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 16古诗文阅读-理解文言文句式及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三轮(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考察以史传类选文为主,文本600字左右,阅读量与往年基本持平。
题型较为稳定,三个选择题,选择题分别为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每个选择题3分;一题翻译题,内分两个小题,共10分。
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在于阅读步骤上,要利用好一切题中已知信息,在根据语境去推测未知信息。
示范阅读如下:真题节选做题步骤示范阅读步骤:1.拿到试题,最先看12题选择题,根据选项对原文进行分层,明白每层的大语境,知晓全文大意并完成12题、2.借力12题的已知信息,去完成10、11、13题。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步骤一:根据选项为文章划分层次,掌握大语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
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
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2020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徐铉作品专攻试题(4页)

2020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徐铉作品专攻试题徐铉作品专练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徐铉征西府里曰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荼。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①。
【注】①苍华:管理头发之神。
1.请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5分)2.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作者选取了“篱菊”“塞鸿”“连霞”等典型意象,移步换景,富有层次。
借景抒情,借助篱笆里已经凋零的菊花,塞外远逝的飞鸿等初冬的萧瑟之景,为下文表达作者的寂寥之情做铺垫。
2.“独试新炉自煮荼”独自煮茶,品茶过小雪节气的孤独,寂寥。
“斑驳轻霜鬓上加”双鬓也有了像霜一样的白发,年华老去的感慨;“莫将诗句祝苍华”即使向苍华祈祷,时光还是会流走的无可奈何梦游三首(其一)徐铉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香蒙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檀的①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②春深道路赊。
【注】①檀的: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
②洞口:神仙所居的洞口,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诗开篇点题,魂驰故人之家,与思念之人相会,皆是梦游所历之境。
B.承接首联点明的时间,颔联的“香蒙”和“蜡烛”营造出幽会的朦胧美。
C.妆容精致,云鬟簪花,调弄着箫管,一位妙解音律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D.诗歌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
4.诗的末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3.(3分)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D(“梦醒与爱人分别”也是虚写)4. (6分)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①描写了神仙洞口分别后春意浓郁道路漫长的景象。
②以景结情,暗示别后天上人间后会难期。
③表达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相思之苦。
北京市2020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和解析 word版

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固.裨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将之器也。
2020年高考语文 三轮冲刺练习 诗歌鉴赏 一(15篇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2)题。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不会再来看望自己?(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那些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登雨花台魏禧①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剪伐到园陵③?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峰。
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
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以反问的形式发出了激愤的责问,接着说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连明朝开国皇帝陵墓也难逃厄运。
B.颈联一个“新”字描绘出了异族入侵,田园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荒凉景象。
C.颈联中的“旧”字写出了前朝权贵摇身变成当朝新贵,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丑态。
D.尾联下句写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他仿佛听到了从江上传来的猎猎风声。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
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
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
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2020语文高考全国Ⅲ卷诗词解析及翻译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翻译及解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翻译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
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
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注释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
耿介:正直不阿,廉洁自持。
勿多取:不要取太多。
干霄:高入云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分析】14.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
北京市2020届高考三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

北京市2020年高考三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①苏轼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③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④。
都是斜川⑤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注】①本词作于苏东坡贬谪黄州时期。
②东坡:苏轼在黄州时开辟的耕地。
③雪堂:苏轼所筑居所。
④曾城:山名。
⑤斜川:陶渊明曾游于斜川,并有《游斜川诗》。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作开篇,词人以渊明为“前生”,是说两人有相似的人生境遇。
B. “依旧却躬耕”与“躬亲抚养”中的“躬”都是“亲自”的意思。
C. “雪堂”几句描写了雪堂周围的景致,表现出一种田园生活气息。
D. 结尾三句,词人因置身陶渊明所游之斜川,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
14. 本词中“乌鹊喜,报新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乌鹊”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
下列词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C.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D.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15. 下面的《如梦令》也写到了“东坡”这一地点。
请结合相关词句,分析《如梦令》与《江城子》两首词的表现手法和所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注】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宋代翰林学士的官署,苏轼作此词时,任职其中。
【答案】13. D 14. C15. 《江城子》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东坡春雨、乌鹊报晴、小溪潺潺、亭台丘壑错落,描写了一派山水美景;“梦中了了醉中醒”写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是说理;“吾老矣,寄余龄”是抒情,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
2020年高考语文 三轮冲刺练习 文言文阅读 五(10篇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文言文阅读五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主器.之③先主遂诣.亮④孤不度.德量力(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
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
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
一夜寄宿山寺。
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
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
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
息肩路隅,蛇亦顿止。
视其后,小蛇从焉。
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
2020全国ⅲ卷语文 解析

2020全国ⅲ卷语文解析一、论述类文本(共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六理解文言文句式及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时间:90分钟)一、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
上不乐,从容问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若太子。
”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齰痈。
太子齰痈而色难之。
已而闻通尝为上齰之,太子惭,由是心恨通。
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
居无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
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译文: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译文:三、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
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译文:四、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发《欧阳公事迹》译文:五、阅读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答:①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译文:②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译文:。
③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译文:④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译文:。
⑤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译文:⑥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译文:。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节选自《史记》)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答:①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
译文:。
②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译文:。
③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译文:。
④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译文:⑤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译文:。
⑥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译文: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
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
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
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
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臣躶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
诚臣计画有可采者,(顾)(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
诸将乃不敢复言。
《史记•陈丞相世家》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但也不过是像带上美玉装饰,一般人当中未必有这样的人。
B.陈平虽然是个好丈夫,但也不过是像带上美玉装饰,其实内在不一定有真正的才能。
C.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但也不过像装饰帽子的美玉罢了,其实内在不一定有真正的才能。
D.陈平虽然是个好丈夫,但也不过像装饰帽子的美玉罢了,一般人当中未必有这样的人。
⑵①事魏不容②得请骸骨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①事奉魏王不能容身②请求辞职B.①不同意事奉魏王②请求辞职C.①事奉魏王不能容身②请把我处死D.①不同意事奉魏王②请把我处死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邢邵,字子才,河间莫阝人,魏太常贞之后。
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
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
文章典丽,既赡且速。
年未二十,名动衣冠。
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
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
吉凶礼仪,公私咨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
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帝命朝章,取定俄顷。
词致宏远,独步当时,与济阴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
巨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
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
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
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
天资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
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
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北齐书·邢邵传》节选)答: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
译文:。
②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
译文:。
③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译文:。
④巨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
译文:。
⑤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译文:。
⑥天资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
译文:九、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
父韶,彭城太守。
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
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
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
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
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
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
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
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
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
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
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入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
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
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
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
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
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
”帝不纳。
雄固谏忤诣,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以下两题中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⑴①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②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A.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到哪里了B.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C.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D.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在哪里⑵①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②退人若坠诸川A.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B.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枯骨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C.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D.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典型错例反馈专题十六一、汉文帝曾经患了痈疽,邓通经常替他吸吮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