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带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填空题1.四季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比如北极狐;一些动物会用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

2.小科进一步研究地球公转,发现规律如图:当地球围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地处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当地球从位置B运行到位置D的过程中,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变。

3.一年之中正午时分同一座高楼在太阳下:夏季影子,冬季影子,春秋两季影子。

4. 提出了“日心说”,提出了“地心说”。

5.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地轴倾斜角度大约是23度,如果它的倾斜角度再大些,可导致和现象发生的范围更大。

6.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用不同(填“颜色”或“形状”)表示海陆分布情况。

将吸管穿过橙子,使橙子绕吸管转动可以模拟地球(填“自转”或“公转”)。

二、判断题7.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 )8.公鸡每天按时打鸣,是受太阳自转的影响。

( )9.现代科学家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所以他不值得尊敬。

( )10.地球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 ) 11.同样是中午12时,6月22日和12月22日学校篮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 )12.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时,北半球迎来了炎热的夏季。

( ) 13.植物大都是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结果。

( )三、选择题14.关于“实验中的地球仪摆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竖直指向正上方B.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水平指向“太阳”C.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15.探秘学习小组用自制好的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如图),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同时公转D.无法判断16.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B.“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C.在科学研究中,只要是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相信17.如果图中“•”代表乌鲁木齐,“▲”代表昆明,“■”代表天津,则从图上所示位置可知,()先迎来黎明。

六年级下册科学卷子答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卷子答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卷子答案人教版1、空塑料瓶在( )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单选题] *A.瓶口向下B.瓶底装一些沙(正确答案)C.瓶口向上2、用一根木条当作独木舟,独木舟不能稳定地负载物体。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观察到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生成沉淀和产生气体等现象,我们说物质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工程设计里面“制订方案”这一环节并不重要,有没有这一环节都无所谓,因为后面制作改进过程中肯定会对最初的方案进行修改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根据这一成语,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就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 )。

[单选题] *A.初七B.十五C.初一(正确答案)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时滴碘酒,这是为了让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10、(太原市)阳光下,地球上同一地区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单选题] *A.长→短B.短→长→短C.长→短→长(正确答案)11、古人“钻木取火”的过程中,能量转化关系是()。

[单选题] *A.机械能转化为动能B.动能转化为化学能C.动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正确答案)12、扫地机器人里的电动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单选题] *A.电能——磁能B.电能——动能(正确答案)C.电能——动能——磁能13、下列选项中,能构成一个农场生态系统的是()。

[单选题] *A.月季花、蜘蛛、瓢虫、蚜虫B.阳光、空气、水、土壤、石头C.微生物、月季花等植物、蚜虫等动物以及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正确答案)14、31、地球上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5、港珠澳桥采用桥、岛、隧为一体的主要原因是( )。

人教版PEP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PEP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PEP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天然卫星?A. 太阳B. 月亮C. 地球D. 星星答案:B2. 太阳是什么颜色的?A. 红色B. 黄色C. 蓝色D. 白色答案:B3. 下列哪个是地球的独特特征?A. 有大气层B. 有水C. 有岩石D. 有生物答案:D4.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最高山峰?A. 珠穆朗玛峰B. 喜马拉雅山C. 火山口D. 黄山答案:A5.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洲?A. 亚洲B. 非洲C. 欧洲D. 北美洲答案:A二、填空题1. 地球是一个 _______。

答案:行星2. 地球上有大约 _______ 的水。

答案:七成3. 月亮是地球的 _______。

答案:卫星4. 地球的最高山峰是 _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5. 非洲是地球上的一个 _______。

答案:洲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的特点。

答案: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有大气层、水和生物。

它是一个独特的行星。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月亮。

答案: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是地球上唯一的天然卫星。

它绕着地球运动,有时我们可以在夜晚看到它。

3.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的哪个山脉上的最高峰?答案: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上的最高峰。

4. 请列举地球上的一些洲。

答案: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等是地球上的一些洲。

5. 地球上的水有多少?答案:地球上大约有七成的水。

以上是人教版PEP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希望能帮助到你!。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带答案(参考)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带答案(参考)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带答案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脚迹向人类的祖先“提咨询”一、填空:1、我们的祖先日子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得食物。

2、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备敌害,挑选了(群居)日子。

4、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奇,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奇。

5、科学研究的办法普通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二、推断1、类人猿是经过上帝演变成人的。

(错)2、人类的祖先独居日子,相互之间并别联系。

(错)3、人类的祖先为了遮丑学会了用树叶遮体。

(错)4、古人类为了方便学会了直立行走。

(错)5、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

(对)6、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错)三、挑选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C)A、长相B、日子习性C、祖先2、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B)A、打铁B、打猎C、治病3、(B)的假设是科学探索的办法。

A、没有依照B、合理C、任意4、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B)A、都能讲话B、都有耳廓和四肢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四、简答1、关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咨询题?关于这些咨询题,你的猜想是啥?请简单讲一讲。

答:(1)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样演变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样日子的?针对上述的咨询题,我的猜想是:(1)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2)人类祖先最初使用天然火,用石块、木棒作为劳动工具,吃野果、生肉,穿树叶、兽皮,住洞穴。

直立行走。

2、你懂怎么样来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答: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

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举行打算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预备工作。

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是: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举行分类与整理。

追寻人类祖先的脚迹一、填空1、科学家研究发觉,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

2、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觉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3、(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日食》课后题及答案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日食》课后题及答案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日食》课后题教材要点全解1.日食是怎么发生的?(根据教材第45-46页概括)解答:日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行形成的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就形成了日食。

2.在模拟实验中,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我们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见教材第46页)解答:当月球位置距离地球较近时,月球能挡住整个太阳;当月球位置距离地球稍远时,月球不能挡住整个太阳。

3.太阳系是怎样一个天体系统?(见教材第46页)解答:太阳系是一个运动着的天体系统,这些天体都在相对运动。

一、选择题1.如果要观察日食,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接一盆水,在水中滴入较多的黑墨水,观察水中日食的倒影B.用眼睛直接观看C.戴上日食观测镜观看2.梦梦用三张纸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来模拟日食出现的情况,当月球在1号位置时,她通过观察看到太阳恰好被月球完全遮挡,当她观察到图2中的现象时,月球的位置应在图1中的()。

A.a处B.b处C.c处二、判断题1.太阳系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天体系统。

()2.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3.月亮在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4.在用手电筒、地球模型和乒乓球模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时,体积最大的模型模拟的一定是太阳。

()三、探究题1.凌日是类似于“日食”的天文现象,是指太阳被一个小的星体遮挡,下图就是一次凌日现象。

(1)上图中挡住太阳的星体不可能是下面的()。

A.水星B.金星C.火星(2)凌日发生时,挡住太阳的星体看起来像一个小黑点是因为()。

A.星体体积小B.星体距离地球较远,星体与太阳相比体积小C.星体距离太阳的距离较远2.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日食,同学们用小木球(直径约为1cm),乒乓球和网球来做模拟实验。

(1)在这个实验中,乒乓球模拟的是________。

(填“太阳”“地球”或“月球”)(2)当最小的小木球在中间,并且三个球处于同一直线上,就模拟出了________现象。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节《探索宇宙》课后题及答案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节《探索宇宙》课后题及答案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节《探索宇宙》课后题教材要点全解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见教材第56页)解答: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用肉眼观测天体、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和航天时代三个阶段,随着人类的科学考察技术和方法不断改进,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

2.在太空探索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见教材第56页)解答:“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都顺利实施。

一、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太空的是()。

A.哈勃B.伽利略C.牛顿2.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是()。

①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②航天时代③用肉眼观测天体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宇宙B.天文台是古代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登封观星台C.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已经观测到宇宙的边缘了二、简答题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三位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时间长达6个月。

(1)我国航天人不懈追求,在太空探索中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你至少再写出三个。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C解析:目前人们用天文望远镜以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所以“中国天眼”观测到宇宙边缘的说法错误。

二、简单题1.(1)“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建设“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大人辅导延展“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你了解射电望远镜的特点吗?一起读读下面的资料了解一下吧。

2024年六年级(下)期末考试科学试卷(附答案)

2024年六年级(下)期末考试科学试卷(附答案)

2024年六年级(下)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题2分,共60分)1.在斯芬克司之谜中,把人的一生分为了三个阶段,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

你知道早中晚分别对应人生的哪个阶段吗?()A.幼年成年老年B.幼年老年成年C.成年老年幼年D.成年幼年老年2.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保存有化石的岩石是变质岩。

B.在地层岩石中发现的化石都是灭绝的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恐龙化石。

C.在地层岩石中发现的恐龙粪便也可以称为化石。

D.只有生物的遗体才能形成化石。

3.小孩在买新鞋时家长总是买稍大一点的原因是()。

A.因为好留着B. 因为小孩脚长得快C. 因为好看D.因为小孩穿着舒服4.2019新冠肺炎最初被确认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患者的痰液传播。

随地吐痰之所以容易传播疾病主要是因为痰液里有()。

A.死亡的白细胞B.呼吸道粘膜细胞C.细菌或病毒D. 黏液5.许多女生小时候都有偷穿妈妈高跟鞋的经历,当我们进入青春期后,不建议大家穿高鞋的原因不包括()。

A、引起脚趾外翻B、加重骨盆负担C、促进长个子D、影响心脏发育6. 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的连接情况,检测一次发现小灯泡不亮,根据现象正确的判断是()。

A.可能是灯泡B. 可能是电池C.一定无连接D. 可能是导线7.下列谚语和其他三项描述不同的一项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虎父无犬子。

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8.由于狼在夜间捕食时,经常捕捉显眼的白色绵羊。

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什么颜色的,这种属于()A. 白色自然选择B. 黑色自然选择C.白色人工选择D.黑色人工选择9.小云同学了解到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我国实现载人航天任务的是()。

六年级下册科学报告单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报告单及答案

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1
实验一: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
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2
实验二: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体验味觉与嗅觉的相互影响 3
实验三:体验味觉与嗅觉的相互影响
实验四:测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
测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4
实验名称:大雨过后,蚯蚓行为变化的原因5
实验五:大雨过后,蚯蚓行为变化的原因蚯蚓怕水的实验
实验七:摩擦生热小实验
实验七:摩擦生热小实验
实验八:能量转化小实验
实验八:能量转化小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图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3.在使用放大镜时,我们既可以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也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借助放大镜来(看书)、(观察地图)等。

6.像食盐、白糖、碱、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7.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组合而成的。

花岗岩中矿物晶体有(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常有的方法有(水分蒸发)法、(降低温度)法。

9.(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0.(列文虎克)是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

12.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13.生命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单位。

1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6.(伤寒)、(鼠疫)、(霍乱)等可怕的传染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7.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18.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大小)、(形状)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0.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蓝),这种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21.碘酒滴在面包上会变成蓝色,根据这种特性,可以用碘酒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2.铁定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我们会看到一层(红)色的物质附着在铁钉表面,这种物质其实是(铜)。

23.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

24.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5.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6.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总是围绕地球(逆时针)运行。

27.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28.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29.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0.我们看到的月亮最圆的那天是农历每月的(十五)。

3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32.关于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33.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太阳)。

34.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5.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从进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6.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37.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38.垃圾处理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填埋)、(焚烧)、(堆肥)等三类。

39.焚烧处理垃圾的有点有(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缺点是(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留物),(产生的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40.(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法。

41.(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外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42.(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43.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人均供水量持续下降,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44.当前世界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4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4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应用。

47.放大倍数越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越大),能看到的范围(越小),放大镜越小的发大镜,看到的图像(越小),能看到的范围(越大)。

48.血液中(红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49.列文·虎克制作出了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近(300)倍,而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0、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命名细胞的人。

51、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她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2、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到处肆虐,人类对此是能束手待毙,毫无办法。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

53、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染的处理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4、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的变化特点是(有新物质产生)。

5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56、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还会发生(变化),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57、用毛笔蘸淀粉调剂的液体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看到白纸上写的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在白纸上涂抹(碘酒)。

58、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塘)。

59、铁锈的特点有:(红褐色)、(松脆)、(不能导电)、(无光泽)。

60、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有一层(红)色的物质附着在铁钉表面,这种物质其实是(铜)。

.61、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6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是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63、银河系大约是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100多亿个,人们把他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64、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65、(月食)和(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66、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在(膨胀)中。

67、有关环形山的形成有很多猜测,但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68、(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

6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70、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一个恒星集团,被称为(银河系)。

71、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

72、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73、垃圾处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是(填埋)。

74、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使用标准。

75、医疗垃圾要集中处理,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

76、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77、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白色污染等,人类正致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78、家庭垃圾中的碎菜叶,、蛋壳等,及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通过(堆肥)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

79、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鼻子”。

80、借助放大镜观察,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晶体)的颗粒。

8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82、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83、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它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84、铁锈是一种(红褐)色物质,不像铁那么(坚硬),容易(脱落)。

85、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86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

87、铁生锈是(氧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成果。

88、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所以必须用(放大镜)来观察。

89、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90、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9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颗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92、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办法。

9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的方向运行。

94、在太阳系中,自转周期最长是(金星),公转周期最长的(海王星)。

95、(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96、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还会伴随一些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产生沉淀物)等。

46.大题1.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那?它具有什么特点?略2.你知道哪些昆虫?略3.你用放大镜观察过昆虫吗?写出你的观察过程。

略4.说一说,晶体是怎样形成的?略5.请你说一说显微镜的发展过程。

略6.你能说一说细胞对于生命体的作用吗?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细胞还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