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翻译练习——高中高考文言文专项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

译为“有个……的人”。

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

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

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

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

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

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

”《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

译为“所以(因此)……”。

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

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

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

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

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

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练习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练习
【答案】
①县宫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 猛虎吃掉。(重点:“邑宰”“扑”、被动句 式)。
② (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
十七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 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 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 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次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 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 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淡,①盖目眶尽 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 ②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答案】 ①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②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 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①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 ②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 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 二次罢了。
十五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 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 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 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 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 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①然亦奇其不用吾 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②盖将终 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月军中,故 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答案】 ①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②(我)大概将要死在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 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2.“孰与”、“孰若”。用在表示比较和 选择的疑问句中。“孰”是疑问代词,可译 作“谁”“什么”“哪”,它们就在名词或 代词前,可译为“……与……相比,谁(哪 一个)……”;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 如”、“何如”、“怎比得上”等。例如: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与其杀是僮,孰若 卖之?

高中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题(讲练结合)

高中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题(讲练结合)

高中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题(讲练结合)作为众多果粉心目中的偶像,乔布斯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备受关注。

在结婚二十周年时,他写给妻子一封情书,英文原文质朴却情深意长,竟被中国网友翻译成了文言文:“二十年前,未相知时,然郎情妾意,梦绕魂牵。

执子之手,白雪为鉴。

弹指多年,添欢膝前。

苦乐相倚,不离不变。

爱若磐石,相敬相谦。

今二十年历经种种,料年老心睿,情如初见,唯增两鬓如霜,尘色满面。

患难欢喜与君共,万千真意一笑中。

便人间天上,痴心常伴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对偶、押韵等特点,欣赏其文字美。

提起“翻译”两个字,既可以指不同语言间的转换,也可以指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转化。

既然连现代英语都可以被翻译成如此动人的文言文,那么,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又有何难?知识典例(要融会贯通哦)(13分钟)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得体、生动、优美。

要做到“信达雅”三点,必须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通读全文(段)。

在整体上把握了文章(段)的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把句子置于全段,乃至全文中考察,然后再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文言文句子常用方法有:留、换、删、补、调、变。

1.留——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挂袋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过好、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 精品练习 (人教版))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 精品练习 (人教版))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四节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精品练习(人教版)一、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1)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治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2)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

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

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

(1)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

(2)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兵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

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二、将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创业与守业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1)“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

”魏徵曰:“王者之兴,必乘衰乱,覆昏暴,殆天授人与者。

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

人欲静,徭役毒之;世方敝,裒刻穷之。

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

”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

(2)徴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然创业之不易,既往矣;守成之难,方与公等慎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更艰难?”房玄龄说:“(1)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然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徵说:“帝王的兴起,必须乘前朝的衰败没落,消灭昏庸残暴的君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要想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成绩,文言文翻译要绝对重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一)1.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2.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样便使得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3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5.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二)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如果)把它烤弯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再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三)1.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谋取周王室(的权力),有并吞天下的意图。

2.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徐闻实中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一、画出下面句子的主谓宾语。

(主语:谓语:宾语:定:( ) 状:《》补:〈〉)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3、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4、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5、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导入: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格式写三个句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者”的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固定格式语段练习1.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

而渔者在焉。

人或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济水北岸的一个商人,渡河,他的船沉没了,漂到了水中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大声呼喊着。

有一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往去救他,还没到,他急切地呼喊到:“我,是济水边上最有钱的人,如果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打鱼的人用船把他送到了岸上,他却只给了十两金子。

打鱼的人说:“先前答应给一百两金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恐怕不可以吧?”商人说:“你,一个打鱼的人,一天的收获能有多少?一下子得到十两金子,还是不满足吗?”打鱼的人沮丧地离去了。

又有一天,商人沿着吕梁山向下游去,船撞到了礁石上,又沉没了。

而那个打鱼的人又在那里,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打鱼的说:“这是答应给酬金却不按数酬付的人。

”于是站在那里观看,商人被水淹没了。

2.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之外,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史记·孙武吴起列传》。

译文魏国设立国相,让田文作国相。

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跟您论一下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为国效命,敌对的国家不敢谋犯,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又说:“治理百官,使万民亲近,使府库充实,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又说:“守卫西河,秦兵不敢向东进犯,韩国和赵国像对待宾客一样顺从,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接着说:“这三方面,您都处在我的下面,可是位子却在我的上面,为什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国家混乱,大臣们不服从,百姓们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呢?还是嘱托给了我呢?”吴起默然了很久,才说:“(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位子处在您的上面的原因啊!”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3.晋侯复假道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晋国的国君又一次向虞国的国君借道来讨伐虢国。

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跟着灭亡。

晋国的气焰不可助长,对于敌寇不可疏忽。

一次借道已经很严重了,怎么能够第二次借道给他们呢?谚语里所讲的‘腮帮子与牙床子是紧密相连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受冻,’大概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吧?”4.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未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老臣、家臣)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人名,魏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住在偏僻地方,出身卑微的人),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译文自古接受天命以及使国家中兴的国君,何曾不是得到贤人君子跟他们共同治理国家的呢?等到他们得到贤人君子的时候,贤人君子竟然没有走出闾巷,难道是他们有幸遇上贤人君子的吗?(不!是处在上面的人寻求的结果呀!那么现在,是的贤人君子少吗?不,)是处在上面的人不去寻求他们罢了。

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这正是寻求贤人的紧急时刻。

孟公绰做赵国的老臣就很优秀,却不能做滕国、薛国的大夫,如果一定成为廉士然后才能够重用,那么,齐桓公他凭着什么称霸于世呢?现在天下莫非有披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在渭水之滨垂钓(而没有被发现的)姜子牙那样的人才吧?现在,天下莫非有欺兄盗嫂接受贿赂却没有遇上像魏无知那样极力举荐(的陈平一样的)人才吧?你们这些人一定要帮助我公开地宣扬那些住在偏僻的地方出身卑微的人才!只举荐有才能的人!我能够重用他们。

6.赵括自少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赵括自从少年时代就学习军事,谈论起军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他。

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谈论起军事,赵奢难不住他,但是却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其中的缘故,赵奢说:“打仗,是要死人的,可是,赵括却轻易地谈论它。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也就算了,如果让他做将,那么,使赵国失败的一定是赵括。

”等到赵括上任,他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能让他做将。

”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说:“开始,我奉事他的父亲,当时做将,他亲自捧着饭食和水给他们吃喝的人用十来计算,所亲近的人用百来计算,大王以及宗室赏赐的东西全部用来赏赐给军官、士兵们,接受任命之后,从来也不问家事。

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面朝着东面来检阅部队,军官和士兵没有敢仰起头来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子和玉帛,回家都藏了起来,并且,每天都看着便宜有利的田地房屋,能买下的就买下来。

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父子心思不一样,希望大王不要派遣他!王说:“赵括的母亲你算了吧!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要派遣他,如果有了不如意的事发生,我该不会受到连坐吧?”7.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曰:‚吾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于胥(墙角)。

咸刘其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予一人,是古帝王的自称,这里指殷纣王)。

‛译文周武王打败了殷纣王,叫来太公向他询问道:“我将对他的百姓怎么办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的人,同时爱上他家屋顶上的乌鸦;恨那个人的人,连他们家的屋角也讨厌。

完全杀掉自己的敌人,使他们不要有剩下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

”……周公进来了,武王问:“怎么样对待他们呢?”周公说:“使他们各自住在他们自己的家里,耕种他们自己的田地,不改变旧有的一切。

百姓有过错,都在殷纣王一个人身上。

”8.(宋公)与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即陈(通‚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通‚擒‛)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黥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黥者,皆我敌也,虽及胡狗,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子鱼论战》)译文(宋襄公)跟楚国的军队在泓水边作战。

宋国的军队已经摆好了阵势,楚国的军队还没有完全渡过河来。

司马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河来,请让我出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等到楚国的军队渡过河来还没有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

”楚国的军队摆好了阵势,宋国的军队出击进攻,结果,宋国的军队大败。

宋襄公的大腿受伤,他的侍卫官被杀。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君子不再一次进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擒捉头发班白的敌人。

古代行军打仗,从不凭借着敌人遇上阻碍。

我虽然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后代,也不击鼓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

”司马子鱼说:“你不懂得作战。

强大的敌人,遇上阻碍,没有摆好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

敌人遇上了阻碍,我们击鼓进攻他们,不是可以的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击鼓进攻他们,)还担心不能取胜呢?再说,现在强大的敌国,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遇上了年纪很大的敌人,能够捕获就捕获他们,对头发班白的敌人又有什么不可以擒捉的呢?……”9.郢人有遗燕相书者,夜书,火不明。

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而误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之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译文有一个给燕国的国相写信的郢人,在夜里写,灯不亮,于是对举蜡烛的人说:“举烛。

”却错误地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

“举烛”,不是写信的意思。

燕国的相国收到信后很高兴,说:“举烛,是崇尚光明啊;崇尚光明,就是举荐贤人并且任用他们呐!”燕国的国相禀告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

治理是治理好了,不是人家写信的意思。

现在的许多治学的人多半像这样。

10. 戴进,锻工(锻炼金属制作首饰的工匠)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通‚值‛)倍常工。

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

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粮食)?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御(使用)耳。

彼惟煌煌是耽(沉溺),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

‛进喜,遂学画,名高一世。

译文戴进,是一个打造金银首饰的工匠,他打造的金银首饰,模仿人物花鸟,形状非常逼真非常精妙,价钱比一般的工匠贵一倍。

戴进自己也很自得,认为人们会把它们当作宝贝流传下去。

一天,在集市上看见熔化金银首饰,上前观看,,就是戴进所打造的,他怅然若失。

回到家里,对人说:“我竭尽我的心力打造这些东西,哪里只是为了得到粮食?想用这一切使我的名声不朽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