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服从,其次再也没有什么比严厉的法令更好了。
水性懦弱,人民就轻视它玩弄它,就有很
多人死于水,所以采用宽和的政策很难。
高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翻译】: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翻译】: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01
02
03
04
05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01
单音换双音:每年、每月
02
主要是针对倒装句 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
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这些既是命题设置的关键点,也是得分点,如本题中“但”“以”“异”“以是”“德”等词,“持以白王”的介短后置句式等就是。另外,掌握古代官职、地理、军事、称呼、礼仪、节气、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快速地读懂理顺文言文,为正确,流畅,自然美观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
审清采分点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近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古诗文分值都在30分以上,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不少同学在文言文翻译上总会丢分,其实文言文翻译也是有技巧哒。

文言文翻译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接下来小书为大家一一解析: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文言文翻译六原则

文言文翻译六原则

以故,以……故 所以,因为……缘故
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 以……为……
把……作(为)……
以为
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解题步骤
答题步骤
翻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遣 部队。
【参考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 为先遣部队。诸葛诞被铲平,鲁芝升官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
3.补——补什么? ①省略了主语、谓语、宾语成分的省略句;②省略了介词“于”;③判断句补上判 断词。
【2018全国卷Ⅱ,节选】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 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翻译点】 ① 重点实词:“民”,百姓;“思”,思念;“德”,恩德;“立”, 建立;“食”,进食;“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 重要虚词:“其”,指王涣;“为”,给;“每”,每当;“辄”, 就;“怎么这样
既……又…… 又……又……
且夫
再说,而且
是故
所以,因此
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
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
何则
为什么
何者
为什么,哪一个
谓之
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
翻译格式
固定结构
翻译格式
所以
……的原因,之所以……,是因为……;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 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人(事),靠它来……的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六招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六招


1、战于长勺。(《左传曹刿 论战》)(地名)
2、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官名) 3、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 人。(《陈涉起义》)(年号。秦朝的第 二代皇帝胡亥)

1、率妻子来此绝境。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我不敢顾惜自己,实在是遗憾没有尽到职责,因 此使朝廷蒙受耻辱。
3、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
译文:他身边跟随的奉命办事的人,都用眼睛给他示意。
4、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译文: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 就癫狂到这样的程度。
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4、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 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者多异之。(07年上海卷) 于 触草木, 尽死。(《捕蛇者说》)(省主语) 蛇 草木
昔者,耻吾君于诸侯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夫战,勇气也。

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促一且之用也。 (07年辽宁卷) 译文: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 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1、大王来何操 ?
译文:大王来带着什么(东西)? 译文:古时的人没有欺我。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2006年江西卷)
翻译原则(第23课)
一 信 :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

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

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决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决

文言文阅读难?其实只要找对方法,晦涩难啃的文言文一样可以顺利被拿下。

老师们精心整理了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诀,还不快快拿去!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高考复习文言文(文言翻译)30

高考复习文言文(文言翻译)30

项王本坐着,突然见樊哙闯进来,于是警惕起来,握住
剑,挺直腰准备站起来,以防不测。 应译为:项王握着剑把直起腰来,问道:“来客是干什 么的?”
返回
不懂修辞
10、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孟子· 公孙丑》
误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有柴烧,不 能上朝复命。
分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换——换成今语
按原文的词序和语法结构,逐字逐句 翻译,注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去替换那些古 词。 a、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
了双音词。
b、古文中的一类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变
成了另一个词语。
c、古文中的一类词语在现代
汉语中变成了另一种说法。
继续 返回
例1: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 分析: “行”译为“前去”;“信”译为 “信物”;“亲”译为“亲近”。都是单 音词变为双音词。 现在前去但无信物,那么秦王便没 译文: 有亲近的可能。
分析:“淮北”,方位名词,做“取籴”的状语,可译为
“到淮北”。译文没有体现这种语法关系。
应译为: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民众到淮北购买粮食。
返回
误译分句关系(复句)
8、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1998年高考题
误译为:因为您今天顺从了金人,明天就可以享受富 贵了。
分析:这句话是劝降者讲的,想用“富贵”引诱誓不投降
“化”、“佞”没有译出;(2)生造词语,如厌闻、喜 喜闻自己错误的人”都表意不清楚。 应译为: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 为奸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 成忠诚。
返回
等;(3)表意不明,“国君厌闻自己错误的人”和“国
误译文言实词
2、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 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精选ppt
20

文言文翻译时,还会遇到一些修辞现象、 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翻译时要灵活处理, 以使译文明白、贯通。
如: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 “庙堂”在这里代指朝廷。《岳阳楼记》
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
译:“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 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
精选ppt
10
又如:“累有相示,别领收贮,然 未一披。”
这里有多处省略,翻译时宜补出来: (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 (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我)没 有读过(这些文章)。
精选ppt
11

文言文中有不少用语,现代虽然还用,但 已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换用与之 相应的现代说法。
如: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 寒如下贫者。
译: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 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心性,妻子儿女挨饥受 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精选ppt
12
对通假字,要按本意去翻译。
如: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 恐旋誓旋畔。
句中“畔”就是一个通假字,通 “叛”,这里译为“违背”。
译: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 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 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精选ppt
15
1、词类活用知识考查
如: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 寒如下贫者。
“欲”,要注意其处于“见”的宾语的位 置上,活用为名词,译为“贪欲之事”。
如: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寡实(寡,形容词用作动词,缺少;实,形 容词用作名词,实际内容)
译: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 内容。
如: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 并吞八荒。
可缩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 的雄心。
精选ppt
9
4、遇到文言中的省略之处,要按现代汉 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
如:“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 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 之道也。”
其中“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省 略了主语“君王”,翻译时需补出来
精选ppt
16
如:夫食为民天,民非食而不生矣。三日 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粒”应该作动词解,为吃饭、吃粮食之 意。
译: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 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 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如:光武难其守。
难,意动用法,认为……很难。 译:光武认为防守河内很难。
精选ppt
要想在翻译时做到信、达、雅,还要掌握 一些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留、 补、换、删、调、贯”六个字。
精选ppt
4

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的词 汇、专用名词,如古代国名、朝 代名、年号、地名、官名政区名, 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 名之称。这些词均不必翻译,原 样保留。
精选ppt
5
例如: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句中“人”、“我”、“北门”就
可以保留不译。 译: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
钥匙。精选ppt6 Nhomakorabea补
1、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 已变成复音的要补成复音词。
如:奚足以语文事?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误 合单音词。“语文”在例句中它是 两个词,“语”是谈论,“文”是 文章。
精选ppt
21
如: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
“万钟”,指高官厚禄,《鱼我所欲也》 中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精选ppt
19
如: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用“为……所”作标志的被动句,其他语言 标志的以及无标志的被动句,在翻译时都 要给予注意。
译: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快起来拿蜡 烛来照照!
如: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未之有”,宾语前置,翻译时要按现代 汉语的用法,依“未有之”的顺序来译。
译: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情?
精选ppt
7
2、文言文中与今已有差距的简练说 法,要参照文中语句的含义作适当 的补充。
如:焚百家之言。 不宜把“言”译 为“话”,而应译为“记载言论的 著作”。
又如: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里的“言”不是“说”,而应译 为“用文字表述、记载”。
精选ppt
8
3、一些铺叙繁笔,可凝缩简述。
精选ppt
3
翻译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通读文言阅读材料, 并借助选择题的选项整体把握文意,为翻 译局部的语句打好基础,切忌一上来就匆 匆忙忙翻译。第二步,按照词序,逐词落 实,进行一句句对译。遇到疑难词句,可 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第三步,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 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 原则和方法
精选ppt
1
文言文测试中的主观题包括翻译, 断句和简答。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 汉语,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阅读浅 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虽然侧重 古汉语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 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文言文 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精选ppt
2
高考文言文翻译讲究的是信、达、 雅。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 于原文,不随意增删内容和改变风 格;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 语意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指 的是文句流畅,鲜明生动,具有文 采。对考生来说,信和达是主要的、 基本的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
17
如: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 不可乎?
降,使动用法,让……投降。
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 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精选ppt
18
2、古汉语特有句式的考查
如: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 也。
用“者……也”为标志的因果关系 的判断句,这个句式特点要译出来。
译:季布更加闻名的原因,是因为 曹丘传播了它呀。
精选ppt
13

文言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没有和它 相当的词,或者没有必要译出,勉强翻译 反而不顺,对这样的虚词就可以删去不译。 例如句首的发语词、句中的语助词、在句 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 的助词等虚词,均可略去不译。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精选ppt
14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古 汉语特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的 考查,翻译这些语言考查点时,都 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要求调整过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