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传统文化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濮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濮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30•【字号】濮政[2008]4号•【施行日期】2008.0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濮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濮政〔2008〕4 号)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为加快我市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八年一月三十日第一批濮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8 项)一、民间文学(5 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 帝舜传说濮阳县2 Ⅰ-2 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3 Ⅰ-3 鞭打芦花范县4 Ⅰ-4 颛顼传说濮阳市龙文化研究会5 Ⅰ-5 张公艺美德故事台前县二、民间美术(3 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 Ⅱ-1 麦秆画清丰县7 Ⅱ-2 木版年画高新区8 Ⅱ-3 板书花鸟画高新区三、民间音乐(2 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 Ⅲ-1 杨韩村唱秧歌清丰县10 Ⅲ-2 陶埙濮阳市四、民间舞蹈(5 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 Ⅳ-1 五彩纸龙清丰县12 Ⅳ-2 铁花火龙清丰县13 Ⅳ-3 清丰背阁抬阁清丰县14 Ⅳ-4 狮龙斗蛛舞清丰县15 Ⅳ-5 西街龙舞南乐县五、民间戏剧(10 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6 Ⅴ-1 大平调濮阳县17 Ⅴ-2 大弦戏濮阳县18 Ⅴ-3 四平调范县19 Ⅴ-4 罗卷戏范县20 Ⅴ-5 枣梆范县、台前县21 Ⅴ-6 清丰柳子戏清丰县22 Ⅴ-7 二夹弦台前县23 Ⅴ-8 目连戏南乐县24 Ⅴ-9 五腔调南乐县25 Ⅴ-10 大罗戏南乐县六、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 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6 Ⅶ-1 清丰梅花拳清丰县27 Ⅶ-2 大洪拳台前县七、民间手工技艺(7 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 Ⅷ-1 茂家红酒酿制技艺濮阳县29 Ⅷ-2 南五庄面塑技艺濮阳县30 Ⅷ-3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31 Ⅷ-4 六百居香肠制作工艺濮阳县32 Ⅷ-5 清丰彩灯制作工艺清丰县33 Ⅷ-6 草编技艺南乐县34 Ⅷ-7 柳编技艺华龙区八、民间杂技(2 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5 Ⅸ-1 东北庄杂技华龙区36 Ⅸ-2 清丰驯兽艺术清丰县九、民间信仰(2 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7 XⅢ-1 韩愈祠古庙会高新区38 XⅢ-2 张曹庙会清丰县。
河南古都濮阳漫步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

河南古都濮阳漫步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濮阳,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濮阳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中原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这个古都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的瑰宝。
为了深入了解濮阳的历史底蕴,我特意前往濮阳漫步博物馆,以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进入濮阳漫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大气的建筑。
博物馆建筑融入了濮阳历史文化的元素,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步入博物馆大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
博物馆的布局非常合理,分为不同的展厅,按照历史时期和文化主题展示。
走进第一个展厅,我看到了濮阳文化的起源。
这里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和实物,如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
这些文物见证了濮阳作为中原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古代濮阳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的文化交流和繁荣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
在第二个展厅,我见到了濮阳历史的风云变幻。
这里展示了濮阳的历史沧桑和风雨兼程。
从春秋时期的濮阳齐国到战国时期的濮阳赵国,再到汉代的濮阳县,濮阳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逐渐式微,但历史的记忆依然深深地印刻在这片土地上。
进入第三个展厅,我感受到了濮阳文化的独特魅力。
濮阳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众多,留下了许多卓越的文化遗产。
这里陈列了濮阳的书画作品、古籍文献等珍贵文物,展示了濮阳文人的艺术才华和文化造诣。
看着这些作品,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文人雅士们对于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特理解。
走出展厅,我来到博物馆的室外区域。
这里建有仿古建筑和园林,营造出古代濮阳城市的氛围。
园林内种植了许多濮阳地区的特色植物,如菊花、枫树等。
在室外区域,我和众多游客一起品味着濮阳的历史底蕴,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参观完濮阳漫步博物馆,我内心充满了对濮阳历史文化的敬畏和钦佩。
在这个博物馆中,我不仅能够看到濮阳的历史,还能深入了解中原文化的发展历程。
濮阳作为古代历史名城,它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更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代表。
通过参观濮阳漫步博物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濮阳文化

壮馍是流行于豫北濮阳一带 的经典小吃。濮阳县壮馍则 货真价实,独享盛名.在每 个状馍中用大肉半斤,切成 一寸见方的薄片,鸡蛋十个 及葱、姜、盐、酱油、花椒 面、味精等,做时用的是香 油,文火煎制,外焦里嫩, 切食之,皮酥馅香。
老 城 壮 馍
深闺石榴
濮城滑脊汤
康园肉饼
她以水舞台和空中舞台为创意点,以 乾坤、孕育、爱河、惊梦、良缘为线 索,逐层显示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 美轮美奂的人间万象。“震撼、颠覆、 奇幻、神秘”为特点 。
注入戏剧、舞蹈、音乐、魔术等艺术 元素,运用花样游泳、跳水、杂技等 表现形式,营造出一个视觉和听觉的 盛宴。
杂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运 用水幕作背景,融入黄河、龙等地域 文化符号,创意突破常规思维,所有 节目基本都在水底、水面和空中进行
姓氏文化 濮阳是我国重要的姓氏
起源地之一。据史书记载,与濮阳有关的姓 氏有320多个,常见的100个大姓中源于濮 阳的就有7个,即张、范、姚、秦、顾、孟、 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张姓,海内外张姓 人口约1亿。濮阳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帝 舜的故乡,其后裔达60余姓,其中前十姓是 陈、胡、袁、田、姚、虞、王、孙、车、 陆,总人口数以亿计。充分利用姓氏起源地 优势,策划设计开展大型寻根活动,努力 打造“张姓祖根地”、“帝舜故里”两大 品牌,成功举办了,“世界张氏总会第二 届恳亲大会”;“世界舜裔联谊会第十九 届国际大会”;“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 寻根之旅”夏今营一河南濮阳营”活动。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 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 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 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境内出土的石磨、石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 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土墓葬 蚌壳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因此被中 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濮阳传统文化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什么意思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 期鲁国人,“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 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 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 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 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 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
九世同堂:张公艺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八记载: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 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 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 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 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 赐以缣帛。”
会盟台 作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濮阳,春秋时期是卫国国 都。会盟台遗址位于今濮州市旧城镇,旧称葵丘、戚城, 俗称孔悝城。当年这里有一个占地250亩的高大土台,可容 纳万余人
著名人物
文圣人仓颉造字的故事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 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 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 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 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白堽皮影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 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 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 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 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杨家枪 据《南乐县志》记载:北宋年间,宋军元帅杨 延昭要在南乐一带与辽兵决战,不料被敌识破,退 回察院(今元村镇谷村)。杨延昭因多日鏖战,遂在 旷野一菜园草屋小憩,因患卸甲风昏迷,恰遇东寺 庄老人袁代,袁代将其治好。杨延昭教授其枪法, 还传之祖传枪谱
濮阳市历史文化

濮阳市历史文化濮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北部,是黄河下游的重要城市之一。
濮阳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一、濮阳历史濮阳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
濮阳市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十分丰富,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春秋时期,濮阳市为卫国、晋国、鲁国的领地。
战国时期,濮阳市为魏国、齐国、楚国的领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濮阳市为东郡的领地。
此后,濮阳市的历史一直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二、濮阳文化1.龙文化濮阳市的龙文化历史悠久,被誉为“龙乡”。
据考古发现,濮阳市的龙文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濮阳龙”,这是一种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大型龙文物,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姓氏文化濮阳市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众多姓氏源于此。
据统计,中国有近2000个姓氏源于濮阳市,其中著名的有张、王、李、赵、刘等。
这些姓氏在历史上形成了各种文化传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3.杂技文化濮阳市的杂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传统的杂技表演项目有几十种,如空中飞人、走钢丝、蹬技、吞火等。
近年来,濮阳市的杂技表演逐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杂技文化。
4.麦秆画文化濮阳市的麦秆画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是以麦秆为原料制作的绘画作品,技术精湛,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被誉为“中华一绝”。
5.泥塑文化濮阳市的泥塑文化历史悠久,以清丰县的泥塑最为著名。
清丰县的泥塑源于宋代,以小型人物和配套戏曲故事为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历史遗迹濮阳市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如华严寺、皇甫谧陵园、郑板桥纪念馆等。
其中,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之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甫谧陵园是中国东汉著名医学家皇甫谧的墓园,具有很高的医学和文化价值;郑板桥纪念馆则是一处展示郑板桥书画作品的专题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文献资料。
用濮阳的习俗写一篇作文

用濮阳的习俗写一篇作文濮阳,古称濮水,是河南省的一个古老城市,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地方。
濮阳的习俗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反映了濮阳人民的喜好和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濮阳的传统节日、婚嫁习俗、饮食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濮阳的习俗。
一、传统节日在濮阳,民间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元宵节,濮阳人民会举行灯会、猜灯谜等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放花灯,共庆佳节。
而在清明节,濮阳人民会扫墓祭祖,祭奠先人,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端午节,则是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传统习俗,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二、婚嫁习俗濮阳的婚嫁习俗也是十分有特色的。
婚礼上,新郎要先披麻戴花,由长辈探头带走,然后迎亲队伍正式出发。
在婚车到达新娘家门口时,婚车门不会打开,而是由新娘的兄弟或姐妹先入内敲锣打鼓,然后由媒人通报,新娘方才由父母扶着出门。
此外,濮阳人民还注重婚礼上的喜庆气氛,婚宴上的菜肴繁多,有烧烤、炖煮、糕点等,为嘉宾们提供了丰盛的美食。
三、饮食文化濮阳的饮食文化也是其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濮阳人喜欢吃辣,因此辣椒成了他们餐桌上的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此外,濮阳的面食也是十分有名,比如烩面、剪刀面、过油面等,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在餐桌上,濮阳人民还有着讲究,比如宴席上要有“八大碗”,即滷水鹅肝、粉汤鱼肚、糖醋板鸭、醉鸡、烧肉、溜肝片、鱼汤丸子、素炒山药,这是对宾客的一种尊重和款待,也是濮阳饮食文化的一种体现。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濮阳的习俗还有许多,比如舞龙、舞狮、锣鼓队等各种民俗表演,都是濮阳人民钟爱的传统文化。
这些习俗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濮阳的习俗源远流长,融合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了濮阳人民的喜好和生活态度。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是濮阳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濮阳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濮阳市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濮阳市传统文化调研报告濮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为了进一步了解濮阳市的传统文化,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濮阳市的传统艺术、传统节日和传统工艺等方面展开,以下是对濮阳市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一、濮阳市的传统艺术濮阳市的传统艺术包括濮阳石刻、汉剧、曹陵剪纸和夏石书法等。
其中,濮阳石刻是濮阳市的文化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在濮阳石刻中,既有传统的佛教题材,也有与历史人物、民族英雄以及美丽乡村风光相关的题材,展示了濮阳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
汉剧是濮阳市当地的传统戏剧形式,它在古代曾是贵族文化的象征,如今仍然保留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情线索。
曹陵剪纸是濮阳市的传统剪纸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巧为人所称道。
夏石书法则是濮阳市的传统书法艺术,它以其大气磅礴的风格和深远的艺术内涵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二、濮阳市的传统节日濮阳市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农历七月半和中秋节等。
清明节是濮阳市人民瞻仰先人墓地和祭祖的重要日子,也是缅怀历史和传承文化的时刻。
在这一天,濮阳市人民会烧纸钱、拜祭墓地,并进行一系列的传统祭扫活动。
农历七月半是濮阳市的传统鬼节,人们在这一天会设宴款待祖先和鬼神,也会举行灵车游行和放放烟火等活动。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濮阳市人民也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赏月、品尝月饼和举办文艺晚会等。
三、濮阳市的传统工艺濮阳市的传统工艺主要有濮阳纸扇、欧石窑制瓷和丹炉铜器等。
濮阳纸扇是濮阳市的传统特产之一,它以其精美的造型、细腻的纹理和色彩鲜艳的图案而闻名。
欧石窑制瓷是濮阳市的传统手工艺,它以其纯净的材料、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瓷器风格受到广大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丹炉铜器是濮阳市的传统铜器制作技艺,它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的“丹炉之乡”。
综上所述,濮阳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艺术、传统节日和传统工艺等方面。
濮阳麦秆画的承续与发展

濮阳麦秆画的承续与发展濮阳麦秆画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起源于中国河南省濮阳地区,是用麦秆编织成画的一种技艺。
自古以来,濮阳麦秆画就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而著称,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濮阳麦秆画在传承和创新中持续发展,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濮阳麦秆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濮阳地区盛产小麦,人们利用小麦秆编织成各种图案,用以装饰居室或礼物送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麦秆画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被传承和发展了下来。
明清时期,麦秆画更是成为了皇室贵族们收藏的珍品,有着非常高的艺术地位。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手工艺慢慢式微,濮阳麦秆画也逐渐走向了衰落。
濮阳麦秆画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一些传统手工艺人的坚守和努力下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扶持政策的出台,濮阳麦秆画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展。
许多手工艺人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的审美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麦秆画作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濮阳麦秆画的传承和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濮阳市通过设立非遗保护基地、举办麦秆画展览等方式,大力弘扬和传承濮阳麦秆画这一民间艺术,为麦秆画的传统工艺技艺和审美理念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和机会。
政府还加大了对麦秆画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麦秆画产业融合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促进了濮阳麦秆画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
一些麦秆画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也为濮阳麦秆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不断深入挖掘濮阳麦秆画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用心传承和发扬这一民间艺术,同时还进行了创新,并通过展览、教学等方式传播濮阳麦秆画的技艺和美学,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麦秆画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濮阳麦秆画的传承和发展还有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麦秆画的传统人才队伍逐渐减少,技艺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也让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失去了兴趣,使得麦秆画的传承面临了一定的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什么意思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 期鲁国人,“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 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 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 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 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 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
乱世英雄吕不韦传奇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 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 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 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 《吕氏春秋》,其门客有三千人。即《吕览》。也是杂家 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会盟台 作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濮阳,春秋时期是卫国国 都。会盟台遗址位于今濮州市旧城镇,旧称葵丘、戚城, 俗称孔悝城。当年这里有一个占地250亩的高大土台,可容 纳万余人
著名人物
文圣人仓颉造字的故事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 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 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 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 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濮阳
位于河南省东 北部,黄河下 游平原,北与 河北省邯郸市 交界,东与山 东省泰安市、 济宁市、聊城 市、菏泽市接 壤,西与安阳 汤阴县、滑县 接壤,西南与 新乡长垣县毗 邻,鹤濮高速 将鹤壁与濮阳 两座城市紧密 连接在一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 都之誉。 濮阳市濮上园旅游度假区 濮阳市濮上园旅游度假区(6张)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支流, 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 发祥地之一
点击
濮阳历史文化 著名人物 旅游景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濮阳历史文化 1华夏第一龙 在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发掘出仰韶文化 时期三组蚌砌龙虎图案。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发现, 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龙的起源与研究中国古代 史、美学史、宗教史、天文历法等都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家邹衡题词:“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 虎俱在,铁证如山”。
白堽皮影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 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 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 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 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杨家枪 据《南乐县志》记载:北宋年间,宋军元帅杨 延昭要在南乐一带与辽兵决战,不料被敌识破,退 回察院(今元村镇谷村)。杨延昭因多日鏖战,遂在 旷野一菜园草屋小憩,因患卸甲风昏迷,恰遇东寺 庄老人袁代,袁代将其治好。杨延昭教授其枪法, 还传之祖传枪谱
2濮阳戚城遗址 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 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 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 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3濮阳回銮碑 回銮碑,亦曰“契丹出境碑”,位于濮阳城内御井街 西侧。此碑原为青石,高2.6米,宽1.3米,碑文为宋真宗 所赋《契丹出境》诗,相传为寇准书写。
旅游景点
濮阳世锦园 毛楼生态旅游区
濮上园
张挥公园
中原绿色庄园
仓颉陵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舞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 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 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 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 求雨的文字。
王海玉皇庙鳌山灯会 王海村位于濮阳县城东南25公里处,距106国道西侧 200米,隶属濮阳县郎中乡,分东西两个自然村总人口2000 多人,古碑记载为老人集、棠棣庄。王海鳌山灯源远流长, 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声名远播,影响广泛,民国初年因 战乱灾荒而失传,至今已近八十年矣。
九世同堂:张公艺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八记载: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 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 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 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 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 赐以缣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