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哈佛的墙”导写及例文素材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 “新材料作文”导写与示例作文素材 精品

2020高考语文 “新材料作文”导写与示例作文素材 精品

语文:2020高考作文素材:“新材料作文”导写与示例[题目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

结束时,特约佳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发表登山感悟:山登绝顶我为峰。

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

另一位特约嘉宾,《百家讲坛》评《三国》的主讲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新材料作文”这种新的考查形式,其写作要领是:尽可能多的找出材料的含义,即意义点,通过比较鉴别,选出你认为最佳(或感触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点来作为将写文章的主旨。

在我们的人生路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和体会。

这当中,有的人能奋勇争先爬上山顶,有的人爬爬歇歇,最终也爬到山顶,目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也有的人爬山只是重在参与,为了享受爬山的过程,至于能否爬到山顶并不在乎。

爬山如此,人生的每一项活动、工作、事业也是如此。

由此拓展引申,我们对这则材料的审题可以有如下的立意:于丹的角度:①勇攀高峰,志存高远②要有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③争强好胜,永不服输④勇立潮头,做社会的变革者⑤成功属于不屈不挠者易中天的角度:①做任何事情都重在参与②走好人生的每一步③力所能及无遗憾④量力而行,尽力就可⑤享受过程,别有洞天考生在选择最佳切入点时,既要考虑最佳角度,也要考虑最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即别人少有顾及的意向而自己却感悟最深、有话可说且能把话说好的角度。

另外,写作时,为了保险,最好能引用材料中和你的角度、观点相关的句子加以分析,这样立论就扣住了“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的要求,观点有出处,有来由,言之有理,容易得到阅卷人的认可。

高考材料作文导写:哈佛大学博士后与“街道办”(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材料作文导写:哈佛大学博士后与“街道办”(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材料作文导写:哈佛大学博士后与“街道办”(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最近,两则与招聘相关的信息让“街道办”火了。

一则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罗林姣到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任副主任;另一则是一张来自杭州市余杭区的招聘公示。

在这份公示名单里,被录用者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当中一部分入职岗位是在基层的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这样一个在大家传统印象里,管着家长里短事务的地方,忽然被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高材生“扎堆前往”,让很多人生出疑问,这是否大材小用?是否是为了稳定工作的“低就”?到底是什么让学霸们对“街道办”趋之若鹜?从“耶鲁大学生当村官”再到“清北毕业生应聘余杭街道办”“哈佛博士入职深圳街道办”,海归或名校硕博士生找一份基层工作,总会引来不少人的质疑。

在一些人眼里,“名校光环”与看上去十分基层化的工作,总是格格不入。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热点新闻材料,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这则材料通过清北等名校毕业生就职基层的事情,引发学生对职业选择和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新闻事件的概述,一则是哈佛博士后入职深圳基层街道办的消息,一则是杭州余杭区招聘一批清北毕业生入职街道办的消息,这是材料的引子。

第二部分是一段议论文字,对众多名校学子入职基层街道办的现象进行提问和反思。

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由名校生到基层街道办延伸到社会上的质疑和不解,引导我们进行思考。

材料提供了一个情境,要求我们对名牌大学生入职基层工作进行思考,发表看法和主张。

这是一则开放性材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可以肯定,可以质疑,也可以做综合思考。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山上山下”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山上山下”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山上山下”导写及例文题目父亲带儿子爬山,到达山顶以后,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儿子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父子對话,角度各自不同,合在一处,引入深思。

看似各有其理,却有认识层次的差别,儿子单纯率真,父亲深沉厚重,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使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必然迥乎不同。

这里的父与子其实并没有對错之分,因而这则作文材料能让每一个考生产生共鸣,都有话可说,有文章能做。

然而有宽容度的题目,并非意味着在审题立意上對所有的认识判断一律不加区别地看待。

那么区别何在?不少考生认同儿子的看法,认为登高远眺是矫情行为,重要的是看到身边的美好、珍惜已有的幸福。

这不失为一种观点,然而这样的认识终究不是站在全面的高度审视材料而得。

另有更多考生关注了父亲的行为和态度,提出“站得高看得更远、看得更清”的认识,这相较前者而言,在审题上的确把握住了材料中更为重要的内容,毕竟从叙述的角度看,材料的主角应该是父亲。

与以上两者不同的是,部分考生更进一步领会了材料体现出的深层意义,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父与子认识上的交锋,没有绝對地站在父亲或儿子的角度而對另一方表达极端的反對,而是肯定双方认识上的合理之处以及各自的不足,进而发表自己對“高”与“低”、“外”与“内”之间关系的看法。

这样的审题立意就体现出整体、全局看问题的风度,体现出客观性,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例文身居上而心处下大约爬山的人都是喜欢登高居下的,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居上。

有些人自负了解,每每引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作为座右铭,却免不了有种睥睨天下、目空一切的讨厌相。

这里有一个寓言故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山顶上,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而儿子却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至此,人便可以分为四种:身居上而心居上的,身居下而心居上的,身居下而心居下的,身居下而心居上的。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只愿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是他画给道友无用师的。

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20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读这则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最后在行文中结合实际谈感想和认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从人的角度来说,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

按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样一种人才观。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

历史上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样,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人才。

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渐渐改变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无用之事,人类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哈佛的墙”导写及例文素材

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哈佛的墙”导写及例文素材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哈佛的墙”导写及例文题目根据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百多年前,哈佛大学的南墙外是个贫民窟,治安环境很不好。

校方加修了高高的围墙,想将贫民窟像瘟疫般隔绝在校园外。

可事与愿违,围墙没有任何效果。

于是,校方改变了想法。

他们推倒围墙,长期积极地向贫民窟的孩子开设免费课程。

这种做法赢得了赞誉。

而南墙一带,而今不再有治安之忧。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特点;(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或套作。

(福州一中期末考作文试题)题目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

要写好材料作文,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准确立意。

而准确立意也是该类题型的特点和难点。

材料作文的立意不能盲人摸象,不能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点或某一部分来论述,而要对材料整体把握,从宏观上把握该材料的立意,归纳出一个观点;再把该观点作为自己文章的中心观点,紧紧围绕它进行议论或叙述,进而成文。

比如,就本题而言,“论治安问题”就是盲人摸象的立意。

那么,该材料可以有哪些立意呢?该材料有两则,第一则谈哈佛大学用加高围墙的方式来解决治安问题,效果不好;第二则谈哈佛大学改用向贫民窟的孩子开设免费课程的方式,效果很好。

综合以上两则,从整体上考虑,可以谈以德服人,以仁治人,善政治人,暴政不如善政、善政不如善教;也可以谈文化教育是一剂良方,文明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爱的力量,温柔的力量,柔可克刚;还可以谈处理问题的技巧,处理问题的远见,沟通优于对抗,开放优于封闭,疏比堵好;更可以谈大学的社会责任,分享与共赢,换角度思考问题,等等。

具备了以上的立意,在行文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若写议论文,论点一般要从哈佛大学的围墙事件引出,不能莫名其妙地突然冒出一个观点而后自个儿论述;可以直接评论该事件,也可以围绕该事件议论,总之,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议论要有针对性。

比如,可以写“换位思考”的话题,但该“位”只能是哈佛大学和那些贫民窟的孩子,不能(至少不能太早)脱开该材料而谈“换位思考”的哲理;再如,可以写“温柔的力量”,但该“力量”首先指哈佛大学打开围墙、开设免费课程的感化的力量、教育的力量,而后才能拓开写其他的力量,如某人温柔的爱(与另一人的粗暴管制有别)、某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与另一国的武力侵略有别)等,文章的立意、论述要与原材料有相当好的结合度。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 考前作文素材1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 考前作文素材1

考前作文素材(一)一、关键词:执着,责任感,严谨,担当,坚持,拼搏,意志坚强,博爱,感恩,率真,坦诚,热爱,奉献,价值观,做自己,内心的声音,道义,责任,成长,传承,坦荡,胸襟,独立,关爱,善良,道德,幽默,快乐,氛围,魅力,风格,同质化,动力,热爱,成就,自信,心态,尝试,拘束,爱好,倔强•1、苏炳添:为亚洲人的速度代言【关键词:拓荒,创造,新天地,改变,突破】8月23日,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半决赛上再次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位杀入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运动员。

8月29日,苏炳添和莫有雪、谢震业、张培萌代表中国队在男子4×100米预赛以37秒92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决赛又以38秒01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

苏炳添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匀称,在跑的时候节奏感很好,眼神显得很坚定,跑出去那种气势就像脱缰的野马,步频快,很有杀气。

苏炳添是中国田径的明星之一,在波兰索波特战60米比赛后,他成为了中国田径史上里程碑式的英雄人物。

而了解苏炳添的人都知道,生活中他是一个踏实、低调、专注于训练的优秀运动员。

• 2、哈佛校长:出自名门的“叛逆女孩”【关键词:负责,改变,突破,换位思考】2020年10月12日,具有男性精英色彩的哈佛大学迎来了第一位女校长福斯特。

这一消息受到了众多哈佛女性教授的热烈欢迎。

福斯特曾屡次强调:“我不是哈佛女校长,我是哈佛校长。

”时至今日,她对“男女平等”这个命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月17日,在回答清华学子的提问时,福斯特也谈到,“当校长8年来,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欣然接受‘我是哈佛女校长’这个事实。

我周围的人应该理解,这个领域的其他工作者可以拥有和我一样的工作和位置,并且可以坐上比我还要高的位置。

这不是性别的问题,而是他们觉得自己能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3、乔纳森•艾维:坚持成就梦想【关键词:坚持,梦想,创新】苹果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2020年度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全新发布多款逆天新品,再次掀起全球数码控的追捧热潮,所有人都开始欢呼——苹果回来了!这一次不再是因为乔布斯,而是因为乔纳森•艾维!事实上,你所知道的苹果产品,MacBook Pro、MacBook Air、iMac、iPod、iPhone、iPad都是出自这位身价过亿美元的全球最贵工业设计师之手。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我心有佛”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我心有佛”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我心有佛”导写及例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灯会元》记载: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

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对于这则材料的审读,可以根据其记事、记言兼而有之的特点,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来思考。

我们可以发掘出以下重要信息——人物:豫通大师、世人;环境:遭逢战乱,迁徙途中;情节:唯有大师一人坚持早课。

当我们充分感受三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仔细品味命题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价值倾向,就可以从材料中获取以下内涵:在备尝艰辛的时代氛围与处境中,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坚守理想、信念、追求的人格精神,值得赞许和推崇。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其核心立意——在困境中坚守信念。

当然,对于材料作文而言,不排除反向立意的可能,但对于本则材料而言,正向立意显然更为恰切。

虽然材料内容来自佛教典籍《五灯会元》,记录的也是僧人豫通大师的言论,但透过其“佛”理的表层,仍然可以发掘出以“诚”护“心”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信仰准则。

从正面立意时,以理论观点着眼,可以思及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以及《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可以引用《淮南子》中的名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等等。

从事实论据着眼,也可以发掘《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或者介绍《后汉书》中记载的杨震以“四知”言论退金的著名典故;以至“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追求完美,就是做柜子时,在别人都看不到的柜子的背面也要用最好的板”等言论。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命运多舛,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与祖母相依为命。

但在过去几年里,她专注于制作美食短视频获得了巨大成功。

因把田园生活拍摄得如诗如画,圈了几千万粉丝。

近期,她再次成为话题中心,“破圈”走向了海外,在海外社交媒体吸粉735万,受到热捧。

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中国文化“文化输出”形式,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

(1)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内时事讨论沙龙中发言,说说李子柒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2)请写一篇文化评论,结合李子柒现象,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津】首先分析材料。

材料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事件,第二部分是评论。

从事件来看,李子柒命途多舛,但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考生应注重分析她获得成功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评论,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中国文化‘文化输出’形式,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考生要思考李子柒传递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她讲述的中国故事是什么。

然后分析任务,本题提供两个任务,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进行作文。

第一个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内时事讨论沙龙中发言,说说李子柒为什么会取得成功”,首先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然后结合材料围绕李子柒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立意,如“她专注于制作美食短视频”可以得出一个原因,即“专注做事,把事情做到极致”;如“把田园生活拍摄得如诗如画”,这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让纷繁世事中的人感受心生向往之意。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进行立意作文。

第二个任务是“写一篇文化评论,结合李子柒现象,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注意文化评论的写作模式,然后结合李子柒现象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李子柒的视频满足了西方受众对中国乡村的想象,长期以来,中国乡村都是作为一个“文化他者”存在于西方受众的脑海中,由于缺少新闻报道和实际体验,中国乡村在西方世界有两种典型印象,要么是贫穷落后的,要么是诗意神秘的,而李子柒的视频将东方诗意神秘的一面具象化展示出来,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哈佛的墙”导写及例文
题目
根据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百多年前,哈佛大学的南墙外是个贫民窟,治安环境很不好。

校方加修了高高的围墙,想将贫民窟像瘟疫般隔绝在校园外。

可事与愿违,围墙没有任何效果。

于是,校方改变了想法。

他们推倒围墙,长期积极地向贫民窟的孩子开设免费课程。

这种做法赢得了赞誉。

而南墙一带,而今不再有治安之忧。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特点;(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或套作。

(福州一中期末考作文试题)
题目解析
本题为材料作文。

要写好材料作文,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准确立意。

而准确立意也是该类题型的特点和难点。

材料作文的立意不能盲人摸象,不能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点或某一部分来论述,而要对材料整体把握,从宏观上把握该材料的立意,归纳出一个观点;再把该观点作为自己文章的中心观点,紧紧围绕它进行议论或叙述,进而成文。

比如,就本题而言,“论治安问题”就是盲人摸象的立意。

那么,该材料可以有哪些立意呢?
该材料有两则,第一则谈哈佛大学用加高围墙的方式来解决治安问题,效果不好;第二则谈哈佛大学改用向贫民窟的孩子开设免费课程的方式,效果很好。

综合以上两则,从整体上考虑,可以谈以德服人,以仁治人,善政治人,暴政不如善政、善政不如善教;也可以谈文化教育是一剂良方,文明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爱的力量,温柔的力量,柔可克刚;还可以谈处理问题的技巧,处理问题的远见,沟通优于对抗,开放优于封闭,疏比堵好;更可以谈大学的社会责任,分享与共赢,换角度思考问题,等等。

具备了以上的立意,在行文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若写议论文,论点一般要从哈佛大学的围墙事件引出,不能莫名其妙地突然冒出一个观点而后自个儿论述;可以直接评论该事件,也可以围绕该事件议论,总之,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议论要有针对性。

比如,可以写“换位思考”的话题,但该“位”只能是哈佛大学和那些贫民窟的孩子,不能(至少不能太早)脱开该材料而谈“换位思考”的哲理;再如,可以写“温柔的力量”,但该“力量”首先指哈佛大学打开围墙、开设免费课程的感化的力量、教育的力量,而后才能拓开写其他的力量,如某人温柔的爱(与另一人的粗暴管制有别)、某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与另一国的武力侵略有别)等,文章的立意、论述要与原材料有相当好的结合度。

若写记叙文,除了准确立意外,还要考虑所写的情节能否准确表达该立意,能否紧紧围绕该立意,读者能否轻松地读懂该情节,能否毫不偏差地把握该立意等。

这就要求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因为议论文可以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而记叙文往往是通过某一故事、某一情节,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记叙文要考虑的事项更多,所以也更难获得成功。

在应试中,为了让读者能迅速把握自己的文章,记叙文的情节一般不要写得太复杂,其观点一般要在文章的明显位置,用简短的句子直接显示,这样一方面是在印证、强化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是在替读者归纳观点,顾念、迁就匆忙的阅卷者。

其二,该材料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推墙”,而在于“推墙”之后怎么办。

如果没有“推墙”之后高明的措施,那“墙”倒是不可“推”的;一旦“推”了,会导致更大的混乱。


以,如果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推倒人们之间的那堵墙”“推倒心中的墙”等上并未切中要害,而应把重点放在“推墙”之后更高明的手段、技巧、策略和眼光上。

另外,以下这些题目,如《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开一条路,让恶流过》《堵疏有道》《一道墙与一扇门》《水之道,柔以克刚》《伐兵不如伐交》《拒之与导之》《欲取之,必先予之》《你敢推吗》《一枝红杏出墙来》等,不仅可以预先窥探该文的文采,也可以基本判断该文立意是否准确,都是好题目——好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大禹治水新传
黄思晴
大禹者,非古之大禹也,不过同名,倒也为一小官。

来到这个城乡接合部前,上头对他一笑:“让这小地方来栽培你,我不亲自上阵培育你了。

”大禹一听便知此地之“险恶”。

一治小贩
大禹任官之地的城管,其凶悍远近闻名,然各色摊贩经营时的某些不法行为仍屡禁屡“杀”不止。

大禹为此花了数月亲自去调查情况,采集民声民意。

数月后,该地城管队大换血,原先剽悍的队员已调入公安系统,换上了一大批和蔼可亲的——女城管队员。

当地人都说大禹新官上任三把火。

刚柔并济的城管阵容与执法形式果然奏效,原先反城管的小贩们如今不再怨声载道,开始安分守己地做生意。

大禹得意一笑。

二治涂鸦
大禹街头走访调查,偶听人反映,很多道基本来就又脏又湿,还有很多年轻的毛头小伙在墙上涂抹乱画,甚为丑陋。

大禹在眼见为实后,眉头一皱。

但想到之前与小贩的斗法经历,计上心来。

两个月后,该地“第一届街头巷尾涂鸦大赛”鸣锣开赛。

墙壁都被粉刷一新,毛头小伙们摩拳擦掌地带着练了许久的功夫尽情挥毫。

“群众参与度空前之高……活动取得极大成功……居民反映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各地掀起唯美涂鸦之风……”大禹看着这些报道,又一笑,耳边却突然响起街头大婶的话:“您一定别让这些小青年们再画了啊!得把他们防得死死的……”大禹若有所思。

三治毛头小伙
大禹两次大手笔后,当地人对他刮目相看,越来越多的声音传进他的耳里,等待他解决。

他准备要治“毛头小伙”了。

据反映,常有适龄少年不去上学,在街上流窜,游手好闲。

大禹又开始调查、收集资料,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些被当地人视为瘟疫、防躲不及的小孩儿不是不想去上学,而是没钱上学!
很快,大禹批了红头文件:大力推进农民工子弟全免费学校的创办。

大禹三举,全民沸腾。

一日,大禹读书时突然见到当年大禹治水的心得——
“堵,不如疏。


大禹愕然,然后一笑。

原来自己一直也都在治水。

而治什么,不是治水呢?
堵,不如疏。

考场点评
故事新传,写法独特;三个小标题,结构齐整;“堵,不如疏”,立意准确,收尾简洁有力。

好文!不过,从治理城市来看,恐怕不止文中所用方法那么简单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