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综述写法
医学文献综述写作目录模板

医学文献综述写作目录模板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意义
2. 方法
2.1 搜集文献的途径
2.2 文献筛选标准
2.3 数据抽取和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筛选过程和结果
3.2 文献的特征和分类
3.3 数据抽取和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文献的发现和重要性
4.2 文献的限制和不足
4.3 结果的解释和可能的影响
5. 结论
5.1 对研究目的的回答
5.2 对文献综述的总结和展望
注意事项:
- 此目录模板适用于医学文献综述的写作,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 引言部分介绍文献综述的背景、研究目的以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 方法部分详细描述搜集文献的途径、筛选标准以及数据抽取和分析方法。
- 结果部分呈现文献筛选的过程和结果,分析文献的特征和分类,并展示数据抽取和分析的结果。
- 讨论部分对所发现的文献进行解读和讨论,指出文献的发现和重要性,同时也提及文献的限制和不足。
- 结论部分总结研究目的的回答,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并展望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个医学文献综述写作目录模板,正文内容需要根据特定的主题和要求进行撰写。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口腔健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日益提高,口腔医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旨在对口腔医学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口腔疾病相关研究1. 口腔菌群与口腔健康近年来,研究者对口腔中的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口腔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早期癌症等疾病有关。
重点关注口腔菌群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系列口腔疾病。
2. 龋齿的防治研究龋齿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者致力于寻找有效的龋齿防治方法。
探索新型防龋齿材料、口腔水洗液、预防龋齿的生物学机制等,对于控制龋齿的流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牙周病相关研究1. 牙周病病因研究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
从牙周袋微生物的角度,研究牙周病的致病机制,探索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牙周炎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
2.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联研究牙周病与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与牙周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通过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可以为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四、口腔颌面部畸形研究1. 正畸治疗研究正畸治疗是矫正错颌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者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新的正畸矫治方法和技术。
该领域的研究不仅关注疗效,还强调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2. 口腔颌面部畸形遗传学研究口腔颌面部畸形不仅与环境、生活习惯相关,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探索畸形的遗传机制、基因突变以及分子表达调控有助于揭示畸形发生的原因,为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五、牙体牙髓疾病研究1. 牙体牙髓疾病的防治牙体牙髓疾病包括龋齿、牙髓炎等,严重影响口腔健康。
研究者通过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以提高防治效果。
2. 牙体牙髓疾病的修复研究牙体牙髓疾病后的修复是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环节。
医学文献综述写作要求

医学文献综述写作要求一、要求:1.主题明确:确保选择一个清晰、有限的主题,以便在综述中进行详尽的讨论和总结。
2.资料收集全面:检索并获取相关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文献,包括原始研究、综述文章和专家观点,以确保综述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写作风格准确:使用准确、简练和科学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模糊或主观的词语。
4.结论准确:在综述结尾部分提供一个准确而全面的结论,以总结已有研究对特定领域的贡献。
二、基本结构:1.概述引言:介绍综述的目的和重要性,阐明主题的背景和目标,并提供一个概览性的引言。
2.方法:描述获取和筛选文献的方法,包括数据库检索策略、查询词选择和筛选标准。
3.文献综述主体:在整个综述中,根据逻辑顺序组织成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立的主题,并在每个主题下分析和讨论相关文献。
在每个主题中,可以按时间顺序、主题相关性等方式组织文献。
4.讨论和分析:在综述主体的每个部分,根据已有的文献,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包括各篇文献的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可以对不同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和总结,提取共性和差异,并阐述对所研究领域的贡献。
5.结论:提供一个对整个综述的概括性结论,总结已有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对特定领域的贡献,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发展。
三、进阶建议:1.图表使用:在综述中使用图表可以更清晰地呈现研究结果和比较不同研究之间的差异。
3.文献选择的标准:选择高质量的文献进行综述,包括由权威机构出版、被同行评议过的研究和具有各自优势的原始研究、综述和研究评论。
4.文献分析的客观性:在讨论和分析文献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受个人偏好或主观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医学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全面收集相关文献,以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结合合适的图表,提供一个准确而全面的结论。
通过遵循上述的基本结构和进阶建议,可以提高医学文献综述的质量和可读性。
医学文献评述的写作_论文格式_

医学文献评述的写作一、医学评述的类型(一)文献评述的类型综述和述评统称为文献述评,是对某时期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主要特点就是“述”和“评”,由于两者的重点、程度和水平上的不同,而有综述和述评之分。
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述评又称专题述评。
(二)专题述评与文献综述的区别1、专题述评是对某学术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说、评论、展望和预测,因此对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由专家或学科领头人撰写,故又称“专家述评”;文献综述是根据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需要,围绕某一学术专题,收集某时期内的有关文献资料予以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性文献。
2、专题述评的重点在“评”,包括对专题研究状况的评价、展望、预测和建议,而“述“只是“概述”,处于次要地位,是评论的辅垫,不强调面面俱到,更不要材料罗列;文献综述则重点在“述”,因本身就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因此讲究材料详实,有检索价值。
文献综述有多种类型,大致可分为文摘性综述和分析性综述两种。
文摘性综述又称综合文摘,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客观地综合性摘述,以提供详尽的资料为目的,不掺杂撰写者本人的观点,由读者对综述的内容作出判断;分析性综述,它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表达作者的意见和见解,既有回顾又有瞻望,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提炼新思路、新方法。
二、医学文献评述的撰写方法(一)基本结构1、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文献索引等部分。
具有强调文献性、时限性、专题性的特性。
2、专题述评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
由于作者多为学科专家和课题带头人,有的期刊在发表此类稿件时,在正文之前、文题和署名之后,常附有作者简介及照片,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增强文章权威性。
(二)基本步骤与方法1、选择合适的题材;2 、广泛搜集和阅读资料;3、构思和拟定写作提纲。
(三)注意事项1、综述(1)文题,一般由文献引用、时限、综述主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组成。
医学文献综述模板

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文献综述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据统计,脑出血患者发病1月内的死亡率最高可以达到40%,同时其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近给患者及家人带来痛苦,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负担。
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脑内穿支小动脉血管壁发生玻璃样或纤维素样变性,使其弹性和强度降低而形成粟粒样微小动脉瘤,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自发性脑出血,它其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一半。
随着饮食改变及老龄化加剧,高血压发病率。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据统计,脑出血患者发病1个月内死亡率最高可达40%。
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痛苦,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负担[1]。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大脑穿支小动脉血壁玻璃体或纤维素样变性,使其弹性和强度降低,形成粟粒状微动脉瘤,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自发性脑出血,占脑出血总数的一半以上[2]。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为目前临床神经外科最常见的危急重症[3]。
脑出血的治疗目前主要分为内科治疗及外科治疗。
而外科治疗主要在于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或者钻孔引流。
内科治疗则是分为一般治疗、血压控制、血糖管理、药物止血、体温、病因治疗及后续康复训练。
本文重点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的管理进行综述。
张耀龙,吴立爱等(2020)国内研究者指出,血压过高或血压上升幅度过大,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或死亡的主要原因[4]。
同时也有报道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为血压过高或波动剧烈,血管坏死部位受到高血压冲击发生再次出血,一旦出现此类并发症,患者30d死亡率会增加[5][6]。
因此,对于脑出血的治疗中加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管理手段非常重要。
一、血压控制目标应该把血压控制在什么范围比较合理,国内外研究者对脑出血急性期目标血压的认知有一定的差异。
医学影像类文献综述范文

医学影像类文献综述范文影像医学是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
目前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有X线成像检查[包括X线片(Radiography)、心血管摄影(Cardiacangiography)、血管摄影(Angiogra)等]、CT成像检查[包括普通和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内视镜(Endoscopy)、单一光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SPECT/CT)、正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PET/CT)、热影像技术(Thermography)、光声成像技术(Photoacousticimaging)、显微镜(Microscope)、萤光血管显影术esceinangiography)]等。
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影像医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特别是科学的融入,使影像医学如虎添翼,增添了活力,丰富了内容。
医学影像在内分泌专业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影像学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超声具有简便、经济、高敏感性的优点,是甲状腺疾病较常规的检查方法之一。
常规B超是早期运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其主要用于观察甲状腺组织内有无病变存在,明确病变的数目、大小、分布是否规律、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整、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强弱、有无钙化灶等,彩超主要用于评估甲状腺病变及其周围的血流情况,二者结合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CT是当前用于检查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常用的影像方法之一,并可鉴别其良恶性。
常规检查方法包括CT平扫、增强。
特别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多层螺旋CT具有密度分辨力高、三维成像及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可清晰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形态、大小、数目、密度、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的解剖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尤其对甲状腺病变内的钙化灶及良恶性钙化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为术前评估提供更多信息。
结节或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等及有无淋巴结肿大转移是判断恶性结节和肿块的三个基本点,细颗粒状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
临床应用文献综述范文参考

临床应用文献综述范文参考在临床医学领域,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以揭示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结合临床应用文献综述的范文,展示如何撰写一篇全面、准确、具有学术价值的综述文章。
文献综述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在临床应用文献综述中,研究的目的通常是探讨某一种疾病、诊断方法、治疗方案或预防措施的现状和进展。
研究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以是特定类型的文献、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文献或特定区域的文献。
接下来,综述文献时需要对文献进行收集和筛选。
通常可以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引用、专家推荐等方式获取相关文献。
在筛选文献时,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初筛和深度筛选,包括文献的来源、质量、研究设计、样本量等。
在编写综述文章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引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和展望;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举例来说,对于一篇关于心脏病诊断方法的文献综述,可以先介绍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目前存在的诊断难题,然后系统综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等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最后讨论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总的来说,临床应用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揭示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撰写综述文章时,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合理收集和筛选文献,严谨地展开分析和总结,结构清晰地撰写文章,从而达到全面、准确、具有学术价值的效果。
医学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医学综述的格式和写法医学综述篇一医学综述范文-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进展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等首次从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一种螺旋弯曲杆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由于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高了临率诊治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水平,更新了人们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2.4 直接涂片染色Pinlard用相差显微镜直接检查涂于玻璃片上的胃粘膜查Hp,敏感性达100%。
2.5 13C14C呼吸试验有人利用Hp产生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的原理,将胃内用核素标记的尿素分解产生CO2和NH2,CO2被吸收后经肺排出,如果胃粘膜有Hp存在,则呼出气中就有核素标记的CO2出现。
检测H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100%和88%,Hp清除后14CO2呼出减少。
Ormand等发现收集服用核素标记的尿素后20min的呼气体即可有效地检测Hp感染。
2.6 免疫学方法佐贯等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血中抗HpIgG抗体,并与组织培养法和镜检法进行对照,血中抗Hp抗体与粘膜内Hp检出一致率为73.1%,特异性为60%~100%,敏感度为81.3%,对Hp感染的筛选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Rathbone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3例经胃镜检查并活检确诊的患者血清Hp抗体,发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3%和97%。
Engstrand等建立了检测Hp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为诊断Hp感染提供了更为特异的方法。
张启波等利用初步纯化的Hp的尿素酶为抗原对120例病人的血清抗Hp抗体进行了ELISA测定,对照细菌培养等方法显示敏感为95%,特异性为91%。
吉林市第222医院用血清免疫荧光方法诊断Hp感染,显示很高的敏感性。
浙江医科大学用亲和素一生物素(ABC)法检测活检组中的Hp抗原,可显着提高诊断的灵敏性。
2.7 其它Sehneider等报道,让患者吞入系线胶囊以收集胃内粘液,再通过涂片和尿素酶试验检测粘液内的Hp,发现其特异性、敏感性也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
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
科技论文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性,特别强调阳性结果。
而综述要写出主题(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详细情报资料,不仅要指出发展背景和工作意义,而且还应有作者的评论性意见,指出研究成败的原因;不仅要指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焦点,而且还应指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处女领域:不仅要介绍主题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而且还应在评述的基础上,预测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因此,综述的书写格式比较多样化,除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这四部分与一般科技论文相同)以外,一般还包括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系综述的正文,后一部分是撰写综述的基础。
1、前言: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这部分约200~300字。
2、主体部分:综述主体部分的篇幅范围特别大,短者5000字左右,长者可达几万字,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同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
一般可根据主体部分的内容多寡分成几个大部分,每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
部分的区分标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论点,有的按发展阶段。
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包括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发展前景预测三方面的内容。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现状评述: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并作出理论解释,亮明作者的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3.总结部分:总结部分又称为结论、小结或结语。
书写总结时,可以根据主体部分的论述,提出几条语言简明、含义确切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对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作出扼要的概括,并提出作者自己
的见解,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于篇幅较小的综述,可以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主体各部分内容论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因此,拥有并列出足够的参考文献显得格外重要。
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作者的劳动及表明引用的资料有其科学依据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深入探讨该主题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
三、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综述的写作步骤。
(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
②选题与作者的关系:应选择与作者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交叉的边缘学科的主题;或是作者即将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关系不大,但乐于探索的主题;或是科学情报工作者作为研究成果的主题。
③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泛泛而谈。
④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
(2)搜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
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
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
(3)阅读和整理文献:阅读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
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
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
制作的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
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4)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大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
2.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
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
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4)综述的撰写者必须对所写主题的基础知识、历史与发展过程、最新进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也从事该主题的研究工作,是该主题的“专家”,否则容易出大错、闹笑话。
(5)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6)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为参考文献。
3.主要内容
(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