病同治中的异病同方,也是对于病位病机均较一致的眼底病总结出一个基本方。

但是异病同方是建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具体治疗时要讲究同中有变,即根据不同的病症而有所加减以提高疗效。

这种变,一要因人而异,即强调个体性,如考虑年龄、病程、体质和中医的辨证等;其次要据不同病症的特点,如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从化瘀袪湿着手,萎缩型则强调益气滋阴;近视性黄斑变性则二者皆重;囊性水肿,应袪痰利水;而黄斑前膜则需活血化瘀。

在治法上更要有机配合,如电针与穴位注射是针药结合、电针与皮肤针是点面治疗结合、加用耳针是巩固和加强效果等。

作为难治性眼病,要打持久战。

针灸治疗这类病症有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治疗之初应当向患者说明要求其能坚持有规律的针灸治疗,一般以三个月为一疗程。

多需半年至一年以上治疗。

为了有助于患者能长期坚持,著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一个维持量的概念,即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步延长针刺治疗的间隔时间,从最初的每周三次,逐步减至每周一次。

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客观体征与患者主观感受不一致的情况。

如,有的视物情况明显改善,但眼底检查变化不明显。

也有少数眼底变化明显而视物进步不大的。

在针灸治疗其他眼病时也有这种情况。

可能与针灸重在调节脏器功能有关。

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