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升六语文暑假辅导讲义-诗歌浅显赏析
【精品】五升六语文暑假辅导讲义-75首古诗复习赏析(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培训机构专用)

共性化辅导讲义班级:六班级辅导科目:语文课题古诗词阅读教学目标1、75首古诗复习;2、学把握古诗词的阅读方法;3、能紧扣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尝诗歌的意境。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唐朝诗人贾岛有一次出外郊游,写了一首诗,中间有一句:僧推月下门,他拿不定办法是否应当把推字换成敲字,正好时任当地官员的韩愈出行,贾岛想得入神,不知回避,冲了韩愈的官轿,当韩愈知道事情原故后,不仅没有怪罪贾岛,反而和他一起探讨,既是月夜,必定门户已关,用敲字更合情理。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学问梳理】古诗词的阅读方法一、看懂题目,猜想内容。
题目是古诗词的眼睛。
有的题目直接点明白诗词的主题及内容,有的题目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题目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学习这类古诗词时,应先阅读题目,然后紧扣题目,猜想内容,在猜想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诗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想表达自己对伴侣即将远去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的历史背景。
了解诗人及词人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也是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条件。
了解他们的爱好、思想、写作特点、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进展、民俗习惯等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我我们要擅长搜集和积累这方面的学问。
例如在阅读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唐军在洛阳四周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州、汴州等,叛军头领纷纷投降。
杜甫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化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读懂句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一种重要又常用的学习方法。
四、品词析句,感悟语言。
古诗词用词格外精炼,一字一句都经过了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阅读古诗词的重点。
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秀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
【暑假衔接】五升六语文(同步+专题)讲义-第1讲:第一单元《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及拓展(教师版,部编版

暑假五升六语文第一单元《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及拓展【学习目标】1.预习六年级上册的古诗,掌握诗歌文学常识和词语的含义;2.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互动探究】1.说话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的人都很重视这门艺术。
孔子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
”《圣经》里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请根据提示与要求,完成题目。
(1)横线处的依次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3 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其丈夫阿尔伯特相亲相爱,感情甚笃,婚姻和谐。
妻子是一国之君,整天忙于公务和应酬,而丈夫却不太关心政治,对社交缺乏兴趣。
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经深夜了,她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就敲起门来。
问:“谁?”答:“。
”门未开,再敲。
问:“谁?”答:“。
”门未开,再敲。
问:“谁?”答:“。
”门开了,维多利亚走了进去。
①你的妻子②维多利亚③我是女王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答案】(1)D【多元解读】我孟浩然,虽说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出众,但一直未能得到重用,一生都没能当上什么官儿,真是怀才不遇啊!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我便常常外出旅行,散散心。
在外久了,却又非常思念故乡。
故乡的亲人们啊,你们现在境况如何,生活愉快吗?你们可知道,我是多么想念你们呀!这天,我在建德江上漂浮了一整天,时近黄昏,天色渐晚,总该找个地方住下来吧。
想到这里,我移动小船,将船停靠在江中的沙洲边。
太阳西沉,似乎快要被江水吞没,这又勾起了我新的愁思,难道就没有人能理解我、来安慰我吗?放眼望去,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乎要笼罩一切。
近处岸上的树木在晚风中颤动,天显得比树还要低呢!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悄悄地陪伴着我。
看到这里,我不禁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脱口吟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我真想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了解我现在的心情。
愿我的后人们读了这首诗,也来安慰我这寂寞的心吧!【知识精讲】【知识梳理】【注释】《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小升初(五升六)暑假语文衔接课必备版教案

第01讲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学案【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强化训练(共26分)1.填空(5分)(1)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派诗人。
(2)移舟泊烟渚,。
野旷天低树,。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惯注地瞄(miāo)准敌人射击。
C.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xŭ)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zān)仰这鲜红的国旗。
D.急烈的围歼(qiān)战就要开始了。
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hǎo)副营长的身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还有同学如法炮制,想技高一筹,给竹节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B.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C.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D.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10古诗鉴赏(讲义+试题)五升六年级语文(含答案)

专题10古诗词鉴赏✒一、鉴赏类型(一)诗歌的形象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二)诗歌的语言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二、鉴赏方法(一)形象分析法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二)语言分析法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
(三)表现手法分析法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四)意境分析法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三、鉴赏角度(一)类别方面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二)风格方面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沉郁:深沉蕴积直率:奔肆率直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含蓄:藏而不露清新:清秀奇丽风趣:幽默诙谐(三)技巧方面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用典故、以古说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
小学语文五升六暑假衔接知识点精讲第06讲:行旅诗歌赏析(教师版)

行旅诗歌赏析本讲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识记《西江月》《宿建德江》;2、体会诗人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行旅诗歌主旨。
(一)行旅诗歌又称为记行诗、羁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长期客居他乡,滞留他处等)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的感慨的诗歌。
宿建德江孟浩然〔唐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②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③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④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⑤客:指作者自己。
⑥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⑦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⑨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2、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3、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4、创作背景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开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
《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5、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精品】五升六语文暑假辅导讲义新课衔接《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个性化辅导讲义年级:六年级辅导科目:语文课题古诗衔接--?古诗三首?1.理解诗歌,体会意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温故知新】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
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孟浩然〔689年-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知识梳理】宿建德江〔1〕[ 唐 ] 孟浩然移舟〔2〕泊烟渚,日暮客〔3〕愁新。
野〔4〕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5〕。
注释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似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似来靠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消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主旨?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西江月①·夜行黄沙②道中[ 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④。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⑤茅店⑥社林⑦边。
路转溪桥忽见⑧。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暑假阅读】部编版五升六诗歌鉴赏衔接讲义 专题04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诗歌鉴赏专题04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方法技巧】(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某一句)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典型例题】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答案】(1)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解析】(1)“秋风起兮木叶飞”,即见其思情的发动。
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
从时间上说,“秋”通常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
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对诗句的内容、蕴含的情感、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理解。
【专项练习】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描绘“念大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小升初暑假讲义诗词鉴赏讲义

授课专题诗词鉴赏入门教学目标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教学内容【导入】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原本是个褒义词。
因为明代官员所穿的服饰有严格而详细的规定,官员们的官服上都绣有“禽兽”,但文官和武官以及各层级官员官服上绣的禽兽各有不同。
文官官服正前方的补服上只能绣飞禽,按照品级分别是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而武官的补服上只能绣走兽,按照品级是一品麒麟、二品绘狻猊,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不同的颜色以及补服上绣的各样的飞禽走兽,都代表着不同的官职。
不过,能够在补服上绣禽兽的,都是官员。
所以当时说人是“衣冠禽兽”,那是在夸这人有官职。
古代人们羡慕当官的,所以人人其实都想“衣冠禽兽”,这是个体面词儿。
但是到明朝中后期,官僚阶级迅速腐败堕落,官员们仗着身份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文臣们阿谀奉承,结党营私,武臣们贪生怕死,争权夺利,这导致百姓们对官员极其不满,那些身穿绣有飞禽走兽的官服的官员们,也成了百姓们痛恨的对象。
他们身为父母官,却敲诈百姓,让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所以,有人开始用“衣冠禽兽”来讽刺官员们表里不一,看似衣冠楚楚,却行禽兽不如之事。
“衣冠禽兽”开始有了贬义。
到清朝时,“衣冠禽兽”完全贬义化,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辅导讲义
年级:六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课题诗歌的初步把握(浅显的诗歌)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能够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内容
江雪我们爱你啊,中国
柳宗元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
……
教师引导学生从已学的小学诗歌中引出对诗歌的理解。
仔细观察这
两幅图,你会想起
哪些诗呢?
新课导入
【知识梳理】
诗歌的基本简介
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
有着各种不同的小样式。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歌的历史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
个地区传递信息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
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
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
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
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
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的主要特点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
“古典诗”以“思无邪”
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的节奏
传统的诗被称作韵文,和散文不同之处在于有独特的结构、节奏和韵律。
欧洲语言的字词本身有重轻音节的区别,因此西方的诗也特别着重字词的节奏。
从希腊时代开始,不少的诗由轻重格或重轻格等的节拍组成。
而在中国,由于中文的词语本身可以由两字或三字等组合而成,例如一句七字句的诗词常常可以分作“四、三”或“二、二、三”的词组。
由于这种特性,每个词组之间念起来自然形成短的停顿,形成中国诗词独特的节奏感。
诗的结构
传统诗对每一句的字节的数目,以及句子的数目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利用整齐的句子或不规则的长短句来达致节奏上的美感,如西方的十四行诗,和中国的近体诗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格式。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
雅,六曰颂。
”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
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为最后一个小节做铺垫。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六月西湖晴天的风光。
用大片的荷叶作背景,又点染出朵朵荷花,构成了一幅鲜艳夺目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六月的西湖荷塘的赞美之情。
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是全诗的“诗眼”。
例题精讲
鉴:①镜子②照③仔细看;审察④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1)水清可鉴.( ) 铜鉴.( )
引以为鉴.( ) 鉴.别( )
活:①生存,有生命②在活的状态下③活动,灵活
④生动活泼;不死板⑤工作⑥产品
(2)活.捉( ) 活.水( ) 活.跃( )
重活.( ) 活.人( ) 出活.儿( )
2.这首诗借景喻理,以作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流进,人要想变得更加睿智,就要。
3.请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关于读书、做学问,有许多精辟的名言佳句给我们以启发。
请试着写出三句。
5.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
举一反三
(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 ) ( ) ( )
róng rěn chōng jǐng zàn shí
( ) ( ) ( )
2.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假如生活欺骗
..了你
(1)原本的意思:
(2)此处的意思:
3.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4.根据诗歌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
( )
(2)诗人用了一种悲观的笔调写的这首诗。
( )
(3)诗人在这里鼓励人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 )
5.诗人借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答案:(一)1.sǒu sì yīn 2.泛指全中国。
生命力;活力。
哑,不作声。
振作精神。
3.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呼唤,对变革的呼唤,对崭新中国的憧憬。
4.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师北定中原日5.(1)√ (2)× (3)√
(二)1.(1)②①④③(2)②③④⑤①⑥2.方塘活水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3.半亩方塘如一面大镜子,波光粼粼,清澈、明净,天光、云影映入塘中,闪耀浮动,美丽诱人。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5.略
(一)、(1)跳珠乱入船(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3)云黑雨跳风吹(4)紧张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