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 炎症(5.4.1)--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动物病理学炎症介质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介质的异常表达和调节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疾病进程产生影响。
炎症介质与动物病
04
理过程
炎症介质的病理生理作用
01
02
03
促炎作用
炎症介质能够激活免疫细 胞,促进炎症反应,导致 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症 状。
炎症介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 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制 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
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监测动物体内炎症介质的变 化,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预警信 号,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在预防控制策略中,需要综合考 虑炎症介质的调节作用和其他因 素的影响,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方 案,提高动物疾病防治的效果。
炎症介质与疫苗设计
疫苗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炎症介质的作用,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率。
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作用,可以优化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提高疫苗的 保护效果。
在疫苗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不同动物的免疫系统特点和炎症介质表达差异,以制定 更加科学合理的疫苗研发策略。
炎症介质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
机制较为复杂。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不同炎症介质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或抑制的
03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常见动物炎症介质
02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总结词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是动物炎症反应 中的重要介质,包括白三烯和前列腺 素等。
详细描述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是由炎症细胞合 成和释放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 够诱导炎症反应、促进白细胞趋化和 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02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炎症介质 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能失调 ,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和组织 损伤。
动物病理学PPT课件:第4章炎症第4节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纤维素性肠炎
假 膜 性 炎
结肠 喉
18
Type II: Fibrinous Inflammation Exudate: Fibrin
。
纤维素网架: 阻止细菌扩散 利于修复
In Alveoli
纤维素性心包炎 犬
21
3.化脓性炎症
(supportive or purulent inflammation)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一、临床分类 二、炎症的病理分类及特点 三、炎症的结局
一、临床分类
(一)超急性炎症(superacute inflammairon) 呈暴发性经过。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短期内引起组织 器官的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机体死亡,如急性重型病毒 性肝炎。
(二)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 起病急骤,症状明显,病程较短(从几天到一个月); 局部病变常以变质、渗出为主,除少数疾病(如伤寒病) 外增生轻微;炎区浸润的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如及时适当治疗,常可迅速痊愈;如处理不当或机体抵 抗力低下,则迅速恶化或向慢性炎症转化。
化脓性炎
purulent inflammation
特点: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脓 液形成。
如渗出液弥漫的分布于组织间隙称为炎性水肿;
若渗出液蓄积于自然体腔称为炎性积液,如胸腔积液、 心包腔积液、关节腔积液。
鸭传染性浆膜炎 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
10
浆液性炎
特点:浆液渗出 成分:含3%-5%的血浆蛋白质,
白蛋白为主。 部位:粘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炎性水肿 水疱 积液 卡他 (catarrh)
Type I: Serous Inflammation (浆液性炎) Exudate: PLasma
病理学理论指导: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出可吞噬和降解细菌、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
常见于炎症早期、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
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的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强,能吞噬非化脓性细菌、病毒、原虫、异物和组织碎片等,并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常见于炎症后期、慢性炎症及非化脓性炎症和由病毒、原虫及真菌引起的炎症;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常见于慢性炎症及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吞噬能力,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炎;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通过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而发挥作用。
动物病理-炎症PPT课件

随着血液循环障碍的发展,炎区内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 细胞成分可通过血管壁而溢出于炎区组织中,这种现 象称为渗出(exudation)。
渗出的液体称炎性渗出液。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 性病变是炎症的重要标志,在局部具有重要的防御作 用。
渗出为急性炎症病理组织学的主要特征。
33
动物病理
(一)液体渗出
炎症时血管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到 达血管外的过程,称为液体渗出。 液体渗出是由于组织内的渗透压升高、毛细血管内的 流体静压升高以及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引起。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由内皮细胞收缩、致炎因子或某 些炎症介质对血管内皮的损伤等引起,此外,新生的 毛细血管壁具有高通透性。
由于分解代谢活跃、氧化不全的中间产物堆积及坏死组 织崩解,加之氢离子浓度增高致盐类解离过程增强,致使 炎区内的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可促进炎性水肿的发生。
31
动物病理
渗出: 1. 炎性充血: 2. 血液成分渗出:
1) 液体渗出: 2) 细胞渗出:
3. 炎症细胞种类:
32
动物病理
1.局部形态学变化: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 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
间质细胞: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等
30
动物病理
2. 代谢变化 (1)局部酸中毒:
炎症早期血流加快,氧化过程增强,局部耗氧量增加;继 之发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酶系统功能受损,导致氧化不 全的中间代谢产物(乳酸、酮体、脂肪酸)在局部堆积, 使炎区氢离子浓度增高,导致局部酸中毒。局部酸中毒有 抑制病菌生长和促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作用。 (2)组织内渗透压增高:
+
+
+
+
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判断题]细胞膜的破裂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
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癌症主要经血道转移,肉瘤主要经淋巴道转移。
参考答案:错误3:[判断题]坏死是指在活着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
参考答案:正确4:[判断题]坏疽虽然是坏死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它不具有核碎裂、核浓缩和核溶解等坏死的基本病理特征。
参考答案:错误5:[判断题]显微镜检查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球囊壁细胞增生,形成具有特征性结构的"环状体”或"新月体”。
参考答案:正确6:[判断题]支气管肺炎的病灶多发于肺脏的尖叶、心叶和隔叶的前缘部。
参考答案:正确7:[判断题]血管的再生分为芽生和自生,它们均起源于原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
参考答案:错误8:[判断题]任何不同类型的缺氧,临床上都有呼吸加深加快的现象。
参考答案:错误9:[判断题]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参考答案:正确10:[判断题]代谢性酸中毒时,血钾浓度将增高。
参考答案:正确11:[判断题]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其功能必然降低。
参考答案:正确12:[判断题]除血栓栓子以外,其它栓子运行的途径一般与血流方向一致。
参考答案:错误13:[判断题]动脉性充血是指动脉血管扩张,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
参考答案:正确14:[判断题]亚硝酸盐中毒属组织中毒性缺氧。
参考答案:错误15:[判断题]炎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均是细胞分裂增殖,但它们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
参考答案:正确16:[判断题]白色血栓实质上就是一种死后血凝块,多见于静脉。
参考答案:错误17:[判断题]Ⅲ型变态反应与抗体无关,又称为过敏性反应。
参考答案:错误18:[判断题]良性肿瘤的肿瘤细胞之间、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差别极大,呈现多形型,多见核分裂象,常表现为异形型。
兽医病理学-炎症PPT课件

症
2020年10月2日
21
5. 炎性介质: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系列化学物质
两个来源 :细胞和血浆
血管活性胺: 组织胺、5HT 花生四稀酸(膜磷脂)产物
环氧化酶 前列腺素/PG 脂质氧化酶 白细胞三烯/LT 白细胞产物:O2-、H2O2、OH+ 溶酶体组分
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
败血
症
血小板激活因子
一氧化氮
神经肽 P物质 激肽系统
2
一、炎症的原因
1.外源性致炎因子
生物性因子 物理性因子 化学性因子
败血 2.内源性致炎因子
症
肿瘤 自身免疫病 尿酸盐沉积
2020年10月2日
3
二、机体对炎症的反应类型
强反应性炎(变态反应性炎)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湿疹等。
弱反应性炎
免疫低下或免疫良好的群体和个体。
败血 症
正常反应性炎
补体系统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2020年10月2日
22
炎症介质的作用 :
(1)扩张血管、增加通透性
败血
症
(2)趋化作用/化学趋向性
(3) 损伤组织
2020年10月2日
23
1、浆液性炎:
® 原因;理化因素,口蹄疫、鸡痘等 ® 多发器官:皮肤、肺脏、浆膜腔、肺脏 ® 病理变化:肉鸡腹水,肺脏水肿、皮肤
水泡等。
(inflammation)
2020年10月2日
1
第一节 炎症概述
概念
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局部损伤
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这种反应包括从组织损伤开始到组织修
败血 症
复为止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主要
表现为组织损伤、血管反应、细胞增生
家畜病理学复习资料第5章炎症

1.炎症的概念炎症是机体在致病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
它是机体全身反应在局部的表现,其局部临床症状为红、肿、热、痛、机能障碍,其基本病理过程为变质、渗出、增生。
2.炎症的原因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抗原性因素3.炎症介质概念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者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种类按照来源分为:细胞源性炎性介质:由机体多种细胞(肥大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等)生成或释放的炎性介质血浆源性炎性介质:由血浆内的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激肽形成系统和补体系统激活后产生的炎症介质.4.炎症介质的特点来源广泛,作用复杂;微量、高效,类似酶的特性;作用于炎症不同的阶段,各个方面;炎症介质的产生、发生效应、失活受到机体的调控。
5.组织损伤—变质概念炎区内细胞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的过程。
原因和机制组织细胞的直接损伤炎区内物质代谢障碍炎区内血液循环障碍炎灶内细胞组织的变性、坏死产物刺激病理变化1.代谢机能变化分解代谢加强,氧化不全产物蓄积;炎灶内pH值降低,渗透压升高;2.形态学表现细胞变性、坏死。
6.血管反应—渗出)概念炎症时血液中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透过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进入炎区的现象。
7. 炎性渗出液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有重要防御作用:稀释毒素和炎症病理产物;带来抗体、补体、营养,杀灭病原体;限制病灶发展。
对机体也有不利的作用:可引起机体的各种机能障碍,如支气管炎、肺炎影响呼吸功能;脑膜脑炎影响神经功能;心包炎影响心功能。
8.白细胞的游出.概念白细胞的游出(渗出):在炎症过程中,伴随着局部血流组织减慢及血浆成分的不断渗出,白细胞也主动通过微血管壁进入炎区内,这种现象称为白细胞的游出(渗出)。
炎性细胞浸润:渗出的炎性细胞在炎区内聚集,称作炎性细胞浸润。
9.吞噬作用白细胞渗出至炎区,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各种异物及坏死崩解产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吞噬的过程:粘附:摄入:“吞噬体”,“吞噬溶酶体”消化:溶酶体的酶解作用和吞噬细胞代谢产物的作用10.炎性细胞的种类及作用中性粒细胞:运动能力强,吞噬细菌、小组织碎片、抗原抗体复合物。
动物病理学炎症

(四)作用 ( 1 )抵御、消灭病因; ( 2 )修复被致病因素损伤的局部组 织。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 通常对机体 有利, 如果没有炎症反应, 动物将不能长期 生活于充满致病因子的环境中。 炎症是以血管系统改变为中心的一系 列局部反应, 有利于机体清除消灭致病因 子, 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 吞噬、搬运坏 死组织, 以利于再生和修复, 使致病因子局 限在炎症部位不蔓延至全身。
白细胞游出是通过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 足,整个白细胞以阿米巴运动的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 中逸出。 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 细胞和各种淋巴细胞都是以此. 种方式游出血管。
.
.
④ 局部的作用 白细胞在炎症灶局部可发挥吞噬作用和免疫作用。 它是炎症防御反应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当然白细胞对 局部组织还有损伤和破坏的一面。 A、吞噬作用:指白细胞游出到炎症灶,吞噬病原 体、组织碎片的过程。主要由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 胞。 B.免疫作用 主要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发挥免疫作 用。 免疫过程:抗原进入机体 巨噬细胞吞噬处理 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化的淋巴细胞分别产生淋巴 因子或抗体,杀伤病原微生物。
.
二、炎症发生原因
(一)外源性
1、物理性:高温、低温、放射性损伤 作
用短暂,
2、机械性:切割、挤压等损伤,炎症是因组
织损伤而发生。
3、化学性:强酸、强碱腐蚀性化学药品、各
种毒物
毒气以及体内代谢产物即内
源性毒素
4、生物性: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
物和寄生虫。
5.免疫性:某些抗原抗体反应所引起的组织
.
(二)炎症过程
病因 组织损伤 继而血
循障碍, 白细胞游出、液体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炎症细胞的吞噬过程 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 1 )识别及附着( Recognition , Attachment ) 指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或组织崩解碎片等接触、附着的过程。
淋巴细胞
T 细胞
浆细胞
各种炎细胞的功能、临床意义
22
23
Types of leukocyte (inflammatory cells): Leukocytes are out of blood vessels that are known as inflammatory cells.
a. Neutrophils: Small phagocytic cell The two types of granules in the cytoplasm: Azurophil granules and specific granules. The first cells to appear in perivascular spaces are the neutrophils. Commonly seen in early stage of inflammation, and acute inflammation, and purulent inflammation.
( 1 )上皮样细胞
此类细胞的排列和形状和复层扁平上皮中的棘细胞相 似,故称为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 能力,它的胞浆内含有丰富的酯酶,对菌体外表被覆
有蜡质的结核杆菌也能消化溶解。
( 2 )多核巨细胞:
由许多个上皮样细胞互相融合而成,或者是由一个上 皮样细胞经多次分裂(只是细胞核分裂,胞浆没有分 裂)的结果。它整个细胞体巨大,胞浆丰富,含有许 多个小核。多核巨细胞可见于结核病、副结核病、鼻 疽、放线菌病等的肉芽组织中,常出现在坏死组织的 边缘,具有和强大的吞噬能力,有时可见它保卫着嵌 入组织中的异物。
(二)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1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主要出现在急性炎症的早期和化脓性炎症,一 般寿命为 3 ~ 4 天。
其作用是: ① 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和较强的吞噬功能; ② 崩解后,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溶解坏死组织及纤维素; ③ 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和炎症介质。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电镜
inflammation. e. Basophilic and mast cell
四、炎症细胞的效应机制
炎症反应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
(一)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二)免疫反应
(一)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指白细胞游走到炎症区后 ,吞噬、杀灭和消化病原体或组织崩解碎片的过程。 (炎症防御反应极其重要环节)。
2 、嗜酸性粒细胞
其胞浆中的嗜酸性颗粒 . 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含溶菌 酶和吞噬素。运动能力弱,主要吞噬免疫复合物。
嗜酸性粒细胞常出现在炎症的晚期,主要见于寄生虫感 染及变态反应性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
3 、嗜碱性白细胞和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来自血液,肥大细胞则存在于结缔组织内与 血管周围。这两种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胞质中均含有嗜碱性、异染性颗粒,当受到炎症剌激时细 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肝素等活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主 要见于变态反应性炎症。
5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淋巴细胞运动能力弱,无趋化性,也无吞噬能力,分 T 淋 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两类。
T 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剌激后,转化为致敏的 T 细胞,当再 次与相应的抗原接触时,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功 能;
B 淋巴细胞在抗原剌激下转化为浆细胞,产生、释放各种免 疫球蛋白(抗体)。
c. Eosinophilia Commonly seen in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and human parasitological infections.
d.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 Commonly seen in virus infection and chronic
b. Macrophages:
Tissue macrophages are derived from blood monocytes that emigrate from blood vessels under influence of chemotactic factors.
Commonly seen in later stage of inflammation, chronic inflammation, nonpurulent infzoal, or fungal infections. And macrophages are also related to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吞噬的病原体、异物和较大的组织碎片; ② 处理抗原,传递免疫信息; ③ 能演变为类上皮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 ④ 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和炎症介质。
肺巨噬 细胞攻 击大肠 杆菌电 镜
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epithelioid cell 、 giant cell)
炎症反应过程中,当在炎灶内存在有某些病原 体时,巨噬细胞可进一步转变成上皮样细胞或 多核巨细胞。
( 2 )吞入( Engulfment ) 指细菌粘附到吞噬细胞表面后,吞噬细胞伸出伪足,随着 伪足的延伸和相互融合将其包围并摄入细胞浆内形成吞噬体 ( phagosome )的过程。 吞噬体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 吞噬溶酶体( phagolysosome ),细菌在吞噬溶酶体内被 杀伤和降解。
( 1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 2 )单核细胞 (monocyte)
4 、巨噬细胞
炎症区的巨噬细胞大多来自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少数由 局部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增生而来。巨噬细胞主要见于 急性炎症后期、肉芽肿性炎症(如结核结节、伤寒肉 芽肿)、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等。
其作用是: ① 具有很强的游走和吞噬能力,能吞噬中性粒细胞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