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语段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语段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语段专项练习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

一、文言文翻译注意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总体把握。

将你要翻译的那个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

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

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理。

在翻译句子之时,先判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要翻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来。

如省略句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份,当然补充部分须加小括号;倒装句就必须按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原句是疑问句,所译出的句子也应加上问号。

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文言文固定格式。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固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一旦你没有准确判断出固定结构,那么你的翻译就会差之千里。

详细类型见上所举。

3、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如“沛公军灞上”一句就考了词类活用的知识点,如果“军”字翻译错了,那就要失分了。

所以在考试时应特别注意这些语法现象(包括虚词的一词多义),一旦涉及必须准确翻译。

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二、专项训练语段一壬子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

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12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12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世则字仲贻,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

当高宗艰难中,世则尝在左右,寝处不少离。

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进遥郡承宣使,不拜。

高宗承制,转越州观察使。

世则居温州,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节选自《明史·卷四百六十四列传》,有删改)(1)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2)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1)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节选自《魏书·曹洪传》,有删改)(1)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2)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宝,河北人。

尝陷金,拔身从海道来归。

谍闻,高宗谓宰臣曰:“李宝顷因召对,询以北事,历历如数。

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

”乃授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驻割平江,与守臣督海舟捍御。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在高三学习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提升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以下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孟子说:“每个人都有同情他人的心。


2.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没有什么比节约更能养护心灵了。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了解自己的限度后才能稳定,稳定后才能保持宁静,宁静后才能安心,安心后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后才能取得成果。

4. “患得患失,忽若迷离。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忘乎所以。

5. “巧言令色,鲜矣仁!”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虚伪的言辞和假装友善,那不是真正的仁爱!
通过以上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其中一些常用的句子的翻译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
构和含义,同时也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自然流畅性。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相信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高考语文翻译专项训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翻译专项训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翻译专项训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高考文言文翻译得好不好,是否贴切,很能体现考生的古文理解水平。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翻译专项训练习题,请考生认真复习。

翻译专项训练习题一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节选自《资治通鉴》)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答案: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3.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翻译。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第(2)题考查点为句式“不我骄也”(宾语前置句),实词“纵(即使)、骄(轻视、傲视、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够)、全(保全)、节(节操、操守)”,虚词“乎”(表反问语气,吗)。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教材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册专项训练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1.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 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赤壁赋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

松夜延丙议。

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

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

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 婴已而试补县吏。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夏侯)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4.其夕,上与(徐)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 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6.真德秀,字景元,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

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7.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杨)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8. 庄名廷鑨,不甚通晓古今,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9.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刘)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10.大德初,(虞集)授大都路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

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11. (郭)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12. 贺兰祥字盛乐。

十四年,除荆州刺史。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多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萧詧钦其节俭。

13. 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

(高)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14.(潘)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15.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

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句式练习
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

《赤壁之战》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宾语前置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
10、沛***** 在?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介宾短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省略句
1、省主语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今以钟磬置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
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


这些固定结构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 ?(怎么能……呢?)《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
(…
…不是……吗?)《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
里…
…呢?)《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
⑩顾……哉?(难…吗?)《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⑩独…
…哉?(难
道…
…吗?)《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 (多么……啊!)《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