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 (2)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联合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 (IFN-γ、IL-2)联合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联合检测(双因子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入院的63例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的患者以及52例非结核患者进行双因子联合检测、 -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检测)以及PPD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对入组的115例患者行双因子联合检测、T-spot检测及PPD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双因子并联检测、串联检测、T-spot检测和PPD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5.2%、84.1%、93.7%和95.2%;双因子并联检测、串联检测、T-spot检测和PPD检测特异性分别为94.2%、100.0%、98.1%和40.4%。
双因子并联检测灵敏度高于T-spot检测,串联检测特异性高于T-spot检测和PPD检测。
结论:在肺外结核的诊断中,双因子并联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spot检测,使用双阳性为阳性指标的串联检测的特异性高于T=spot和PPD检测。
双因子检测在传统 -干扰素释放试验基础上增加了对IL-2的检测,实现了对肺外结核感染的特异性检出,在肺外结核的诊断上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肺外结核,IFN-γ,IL-2,双因子结核病是全世界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根据2020年WHO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全球的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9年结核病发病率为58/10万人,且新发患者数达到83.3万1,2,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肺外结核的患者,相比于肺内结核这一部分患者极易被忽略,是不可忽视的结核病传染源。
目前临床上有关肺外结核的诊断方式大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诊断方式包括患者患处组织以及穿刺物的抗酸染色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检测法,荧光定量PCR法,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3-7。
IL-2的作用

白介素2 的作用介绍(IL-2)1.IL-2对T细胞的作用IL-2是T细胞生长因子,能使T细胞在试管内长期存活,刺激T细胞进人细胞分裂周期。
IL-2能增强T细胞的杀伤活性,在体外它与IL-4、IL-5和IL-6一起共同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Tc)的产生,并使其活性大大增强,延长其生长期;在体内IL-2也能增强抗原诱导的TC活性,甚至可以辅助抗原和半抗原直接在祼鼠体内诱导产生TC。
由IL-2诱导产生的TC输入体内后可产生明显抗肿瘤作用,但TC在体内不易存活,如同时再输入少量IL-2,则可明显延长Tc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并增强其抗肿瘤效果。
IL-2并可诱导T细胞分泌IFN-γ, TNF, CSF等细胞因子。
2.IL-2对NK细胞的作用IL-2可促进NK细胞的增殖,维持NK细胞长期生长。
肿瘤病人经IL-2治疗后,血中NK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IL-2在体内、外都能增强NK细胞活性。
在体外,IL-2于短时间内就可使NK细胞活性增强。
肿瘤病人经IL-2治疗后NK细胞活性变明显增强,且有累积效应,即随着IL-2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延长,NK细胞活性亦因之不断增强,IL-2并能矫正NK细胞活性低下状态,使之恢复正常或超过正常。
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其中10%是NK细胞),经IL-2培养后具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以此输回给病人治疗白血病。
IL-2还能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增加其表达IL-2R+亚基等。
3.IL-2对LAK、TIL细胞的作用IL-2可促进LAK, TIL细胞的体外存活、扩增及活化L AM(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是淋巴细胞与I L-2接触后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效抗肿瘤效应的杀伤细胞,只有在IL-2的存在下LAK才能产生,亦只有在IL-2存在下,LAK才能发挥其效果。
实验证明,淋巴细胞经IL-2培育后所得LAK细胞的活力,比不加IL-2培育的强100~1000倍,而且LAK只识别肿瘤抗原,对宿主正常细胞没有影响。
细胞因子与受体ppt课件

特点 1.Trp-Ser-X-TrpSer功能段; 2.4个细胞外半胱氨 酸残基 4个富含半胱氨酸的 胞外区 GPCR
配体 1.IL-2-7,IL-9,G-CSF,GMCSF,EPO,ILF,GH,PRO,EPO 2. IFNα,β,ω,γ,IL-10 TNF,CD27,CD30,CD40, fas ligand, NGF IL-8,GRO,PF4,TG,C3a,IP10,MIP-1α,MIP-1β,MCP-1,血管 活性肠肽,P物质,PAF M-CSF,SCF,PDGF,FGF,NGF
IFN-a
16
2. Take part in adaptive immunity
APC, antigen-presenting cell; IRF, IFN-regulatory factor; NK, natural killer; TCR,T-cell receptor; Bcl-6, B-cell lymphoma 6
36
Stat1, Stat3, Stat5
Stat5,Stat3 Stat1,Stat3 Stat3
MAPK signaling cascades
ras
ras
37
NF-κB
38
Discovery of NF-κB
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杀伤细胞 7
细胞因子的命名和种类
(一)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 淋巴因子(lymphokine) 单核因子(monokine) 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白介素2的正常值范围

白介素2的正常值范围
白介素2(IL-2)是一种细胞因子,它在免疫系统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IL-2水平会随着身体的免疫状态而变化。
以下是IL-2的正常值范围:
IL-2的正常值范围:5-50 pg/ml
IL-2的水平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状态等。
在一些疾病中,IL-2的水平会出现异常变化,例如在某些癌症、自身免疫疾病或感染性疾病中,IL-2的水平可能会升高或降低。
因此,对于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医生可能需要了解患者的IL-2水平和变化情况。
- 1 -。
12项细胞因子 呼吸科相关

胞
坏死。
树突/浆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细胞因子;
IFN-γ
Th1细胞
当机体发生感染时, IFN-γ水平在急性期显著升高,抑制Th2细胞活性;
专家共识
02
监测细胞因子在ICU疾病的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细胞因子在呼吸科的临床意义
评估呼吸系统炎症反应,预警“细胞因子风暴” 分清重症患者炎症状态/免疫状态,精准治疗 指导激素使用,评估治疗效果和重症患者,优化方案
分类: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功能: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 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参与机
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12项细胞因子介绍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 检测指标:IL-1β、IL-2、IL-4、IL-5、IL-6、IL-8、IL-10、
结论:ARDS早期,血清TNF-α, IL-1β,IL-9和IL-15水平可用于评估
ARDS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7;10(1):781-788.
细胞因子风暴
感染/非感染因子引起IL-6、IL-8、IL-10、IL-17、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 迅速大量产生,是导致ARDS和MSOF的直接原因。
细胞因子与COPD
IL-17水平: COPD患者急性期>缓解期>健康抽烟组>健康组
IL-17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黏液高分泌、气道纤维化和肺气肿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7, 50(4):1602434.
细胞因子在MP感染、肺炎、重症肺炎的应用
对照组:1个月-5岁儿科普通患者 实验组:重症肺炎或需用机械通气
白介素2等电点

白介素2等电点白介素2(IL-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它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IL-2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白介素2等电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IL-2分子上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的状态。
本文将以“白介素2等电点”为中心,深入阐述IL-2的生物学功能、临床应用以及其等电点的意义。
首先,IL-2是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
它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调节和促进T细胞增殖和活化的作用。
IL-2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IL-2受体结合,进而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促进细胞增殖、增强细胞毒性、调节细胞分化等免疫应答过程。
因此,IL-2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IL-2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IL-2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注射外源性IL-2来增强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免疫抗肿瘤能力;二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IL-2基因导入到肿瘤细胞中,使其产生和释放大量的IL-2,从而达到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目的。
然而,IL-2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高剂量的IL-2治疗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低血压、肺水肿等。
另一方面,IL-2具有短半衰期和易受降解的特点,限制了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因此,寻找有效的方式提高IL-2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研究IL-2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时,科学家们发现了“白介素2等电点”的概念。
等电点是指溶液中分子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导致其净电荷为零的情况。
对于蛋白质类分子来说,等电点是一个重要的性质,考察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电荷性质、溶解度、药物传递特性等。
IL-2分子是一个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蛋白质,其等电点的测定对于了解其电荷状态和溶解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可以使IL-2分子带有不同的净电荷。
当IL-2分子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时,其净电荷为零,即达到等电点。
医学免疫学 细胞因子

38
©
1. 膜型CKR分类
➢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受体的细胞膜外区有一个或多 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
➢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其胞膜外区有两个不连续的半胱 氨酸残基和WSXWS基序。
1,IL-6,IL-8, GM-CSF)
中性粒细胞
骨髓 体内刺激产生CSF 上
调造血功能
趋化并活化 中性粒细胞
32
©
4.集落刺激因子(CSFs):
➢ 能刺激骨髓前体细胞生长与分化的细胞因子,也 称造血生长因子。
➢ 如 Multi-CSF、G-CSF 、 M-CSF 、GM-CSF、 EPO、TPO
3
©
一、CKs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一)概念
由活化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 功能的主要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 反应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TD-Ag
APC
TI-Ag
©
CD8+Tc
T
CD4+Th
B
CTL CMI
CKs
Abs AMI/HI
5
CK介导免疫细胞间的通讯
(1)直接(direct): 表面分子
(3)诱导LAK活性
21
©
IL-8
单核细胞 69,72,77, 8-10
内皮细胞
79
趋化中性、嗜碱性粒细胞
IL-9
活化T
14.2 (1)T细胞生长因子
126
(2)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
IL-10
活化Th2
2×160
35~40 (1)抑制Th1细胞分泌CK (2)促进胸腺和肥大细胞增殖 (3)协同IL-2促进CTL分化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激活巨噬细胞。
(五) IL-4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Th2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促B细胞增殖、分化; (3)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2)促进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诱导IgG1 和IgE产生; (4)抑制Th1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
(5)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
(六)IL-10
• 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人体发现
• 引起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器官衰竭
细胞因子(cytokine,CK) – 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 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 多细胞来源,一种细胞可合成多种细胞因子。 – 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一、一般特点
(4)促进血细胞发育。
(三)IL-12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DC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IFN-产生; (2)促进Th0向Th1细胞分化,分泌IL-2、IFN-; (3)增强CD8+ CTL细胞杀伤活性; (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5)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按功能分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interleukins,ILs
interferon,IFN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chemokines growth factor,GF
(四)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
2. 作用方式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促进活化Th、CTL细胞增殖,增强CTL活性; (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 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 (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1. 组成
(1)单体:大多数,如IL-2、IL-3、IFN-α; (2)二聚体:如:IL-12; (3)三聚体:TNF。 2. 与受体结合,高亲和力,高效性(10-15~10-9M 的浓度范围内即可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二、作用方式
自分泌(autocrine):靶细胞是其自身细胞 (如:T细胞产生的IL-2刺激T细 胞本身生长)。 旁分泌(paracrine):靶细胞是临近细胞,如T 细胞产生的IL-2支持B细胞的增 殖和分化。
内分泌(endocrine):通过血液循环对远距离细胞, 如TGF-β、 TNF等。
三、作用的共同特点
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对不同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
效应(如IFN-γ 巨噬细胞/Th2细胞) 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靶细胞,产 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如IL-4和IL-6 均刺激B细胞增殖)
本章重点
• 细胞因子的概念
•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和共同特点
• 细胞因子的种类 • 几种重要白细胞介素IL-1 、 IL-2、IL-4、IL-6、 IL-10的主要细胞来源 • IL-1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TGF-β的主要 细胞来源及生物学功能 • 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的主要细胞来源
• 细胞间信使,传递信号
协同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并
且一种细胞因子强化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
能,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如IL-3和IL-11
共同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
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
能。(如IL-4--IFN-γ)
细胞因子调节网络(cytokine network)。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生物学功能
1. 细胞来源 主要Th2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 (2)抑制MHC-II类分子和B-7分子的表达;
(3)抑制Th1细胞合成IL-2、IFN-等细胞因子;
(4)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
(5)抑制巨噬细胞。
(七)IL-17
1. 细胞来源 Th17细胞产生(T细胞亚群一种,P42)。 2. 主要功能 (1)初始T在TGF-β、IL-6共同作用分化为Th17; (2)IL-23可促Th17增殖;
• 通过与受体结合,发挥效应
• 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
细胞因子
——“双刃剑”
免疫调节:调节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参与疾病的发生
• 1986年,第一个获得临床应用的商品化细胞因子
重组α干扰素(Intron-A) • 重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抗体、细胞因子受体拮抗蛋白 已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
流感能够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一场“Mini
一、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s,ILs)
•
能够介导白细胞间及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 IL-1 ~ IL-35
(一)IL-1
1. 细胞来源 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 2. 存在形式 IL-1α和IL-1β。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局部低浓度 激活T细胞、激活巨噬细胞。
cytokine storm”,导致系统性炎症应答症状
常见症状 • 高热 • 寒颤 • 全身疼痛 • 头疼 • 呼吸加速、心跳加快 • 疲惫和虚弱 • 恶心
“细胞因子风 IL-1、IL-6、 IL-12、TNF-α、IFNα/β/γ和IL-8等迅速大 量产生的现象。
(3)Th17在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中起作用;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s,ILs)
• 单核-巨噬细胞:IL-1, IL-6, IL-12
• Th1:IL-2
• Th2:IL-4,IL-5,IL-6, IL-10
二、干扰素(interferon, IFN)
1. 1957年发现 2. 广谱抗病毒作用 3. 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通过与细胞表面受 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 的复制 4. 可增强NK、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
(2)大量产生 内分泌效应:诱导肝脏急性期蛋
白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质。
(二)IL-6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Th2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 (2)刺激T细胞增殖及CTL活化; (3)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