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篇一: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使用手册),了解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初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和交流电压表(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双踪示波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使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的基本参数:幅度(有效值、峰值或峰峰值)、周期(频率)和相位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函数信号发生器(DF1641B1型)、双踪示波器(MOS-620/640型)、交流毫伏表(MVT171或D-171型)、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等。
三、实验原理(一)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是在电子电路实验中最常用的电子仪器之一,用来产生各种波形的信号(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
函数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参数(如电压幅度、频率等),一般都可以通过仪器面板上设置的开关和旋钮加以调节。
本实验中介绍的DF1641B1型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多功能函数信号发生器。
它可以输出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频率范围为Hz ~3 MHz。
其最大输出电压幅度>20V峰峰值(对正弦波,最大输出有效值>7 V),可作为一般振荡器给放大器提供信号。
该函数信号发生器与其他设备配合,还可以用作扫频信号发生器,这里仅介绍作为振荡器的使用方法。
1、DF1641B1型函数发生器面板中各旋钮介绍。
如图1-1所示。
51—电源开关;2—频率范围选择(向上);3—频率范围选择(向下);4—波形选择开关;5—直流偏置开关;6—直流偏置调节;7—扫频方式选择;8—扫描速率;9—输出衰减选择;10—电压输出;11—TTL 输出;12—输出幅度微调;13—计数器输入;14—内接/外测选择;15—扫频宽度;16—对称度调节;17—输出信号幅度显示;18—对称度控制开关;19—频率微调;20—频率显示图1-1 DF1641B1型函数发生器面板图`2、操作步骤1后,按下波形选择开关○4以选择信号类型,例如,正弦波。
电力电子试题及答案及电力电子器件及其驱动电路实验报告

一、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请在正确的空格内标出下面元件的简称:
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GBT是MOSFET和GTR的复合管。
2、晶闸管对触发脉冲的要求是要有足够的触发功率、触发脉冲前沿要陡幅值要高和触发脉冲要与晶闸管阳极电压同步。
ton=1.8us,ts=1.8us,tf=1.2us
(2)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除了将主回器部分由电阻负载改为电阻、电感性负载以外(即将“1”与“22”断开而将“2”与“22”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on=2.1us,ts=10.0us,tf=2.5us
2.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2.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3.有与没有基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比较。
4.并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5.串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6.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测试。
三.实验线路
四.实验设备和仪器
1.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中的GTR与PWM波形发生器部分
2.双踪示波器
3.万用表
4.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五.实验方法
GTR :1
PWM:1
GTR:6
PWM:2
GTR:3
GTR:5
GTR:9
GTR:7
GTR:8
GTR:11
GTR:18
主回路:4
GTR:15
GTR:16
GTR:19
GTR:29
GTR:21
GTR:22
主回路:1
用示波器观察,基极驱动信号ib(“19”与“18”之间)及集电极电流ic(“21”与“18”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on,存贮时间ts、下降时间tf。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参考答案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参考答案(仅供参考)一、解:1、因为该电路为带阻感负载,且所以30=αVU U d 82445302203423422.cos .cos .=⨯⨯== α2、AA R U I d d 582441082445..===所以流过晶闸管的电流的有效值为:A I I d VT742531.≈=3、整理变压器副边相电流的有效值为:A I I d L 43632.==4、晶闸管承受的最大电压为:VU U M 89538220662.≈⨯==5、负载的有用功率P 为:kwR I Pd 87619105824422..=⨯==6、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为:82702.cos ==απλ7、负载电压的波形8、绘制晶闸管电压u VT1的波形9、绘制晶闸管电流i VT1的波形10、绘制变压器副边a 相电流i a 的波形ER+-+-VDu DEi Li D i u L+-oI C+-Ci o U u CTG解:设该电路是降压斩波电路1、由题意可得输入电压%1027±=V E 输出电压:VU 150=当V E 32410127.%)(=-⨯=时,占空比620324150..≈==E U D 当VE72910127.%)(=+⨯=时,占空比50729150..≈==E U D 所以占空比D 的变化范围为0.5-0.622、要保证电感电流不断续,应使最小负载电流大于临界负载电流因V U W P 151000==,max且保持不变,所以A U p I 6761510000.max max ≈==因VU W P mxin15100==,所以A U p I o 67015100.min min≈==而临界负载电流)(sD Lf U I oB-=120,其中D 的最小值,即0.5,sf =20KHZ所以mH D I f U L o s 28067010202501151230..).()(min =⨯⨯⨯-⨯=-∙=所以只要电感L 大于mH 280.,即可保证整个工作范围内电感电流连续。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基本放大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和测量方法。
3. 学会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
二、实验原理基本放大电路主要由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电压或电流水平。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带宽和噪声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晶体管(如:3DG6)2. 电阻(不同阻值)3. 电容(不同容量)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万用表7. 实验电路板8. 电源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元件的连接顺序和方向。
2. 调整电源电压,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3.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输入信号,频率和幅度可调。
4.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5. 使用万用表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带宽。
6. 改变电路元件的参数,观察放大电路性能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输入信号频率:1kHz2. 输入信号幅度:1Vpp3. 输出信号幅度:10Vpp4. 输入阻抗:50kΩ5. 输出阻抗:1kΩ6. 带宽:100kHz六、实验分析1. 放大电路的增益为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的比值,本实验中增益为10。
2. 输入阻抗为晶体管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等效电阻,本实验中输入阻抗为50kΩ。
3. 输出阻抗为晶体管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等效电阻,本实验中输出阻抗为1kΩ。
4. 带宽为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的频率范围,本实验中带宽为100kHz。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 我们学会了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3. 通过改变电路元件的参数,我们观察到了放大电路性能的变化,进一步了解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八、注意事项1. 在连接电路时,注意元件的连接顺序和方向,避免出现短路或开路。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实验一:串联电路和电阻的测量
1. 预热电路,使电路保持不变,等待电路晶体管的温度稳定。
2.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记录下发现的值。
3. 将一个电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再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记录下发现的值。
4. 计算出电路中的所测得的电阻值,并根据所用电源的电压计算出电流值(电阻值除以电路中的电流)。
5. 根据所用电源的电压和电阻器测量得到的电阻值,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值。
实验二:并联电路的测量
1. 使用万用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值,记录下发现的值。
2. 计算出并联电路中的所测得的电阻值,并根据所用电源的电压计算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值(电源电压除以并联电路的电阻值)。
3. 将一个电阻器并联到并联电路中,再次使用万用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值,记录下发现的值。
4. 计算出并联电路中的所测得的电阻值,并根据所用电源的电压计算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值。
实验三:电比例传感器的实验
1. 连接电比例传感器到电路中。
将数字显示屏连接到电路。
2. 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器,以及调整电比例传感器来模拟不同的传感器值。
3. 测试数字显示屏是否能够正常显示传感器的数值。
4. 重复步骤2,直至能够稳定地将不同的传感器数值通过数字显
示屏显示出来。
总结: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计算电路的电流值,并使用数字显示屏来显示传感器的电值。
通过这些实验,我也深
入了解到了电子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答案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解答习题一1、晶闸管正常导通的条件是什么,导通后流过的电流由什么决定?晶闸管关断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答: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UAK>0〕,并在门极施加触发电流〔UGK>0〕。
要使晶闸管由导通转为关断,可利用外加反向电压或由外电路作用使流过晶闸管的电流降到维持电流以下,便可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2、有时晶闸管触发导通后,触发脉冲结束后它又关断了,是何原因?答:这是由于晶闸管的阳极电流IA没有到达晶闸管的擎住电流〔IL〕就去掉了触发脉冲,这种情况下,晶闸管将自动返回阻断状态。
在具体电路中,由于阳极电流上升到擎住电流需要一定的时间〔主要由外电路结构决定〕,所以门极触发信号需要保证一定的宽度。
3、图1-32中的阴影局部表示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波形,其最大值均为Im,试计算各波形的电流平均值、有效值。
如不考虑平安裕量,额定电流100A的晶闸管,流过上述电流波形时,允许流过的电流平均值Id各为多少?i i2t02t( a)( b)i i04/327/3t027/3t( c)( d)i i029/4t05/429/4t(e)(f)图1-32习题3附图解:〔a〕I da1I m sin(t)d(t)12I mImm202Ia1(Imsinm21(1cos2t)d(t)Imt)2d(t)22002额定电流100A的晶闸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有效值为157A,那么I m2157314(A);平均值为:I da Im100A。
〔b〕I db1I m sin(t)d(t)2I mm 0Ib1(I m sint)2d(t)m21(1cos2t)d(t)Im 0022额定电流100A的晶闸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有效值为 157A,那么I m 2 157 222(A);平均值为:I dbm141.33(A)。
1Imsin(t) d(t)3〔c〕Idc Imm 321(I m sint)d(m2(1cos2t)d(t)Im13I c t)()I m3338额定电流100A的晶闸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有效值为157A,那么I m157247.56(A);平均值为:dc118.21()I mA 。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答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电力系2013 年3 月目录第一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说明1. 实验的基本要求........................................................... .• (2)2. 实验前的准备 (2)3. 实验实施 (2)4. 实验总结 (3)5. 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3)第二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一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4)实验二三相全控桥式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7)实验三交直交变频电路实验 (10)实验四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 (13)第一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说明一、实验的基本要求电力电子技术既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
电力电子实验是该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继续,而理论则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学生在实验中应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促进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实验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电力电子变流装置主电路、触发电路和驱动电路的构成及调试方法,能初步设计和应用这些电路。
2. 熟悉并掌握基本实验设备、测试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 能够综合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现象,编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准备即为实验的预习阶段,是保证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
每次实验前都应先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否则就有可能在实验时不知如何下手,浪费时间,完不成实验要求,甚至有可能损坏实验装置。
因此,实验前应做到:1、复习教材中与实验有关的内容,熟悉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
2、阅读本教材中的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掌握本次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写出预习报告,其中应包括实验系统的详细接线图、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格等。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答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电力系2013年3月目录第一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说明1. 实验的基本要求 (2)2. 实验前的准备 (2)3. 实验实施 (2)4. 实验总结 (3)5.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3)第二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一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4)实验二三相全控桥式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7)实验三交直交变频电路实验 (10)实验四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 (13)第一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说明一、实验的基本要求电力电子技术既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
电力电子实验是该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继续,而理论则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学生在实验中应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促进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实验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电力电子变流装置主电路、触发电路和驱动电路的构成及调试方法,能初步设计和应用这些电路。
2.熟悉并掌握基本实验设备、测试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3.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能够综合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现象,编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准备即为实验的预习阶段,是保证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
每次实验前都应先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否则就有可能在实验时不知如何下手,浪费时间,完不成实验要求,甚至有可能损坏实验装置。
因此,实验前应做到:1、复习教材中与实验有关的内容,熟悉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
2、阅读本教材中的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掌握本次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写出预习报告,其中应包括实验系统的详细接线图、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格等。
三、实验实施在完成理论学习、实验预习等环节后,就进入实验实施阶段。
实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报告作检查,要求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只有满足此要求后,方能允许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七、实验方法(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
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形如图3-2所(3)调节U ct(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G、K”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八、实验报告(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1点波形2点波形3点波形4点波形5点波形6点波形GK波形(2)总结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如果要求在U ct=0的条件下,使α=90°,如何调整?(3)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九、注意事项参照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注意事项。
实验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单相桥式全控整流。
(2)研究单相桥式变流电路整流的全过程。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序号型号备注1 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励磁电源”等几个模块。
2 DJK02 晶闸管主电路该挂件包含“晶闸管”以及“电感”等几个模块。
3 DJK03-1 晶闸管触发电路该挂件包含“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模块。
4 DJK10 变压器实验该挂件包含“逆变变压器”以及“三相不控整流”等模块。
5 D42 三相可调电阻6 双踪示波器自备7 万用表自备三、实验线路及原理图3-3为单相桥式整流带电阻电感性负载,其输出负载R用D42三相可调电阻器,将两个900Ω接成并联形式,电抗L d用DJK02面板上的700mH,直流电压、电流表均在DJK02面板上。
触发电路采用DJK03-1组件挂箱上的“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四、实验内容(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负载。
五、预习要求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有关内容。
六、思考题实现有源逆变的条件是什么?在本实验中是如何保证能满足这些条件?七、实验方法(1)触发电路的调试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逆时针旋到底),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RP3电位器),使α=180°。
将锯齿波触发电路的输出脉冲端分别接至全控桥中相应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注意不要把相序接反了,否则无法进行整流和逆变。
将DJKO2上的正桥和反桥触发脉冲开关都打到“断”的位置,并使U lf和U lr悬空,确保晶闸管不被误触发。
图3-8 单相桥式整流实验原理图(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按图3-8接线,将电阻器放在最大阻值处,按下“启动”按钮,保持U b偏移电压不变(即RP3固定),逐渐增加U ct(调节RP2),在α=0°、30°、60°、90°、120°时,用示波器观察、记录整流电压U d和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的波形,并记录电源电压U2和负载电压U d的数值于下表中。
α 30° 60° 90° 120°U2216.4 216.6 218.6 222.5U d(记录值)182.2 146.3 103 45U d(计算值)18407 146.2 98.37 47计算公式:U d=O.9U2(1+cosα)/2八、实验报告(1)画出α= 30°、60°、90°、120°时U d和U VT的波形。
(参考教材P47)(2)画出电路的移相特性U d=f(α)曲线。
九、注意事项(1)在本实验中,触发脉冲是从外部接入DJKO2面板上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此时,应将所用晶闸管对应的正桥触发脉冲或反桥触发脉冲的开关拨向“断”的位置,并将U lf及U lr悬空,避免误触发。
(2)为了保证从逆变到整流不发生过流,其回路的电阻R应取比较大的值,但也要考虑到晶闸管的维持电流,保证可靠导通。
(1)画出α=30°、60°、90°、120°时U d和U VT的波形。
α=30°U d的波形α=60°U d的波形α=90°U d的波形α=120°U d的波形α=30°Uvt的波形α=60°Uvt的波形α=90°Uvt的波形α=120°Uvt的波形实验三和实验四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KC系列集成触发器的调整方法和各点的波形。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序号型号备注1 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几个模块。
2 DJK02 晶闸管主电路3 DJK02-1三相晶闸管触发电路该挂件包含“触发电路”,“正反桥功放”等几个模块。
4 DJK06 给定及实验器件该挂件包含“二极管”等几个模块。
5 DJK10 变压器实验该挂件包含“逆变变压器”以及“三相不控整流”。
6 D42 三相可调电阻7 双踪示波器自备8 万用表自备三、实验线路及原理实验线路如图3-13及图3-14所示。
主电路由三相全控整流电路及作为逆变直流电源的三相不控整流电路组成,触发电路为DJKO2-1中的集成触发电路,由KCO4、KC4l、KC42等集成芯片组成,可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
集成触发电路的原理可参考1-3节中的有关内容,三相桥式整流及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教材的有关内容。
图3-13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原理图在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中,电阻、电感与整流的一致,而三相不控整流及心式变压器均在DJK10挂件上,其中心式变压器用作升压变压器,逆变输出的电压接心式变压器的中压端Am、Bm、Cm,返回电网的电压从高压端A、B、C输出,变压器接成Y/Y接法。
图中的R均使用D42三相可调电阻,将两个900Ω接成并联形式;电感L d在DJK02面板上,选用700mH,直流电压、电流表由DJK02获得。
图3-14 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实验原理图四、实验内容(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
(3)在整流或有源逆变状态下,当触发电路出现故障(人为模拟)时观测主电路的各电压波形。
五、预习要求(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有关内容。
(2)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有源逆变电路的有关内容,掌握实现有源逆变的基本条件。
(3)学习本教材1-3节中有关集成触发电路的内容,掌握该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六、思考题(1)如何解决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的同步问题?在本实验中主电路三相电源的相序可任意设定吗?(2)在本实验的整流及逆变时,对α角有什么要求?为什么?七、实验方法(1)DJK02和DJK02-1上的“触发电路”调试①打开DJK01总电源开关,操作“电源控制屏”上的“三相电网电压指示”开关,观察输入的三相电网电压是否平衡。
②将DJK01“电源控制屏”上“调速电源选择开关”拨至“直流调速”侧。
③用10芯的扁平电缆,将DJK02的“三相同步信号输出”端和DJK02-1“三相同步信号输入”端相连,打开DJK02-1电源开关,拨动“触发脉冲指示”钮子开关,使“窄”的发光管亮。
④观察A、B、C三相的锯齿波,并调节A、B、C三相锯齿波斜率调节电位器(在各观测孔左侧),使三相锯齿波斜率尽可能一致。
⑤将DJK06上的“给定”输出U g直接与DJK02-1上的移相控制电压U ct相接,将给定开关S2拨到接地位置(即U ct=0),调节DJK02-1上的偏移电压电位器,用双踪示波器观察A相同步电压信号和“双脉冲观察孔” VT1的输出波形,使α=150°(注意此处的α表示三相晶闸管电路中的移相角,它的0°是从自然换流点开始计算,前面实验中的单相晶闸管电路的0°移相角表示从同步信号过零点开始计算,两者存在相位差,前者比后者滞后30°)。
⑥适当增加给定U g 的正电压输出,观测DJK02-1上“脉冲观察孔”的波形,此时应观测到单窄脉冲和双窄脉冲。
⑦用8芯的扁平电缆,将DJK02-1面板上“触发脉冲输出”和“触发脉冲输入”相连,使得触发脉冲加到正反桥功放的输入端。