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任务4.2 教师工作页
装配图教学设计——教案与工作页

项目十二装配图教学设计IL在装配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拔模斜度、滚花等均可不画。
IIL夸大画法3、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①装配图的尺寸标注a、性能(或规格)尺寸b、装配尺寸c、安装尺寸d、外形尺寸e、其他重要尺寸②装配图的技术要求a、装配要求b、检验要求c、使用要求4、装配图的零、部件编号与明细栏①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4458.2- 1984)a、一般规定b、序号的编排②图中的标题栏及明细栏a、标题栏(GB/T10609.1 —1989) b、明细栏(GB/T 10609.2—1989) 5、装配工艺结构①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结构a、两个零件接触时,在同一方向只能有•对接触面,这种设计既可满足装配要求,同时制造也很方便。
b、轴颈和孔配合时,应在孔的接触端面制做倒角或在轴肩根部切槽,以保证零件间接触良好。
②便于装拆的合理结构IL在装配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拔模斜度、滚花等均可不画。
IIh夸大画法3、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①装配图的尺寸标注a、性能(或规格)尺寸b、装配尺寸c、安装尺寸d、外形尺寸e、其他重要尺寸②装配图的技术要求a、装配要求b、检验要求c、使用要求4、装配图的零、部件编号与明细栏①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4458.2 —1984)a、一般规定b、序号的编排②图中的标题栏及明细栏a、标题栏(GB" 10609.1 — 1989)b、明细栏(GB/T 106()9.2—1989)5、装配工艺结构①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结构a、两个零件接触时,在同--方向只能有•对接触面, 这种设计既可满足装配要求,同时制造也很方便。
b、轴颈和孔配合时,应在孔的接触端面制做倒角或在轴肩根部切槽,以保证零件间接触良好。
②便于装拆的合理结构授课内容: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任务1 认识装配图任务引入机械行业中的机器和部件都是若干个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起来的,这样一个表达产品及其组成部分连接装配关系的图样我们称为装配图。
《机械制图》全部电子教案

《机械制图》全部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为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图纸和技术标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手工制图方式已逐渐被电子制图技术所取代。
本教案旨在全面介绍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电子制图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二章:机械制图基础2.1 机械制图概述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制图的作用和作图原则。
2.2 制图工具和材料传统机械制图所需的制图工具和材料;电子制图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
2.3 坐标系和测量二维坐标系和三维坐标系的建立;常用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4 图样简化和放样图样简化的原则和方法;放样的步骤和技巧。
第三章:投影法3.1 正交投影法正交投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视图、俯视图和剖视图的绘制方法。
3.2 斜投影法斜投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等角斜投影和等面斜投影的绘制方法。
第四章:尺寸标注和图样检查4.1 尺寸标注尺寸标注的原则和方法;尺寸标注的常用符号和约定。
4.2 图样检查图样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常见图样错误和修改方法。
第五章:零件图绘制5.1 四种主视图的绘制常用零件的主视图绘制方法和技巧。
5.2 剖视图的绘制剖视图的类型和绘制方法;剖视图的标注和符号。
5.3 展开图和折弯图展开图和折弯图的绘制方法;展开图和折弯图的标注和符号。
第六章:装配图绘制6.1 装配图的概念和分类装配图的作用和分类;装配图的基本要求。
6.2 零件位置的确定零件位置的确定方法和步骤;装配关系的表示方法。
6.3 装配图的绘制装配图的绘制原则和技巧;装配图中的标注和符号。
第七章:电子制图软件应用7.1 AutoCAD基础AutoCAD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工具;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的使用。
7.2 SolidWorks基础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零件和装配的绘制和编辑。
7.3 Pro/ENGINEER基础Pro/ENGINEER三维建模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零件和装配的建立和编辑。
机械制图教学工作页课件学习情境5

齿轮的轮齿部分是标准化结构,在绘制齿轮零件视图时, 国家标准有相关的规定: (1)主视图可以采用视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表达; 视图——齿顶线用粗实线、齿根线用细实线(或省略)、 分度线用细点画线 全剖视图——齿顶线用粗实线、齿根线用粗实线、分度 线用细点画线;半剖视图—— 一般情况上半部分画成剖 视图,下半部分画成视图,剖视和视图部分用细点画线 分界。
3.绘制零件草图步骤 (1)分析零件 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材料等,分析各部分的结构形状,从零件在部件中的作用,分析各个表 面的作用和要求,弄清零件的加工方法的同时,还要分析尺寸基准,表面粗糙度和技术要求。 (2)选择表达方案:选择主视图、确定视图的数量及是否需要采用剖视、断面图等表达方法。 (3)画草图 1)画出图框和标题栏,选择的表达方案,确定比例,布置视图,画出各视图的中心线、对称线和 主要基准面的轮廓线。 2)完成各个视图、剖视、断面图等绘制。先主要部分,后次要部分,一般先从主视图开始,各个 视图同时绘制。 3)选择尺寸基准,画尺寸线、尺寸界限及箭头,标注表面粗糙度符号,形位公差框格、指引线和 基准符号。 4)测量尺寸,填写数字,注写字母。填写技术要求、标题栏等内容。 5)校核全图并加深图线,完成草图。
h — 齿 全 高 、 ha— 齿 顶 高 、 hf— 齿 根 高
齿高与模数m 的关系
2.直圆柱齿轮基本参数
模数 m 齿数 z 压力角 α
齿轮的基本参数
3.直圆柱齿轮结构要素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因为P是齿轮齿距,d是分度圆直径, 所以分度圆周长C可以用p*z和π*d表示, 即p*z=π*d,可以得出d=( p/π)*z,令 m= p/π,m即为齿轮的模数。
(a)
(b)
(c)
知识链接二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31115(共2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案用纸(1)学科机械制图单元名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审批签字课题名称规范绘制简单机械图样授课时数2授课班级2015轨道3、5、6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时间编写人陈喜春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制图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说出制图标准对图纸幅面字体、比例的具体规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制图的热情。
学习内容项目一制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要点难点:制图工具的使用重点:制图的标准规定时间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内容10 活动一:教学组织安全教育、学生整理桌面、教师监督检查、熟悉和了解学生“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与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机械图样是设计者表达设计意图;制造者了解制造对象并制造;使用者依此使用和维修设备。
机械图样是工业生产重要的技术文件,也是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工程界语言”。
1. 图纸幅面(GB/T14689—93)为了便于图纸的装订和保存,国家标准对图纸幅面作了统一的规定,必要时允许加长。
2、图纸上限定绘图区域的线框称为图框。
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其格式分为留装订边和不留装订边两种。
3、标题栏(GB/—894、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称为比例。
5、比例的定义比例分原值比例、放大比例和缩小比例。
6、同一机件用不同比例画出的图形5 活动二:教师自我介绍,讲解本门课程的相关规定和学习方法及学习要求。
6 活动二:情景导入、明确任务(分析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29 活动三:教师展示PPT,结合板书讲解,展示具体的零件图纸,讲解相关标准。
20 活动四:课堂互动,提问的形式归纳课堂要点。
5 活动五: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表扬表现好的学生,鼓励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学生优点。
机械制图教学工作页课件附件1——典型表面技术要求及加工方法简介

内孔表面技术要求与加工方法
一、内孔表面的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指孔径和孔长的尺寸精度及孔系中孔与孔、孔与相关表面之 间的位置尺寸精度。 2.形状精度——指内孔表面的圆度、圆柱度、素线和轴线的直线度。 3.位置精度——指孔与孔(或孔与外圆表面)之间的同轴度、径向跳动、位 置度;孔与孔(或孔轴线与相关平面垂直度或倾斜度。 4.表面质量——指内孔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瞬时速比的变化。
(3)载荷分布均匀性 要求齿轮工作时,齿面接触要均匀,以使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不致因载荷分布
不匀而使接触应力过大,引起齿面过早磨损。接触精度除了包括齿面接触均匀性以 外,还包括接触面积和接触位置。
(4)传动侧隙的合理性 要求齿轮工作时,非工作齿面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贮存润滑油,补偿因温度、 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尺寸变化和加工、装配时的一些误差。
3)精磨 目的:获得更高的精度及更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精度:尺寸精度可达IT6~IT7,表面粗糙度值为Ra0.16~1.25μm。 4)光整加工 目的:进一步获得超高的精度及极细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精度:尺寸精度可达IT5,表面粗糙度值为Ra0.2μm以下。 外圆表面的磨削可在普通外圆磨床、万能外圆磨床或无心磨床上加工。
5.珩磨孔 是在珩磨头上镶嵌有若干砂条,通过可胀机构使砂条径向胀开压向孔内表面。珩磨头 在旋转的同时作轴向进给运动,实现对孔的低速磨削和摩擦抛光。珩磨可实现较高的尺 寸精度和形状精度及较高的表面质量,生产率较高。精度一般为: IT6,表面粗糙度值 为Ra0.1~0.63μm。珩磨不能修正被加工孔的位置偏差。 珩磨主要用于加工铸铁、淬硬和不淬硬钢,不宜加工韧性金属材料。不适合加工带槽 的内孔表面。
1.成形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普通铣床上用成形铣刀铣削齿形。例如:将 齿轮毛坯安装在分度头上,铣刀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工作台带动工件作直线 运动,加工完一个齿槽后将工件分度转过一个齿,再加工另一个齿槽,依次 加工出所有齿形。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编码: 05 330 231 / 2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 196总学分数:12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程。
本课程分为手绘图纸和计算机绘图两个部分,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熟练地按正确的方法与步骤测绘机械零部件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和装配体的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 CAXA软件绘制二维机械图和三维实体模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构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的专业基础能力。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机械制图》是专业基础课程,与《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同时开设于第一学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同步的专业基础课相辅相成,重点是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也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争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技能、突出应用” 。
2.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读图、绘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3.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加强校企合作,深入企业对职业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进行调研,并听取吸收行业专家的建议,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既要着眼于学生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的工作实际需求,也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
4.基于行动导向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呼应,学、做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能从容应用于未来的职业中。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

课时授课计划斜度的简单计算,强调其格式锥度的计算稍复杂,请学生要细心计算思考(2)由上图可知:斜度=tanα=BC:AC=1:n(3)斜度的作图方法与步骤:(老师即堂演练)2.锥度(GB/T15754-1995)(1)概念: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高度之比,锥度也写成1:n的形式,(见上图可知:)(2)定义式:锥度=D/L=(D-L)/l=2 tanα=1:n(3)作图方法与步骤:A 、求作如右图所示的1:5的锥度;B 、从O点开始任取五单位长度,得点N;C 、在左端面上取OM=0.5单位长度,得点M;D 、连接MN,即得锥度为1:5的圆锥(老师演练,学生即堂练习);E 、过A点作AC∥MN,即完成作图。
(提问:如何作平行线?为什么作了平行线就可完成作图?)【课堂练习】斜度、锥度练习题【课堂小结】1、斜度与锥度的概念及作图方法【课堂拓展】椭圆的作图方法边讲解边提问(学生回忆初中的数学知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演练使用方法,并要求学生即堂练习)巩固练习(学生动手作图,要求独立学生完成)课时授课计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提问)机械图样中的线有很多种(老师结合表1-3逐一详细讲解)其中重点介绍粗实线、虚线、细点画线、细实线。
三、字体(GB/T 14691-1993)1.基本要求标准规定了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
书写字体的基本要求是:(1)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 字体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mm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3)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字宽一般为h/根号2。
(4)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5) 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
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基准线成75°。
四、图线(GB/T 4457.4-2002)1.线型及图形尺寸图样中的图形是由多种图线组成的。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图线的绘制方法,以及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会绘制图线,并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线的绘制方法,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教学重点: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制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等。
学具:制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机械图纸,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制图的基本知识,如图纸的规格、比例等。
b. 讲解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 例题讲解:a. 以一个简单零件为例,讲解图线的绘制方法。
b. 分步骤演示如何绘制简单零件图。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指定零件的图线。
b.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六、板书设计1. 制图的基本知识2. 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3. 图线的绘制方法4. 简单零件图的绘制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指定零件的简单零件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a. 了解更多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曲线板、模板等。
b. 掌握三维零件图的绘制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线的绘制方法,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2. 教学重点: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3. 例题讲解:详细步骤和技巧的演示。
4. 作业设计:题目难度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和拓展。
一、图线的绘制方法和简单零件图的绘制1. 图线的绘制方法:a. 确定图线的类型,如实线、虚线、点划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
内
容
工作任务
知识点
1.掌握轮盘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加工方法;
2.掌握零件图识读的方法和步骤;
3.正确识读零件图;
4.项目总结汇报。
1.轮盘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2.轮盘类零件的主要加工方法;
3.轮盘类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
4.轮盘类零件的尺寸标注;
5.轮盘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需填写的表单
1.工作任务计划与决策单;
(4)教师总体评价;
(5)资料存档。
(1)提出识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团队分析原因。
(2)根据考核要求,对学生职业规范等方面作出评价,并提出优化意见。
(1)根据识读情况,重点指导对不合格项目的分析;
(2)自评、互评;
(3)各小组选代表对本组的实施过程进行自评总结;
(4)教师总体评价;
(5)技术文档归档。
项目4“轮盘类零件图的绘制与识读”教师工作页
院系:专业:
课程
机械制图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111+30(CAD实训)
项目4
轮盘类零件图的绘制与识读
任务4.2
泵盖零件图识读
学时
2
工
作
任
务
描
述
泵盖零件属于轮盘类零件,基本形状是柱体,该零件上有螺栓过孔、销孔及成形孔等。这些结构在视图中如何表达,主视图一般是按什么原则确定,以及其他视图表达方案,怎样分析和表达零件图上尺寸及技术要求。同时完成此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团结协作与语言表达能力。
(1)完成泵盖零件图的识读;
(2)完成相应的识读题。
(1)指导学生;
(2)记录学生识读过程。
(1)完成泵盖零件图的识读;
(2)完成识读结果相关题目。
自主讨论、自主进行。
40min
检查与评价
(检查控制工作过程、评价工作质量)
(1)根据识读情况,重点指导对不合格项目的分析;
(2)自评、互评;
(3)各小组选代表对本组的实施过程进行自评总结;
2.工作任务实施表;
3.工作任务评价单。
学生组织
5人视频教学资料;网络教学资源;绘图仪器工具、工作任务单等。
教学实施建议
工作过程
工作内容
教师行动
学生行动
教学法
学时
知识链接
(明确任务资料准备)
(1)分析任务内容;
(2)掌握轮盘类零件图的特点;
(3)掌握识读零件图的方法。
(1)向学生提供项目内容及学生分组名单;
(2)向学生讲授轮盘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方法;
(3)向学生提问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分析任务内容;
(2)巩固识读零件图的方法;
(3)掌握轴套类零件图的特点。
讲授法
演示法
自学法
40min
计划与决策
(分析并确定工作方案,制定工作任务计划与决策单)
讲解法、
分析归纳法、
演讲法
20 min
考核与评价
序号
评价内容
分数
自评
互评
组长或教师评分
1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情况)
5
2
知识链接*(完成情况)
25
3
任务计划与决策
10
4
任务实施*(图线、表达方案、图形布局等)
25
5
绘图质量*
30
6
遵守课堂纪律
5
总分
100
综合评价(自评分×20%+互评分×40%+组长或教师*评分×40%)
(1)分析零件图识读的方法与步骤;
(2)制定识读方案,比较表达方案;
(3)制定工作任务计划与决策单;
(4)优选表达方案。
(1)审核学生识读方案;
(2)审查学生工作任务计划与决策单。
(1)学生确定识读方案;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完善识读方案;
(3)制定工作任务计划与决策单。
自主讨论
20min
实施
(实施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